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规划师》2021,37(5)
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超过了60%这一关键节点,标志着城乡融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19年,我国设立了11个国家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明确了城乡融合的战略方向与目标要求。文章以西咸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例,结合西安都市圈发展背景,在分析城乡区域整体格局与资源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西咸城乡融合核心区和外围区"两层六类"格局体系。同时,基于现存发展困境确定精准化的规划策略:通过"三结合"策略实现核心区城市与都市乡村"共享、共荣、共生"一体化发展;通过"三链接"策略促进外围区城乡"互动、互连、互促"融合发展,以期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规划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规划师》2021,(5)
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方针,标志着我国城乡关系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城乡融合发展政策演变背景下,如何充分认识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及城乡规划的技术变革,探讨规划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指导是规划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系统梳理了城乡统筹试验区政策和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政策的缘起及地方响应,辨析了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三者的关系,并从实施抓手、治理主体和发展逻辑三方面剖析了城乡融合发展政策的流变,总结出由统筹到融合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面临的空间、制度、规划三大困境与挑战,由此提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应率先推动空间治理理念、制度建构导向和规划实践模式的转变,重塑新型城乡关系,以期为城乡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半城市化现象是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背景之一,大量外出人口回乡建房是城乡规划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美丽乡村"建设是浙江省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要充分发挥农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主体的积极性,必须切实转变规划思维,改进技术方法,注重农村住宅功能的多元化、院落空间围合的景观化、公共交往空间的民俗化和基础设施配置的节约性,实现建设规划村民画、村庄建设依规划。  相似文献   

4.
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稳步融合城乡系统的发展背景下,乡村旅游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逐渐向多样化、融合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本文从空间多义性角度出发,通过对乡村旅游度假区交通空间构成要素的梳理,在"功能布局""空间形态""空间场景"等方面提出交通空间多义性设计策略,并以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营盘镇香炉沟度假区为例进行实践,探讨策略的实际可行性,以期为乡村旅游度假区空间营造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我国城乡发展的时代背景阐释,提出当前城乡融合研究中重点关注的5大议题,分别是基础理论、多维度的城乡融合内涵、多尺度的城乡融合特征、多类型的城乡融合模式和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政策,继而评述了相关研究进展。对接国际研究趋势与国家战略需求,展望未来中国城乡融合研究的重点方向,包括加强对中国城乡融合理论体系的建构、强化对城乡融合空间组织机理的研究、深化对市县域尺度城乡融合特征的研究、加强差异化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研究、拓展城乡治理体系现代化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支撑作用研究等。  相似文献   

6.
《重庆建筑》2013,(8):47
统筹城乡发展,要坚持改革创新、重点突破,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形成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格局。一是以构建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为重点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立完善"三农"投入机制,用好用足国家扶持政策,加强对农业发展的财政配套。着眼城乡要素流动,建立完善城乡资源要素平等流动机制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机制创新切实保障农民权益深化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23)
<正>城乡统筹发展的历史由来已久,国内外理论学说众说纷纭,根据我国近十年来城乡统筹发展的实践,城乡融合论、"中心—外围论"、城乡双向交流论等理论较为符合我国的实际。从区域空间相互作用的模式看,全国范围内较为成功的主要有三种类型:都市区辐射带动型、经济走廊带动型、小城镇带动或乡村自发型。作为西北区域的核心城市,西安城乡统筹发展的起步较早,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城乡统筹的探索,2003年,西安根据十六大精神,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思  相似文献   

8.
在新型城镇化、城乡统筹发展以及经济新常态等宏观背景下,我国城乡空间正面临转型发展,城乡空间转型机制及模式成为研究的热点。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推进及当前城乡发展面临的空间无序扩张、环境问题突出等问题,城乡空间要求实现转型升级。因此,本文从"四生空间融合"理念出发,探讨县域四生空间相互关系以及演变规律,明确四生空间转型机制,并以陕西省延安富县为例,构建"核心引领、梯度带动;轴带串接、联动发展;网络关联、均衡协调"的城乡空间转型模式。  相似文献   

9.
正坚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统筹城乡发展空间,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山水相映、人水相怡的八桂"富春山居图"。第七章统筹城乡发展空间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对国土空间的开发、保护和整治进行全面安排和总体布局,推进"多规合一",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0.
成都市近年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实现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互动发展,建成了一批规模较大、经济增长快、人居环境优、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城镇。但"大城市太大,小城镇太小"的格局尚未彻底扭转,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先行,深入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大力强化小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加快推进小城镇综合配套改革,拓宽小城镇建设融资渠道,构建新型城乡形态。  相似文献   

11.
胡飞  徐昊 《规划师》2012,28(11):91-95
武汉市在国土资源与城乡规划合一的背景下,基本形成了"两规"沟通的良好机制,进一步推进"两规融合"的时机已经成熟。研究在分析武汉市乡镇总体规划编制中城乡体系构建所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两规合一"编制的城乡体系新模式,并结合武汉市都市发展区内外乡镇发展特点,提出差异化的城乡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城乡资源分配不均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等问题依然突出。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提出要建立新型城乡关系,全面推进城乡协调融合发展。文章以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出发点,对合肥市乡村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城乡融合视域下合肥市实现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3.
张伟  闾海  胡剑双  国子健 《城市规划》2021,45(12):17-26
中国目前正处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走向城乡融合的重要历史时期.文章在对城乡融合发展相关理论总结的基础上,聚焦省域尺度层面,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南中北区域发展差异特征较为显著的江苏省为例,通过回顾总结江苏城乡关系演变的历程、主要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经验,及在区域城乡融合、城乡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乡村价值挖掘等方面面临的新挑战,提出了"区域联动、差异引导、特色优先、政策赋能"的新时代省域层面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认为要积极构建区域联动发展和区域转移补偿机制、针对不同区域的特征因地制宜选择差异化的县域城乡融合发展路径、聚焦资源本底较好的地区率先打造不同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强化改革创新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以为中国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提供实践经验,也为其他省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冯奎 《城乡建设》2022,(12):38-39
<正>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的一篇大文章。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这些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城乡融合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201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作出顶层设计,提出了到2022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到2035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到本世纪中叶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成熟定型的主要目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着眼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牢牢把握城乡融合发展正确方向,深化思想认识,解决关键问题,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  相似文献   

15.
全域战略框架下城乡融合的规划路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安徽省界首市城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国内现行城乡规划体系"重城市、轻乡村"以及近年涌现出的全域规划类型存在的缺陷入手,构筑"六个全市域"战略框架引领下的由水、路、林、村组成的城乡本底空间,并通过贯彻落实市域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的规划体系,将"六个全市域"规划与现行城乡规划的编制、实施、管理与监督体系深度融合,探索全域战略框架下城乡融合的规划路径,改变现行城乡规划体系对乡村重视不足的困境,为全面推进界首城乡融合工作提供研究支撑,也为国内其他地区探索适合自身特色与需求的城乡融合规划路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力图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破解城乡二元体制,将农业农村纳入现代社会经济体系。从"城乡统筹"到"城乡融合",仅二字只差,却标志着我国城乡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城乡融合"的关键是实现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即让市场发挥决定性  相似文献   

17.
《辽宁建材》2010,(11):40-41
<正>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建筑材料工业信息中心开展的"水泥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近日正式启动。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两化融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促进  相似文献   

18.
《规划师》2021,37(9)
文章以西咸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例,分析了西安都市圈的圈层结构特征和存在问题,提出通过"三链耦合"的农业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构建城乡产业发展命运共同体,扩大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平台;优化空间格局,引导产业协同资源要素在城、镇、村的合理配置,发挥空间的最大利用效能;完善协同治理机制,激活城乡融合的内生动力,形成"城乡互促、功能互补"的双向流动格局,以期为其他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规划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城乡协调发展的资源型城市城乡一体化规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城乡协调发展的涵义及特征 (一)城乡协调发展的涵义 城乡协调发展是对城乡关系状态的一种描述.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城乡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先后经历了城乡依存、城乡分离和城乡融合三个阶段.19世纪末科学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人们通过对经济、资源、空间、制度等的"规划"干预城乡发展时序,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城乡关系走向融合.在此,本文把城市与乡村处于互动发展、共同进步的状态界定为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微小产居单元特征的乡村就地城镇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分析当前乡村就地城镇化实践过程中人居空间稀释、乡村资源外移和城乡行政壁垒等现实阻碍,文章结合乡村产业转型、美丽乡村及乡村社区建设背景,通过对汪集街"微园区、小社区"的微小产居单元的实证研究发现:产居空间聚合的微小产居单元建设依托企业下沉、产居分权和土地流转政策,推动农业产业化,带动乡村工业与服务业发展,实现村民非农化就地就业;同时,基于城乡等值理念推动乡村设施城镇化建设,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均衡化,提升村民市民身份的自我认同感,增加村民留在乡村的居住意愿,为乡村就地城镇化提供支撑。可见,微小产居单元作为产城融合政策在乡村的科学实践,是推进乡村就地城镇化的一种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