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结直肠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结直肠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1994年至2005年手术治疗6例,其中全结直肠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1例,直肠乙状结肠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4例,直肠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1例。结果术后随访6月至10年,4例患者无便血,2例患者有少量的间歇性大便带血。结论肠镜和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结直肠海绵状血管瘤的重要方法,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手术是结直肠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直肠乙状结肠海绵状血管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肠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nas Of the rectum)较为少见,同时合并乙状结肠病变更为少罕见。因其发病时症状不典型,易被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以致发生误诊误治,本院近来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回顾分析 1990~ 2 0 0 2年 6例胸壁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 ,对该病的诊断、手术方法等进行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6例中广州军区总医院 4例、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2例。其中男 4例 ,女 2例 ;年龄为 2 0~ 4 0岁 ,平均 32岁。均发现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大的胸壁肿块。右侧胸壁 5例 ,左侧胸壁 1例。病史 3个月~ 30年 ,平均 12 5年。病人一般状态好。胸壁肿块最大者 4 0cm× 2 2cm× 8cm ,平均为15cm× 2 2cm× 6cm。质软 ,边界不清。 4例体位试验阳性 ,3例于体表可触及数枚圆形、高硬度的静脉石。6例行X线胸片检查 ,均发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纯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CH)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0年11月18例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单纯椎管内C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依据Aminoff-Logue评分标准对手术前后患者脊髓功能进行评价。结果:18例患者术前均有相应神经系统损害表现。术前均行脊柱MRI检查,其中6例术前MRI检查有典型的CH表现,其MRI诊断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17例为单发,1例L2~L3和S1节段各1个肿瘤,10例肿瘤累及2~3个节段。手术均经后正中入路,3例急性发病患者在出血急性期急诊行手术治疗,其余患者均在发现肿瘤早期(1周内)行肿瘤切除术,17例单发病例均行肿瘤全切除,另1例患者仅切除引起症状的L2~L3节段肿瘤,无症状的较小的S1节段肿瘤未行手术切除;手术时间170±20min,术中出血量280±40ml,术中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术后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CH。术前Aminoff-Logue评分3~11分,平均6.0±2.8分;术后0~11分,平均4.2±3.8分,术后评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脊髓功能Aminoff-Logue分级12例较术前改善,4例无明显变化,2例恶化,无死亡病例。随访2个月~5年,平均30个月,8例门诊随访患者影像学检查均未见肿瘤复发;其余患者电话随访,症状较术前改善7例,无明显变化3例。结论:MRI检查有典型的CH表现时对椎管内CH有诊断价值;对于有相应神经系统症状的椎管内CH患者,应积极、早期行肿瘤切除术,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直肠乙状结肠阴道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 ,42岁 ,因反复便血 1 0余年 ,加重伴左下腹痛和里急后重半年于 2 0 0 2年 4月 1 1日入院。体检 :贫血痛苦病容 ,左下腹膨隆 ,压痛 ,肠鸣音亢进 ;肛诊触及葡萄串感 ,柔软 ,光滑易被压缩而边界不清肿块 ,指套布满鲜血。结肠镜诊断直肠血管瘤 (图 1 ,2 )。妇科检查 :阴道左侧壁突起 ,血管瘤脱出阴道外口 ,诊断为阴道壁血管瘤 (图 3) ;X线立位平片提示结肠充气 ,右下腹见多个小液平 ;盆腔静脉结石钙化影。实验室检查 :血色素 50g/L。术中见乙状结肠、直肠及其肠系膜增生肥厚 ,呈紫红色蔓状血管网状怒张 ,与子宫阴道粘连 ,切除病变肠段…  相似文献   

6.
直肠海绵状血管瘤临床少见,其主要症状是无痛性大量的直肠出血或便血。治疗方法有硬化剂注射、瘤体局部缝扎或直肠切除术。2006年2月我们治疗1例,采用腹腔镜下结扎供应血管瘤主要血管,游离盆底,经肛门直肠内套叠切除病变,行乙状结肠肛管袖套式吻合治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mous hemangioma of liver,简称CHL)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随着高分辨率超声仪、CT和MRI的广泛应用,临床上发现的肝血管瘤越来越多。尸检的发现率约为0.4%~7.3%,多数为单发病变,多发者约占10%,常位于肝包膜下和肝脏边缘区,在肝实质内者较少,约占4.8%。组织学上肝血管瘤是一种门静脉血管分支畸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超声检查对皮下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高频探头对9例皮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扫查,主要观察其形态及内部回声等,并结合扪诊进行分析诊断.结果 9例病例声像图表现为含小腔的混合性结构,呈低回声或无回声区,内可见有高回分隔.除血栓性血管瘤可能有后部回声衰减,其余血管瘤的回声一般规则、清晰,透声性...  相似文献   

9.
直肠血管瘤临床罕见 ,临床医生缺乏诊断和治疗的经验。总结我院收治的直肠血管瘤 5例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我院自 1994~ 2 0 0 2年共收治直肠血管瘤5例 ,男 4例 ,女 1例 ,平均年龄 39岁。主要临床表现 :贫血、便血、脓血便、直肠刺激症状。从出现症状至确诊时间 5~ 2 3年 ,平均 14年。术前均行纤维结肠镜检查 ,其特点为直肠内可见环形、半环形或不规则的紫色或深蓝色隆起 (图 1) ,黏膜表面光滑 ,或黏膜糜烂伴活动性出血。直肠腔内彩色多谱勒显示直肠黏膜下及肌层有丰富的血管 ,呈团状或片状。 3例获术后病理证实 (图 2 )。…  相似文献   

10.
肝海绵状血管瘤诊治体会许国平,王永惜,蔡教誉,洪建文,文锡荣,杨深泉,余锡坤,潘岳芝肝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随着高分辨率超声仪和CT的广泛应用,临床上发现的肝血管瘤越来越多[1]。我科自1980年9月至1993年5月共收治肝海绵状血管瘤1...  相似文献   

11.
肝脏血管瘤31例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的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价值.方法对31例肝血管瘤的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中,单发者21例,2个及多发者10例;肝右叶19例,左叶9例,左右两叶3例;肿瘤直径<5 cm者5例,5~10 cm者20例,>10 cm者6例.术前诊断率93.5%(29/31),其中BUS确诊率90.3%(28/31),CT 95%(19/20),同位素100%(9/9).31例均行肝切除术.无手术死亡率,并发症率19.4%(6/31).结论 BUS和增强CT扫描是肝血管瘤的重要诊断方法;对于瘤体直径>5 cm伴有临床症状者,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附84例报告)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31  
总结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1990-1995年12月我科共收治经手术证实的肝海绵状血管瘤84例,肿瘤平均直径9.8cm,最大直径约40cm,其中位于Ⅷ段或累及Ⅷ段12例,位于尾状叶或累及尾状叶4例。术前有4例在外院接受肝动脉栓塞或化疗栓塞治疗。结果术前确诊率为95.2%,手术切除率98.8%,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手术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栓塞治疗存在较大危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2008年经手术证实的肝海绵状血管瘤77例临床资料。结果:肿瘤直径5~9cm42例,〉10cm24例,≤15cm11例。手术前确诊73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术前确诊率94.8%;4例误诊,误诊率5.2%,分别误诊原发性肝癌2例,巨大肝囊肿癌变1例,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1例。3例腹腔出血、休克,急诊剖腹探查均死于术中;4例肿瘤巨大,经剖腹探查未能切除。70例均皆手术切除,手术切除率90.9%,肝叶切除术38例(4914%),剥除术21例(27.3%),局部切除术11例(14.3%)。70例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手术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最有效的手段;手术剥除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量少,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方法和特点,方法:1991-2001年治疗脊髓海绵状血管瘤22例,均进行MRI检查,16例行全脊髓血管造影,全组均经后背正中直切口显微手术治疗,结果:22例均为单发,1例术前未能明确诊断,术后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颈段8例,颈胸段6例,胸段4例,腰段2例,圆锥马尾部位2例。MR1显示团块状短T1长T2信号,中间由点条状长T1短T2信号分隔,形成桑葚状混杂信号团,周边绕以低信号团,尤以T2WI显著,随访3个月-2年,全组均未见复发,12例术后功能明显恢复。结论:MRI是脊髓海绵状血管瘤前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全脊髓血管造影可以排除其它脊髓血管畸形,显微手术切除是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优选治疗方法,术中精细的显微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肠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诊治原则和疗效。方法回顾1997年至2004年收治的8例大肠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平均年龄18岁,其中直肠海绵状血管瘤4例,直肠和乙状结肠海绵状血管瘤3例,全大肠海绵状血管瘤1例。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无痛性便血和贫血。术前行电子结肠镜、腹部X线平片、气钡双重对比造影、CT和MRI等检查明确诊断。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平均随访36月(10~96月),全部治愈。结论增强对本病的认识,重视电子结肠镜在大肠海绵状血管瘤的首诊作用,影像学检查进一步确定病变部位和血管瘤的范围,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附3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7~2002年33例(34个肿瘤)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27例.年龄24~57岁,平均41.3岁.症状以痰中带血23例;无症状10例.影像学均表现为孤立性结节,其中5例有新月征.结果术前28例诊断为肺良性肿瘤,其中5例考虑诊断为肺硬化性血管瘤;1例经皮肺穿刺确诊为肺硬化性血管瘤;4例误诊为肺癌.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肺叶切除21例,双肺叶切除1例,肺段切除5例,楔形切除4例(其中1例为经胸腔镜双侧同期切除),肿瘤摘除2例.手术时间45 min~3.5 h,平均1.5 h,出血量100~600 ml,平均230 ml.无围术期死亡.33例随访3~10年,平均5.5年,无一例复发.结论对中年女性,痰中带血,影像学表现为孤立性结节,特别是有新月征者,应考虑本症.经皮肺穿刺病理学检查,可使部分患者确诊.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胰岛素瘤的诊治分析(附49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胰岛素瘤的各种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 0年来诊治的 4 9例胰岛素瘤。结果  4 5例病人均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表现 ,术前B超、CT、MRI、SA定性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 4 7 3%(18/ 38)、6 0 %(15 / 2 5 )、6 4 7%(11/ 17)、83 3%(5 / 6 ) ,手术探查的阳性发现率为 97 8%(44 / 4 5 ) ,术中B超为 10 0 %(12 / 12 )。肿瘤局部切除术 31例 ,胰尾切除术 4例 ,胰体尾切除术 7例 ,加做脾切除者 2例 ,Whipple手术 1例 ,PPPD手术 1例。结论 Whipple三联征和IRI/G >0 3可作为胰岛素瘤定性诊断的依据 ,胰岛素瘤的术前定位诊断较为困难 ,手术探查加术中B超检查是定位诊断的最佳方法。肿瘤局部摘除术是胰岛素瘤的最佳治疗方法 ,且其并发症最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肾脏交织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肾脏交织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总结该病的诊断和治疗特点. 结果 术前误诊为恶性肿瘤,于全麻下行后腹腔镜右肾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肾脏交织状血管瘤.随访3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结论 肾脏交织状血管瘤是一种罕见的变异的肾脏毛细血管良性肿瘤.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术前易误诊为恶性肿瘤,确诊有赖于病理,宜行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高对肾上腺结核诊断与治疗的认识。方法 回顾本院4例肾上腺结核病例的诊断与治疗结合文献复习。4例病例均予生化、B超和CT检查及抗结核、长期激素替代治疗或手术处理。结果 抗结核、长期激素替代治疗或手术处理使肾上腺结核引起的Addison's病得到满意的疗效。结论 根据临床特征,结合生化和肾上腺影像学检查或手术切除病理检查确定肾上腺结核诊断。抗结核、长期激素替代或手术是治疗肾上腺结核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脾肿瘤39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9例原发性脾肿瘤临床资料。结果:在脾良性肿瘤20例中,计有脾血管瘤10例,脾囊肿8例。脾淋巴管瘤1例及脾错构瘤1例。在恶性肿瘤19例中,有脾恶性淋巴瘤18例和血管肉瘤1例。B超和CT检查术前定位诊断的准确率均为100%;B超总的定性诊断率和对脾囊肿、脾血管瘤的定性诊断率分别为12.82%(5/9)、50%(4/8)和10%(1/10);CT总的定性诊断率和对脾囊肿、脾血管瘤的定性诊断率分别为32.43%(12,37)、83.33%(5/6)和70%(7/10),总体优于B超。B超和CT均不能肯定地作出恶性诊断。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主要为脾切除术。恶性淋巴瘤术后辅以CHOP化疗方案。良性肿瘤获随访者16例,失访4例,获随访的16例至今情况良好,最长随访时间9年。恶性淋巴瘤获随访的16例中,4例死亡;1例存活5年,3例生存期已超过5年。结论:原发性脾肿瘤术前定位诊断较易,定性诊断困难。治疗以脾切除术为主,原发性脾恶性淋巴瘤结合化疗时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