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总结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辅助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预防肺动脉栓塞的护理经验。方法对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股静脉或颈静脉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对其有针对性的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重视病情观察、滤器的护理、溶栓导管的护理及出院指导工作。结果对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置入1个临时滤器、8个永久性滤器,无1例发生肺动脉栓塞严重并发症,亦无局部感染发生、仅1例滤器移位,1例穿刺点局部渗血等。结论下腔静脉置入滤器,可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并发症,安全,可缩短抗凝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15例肺血栓栓塞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分析新乡市中心医院2008年6月—2009年11月15例肺血栓栓塞患者的的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15例患者行CT肺血管造影,全部明确诊断为肺动脉栓塞;临床表现主要是胸闷、胸痛、气短、呼吸困难、心悸,其次是晕厥,下肢疼痛肿胀;血气分析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其中12例患者D-二聚体监测阳性,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四肢血管彩超检查都有一定的异常;其中12例患者经溶栓及抗凝治疗,11例治愈,1例死亡,余3例仅给予抗凝治疗。结论 CT肺血管造影能明确诊断,危重患者及高危险患者血气分析、D-二聚体、心电图、四肢血管彩超、超声心动图、X线检查等全面综合分析能有效提高肺栓塞诊断率,早期溶栓及抗凝治疗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置入腔静脉滤器预防骨科手术中肺动脉栓塞的护理。方法对45例因DVT患者置入腔静脉滤器预防骨科手术中肺动脉栓塞的治疗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患者均未出现肺动脉栓塞。结论加强DVT患者术前及术后护理,完善入院及出院指导,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从而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人(>70岁)肺血栓栓塞(PTE)的临床特点及溶栓、抗凝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70岁以上老年PTE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溶栓、抗凝治疗的疗效.结果螺旋CT和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V/Q)扫描检出阳性率分别为95.7%和62.5%;临床误诊率为46.5%;溶栓+抗凝、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3%、75.8%和0%;治愈率分别为47.8%、17.2%和0%.结论老年人(>70岁)PTE最常见危险因素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螺旋CT对老年人PTE诊断更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溶栓和抗凝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探讨妇产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46例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正确诊断及早期治疗方法.结果 46例患者经常规治疗、抗凝和溶栓药物治疗后下肢疼痛、轻度肿胀均消失,患肢活动自如,住院8~14 d,出院后随访2个月,未发现遗留症.结论 正确诊断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根据患者的病情早期给予积极抗凝溶栓治疗,可消除临床症状,同时防止深静脉血栓(DVT)发展为严重的肺栓塞(PTE),降低发病率、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探讨肺癌患者合并肺动脉栓塞(PE)的临床表现及CT血管成像(CTA)特点,提高对肺癌并发肺动脉栓塞的防治认识,并研究两者在临床上诊断上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63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9例确诊肺动脉栓塞,同时分析其诊断及治疗相关性。结果:肺癌患者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发生率约1.2%(9/763)。9例患者均静脉应用肝素和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其中2例采用了尿激酶溶栓治疗,经积极溶栓及抗凝治疗后效果良好。结论:重视肺癌合并肺栓塞的及早期诊断与治疗,CTA对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简便、安全、准确率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是诊断肺癌合并肺动脉栓塞症的理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动脉血栓栓塞的临床诊治方法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1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10例肺动脉血栓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都有比较特异的血气与胸部影像学诊断特征.给予溶栓联合抗凝治疗,经过治疗后都痊愈出院.结论 肺动脉血栓栓塞临床表现症状比较复杂,应给予综合诊断与溶栓联合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和治疗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12例经CT肺动脉造影检查证实的肺动脉栓塞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对比分析右心大小、肺动脉宽度、三尖瓣反流程度、肺动脉压力改变情况.结果 12例患者治疗前二维超声心动图发现5例肺动脉内有异常回声,11例右心增大,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10例三尖瓣中度及以上反流.11例有肺动脉高压,其中7例为重度.所有患者肺动脉均有不同程度增宽.经溶栓、抗凝治疗后,5例肺动脉内异常回声消失,治疗后右心房左右径、右心房上下径、右心室横径、肺动脉宽度、肺动脉收缩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12例患者中,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结论 超声心动图有助于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是无创性评价肺动脉栓塞治疗效果的有效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医院接收的128例急性下肢DV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抗凝治疗,试验组给予导管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肢与健肢的周径差值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膝上20 cm处与膝下20 cm处患肢与健肢的周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膝上20 cm处与膝下20 cm处患肢与健肢的周径差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下肢DVT患者给予导管溶栓治疗,能够有效减小患肢与健肢的周径差值,提高溶栓效果。  相似文献   

10.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综合治疗(附2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蛟 《中国医师杂志》2005,7(8):1095-1096
目的 观察综合疗法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用Fogarty导管取栓并术中尿激酶动脉内灌注,术后抗凝溶栓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综合治疗后19例治愈,2例好转,1例截肢。无死亡。结论 该疗法是目前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有效方法。患者的预后与就诊时间及手术时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速碧林联合尿激酶抗凝、溶栓治疗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2005年2月至2008年10月,我院收治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例,平均年龄32.62岁;其中,4例剖宫产,经产道分娩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例,妊娠期糖尿病1例。主要采用低分子肝素速碧林联合尿激酶抗凝、溶栓治疗。结果6例患者在治疗卜2周症状基本消失。随访6-24个月,复查彩超(CUS)证实下肢静脉管腔完全再通5例,部分再通1例,未见明显的栓塞后综合症发生。结论低分子肝素速碧林联合尿激酶抗凝、溶栓是治疗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检查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肺栓塞、经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而确诊的36例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共累及254处肺动脉,栓塞受累部位分布广泛,其中肺段动脉受累最多,占59.1%。栓塞在CT上表现为不同形态的充盈缺损,其中22例经治疗后(溶栓13例,抗凝9例)再行MSCTPA检查发现不同程度的好转或痊愈。在完成胸部扫描后,即行下肢静脉造影检查24例,阳性15例。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对亚段及亚段以上肺栓塞是安全、无创、快捷和可靠的诊断方法,且可作为治疗的依据和评价溶栓或抗凝治疗的效果,适于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尿激酶介入溶栓治疗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救治过的100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T行肺动脉介入溶栓,其后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术后抗凝、活血治疗。结果接受介入溶栓治疗的10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90例。其中出现鼻钮20例,皮下出血点10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死亡10例,分别死于呼吸衰竭、心率失常。结论尿激酶介入溶栓治疗肺动脉栓塞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2006年1月至2011年9月符合溶栓治疗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瑞替普酶组50例(研究组)和尿激酶组50例(对照组),观察溶栓前后患者螺旋CT肺动脉造影、肺动脉压、动脉氧分压、血压及出血并发症情况。结果溶栓后研究组肺动脉压、动脉氧分压、血压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溶栓后显效2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2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6%,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出血并发症实验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分析肾病综合征 (肾综 )并发血栓栓塞的临床特点 ,探讨预防及治疗肾综并发血栓栓塞。方法 回顾性分析肾综患者并发血栓栓塞的病例 ,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肾综并发静脉血栓占 60 % ,动脉栓塞占 40 %。下肢动脉栓塞 3例中 2例行截肢术。静脉血栓及肺动脉栓塞溶栓治疗有 50 %的好转率。在并发血栓栓塞的患者中 ,有一半患者有使用激素史 ,危险因素是严重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结论 肾综并发血栓栓塞以静脉血栓形成为主 ,但下肢动脉栓塞预后不良。当血白蛋白 <1 9.2 g/L ,尤其伴高脂血症时 ,应常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人(〉70岁)肺血栓栓塞(PTE)的临床特点及溶栓、抗凝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70岁以上老年PTE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溶栓、抗凝治疗的疗效。结果 螺旋CT和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V/Q)扫描检出阳性率分别为95.7%和62.5%;临床误诊率为46.5%;溶栓+抗凝、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3%、75.8%和0%;治愈率分别为47.8%、17.2%和0%。结论 老年人(〉70岁)PTE最常见危险因素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螺旋CT对老年人PTE诊断更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溶栓和抗凝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孕产期肺动脉栓塞猝死病例栓塞形成的临床特点及病理鉴定特点。方法:对孕产期肺动脉栓塞死亡病例进行临床资料及病理解剖分析。结果:孕期和产后产妇肺栓塞死亡率极高,特别是有下肢静脉血栓及血液高凝状态等肺动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应当更多地关注肺栓塞的问题,临床应尽早进行全面检查,并进行抗凝、溶栓治疗。结论:对于孕产期猝死的病理解剖应注意肺动脉栓塞的病理检出率,为医疗纠纷处理提供可靠证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下肢DVT经腘静脉介入性溶栓治疗与全身溶栓治疗的对比,观察经腘静脉介入性溶栓治疗DVT时的不良反应。方法66例下肢DVT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行腘静脉介入溶栓治疗,治疗组行全身溶栓治疗。观察:脑出血、皮肤、粘膜出血倾向、消化道出血、肺栓塞、伤口渗血、血肿、伤口感染、血行感染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未发现脑出血、皮肤粘膜出血倾向、消化道出血、肺栓栓塞、伤口感染和血行感染情况。治疗组:伤口渗血15.62%,血肿12.5%;对照组:伤口渗血5.89%,血肿14.71%。结论下腔静脉滤器可有效预防肺栓塞,溶栓治疗应尽量减少损伤,腘静脉穿刺一次成功尤其尤其重要。在严格控制溶栓适应症及密切监测凝血指标时,溶栓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姚平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7):4334-4335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12例妇科DVT患者和16例有DVT倾向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方法。结果:中老年妇女、肥胖者易发生DVT;原发病多为盆腔恶性肿瘤,特别是子宫内膜癌;辅助诊断方法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为最佳;治疗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为首选方法。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是术后并发DVT的高危人群,手术前后应采取预防措施,抗凝治疗对DVT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7例尘肺患者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螺旋CT、肺动脉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肺动脉血栓栓塞(PTE).1例于次日行肺动脉介入破碎、吸出血栓并局部溶栓治疗,其后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6例直接应用低分子肝素,后加华法林抗凝治疗.7例患者经有效治疗均成活,未见明显的并发症.老年尘肺患者是PTE的高发人群,其诊断以影像学检查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