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栽培甘草与野生甘草的形态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草为常用中药材,<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的干燥根及根茎. 乌拉尔甘草主产于宁夏、内蒙西部等地,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近年来由于野生甘草资源紧缺,加之草原环境保护的重视,有效控制了野生甘草的采挖,为满足市场供求,西部地区已大面积开展了甘草的种植工作[1],但栽培甘草与野生甘草的生药组织学研究与比较未见报道,本文就不同生长年限(1~8年生)的栽培甘草与野生甘草、胀果甘草及光果甘草做了系统的比较研究,为甘草的品种鉴别、栽培甘草的年限优选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江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7):2676-2677
甘草,又名蜜甘、美草、蜜草,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书中记载其:“味甘、平”被列为上品。其入药部分为豆科植物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的根及根茎。其根和根茎主要含有甘草甜素(glycyrrhizin),是甘草的甜味成分。自古甘草有生熟两种用法,生泻熟补,而熟制的方法多蜜炙。甘草在诸多方剂中均有配伍,其主要有益气、缓急、止咳、解毒、调和药性等功效。现将其在方剂中的配伍作用详述于下:  相似文献   

3.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本品味甘,纤维性甚强,似草质,故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甘草被历代医家视为最清纯、最和美之药品,有美草、蜜草、甜草、国老等美称.  相似文献   

4.
国产甘草的生药形态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路  李胜华  楼之岑 《药学学报》1988,23(3):200-208
本文报道了六种国产甘草生药形态组织的比较研究结果,它们是: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n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inflata Bat.,光果甘草G.glabra L.,黄甘草G.eurycarpa P.Q.Li,粗毛甘草G.aspera Pall.和云南甘草G.yunnanensis Cheng f.et L.K.Tai ex P.C.Li的根茎和根。文中附有生药组织图3幅和上述六种生药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新疆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总黄酮进行提取精制,并对总黄酮含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运用超声法提取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中的总黄酮,用大孔树脂进行精制,并以芦丁为对照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2种甘草总黄酮含量。结果甘草总黄酮在0.01~0.07mg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测得总黄酮含量: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粗提物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3.8%和3.5%;而用大孔树脂精制后总黄酮含量分别达35.4%和33.2%。结论新疆甘草黄酮类成分含量较高,其中胀果甘草总黄酮含量略高于光果甘草中的总黄酮;用大孔树脂法精制可明显提高总黄酮含量。  相似文献   

6.
甘草是临床上应用最多的中药之一,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有“国老”之美称。我国是世界甘草的主产地,在全世界24种豆科甘草中,我国分布有11种,其中药用甘草以胀果甘草为主流产品,我国甘草以皮细、色红、粉性足而享誉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7.
朱伟 《家庭药师》2012,(8):58-59
"朝中国老,药中甘草。"古人用这句话来形容甘草,足见它在中药中的地位。可以说,它是中药里最常用的一味药。然而,网上却流传一种说法,说甘草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儿童服用后会被"催熟",导致乳腺发育;孕妇用了会早产;男性服了会出现阳痿,睾丸和阴茎萎缩。这种说法似乎言之凿凿,还列出一定的科学依据,一时间让不少人无所适从。甘草,到底是治病的良药还是致病的毒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甘草中2种三萜类活性成分——18α-甘草酸与18β-甘草酸含量的HPLC分析方法,并对中国药典规定的3种不同基原甘草样品中18α-甘草酸与18β-甘草酸的含量进行分析比较。方法:以同一产地的3种不同基原2年生甘草作为实验样品;HPLC法对样品中的18α-甘草酸与18β-甘草酸进行测定。色谱柱:Agela Durashell C_(18)-AM(250 mm×4.6 mm,5μm);流速:0.8 mL·min^(-1);流动相:10 mmol·L^(-1)高氯酸铵水溶液(用氨水调节pH为8.2)-甲醇(48∶52);检测波长:250 nm;柱温:50℃。结果:在选择的色谱条件下,18α-甘草酸和18β-甘草酸达到了较好的分离;线性范围分别为0.010 70~0.214 0μg和0.216 4~4.328μg;检测限分别为3.210 ng和4.330 ng;定量限分别为11.26 ng和12.65 ng;平均回收率(n=3)分别为99.2%~100.1%(RSD≤0.93%)和99.8%~99.9%(RSD≤0.72%)。在3种基原的甘草样品中,光果甘草的18α-甘草酸与18β-甘草酸含量最高,分别为(2.650±0.064 21)mg·g^(-1)和(37.182±0.844 3)mg·g^(-1)(n=25);乌拉尔甘草的含量次之,分别为(1.975±0.057 12)mg·g^(-1)和(29.413±0.741 2)mg·g^(-1)(n=25);胀果甘草的含量最低,分别为(1.604±0.043 72)mg·g^(-1)和(17.810±0.502 1)mg·g^(-1)(n=25)。18α-甘草酸和18β-甘草酸的含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结论:经方法学验证,本文方法可用于不同基原甘草中18α-甘草酸与18β-甘草酸的含量分析,并为以18α-甘草酸为目标的优质甘草筛选及定向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药典》2000年版中,当测定颗粒剂的【干燥失重】时规定:“除另有规定外,照干燥失重测定法测定,含糖颗粒剂宜在80℃真空干燥,减失重量不得超过2.0%”。但附录“干燥失重测定法”中并未规定干燥温度。为消除此缺陷,2005年版药典在颗粒剂【干燥失重】测定中增加了温度的规定:“…于105℃干燥至恒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甘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及根茎。味甘,性平。能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除其自身的功效之外,在中药方剂中应用,有调和诸药的作用。《本草纲目》云:“甘草……,其性能缓急,而又协和诸药,使之不争,故热药得之缓其热,寒药得之缓其寒,寒热相杂者,用之得其平。”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的有关规定,为规范药品标准用语及文字,从《中国药典》(2000年版)起将“甙”字统一改为“苷”字。因此,国家药品标准中凡涉及“甙”字的表述均应以“苷”字替代。此前类似情况不论是否已作为文字变动,均属有效。请有关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时通知有关生产企业。为避免误解,特此申明,自即日起照此执行。  相似文献   

12.
高宾  赵丹 《首都医药》2012,(7):52-52
黄芪原名为黄耆,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黄芪别名口芪、北芪、箭芪、绵芪,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相似文献   

13.
槐角,又名槐实、槐子、槐豆。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冬季采收、打落或摘下。槐角来源于豆科植物槐的干燥成熟果实,为《中国药典》收载品种。  相似文献   

1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0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阿胶”含量测定计算方法有误,“本品含总氮(N)量不得少于13.09/5”应更正为“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总氮(N)量不得少于13.0%”。  相似文献   

15.
亳州是中华药都,不但是全国重要的药材交易集散地,同时亦是全国重要的药材种植基地,在《中国药典》上仅以“亳芍”、“亳菊花”、“亳桑皮”“毫花粉”。目前这四种“毫药”走势如何呢?为此记采访了部分人士并查阅了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722“维生素D测定法”中计算维生素D总量公式进行了深入探讨。方法:在检验中发现所得结果与根据标准公式计算所得存在着差异。经过推算,并考察比较了近几版中国药典和几种国外药典(USP,EP,BP,JP)中的文本描述,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给出了改进建议。结果与结论:本工作可为完善《中国药典》维生素D含量计算方法提供参考。 ?  相似文献   

17.
齐中元 《安徽医药》1997,1(2):38-38
黄芩是临床最常用的中药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本品为唇形科(Labiatae)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reorgi的干燥根。本品饮片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薄片,外表皮黄棕色至棕褐色。切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在药品质量检查中,笔却在个别药店和中药房中发现具较深绿色的黄芩饮片。那么,黄芩“变绿”的原因,以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究竟如何,本试从黄芩所含化学成分、炮制研完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月16日至20日,第九届药典委员会附录相关专业委员会在京召开会议。会议研究了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部分增修订项目及其工作方案等内容。理化分析、制剂、生物检定、微生物、药用辅料与药包材等相关专业委员会的61位委员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9.
柔毛淫羊藿(Epimedium pubescens Maxim)系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所载中药淫羊藿(HERBATIM EPIMEDII)入药标准的5种药材之一。近年来,淫羊藿在临床上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尤为广泛,但迄今尚未见柔毛淫羊藿有此方面的资料报道。本文复制了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对柔毛淫羊藿的拟雌激素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成方制剂项下十三味榜嘎散标准中显微鉴别项的相关问题,为下一版《中国药典》的修订提出参考。方法:对十三味榜嘎散及组成药材进行显微鉴别研究。结果:部分药材显微特征存在交叉,或与规定不符,或检验困难。结论:建议使用其它显微特征或鉴别方法对十三味榜嘎散的投料药材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