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吸毒社会规范及吸毒倾向对青少年药物滥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青少年吸毒社会规范、吸毒倾向与药物滥用的关系,为预防青少年吸毒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市初中、高中、职业高中和大学学生共3018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是无记名和自愿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武汉市青少年药物滥用率为3.58%,其中男、女生分别为5.37%和2.0%。控制性别、学校类型和年龄的影响,Logn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毒社会规范、吸毒倾向与青少年吸毒有很强的联系,OR值分别为1.723和14.608。结论吸毒社会规范、吸毒倾向可能增加青少年吸毒的风险,提示在青少年吸毒预防中,应提高他们对毒品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社会规范,降低吸毒倾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收集云南省玉溪市某社区新型毒品滥用人群毒品使用特征的第一手资料。方法 采用滚雪球抽样、整群抽样、偶遇抽样方法调查来自社区活动点的目标人群,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资料和吸毒行为,按新型毒品单独使用、混合使用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人口学方面,年龄、经济来源、月收入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9.11、10.63、10.84,P<0.05 。毒品使用方面,是否注射过毒品、使用过的毒品种类、经常使用毒品场所、毒品对自身的影响、新型毒品使用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80.36、217.43、27.35、121.41、55.08,P<0.05。结论 新型毒品滥用者心理、行为、身体发生改变,新型毒品单用与混用对身体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新型毒品混合使用传统毒品是否增加新型毒品滥用人群感染艾滋病、丙肝等疾病的风险,有必要进一步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传统和新型毒品滥用者对艾滋病相关风险的认知程度及其艾滋病、梅毒、丙肝感染情况,为制定科学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17年在社区和某戒毒所招募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集血标本进行艾滋病、梅毒、丙型肝炎检测。结果共调查毒品滥用者405人,其中传统毒品176人,新型毒品229人;传统毒品、新型毒品滥用者注射毒品的比例分别为81.82%和0.87%,其中共用注射器的比例分别为44.89%和0.44%。153名毒品滥用者最近一年有吸毒后性行为。新型毒品滥用者中有47.16%发生吸毒后性行为,其中52.77%的性行为对象为非婚异性;传统毒品滥用者中有25.57%发生吸毒后性行为,其中68.89%的性行为对象为配偶/固定性伴;传统、新型毒品滥用者最近1次吸毒后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26.67%和38.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传统、新型毒品滥用者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均达到80%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V阳性率分别为6.25%和1.31%,HCV阳性率分别为52.27%和11.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梅毒阳性率分别为7.39%和6.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要继续加强对传统毒品滥用人群的干预,大力降低注射毒品和共用针具吸毒的比例。同时重视新型毒品滥用人群,加强新型毒品与艾滋病危害宣传,改变危险行为,遏制HIV等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掌握社区新型毒品滥用人群HIV、HCV及性病感染现况,分析感染影响因素,为社区新型毒品滥用人群艾滋病防治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对社区443名新型毒品滥用人群进行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检测HIV、HCV、梅毒感染状况,按新型毒品单独使用、混合使用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单用组、混用组HIV感染率分别为1.92%、7.63%,HCV感染率分别为6.82%、50.38%,HIV/HCV合并感染率分别为0%、7.63%,梅毒及其他性病感染率分别为3.52%、3.02%。2组之间HIV、HCV、HIV/HCV合并感染率存在统计学差异;年龄、性别、初次吸毒年龄、混用传统毒品海洛因是社区新型毒品滥用人群感染HIV的危险因素;性别、年龄、初次吸毒年龄、月收入高低,是否混用海洛因是社区新型毒品滥用人群感染HCV的危险因素;性别、月收入、多数人一起吸毒、与性伴及朋友一起吸毒,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是感染性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社区新型毒品滥用者HIV、HCV及性病的感染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同时混合使用传统毒品是遏制社区新型毒品滥用人群HIV、HCV流行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武汉市中专生的毒品滥用情况、对毒品的认知和态度及影响学生滥用毒品的危险因素,为在中专学校开展禁毒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自拟调查问卷,按判断抽样方法,对武汉市5所不同性质的中专学校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685例有效问卷中,毒品滥用率为2.77%,其中男生5.10%,女生1.80%,男女生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过去滥用毒品的种类中,滥用摇头丸和K粉比例最高,为1.1%,其次为海洛因和可卡因,为0.6%.学生对毒品的成瘾性及毒品对身心的危害等知识存在较多误区.结论 中专生毒品滥用率较高,对毒品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够,武汉市中专生滥用毒品问题值得关注,非法药物滥用的预防知识有待普及.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职生新型毒品使用和使用倾向,探讨其与计划行为理论(TPB)及社会学习理论(SLT)相关要素的关系。方法于2013年9—10月,采用判断抽样方法对湖北省武汉市3所代表性中职学校共2 032名在校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新型毒品使用率为1.82%,新型毒品使用倾向率为4.7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型毒品使用影响因素为高拒绝技能(OR=0.873)、反对毒品态度(OR=0.813)、父母反对态度(OR=0.058)、获得毒品容易(OR=6.683)、朋友吸毒比例50%(OR=4.860)、朋友吸毒比例≥50%(OR=12.113)、家族成员吸毒比例50%(OR=3.537)。新型毒品使用倾向影响因素为高拒绝技能(OR=0.928)、反对毒品态度(OR=0.914)、朋友反对态度(OR=0.468)、朋友吸毒比例50%(OR=2.296)、朋友吸毒比例≥50%(OR=3.147)、家族成员吸毒比例50%(OR=2.643)。结论中职生新型毒品使用率和使用倾向率一般,计划行为理论要素与社会学习理论要素对新型毒品使用及使用倾向有重要影响,但影响并非完全独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余姚市新型毒品滥用者的艾滋病病毒(HIV)、梅毒、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方法2012年6-12月对余姚市看守所350名男性新型毒品滥用者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45份,并采集血液标本,检测HIV、梅毒及HCV。结果345名新型毒品滥用者中,有16.23%的人采用混合吸食,4.34%的人存在注射新型毒品,新型毒品使用后发生性行为的占60.08%;在过去一年中,性伴数在1~8人不等;仅12.28%的人每次性行为时都使用安全套;HIV、梅毒和HCV的感染率分别是0.29%、6.09%和3.77%。结论新型毒品滥用者以非注射吸毒为主,在毒品作用下易发生无保护性的性行为,是艾滋病和性病传播的潜在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海南省中学生对新型毒品的认知、态度、滥用倾向及影响因素,探究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开展效果。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海南省36所中学的各年级学生进行匿名调查。估计样本量为1 680人。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社会人口学特征、新型毒品相关态度、滥用倾向和预防教育接受情况等。采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整理,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共45 919人,人均认知新型毒品2.87种。中学生对传统毒品的认知程度高于新型毒品。身边有人使用过新型毒品、新型毒品种类认知少是新型毒品滥用倾向的危险因素。接受毒品预防教育的比例为90.33%(41 480/45 919),人均参与过不同形式的预防教育活动3.36种。中学生获取禁毒知识的主要渠道是禁毒题材讲座(80.00%,33 186/41 480)。结论 海南省中学生对新型毒品的认知程度较低,毒品预防教育能有效改善物质滥用倾向情况,应进一步提高教育活动的阶段性、多元性和适时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毒品观。  相似文献   

9.
高中生药物滥用知识、态度和倾向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北京、深圳、天津市等地以学校为基础的调查发现。中学生使用成瘾类物质的比例为4.3%~10.4%。国外的研究显示。初次药物滥用年龄越早,越有可能发展为滥用和依赖。加之目前大多数毒品存在易成瘾、戒除难的特点,因此早期预防。特别是青少年时期是关键。本研究引入药物滥用倾向性这一指标,从药物滥用倾向性(drug susceptibility)入手,了解青少年药物滥用倾向与药物滥用、毒品知识、对待毒品的态度之间的关系,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新型毒品滥用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和高危性行为情况.方法 于2009年9月-2010年12月对辽宁省9个强制隔离戒毒所共计247名新型毒品滥用者进行问卷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对新型毒品滥用者高危性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新型毒品滥用者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1.9%( 153/247),56.7%( 140/247)的调查对象与多个性伙伴发生性行为,76.5%(189/247)的调查对象从未使用安全套;男性艾滋病基本知识得分和综合得分分别为(3.9±1.6)、(18.9±3.2)分,均低于女性的(4.5±1.9)、(20.1±3.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6、-2.30,P=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新型毒品滥用者发生高危性行为的危险因素为男性和对使用安全套持负性态度,而艾滋病综合知识得分高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男性、艾滋病综合知识得分低和对使用安全套持负性态度的新型毒品滥用者更容易发生高危性行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了解房山区中小学生尝试吸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及烟草相关知信行情况,为进一步做好青少年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房山区3所小学、2所初中、1所高中和1所职高共1 507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不同学段学生尝试吸烟情况以及对烟草的知信行情况。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青少年吸烟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房山区2019年中小学生尝试吸烟率为6.30%,小学、初中、高中、职高学生尝试吸烟率分别为3.46%、4.12%、3.53%、2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304,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高学段、身边有朋友吸烟、见到电视电影中有吸烟镜头、模仿偶像吸烟等变量是中小学生尝试吸烟的危险因素。烟草相关知识各题目的正确率学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对于烟草的肯定比例明显高于女生,性别、学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8.90%的学生表示今后肯定不会吸烟。52.02%的学生会劝阻身边吸烟的人,1.26%的学生会跟随身边人一起吸烟。22.16%的学生表示会模仿明星偶像抽烟,性别和学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作者简介:孟毅(1982-),女,北京市房山人,学士,主管医师,主要从事学校卫生工作和健康教育工作。儿童青少年的控烟是今后降低全社会人群吸烟率的关键。控制儿童青少年吸烟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综合防控,创建轻松和谐、无烟健康的支持性环境,强化知识宣教与干预,使儿童青少年牢固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产生心理认同,将控烟行动坚持一生。  相似文献   

12.
郭欣  刘亨辉  符筠  肖征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8):907-910,913
目的 了解2010年北京市中学生烟草使用相关行为和二手烟暴露现状以及对烟草的认知和态度,为积极开展学校控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0年4-5月对北京市共计33所学校中11242名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1208份.结果 中学生尝试吸烟率为24.70%,现在吸烟率为9.11%,吸烟率为5.06%;不吸烟中学生的二手烟暴露率为38.47%.男生、住宿生的烟草使用率均显著高于女生和非住宿生;郊区、非重点校、职业中学的烟草使用率分别高于城区、重点校和普通中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现在吸烟率和吸烟率较2008年均略有下降,二手烟暴露率有了明显下降.结论 中学生尝试吸烟率居高不下,对于烟草危害及有关态度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建议继续加强对中学生开展健康教育,引导和教育中学生坚决“拒吸第一支烟”.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he China Seven Cities Study (CSCS) monitors geographic and temporal trends in tobacco use among adolescents and adults in seven cities throughout Mainland China: Harbin, Shenyang, Wuhan, Chengdu, Kunming, Hangzhou, and Qingdao.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methodology and prevalence data from the baseline survey of the CSCS, conducted in 2002. METHODS: Stratified random samples of middle schools, high schools, and colleges were selected within each city.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 completed self-report surveys of their tobacco use.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6138 middle school students, 5848 academic high school students, 2448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2556 college students, and 25 697 parents. RESULTS: Smoking prevalence varied across age groups, school types, genders, and cities. Past-month smoking prevalence was 9%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8% among academic high school students, 26% among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21%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nd 40% among parents. Smoking prevalence was higher among males than among females, with larger gender disparities among adults than among youth. Smoking also varied across cities, with higher smoking prevalence in southwestern cities and lower prevalence in coastal cities. Intraclass correlations of students within schools are presented to inform statistical power estimates for further research in China. CONCLUSIONS: These results provide a baseline for future longitudinal studies of smoking in these cities and identify demographic groups at risk for tobacco-related disease. Effective smoking prevention programmes for youth and smoking cessation programmes for adults are needed in China, especially in the lower-income southwestern cities and in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广州市青少年吸烟、饮酒及成瘾性药物使用状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广州市66所学校1193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广州市青少年尝试吸烟率为26.61%.调查前1个月有9.56%的学生吸过烟,其中男生(17.36%)高于女生(2.84%);农村学生(12.92%)高于城市学生(7.79%);职中生最高(22.74%),初中、高中、大学学生依次为6.82%,6.66%和7.75%.青少年饮酒的比例为60.63%,过去1个月29.03%的青少年有饮酒行为,11.17%的青少年有重度饮酒行为.广州市青少年成瘾性药物使用率为8.85%,男生为9.72%,女生为8.16%;农村为11.83%,城市为7.32%;职中生最高(10.50%),初中、高中、大学学生依次为9.35%,7.72%,7.56%.结论 广州市青少年吸烟、饮酒及成瘾性药物使用率比较高,相关部门和学校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北京市延庆县青少年吸烟行为及影响因素。方法在北京市延庆县随机抽取5所学校1 466名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报告尝试吸烟率为32.9%,现在吸烟率为12.3%,吸烟率为6.5%;吸烟率男生高于女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高于高中和初中学生;开始吸烟年龄<12岁者占50.1%,尝试吸第1支烟的最主要原因是出于好奇(274人,59.4%),中学生吸烟者最常与学校内的同学或朋友一起吸烟占62.1%;56.3%的学生报告学校周边可以买到烟,初中报告率最高;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高学生、男生、有同伴吸烟、想模仿影视剧中的吸烟形象、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程度、学习成绩较差是中学生尝试吸烟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对吸烟态度的正确持有、家中有限制吸烟规定是中学生尝试吸烟行为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北京市延庆县青少年吸烟行为不容乐观,应尽早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教育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佛山市城市青少年易导致意外怀孕和性传播疾病的性行为现状。方法对佛山市中心城区12所全日制初高中、职校和大学3844名在校学生,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大、中学生15.0%看过色情书籍或色情音像制品。高中学生中只有72.9%的接受过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75.1%的学生知道艾滋病病原体是病毒,只有50.8%能对艾滋病感染者持正确态度,84.9%接受过青春期性教育,34.5%有旱恋现象,2.8%曾发生过性行为,不同学校类型高中旱恋及性行为发生率以职业中学为高,而健康教育以职业中学薄弱。大学生中8.7%有性交行为,3.8%有多性伴性行为,性行为发生率男生高于女生。结论城市青少年中性健康危险行为状况不容乐观,其危险行为有年龄、性别和学校类型等差异,应尽快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殖健康教育和艾滋病预防教育,加强对青少年性行为、性观念的正确引导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湖北省两市初一学生药物滥用认知、态度和行为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湖北省襄樊、大冶两市的城区和乡镇4所中学的初一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资料采用SPSS 12.0软件处理.结果 1079名初一学生中常见毒品知晓掌握好的有80.00%左右,34.24%的学生对毒品成瘾性的了解差;54.47%和41.79%的学生对毒品对大脑和身体危害性了解差,30.00%左右的学生对抵御毒品和吸毒行为的认知差;3.20%的学生对毒品好奇.1.58%的男生和1.22%的女生偶尔使用过毒品;首次使用毒品的平均年龄为9.5岁.25.20%左右的学生"曾劝阻朋友远离毒品",在面对朋友或同伴劝诱尝试毒品时,只有44.05%~61.29%的学生表示会以不同的理由拒绝.结论 初一学生在毒品及其危害、认知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青少年性相关行为发生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州市青少年性相关行为现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广州市66所大中学校1193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5.22%的中学生看过色情书籍和音像制品,农村(16.46%)高于城市(14.44%);男生(25.07%)高于女生(6.23%);职中生最高(25.41%),普通中学(13.93%)高于重点中学(10.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在看过色情书籍、音像制品的学生中,曾发生性行为率高达22.35%.在高中、职中学生中,35.82%曾单独约会异性朋友,34.95%有亲密行为,7.26%曾经发生过性行为,2.10%学生有被迫性行为,73.97%从学校接受过有关艾滋病知识教育,63.44%知道艾滋病病原体是病毒,31.76%对艾滋病感染者持正确态度.8.87%大学生有过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占68.52%.结论 广州市青少年性相关行为频发但预防教育不足,要加强对青少年性观念及行为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识别中学生领悟社会支持的潜在类别,并分析其与欺凌保护行为与抑郁症状的关联,为增加中学生欺凌保护行为和减少抑郁症状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年9—11月,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法选取辽宁省3所中学的1 021名在读初、高中学生,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MSPSS)、欺凌情境中自我评估参与角色量表(PRQ)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潜在剖面分析、稳健三步法及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中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分为低领悟社会支持组(8.03%,82名)、领悟友谊支持组(15.38%,157名)、中度领悟社会支持组(35.26%,360名)和高领悟社会支持组(41.33%,422名)4个潜在类别。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和初中生在领悟友谊支持组所占比例更大(OR值分别为0.65,0.52,P值均<0.05)。不同领悟社会支持潜在类别的中学生在欺凌保护行为和抑郁症状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7.99和48.80,P值均<0.01),低领悟社会支持组的中学生欺凌保护行为得分最低(33.75±0.82),抑郁症状得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