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构建吴茱萸多糖含量测定方法,分析吴茱萸多糖对胃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使用紫外吸收分光光度计,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吴茱萸多糖含量,构建大鼠胃溃疡模型,依据溃疡指数、胃组织病理变化研究吴茱萸多糖的抗胃溃疡作用。结果:吴茱萸多糖能够明显降低胃溃疡指数,改善胃组织的病理学指标。结论:吴茱萸多糖含量的差异与来源存在着较大的关系,且吴茱萸多糖有预防、治疗胃溃疡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胃顺舒片的抗胃溃疡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水浸应激型胃溃疡、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2种实验性胃溃疡模型进行实验,观察胃顺舒片对实验性胃溃疡的抗溃疡作用。分别检测水浸应激型胃溃疡小鼠和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的溃疡指数,并测定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的胃酸和胃蛋白酶活性,以评价胃顺舒片的抗胃溃疡效果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胃顺舒片可显著降低水浸应激型胃溃疡小鼠和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的溃疡指数,并能抑制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的胃酸和胃蛋白酶活性。结论胃顺舒片有明显的抗胃溃疡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活性及抗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吴茱萸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水浸-束缚应激性(WRS)胃溃疡模型组及模型加吴茱萸生药0.45 g/kg体质量组、0.9 g/kg体质量组和1.8 g/kg体质量组,计算各组大鼠胃溃疡指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HPLC-ECD)检测大鼠血清肾上腺素(E)水平。[结果]吴茱萸0.45 g/kg组能显著降低溃疡指数(P0.05)抑制溃疡形成。与模型组相比吴茱萸给药组均能显著抑制血清中E含量(P0.05)。[结论]吴茱萸具有抗大鼠应激性胃溃疡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中E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白芨多糖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影响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水浸束缚法复制急性胃溃疡大鼠模型,观察白芨多糖低剂量(15mg.kg-1)、中剂量(30mg.kg-1)、高剂量(60mg.kg-1)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从而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白芨多糖治疗溃疡病提供有意义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健康wistar成年雄性大鼠,采用水浸束缚方法复制大鼠实验性急性胃溃疡动物模型,测定溃疡指数(UI)并计算溃疡抑制百分率,观察白芨多糖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的治疗作用,同时测定胃酸、胃蛋白酶含量及胃粘膜粘液含量、血清SOD、MDA含量,探讨其促进胃溃疡愈合的可能机制。结果:白芨多糖低、中、高剂量组溃疡抑制百分率分别为28.34%、63.16%和65.23%;白芨多糖能增加胃粘膜粘液含量,减少胃液分泌量,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增加血清SOD活性,降低血清MDA水平。结论:白芨多糖具有明显的抗应激性胃溃疡作用。该作用与白芨多糖增强胃粘膜屏障和防御功能、减少攻击因子对胃粘膜损伤以及增强自由基清除能力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根据半四左方对实验性胃溃疡大鼠胃粘膜组织EGF和TGF-α的影响,观察半四左方的抗溃疡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束缚水浸应激法和醋酸法,建立大鼠胃溃疡模型。经半四左方干预后,测定大鼠溃疡指数、溃疡面积、胃粘膜组织EGF和TGF-α含量。结果半四左方可显著降低胃溃疡大鼠溃疡指数和溃疡面积(P0.01),可显著提高胃溃疡大鼠胃粘膜组织EGF和TGF-α水平(P0.01)。结论提高大鼠胃粘膜组织EGF和TGF-α含量水平可能是半四左方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胃疡宁丸抗实验性胃溃疡的药效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醋酸注射法、水浸应激性、阿司匹林诱发及幽门结扎性胃溃疡模型,观察胃疡宁丸抗胃溃疡的作用并考察其对血清NO,EGF含量,胃黏膜血流量,PGE2含量,及对胃液分泌、胃酸含量、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胃疡宁丸能够降低各种胃溃疡模型的溃疡指数,升高NO,EGF含量,PGE2含量及胃黏膜血流量,抑制胃液分泌和胃酸含量及降低胃蛋白酶活性.结论:胃疡宁丸具有明显的抗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该作用与其减少胃黏膜损伤因子(胃酸、胃蛋白酶),增加胃黏膜屏障的功能,增强胃黏膜修复作用(NO,EGF,PGE2,胃黏膜血流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吴茱萸多糖和吴茱萸内酯抗胃溃疡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吴茱萸多糖和吴茱萸内酯对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方法:采用冷水应激和幽门结扎法制造大鼠胃溃疡模型。实验动物分为12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吴茱萸水煎液组,吴茱萸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吴茱萸内酯高、中、低剂量组,(多糖+内酯)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给药14天,第14天造模后处死大鼠并观察胃溃疡指数。结果:冷水应激实验中,水煎液组,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内酯高、中剂量组,(多糖+内酯)高、中、低剂量组的溃疡指数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幽门结扎实验中,水煎液组,多糖高剂量组,内酯高、中、低剂量组,(多糖+内酯)高、中、低剂量组的溃疡指数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吴茱萸多糖和吴茱萸内酯能显著降低溃疡指数。结论:吴茱萸多糖和吴茱萸内酯对胃溃疡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吴茱萸汤抗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吴茱萸汤对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胃液及胃组织中相关指标的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幽门结扎法复制大鼠胃溃疡模型。收集胃液,测其胃液量、胃液总酸度、胃蛋白酶活性、一氧化氮(NO)含量;制备胃组织匀浆,测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吴茱萸汤对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胃液量、总酸度及胃蛋白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显著增加其胃液中NO含量;能使胃组织中SOD活性明显升高。结论:吴茱萸汤抗幽门结扎型胃溃疡的作用是通过抑制攻击因子与促进防御因子,即抑制胃液总酸度、胃蛋白酶活性,增加粘膜血流量,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消炎痛型、水浸应激型胃溃疡中医寒热证模型的形成机制及寒热方剂对胃溃疡寒热证模型的基本作用机理和方证相应的客观规律。方法:采用寒热因素结合腹腔注射消炎痛和水浸应激法,分别建立大鼠胃溃疡寒、热证模型,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黄黄连泻心汤、理中丸对受试大鼠胃组织中EGF和TGF-α含量的影响。结果:各模型组大鼠胃组织EGF和TGF-α含量显著降低,与空白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大黄黄连泻心汤可显著升高热性溃疡组大鼠胃组织EGF和TGF-α的含量,理中丸可显著升高寒性溃疡组大鼠胃组织EGF和TGF-α的含量(P〈0.05或P〈0.01)。结论:通过"方证相应"理论验证了"病证结合"的胃溃疡寒热模型复制成功,大黄黄连泻心汤可以治疗热性消炎痛型胃溃疡,预防热性水浸应激型胃溃疡的形成;理中丸可以治疗寒性消炎痛型胃溃疡,预防寒性水浸应激型胃溃疡的形成,均可通过升高大鼠胃组织中EGF和TGF-α的含量而实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胃康宁颗粒抗实验性溃疡的作用.方法:采用小鼠水浸应激法、大鼠幽门结扎法、醋酸致大鼠胃溃疡法建立动物胃溃疡模型,观察胃康宁颗粒对胃溃疡的保护作用;小鼠扭体法观察胃康宁颗粒的镇痛作用.以豚鼠肠道活动力为指标,观察胃康宁颗粒对回肠平滑肌收缩的影响;结扎幽门,观察胃康宁颗粒对大鼠胃液分泌的影响.结果:胃康宁颗粒对小鼠水浸应激性溃疡、结扎大鼠幽门引起的溃疡和醋酸致大鼠胃溃疡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降低大鼠胃溃疡指数,减少溃疡面积;可降低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次数;能兴奋豚鼠回肠平滑肌;显著减少总胃酸度和胃蛋白酶活性.结论:胃康宁颗粒具有抗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减少总胃酸度和胃蛋白酶活性、解痉作用和镇痛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消炎痛型及水浸应激型胃溃疡中医寒热证模型的形成机制及寒热方剂对胃溃疡寒热证模型的基本作用机理和方证相应的客观规律。方法:采用寒热因素结合腹腔注射消炎痛和水浸应激法,分别建立大鼠胃溃疡寒、热证模型,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黄黄连泻心汤、理中丸对受试大鼠胃组织PGE2含量的影响。结果:各模型组大鼠胃组织PGE2含量显著降低,与空白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大黄黄连泻心汤可显著升高热性溃疡组大鼠胃组织PGE2的含量,理中丸可显著升高寒性溃疡组大鼠胃组织PGE2的含量(P〈0.05或P〈0.01)。结论:通过"方证相应"理论验证了"病证结合"的胃溃疡寒热模型复制成功,大黄黄连泻心汤对热性胃溃疡、理中丸对寒性胃溃疡的治疗作用,可通过升高大鼠胃组织PGE2的含量而实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猴头菇子实体多糖和菌丝体多糖抗大鼠胃溃疡及抗胃黏膜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乙醇致急性胃黏膜损伤、消炎痛性胃溃疡、醋酸致大鼠慢性胃溃疡、幽门结扎4种方法,观察猴头菇多糖对胃黏膜保护的作用,并测定胃酸及胃蛋白酶含量。结果:猴头菇子实体多糖和菌丝体多糖高、中、低剂量对大鼠消炎痛性胃溃疡和醋酸、乙醇所致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使大鼠的溃疡指数明显降低,并有抑制大鼠总酸排出量、降低胃蛋白酶活性的作用,并显量效关系。结论:猴头菇子实体多糖和菌丝体多糖对大鼠急、慢性溃疡形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胃酸分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白芨多糖对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无水乙醇致胃溃疡模型和大鼠醋酸致胃溃疡模型,采用试剂盒对大鼠血清中的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白芨多糖(BT01,50,100,200mg·kg^-1)能明显降低无水乙醇致小鼠胃溃疡;白芨多糖(25,50,100mg·kg^-1)降低乙酸致大鼠胃溃疡;降低渍疡大鼠血清中MDA含量,提高SOD含量。结论:白芨多糖具有抗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其抗胃溃疡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促进胃黏膜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郁金煎剂对实验性胃渍疡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水浸应激、利血平和无水乙醇诱发胃溃疡及大鼠醋酸刺激性、幽门结扎性胃渍疡模型,观察溃疡指数和溃疡抑制率.结果 郁金煎剂能使各种胃溃疡指数明显降低,溃疡抑制率明显增加.结论 郁金具有较好的抗急慢性胃溃疡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怀山药多糖对胃溃疡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怀山药多糖对胃溃疡大鼠胃组织b FGF含量及胃黏膜b FGFR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怀山药多糖组、替普瑞酮组及怀山药多糖+替普瑞酮组等。观察并比较各组胃溃疡的愈合情况,取胃组织匀浆检测并比较b FGF水平,取胃组织切片后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并比较胃黏膜b FGFR表达水平。结果:(1)怀山药多糖组的溃疡指数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2)怀山药多糖组胃组织b FGF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和空白组(P0.01)。(3)怀山药多糖组胃黏膜b FGFR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与替普瑞酮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怀山药多糖具有良好的胃黏膜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胃溃疡大鼠胃组织b FGF含量和胃黏膜b FGFR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普胃丸抗实验性胃溃疡的药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普胃丸(巴豆、雄黄、豆蔻、陈皮、木香等)抗实验性胃溃疡的药效及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大鼠水浸应激性、醋酸刺激性、幽门结扎性胃溃疡模型及小鼠利血平和无水乙醇诱发胃溃疡等实验方法,观察普胃丸抗胃溃疡的作用及其对胃液分泌、胃酸含量、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以小鼠热板法及醋酸扭体法检测普胃丸的镇痛作用.结果:普胃丸能明显降低胃溃疡指数、抑制胃液分泌及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并能延长小鼠热刺激的痛阈时间,减少醋酸致痛小鼠扭体次数.结论:普胃丸具有明显的抗实验性胃溃疡作用,该作用与其抑制胃液、胃蛋白酶分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及镇痛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复方丹蒲汤抗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苹  马世平 《中成药》2006,28(3):391-394
目的:研究复方丹蒲汤(丹参、蒲公英、砂仁等)抗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小鼠水浸应激性、利血平性、无水乙醇性、幽门结扎性胃溃疡模型观察复方丹蒲汤对胃溃疡的保护作用及对大鼠胃液分泌的影响;采用小鼠胃排空方法观察复方丹蒲汤对胃运动的影响;以热板法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复方丹蒲汤对小鼠水浸应激性、利血平性及无水乙醇性胃溃疡模型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抑制大鼠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降低大鼠胃溃疡指数,减少溃疡面积;抑制小鼠胃排空;延长小鼠热刺激的痛反应时。结论:复方丹蒲汤具有抗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胃液分泌、胃平滑肌运动及镇痛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乙酰谷氨酰胺锌抗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新化合物乙酰谷氨酰胺锌(Zn-GL)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大鼠水浸应激性胃溃疡,无水乙醇、吲哚美辛和慢性醋酸诱导的胃溃疡为实验模型。以胃黏膜损伤程度,溃疡指数及胃壁结合黏液含量为观察指标。结果 100或150 mg·kg-1 Zn-GL灌胃给药对4种大鼠急慢性胃黏膜损伤均有明显的预防或治疗作用,胃溃疡指数显著降低,胃液分析显示该化合物能显著升高胃壁结合黏液含量,光镜下观察未见胃黏膜组织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该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溃疡作用,这一作用依赖于内源性的PGE2,并与加强胃黏液屏障防御功能,促进溃疡愈合有关。  相似文献   

19.
胃舒胶囊防治消化性溃疡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胃舒胶囊对消化性溃疡的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幽门结扎的方法建立胃溃疡模型,观察血清中SOD、MDA及胃溃疡组织中SOD、MDA、PGE2的变化。结果: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血清及胃黏膜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胃黏膜PGE2的水平降低,溃疡指数明显增加;胃舒胶囊(0.28g/kg、0.84g/kg)能提高组织及血清SOD的活力,降低MDA含量,并可提高胃黏膜PGE2的水平,降低溃疡指数。结论:胃舒胶囊防治消化性溃疡的机制可能与抗氧自由基损伤、提高胃黏膜内源性PGE2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吴茱萸碱磷脂复合物自微乳给药系统(evodiamine phospholipid complex self-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Evo-PC-SMEDDS)的胃溃疡靶向效应进行评价,并验证其药效。方法通过分析荧光成像结果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成像结果,对该制剂的胃溃疡靶向性做出评价;通过胃组织形态学观察、HE染色结果,评价Evo-PC-SMEDDS对乙醇诱导的大鼠胃溃疡模型的改善作用,并计算胃溃疡指数、胃溃疡抑制率对胃溃疡情况进行量化和评分;通过测定胃分泌物与氧化应激相关因子,推测Evo-PC-SMEDDS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 动物荧光成像结果显示,Evo-PC-SMEDDS在大鼠体内存在胃滞留。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荧光探针FITC标记的Evo-PC-SMEDDS集中分布于模型大鼠的溃疡黏膜表面。药效学结果与HE染色分析结果均显示,Evo-PC-SMEDDS对乙醇诱导的大鼠胃溃疡模型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且测得给药组大鼠胃组织中的MPO和NO含量显著降低(P<0.01)。且与吴茱萸碱组相比,其胃组织中GSH水平显著提高(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