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选取NAFLD患者187例为研究对象,按临床分型标准将入选病例分为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simple fatty live, NASFL)组(147例)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组(40例),并根据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 CT)标准将入选病例分为轻度94例、中度58例、重度35例三组,同时选取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入选病例及对照组外周血CD4+ 、CD8+T细胞。 结果 NAFLD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39.74±2.32)较对照组(30.94±2.65)明显升高(t=22.026,P<0.05),而CD8+T细胞较对照组(23.01±2.56 vs 30.31±2.17)明显降低(t=17.656,P<0.05)。NASH组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明显高于NASFL组(t=13.899,P<0.05),而NASH组患者CD8+ T细胞明显低于NASFL组(t=12.084,P<0.05)。重度组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较中、轻度组显著升高(P<0.05),且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而重度组患者外周血CD8+ T细胞明显低于中、轻度组(P<0.05),且中度组显著低于轻度组(P<0.05)。 结论 NAFLD患者存在细胞免疫紊乱,且随着病情进展及脂肪肝程度的加重,细胞免疫紊乱逐渐加重,表现为外周血CD4+T 细胞逐渐增加及 CD8+ T 细胞的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儿血清维生素D含量及其与机体免疫状态、全身炎症反应程度的相关关系。 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2019年6月间在三门县人民医院确诊的CD患儿58例,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两组小儿血清25(OH)D水平,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评估CD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与机体免疫状态、全身炎症反应程度的相关关系。 结果 CD组患儿血清中25(OH)D的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组患儿外周血CD3+、CD8+T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CD4+T水平及CD4+/CD8+比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组患儿血清中IL-6、TNF-α、IL-17、IL-23的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CD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与CD3+T、CD8+T水平呈负相关,与CD4+T水平及CD4+/CD8+比值呈正相关,与IL-6、TNF-α、IL-17、IL-23水平呈负相关。 结论 维生素D水平下降参与CD的发生发展,可能与其影响机体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炎症因子分泌等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血液灌流对儿童重型过敏性紫癜的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3年12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23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病例资料,对比分析患儿行血液灌流术前后免疫指标的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C3、C4、IgE,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功能。 结果 23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液灌流后,血清IgA、IgE、C4较灌流前显著下降(P<0.01),血清IgG、IgM、C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流后CD8+细胞、NK细胞、B细胞较灌流前显著减少(P<0.05),CD4+/CD8+比值较前升高(P<0.05),而总CD3+细胞、CD4+细胞改变不大(P>0.05)。 结论 血液灌流术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时,能清除免疫球蛋白IgE及影响B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赵紫平  陈安基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10):1256-1257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对结核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 年1月-2017年5月在湖南省胸科医院确诊且需住院治疗结核病患者自愿行SGB 30例为观察组,连续5 d,选择同期住院结核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SGB前(T0)、首次SGB第10 d(T1)、首次SGB第20 d(T2)外周血CD4T、CD8T比率及CD4/CD8T 比例。 结果 两组患者在T0、T1时刻,外周血CD4T比率与CD4/CD8T 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D8T比率在T0、T2时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时刻,CD8T比率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9,P<0.01);观察组患者外周血T2 时刻CD4T比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5,P<0.01),CD4/CD8T比例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P<0.01)。 结论 SGB能缓解结核病患者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氡温泉周边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变化,分析氡对人类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某地氡温泉周边居民42人及生活习惯相似,但未接触过氡温泉的居民44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CD3+、CD4+CD8-、CD4-CD8+,CD4+/CD8+,TCR/CD3)。结果 氡温泉组的CD3+(t=-4.086,P < 0.01)、CD4+CD8-(t=-5.7,P < 0.01)、TCR/CD3(t=-2.318,P < 0.05)和CD4+/CD8+(t=-4.991,P < 0.01)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氡温泉组CD4-CD8+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t=3.162,P < 0.01)。结论 高氡温泉能够引起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氧自血疗法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以湖南省胸科医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在外科住院治疗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知情同意下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三氧自血疗法+抗结核治疗组)和对照组(单纯抗结核治疗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0 d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CD45+、CD56+、CD19+)的值,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和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 结果 共有133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治疗组71例,对照组62例。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56+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CD19+、CD4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CD56+、CD4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CD19+的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CD45+、CD56+、CD19+的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 结论 三氧自血疗法能够改善肺结核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复方芍根口服液对大鼠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免疫功能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将12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8组。以43Gy60Co-γ射线诱导大鼠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并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实验点大鼠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的绝对值与百分率,用血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白细胞及分类的变化,用免疫浊度法检测大鼠血清IgG及补体C3的含量。结果 辐射导致放射性食管炎大鼠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百分率及计数、CD3+、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IgG及补体C3水平降低。与单纯放射组相比,中药口服液处理组可提高大鼠淋巴细胞百分数。大剂量中药口服液预防用药可明显提高大鼠淋巴细胞计数,而西药治疗组大鼠的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百分率及总数却有所降低(P<0.05)。中药大剂量预防及治疗组均可显著提高大鼠外周血中CD3+、CD4+、CD8+T淋巴细胞的绝对值(P<0.001)。与单纯放射二组相比西药治疗组CD3+、CD4+、CD8+T淋巴细胞的绝对值明显降低(P<0.001)。与单纯放射二组相比,中药口服液大剂量预防组可以提高大鼠血清补体C3的含量(P<0.05),西药治疗后IgG及补体C3却降低了(P<0.01)。结论 复方芍根口服液具有修复放射性食管炎大鼠损伤了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维生素A、E水平与胸腺(T)细胞免疫的关系,以期为此类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方向。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8月六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及53例健康儿童,分别记为研究组和正常组。检测并对比两组儿童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及细胞免疫学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研究组儿童维生素A、E与T细胞免疫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维生素A水平分化群(CD) CD3+、CD4+、CD4+/CD8+均低于正常组,研究组CD8+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维生素E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维生素A水平与CD3+、CD4+、CD4+/CD8+指标均呈正相关(r=0.769、0.814、0.796,P<0.05),与CD8+指标呈负相关(r=-0.752,P=0.016);维生素E水平与T细胞免疫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维生素A水平与T细胞免疫呈密切相关性,在一定范围内其水平越高,T细胞免疫能力越强,而血清维生素E与T细胞免疫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作为特殊营养底物的肠内营养支持对结核患者免疫与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湖南省胸科医院2019年1—12月在院治疗的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知情同意下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谷氨酰胺肠内营养+抗结核治疗组)和对照组(单纯抗结核治疗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及血浆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的值,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结果 共有83例肺结核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研究组43例,对照组40例。两组治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各项指标(CD4+%、CD8+%、CD4+/CD8+)以及DAO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各项指标(CD4+%、CD8+%、CD4+/CD8+)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治疗后外周血DA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应用谷氨酰胺作为特殊营养底物的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肺结核患者肠屏障功能,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泡型棘球蚴病(aveolar echinococcosis,AE)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NK)的数量及其分泌变化,从而探讨在多房棘球蚴绦虫感染中NK细胞的应答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初诊泡型包虫病组(AE组)32例、对照健康组30例的临床资料;抽清晨空腹外周血,离心,吸取上清液冻存备用;应用流式细胞仪计数各组CD16+、CD56+NK细胞;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浆中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水平,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E组NK细胞在淋巴细胞中占比为(20.22±6.45)%,其中CD56dimCD16+NK细胞占比为(12.34±5.52)%;对照组NK细胞在淋巴细胞中占比为(29.47±8.16)%,其中CD56dimCD16+NK细胞占比为(21.96±6.4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CD56brightCD16-NK细胞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9±1.69)vs. (3.26±1.18), P>0.05];AE组IFN-γ水平为(281.04±61.19)pg/ml,对照组为(17.77±5.69)pg/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泡型棘球蚴病患者外周血NK细胞总数及CD56dimCD16+ NK细胞数都出现了变化,提示在泡型棘球蚴感染、发展过程中,NK细胞参与了包虫感染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细胞免疫治疗重型再生性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外周T淋巴细胞变化情况。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广州市开发区医院治疗的32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免疫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同时检测血常规各项指标,分析其治疗前后的变化。 结果 32例患者治疗后达到基本治愈及缓解的病人19人,占总数的59.37%;19例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EU)、 网织红细胞(Ret)、 血小板(PLT)及淋巴细胞(LYM)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 CD4+T淋巴细胞(%)在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CD8+T淋巴细胞(%)则显著上调(P<0.05);CD4+/CD8+ 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粒/淋比由原来的(0.85±0.23)升为(1.89±0.57)。 结论 再生性障碍性贫血患者细胞免疫疗法治疗有效患者免疫治疗后粒/淋倒置得到缓解。但 CD4+/CD8+比例倒置未被纠正。细胞免疫治疗可显著增加CD8+T淋巴细胞比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放射治疗对NSCLC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 分析50例NSCLC患者放射治疗前后外周血CD4+ CD25+ Foxp3+ Treg/CD4+比值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NSCLC患者放射治疗后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占CD4+ T细胞的比例显著降低,与肿瘤直径、肿瘤分期及分化程度有关。结论 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水平在NSCLC放射治疗过程中变化显著,可能成为NSCLC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维生素B6和丰诺安(20AA复方氨基酸)对X射线辐照小鼠外周血细胞的保护作用。 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维生素B6组、丰诺安组和联合组。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小鼠均接受X线照射。从照射前4 d开始至照射后第10天,对照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渗盐水,维生素B6组、丰诺安组和联合组分别腹腔注射维生素B6、丰诺安、以及维生素B6和丰诺安的混合液,照射后第11天处死小鼠,检测小鼠血常规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X线照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总T细胞、CD4和CD8 T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CD4/CD8比值升高(P<0.05);丰诺安、维生素B6和混合液均可显著提高X线照射小鼠的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血小板、NK细胞、B细胞、总T细胞、CD4和CD8 T细胞数量(P<0.05);混合液在提高总T细胞数量[(41.94%±10.90%)比(32.14%±5.86%)]和CD4 T细胞数量[(33.11%±10.00%)比(25.01%±4.64%)]效果上优于维生素B6(P<0.05),在提高白细胞总数[(6.3±0.6)×109/L比(3.7±0.5)×109/L]和淋巴细胞数量[(5.3±0.4)×109/L比(3.4±0.3)×109/L]效果上优于丰诺安组(P<0.05)。 结论维生素B6和丰诺安对X射线辐照小鼠外周血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维生素B6和丰诺安联合应用优于单一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喘息性疾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哮喘急性发作组、喘息性肺炎组及正常对照组儿童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水平。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组和喘息性肺炎组CD3+淋巴细胞百分比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且二者降低水平一致(P>0.05)。哮喘急性发作组CD4+淋巴细胞百分比较正常对照组和喘息性肺炎组均明显增高(P<0.05),且喘息性肺炎组CD4+淋巴细胞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急性发作组及喘息性肺炎组CD8+淋巴细胞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而哮喘急性发作组及喘息性肺炎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急性发作组和普通喘息组CD3-CD19+和CD19+CD23+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这些指标在哮喘急性发作组和普通喘息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参与儿童喘息性疾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感染性疾病患者外周血中T、CD3+CD4+T、CD3+CD8+T 、CD4-CD8-T、CD4+CD8+T、B、NK、CD4+Treg、CD8+Treg、CTL及CD28-CTL等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为不同感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免疫监测以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2月诊治的不同类型感染性疾病86例,其中败血症26例,HBV感染30例,EBV感染30例,对照组30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BV组、EBV组、败血症组患者的外周血CD3+CD4+T、CD3+CD8+T 、CD4+CD8+T、B、NK、CD4+Treg、CTL及CD28-CTL等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组中CD3+CD4+T和CTL升高,NK和CD28-CTL降低;EBV组中CD3+CD8+T、CD4+Treg和CTL升高,CD3+CD4+T和NK降低;败血症组中B和CTL升高,CD4-CD8-T、NK和CD28-CTL降低。与败血症和HBV组相比,EBV组的CD3+CD4+T表达降低,CD3+CD8+T和CTL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BV组相比,败血症组CD4-CD8-T表达降低,与EBV组相比,败血症组B表达升高,HBV组CD28-CTL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比较发现HBV组、EBV组、败血症组三组患者的外周血中均表现为CTL表达升高,NK表达降低。 结论不同感染性疾病患者外周血中CD3+CD4+T、CD3+CD8+T 、CD4-CD8-T 、B、NK、CD4+Treg、CTL及CD28-CTL等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通过分析其表达水平的变化可为不同感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免疫监测以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D4+PD-1+T细胞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型、功能及其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 方法将江苏省常熟市医学检验所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0例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CD4+PD-1+T细胞水平;分析胃癌患者CD4+PD-1+T细胞与CD4+PD-1-T细胞表型;比较胃癌患者CD4+PD-1+T细胞与CD4+PD-1-T细胞中的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探讨胃癌患者CD4+PD-1+T细胞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 结果观察组CD4+PD-1+T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χ2=14.386,P<0.05);与CD4+PD-1-T细胞比较,CD4+PD-1+T细胞中CD45RA+CD27+、CD45RA+CD27-比例下降(P<0.05),CD45RA-CD27+比例增加(P<0.05);CD4+PD-1+T细胞表达的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CD4+PD-1-T细胞(P<0.05);CD4+PD-1+T细胞水平在不同性别、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胃癌患者CD4+PD-1+T细胞比例高于早期患者(P<0.05)。 结论CD4+PD-1+T细胞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型、功能改变较为明显,且与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与年龄、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体内锌含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活性,以促进ADHD患儿的治疗。方法 选择60例ADHD患儿和50例正常对照儿童,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锌含量,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活性水平。结果 ADHD组患儿血锌含量(73.24±9.89)μmol/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82.51±7.81)μmol/L,t=5.373,P<0.01]。ADHD组患儿CD3+、CD4+、CD4+/CD8+T淋巴细胞活性[(57.9±5.0)%,(26.8±3.9)%,1.059±0.234]较正常对照组[(68.2±4.9)%,(36.5±4.7)%,1.432±0.279]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84,11.85,7.63,P<0.01),而两组CD8+无明显差别。相关分析表明血锌与CD4+、CD3+呈正相关(r=0.577,0.411,P<0.01)。结论 ADHD患儿血锌含量偏低,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状态,以CD4+T淋巴细胞活性降低为主,补充锌制剂有利于ADHD患儿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