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将126例NRDS随机分组,其中A组64例给与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B组22例给与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C组40例给与械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氧合指数(PaO2/F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等指标变化。结果不同治疗方法对PaO2、PaCO2、PaO2/FO2、pH值的影响不同(F=3.25,F=3.31,F=3.42,F=0.73,P﹤0.05),A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用药后不同时间PaO2、PaCO2、PaO2/FO2、pH值不同(F=3.87,F=3.42,F=3.53,F=0.84,P﹤0.05),PaO2、PaO2/FO2、pH值随时间延续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测量值均较治疗前升高(除pH值6h和12h时比较P﹥0.05外,其余P﹤0.05),PaCO2值随时间延续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测量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NRDS在治疗后早期即能改善患儿PaO2/FO2、PaO2、PaCO,避免了病变的进一步加重,对降低患儿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方法:收取我院8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收取时间为2013年2月到2014年5月期间,观察组患儿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患儿实施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经过治疗后住院时间(15.23±2.11)天、氧疗时间(240.21±50.11)h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实施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不仅能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氧疗时间,还能减少肺出血、气漏、肺气肿、肺炎等多种并发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效果。方法:将14例ARDS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A组7例,采用保护性通气治疗;B组7例,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基础上经气管插管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转归,并监测PaO2、氧合指数(O I)。结果:与以往同类疾病的治疗结果相比,患儿的死亡率和并发症显著降低;在治疗后各个时点,B组PaO2、氧合指数(O I)均高于A组(P<0.05)。结论:外源性PS与肺保护性通气具有协同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ARDS患儿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确诊为NRDS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36例在机械通气治疗基础上加用固尔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气分析结果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用药1、12、24h后PaO2明显提高,PaCO2下降,pH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机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能有效改善NRDS患儿肺通气、换气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张红敏 《中国校医》2019,33(10):787-789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本院接收的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88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4例给予机械通气治疗,研究组4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评价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aCO2(42.0±3.6)mmHg低于对照组(50.8±4.6)mmHg,PaO2(90.6±5.7)mmHg高于对照组(78.5±4.2)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能够有效提高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治疗效果,纠正动脉血气指标,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9,(11):1515-1516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15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采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血气分析指标及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3%,高于对照组的80.70%(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aO2、 SaO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呼吸机撤机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和呼吸功能,促进患儿尽快脱机,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7.
李素萍 《中国卫生产业》2014,(3):150-150,152
目的探究肺表面活性物质在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2011年10月-2013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将这60例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患儿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机械通气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PaO2、PaCO2、PaO2/FiO2等血气情况进行测量,分析和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采取的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5%。采取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2%,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具有显著的差异,P值小于0.05,统计学有意义。同时,治疗后对照组的PaO2以及Pa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aCO2则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的血气情况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在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是否能改善其临床经过、降低病死率.方法诊断为RDS且胸片在Ⅱ级或Ⅱ级以上的早产儿27例,按时间顺序分组,1997年11月~1998年10月14例作为对照组,给以机械通气;1998年11月~1999年12月13例作为治疗组,气管内滴注PS,每次100 mg/kg,必要时6~12 h后按原剂量重复给药,同时给予机械通气.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动脉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平均气道压(MAP)、拍胸片.结果治疗组于治疗后30 min、6 h、24 h,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FiO2、MAP显著低于对照组;胸片除2例重复给药者外,其余11例均于6 h后症状即见改善,24 h明显改善;存活者机械通气时间短,患儿出生0~3 d的死亡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PS治疗早产儿RDS可以迅速提高PaO2,降低呼吸机参数,减少应用呼吸机时间,降低出生0~3d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RDS)的临床效果,为RDS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80例RDS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ps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NCPAP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死亡率,辅助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PaO2;PaCO2;PaO2/FiO2等指标两组变化均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DS患儿早期给予PS和NCPAP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许冬梅 《现代养生》2014,(18):116-116
目的:对肺表面活性物质在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临床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2014年5月实施治疗的68例急性呼吸窘迫征新生儿,对其均实施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68例患儿治疗总有效64例,其总有效率为94.12%;治疗前后患儿的PaO2、PaCO2、a/AP O2、OI指标具有明显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实施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能够对患者的肺功能进行显著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MV)与经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 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5月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MV组(34例)和n CPAP组(34例)。两组均应用PS治疗,MV组给予机械通气,n CPAP组给予n CPAP,观察两组方法治疗NRDS的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6 h、24 h与治疗前的动脉血p H值、Pa O2和Pa CO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儿同时期动脉血p H值、Pa O2和Pa 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儿住院费用和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 CPAP组患儿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结论 n CPAP与机械通气治疗NRDS均有效,且n CPAP治疗患儿的住院费用和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NDRS患儿需辅助通气时可优先选择n CPAP。  相似文献   

1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的研究进展, 如呼吸末正压通气、容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压力控制反比通气、液体通气、压力支持通气、体外膜氧合技术、高频通气、压力释放通气、双相气道正压通气等, 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病区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8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的29例NRDS为观察组,不使用PS治疗的29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比分析两组资料。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存活率分别为96.5%、72.4%,观察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χ2=6.525,p<0.05);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51.62±19.47)、(78.32±19.98)h,观察组通气时间缩短(t=9.13,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气参数FiO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对NRDS有较好的疗效,能降低病死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4.
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预防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芳 《现代医院》2007,7(6):23-25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及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29例早产儿气管内滴注单剂预防量PS,并与15例确诊NRDS后用PS的早产儿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预防组在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与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死亡率无明显差别,预防组及治疗组血气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PS预防性给药可改善早产儿临床症状及血气指标,降低住院总费用,缩短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黄国盛  廖燕  毕雷 《现代保健》2014,(5):144-146
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早产儿,尤其极低出生体重儿主要并发症之一,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治疗是目前主要治疗方法。随着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给药方式方法有不同的改进,给药时间为生后1—12h最好,Ps替代治疗剂量为200mg/kg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及治疗前后一氧化氮(NO)浓度的变化。方法:将2006年8月~2009年6月确诊为NRDS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使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简称NCPAP+PS组)、另一组为常规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简称CMV+PS组),比较两组疗效、肺部合并症及住院费用,观察NO浓度变化。结果:两组在治疗成功率、用机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氧疗时间及住院费用上NCPAP+PS组明显低于CMV+PS组,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NCPAP+PS组肺部感染发生数明显低于CMV+PS组(P0.05);血清NO浓度升高。结论:①NCPAP+PS疗效与应用CMV+PS相似,能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了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②PS可通过增加内源性NO治疗NRD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对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实施肺表面活性物质针对性护理操作的效果.方法 对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7—2019年收治的10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和针对性护理操作,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患儿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常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组实施高频震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 O)[(62.362±15.96)、(53.31±13.57)mm Hg(1 mm Hg=0.133 k Pa)]、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4.65±2.31)、(7.86±4.26)mm Hg]、动脉/肺泡血氧分压比值(artery/alveolus pulmonis partial pressure of blood oxygen,a/A PO2)[(0.32±0.12)、(0.23±0.1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出现肺部感染、肺气漏、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1.67%(7/60),对照组为26.67%(16/60),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7,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实施高频震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疗效显著,能促进病情改善,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唐军  熊英  郭文俊  母得志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4):3416-3417
目的:观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有效性。方法:将ARDS患儿15例分为两组,PS组(n=8)在常规治疗及机械通气基础上经气管注入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舒)每次200mg/kg;对照组(n=7)经常规治疗及机械通气,不用固尔舒。结果:PS组呼吸机参数最高MAP水平和高浓度氧(FiO2≥50%)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PS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及死亡率比较,PS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PS的治疗方案对新生儿ARDS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3例低孕龄早产儿于生后5~15min气管内给药(固尔苏),观察用药后临床表现、血气、严重并发症的发病情况。结果:治疗组血气分析、临床表现明显好于对照组,死亡率及并发症显著降低。结论:外源性PS对RDS有显著的预防作用并可以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