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B型骨折腕关节镜直视下复位后予Herbert螺钉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采用腕关节镜直视下手法复位及撬拨复位Herbert螺钉固定同时修复关节内软组织损伤的方法治疗桡骨远端患者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17~69岁,平均45.3岁;病程为伤后4~7 d。受伤后患者具有典型桡骨远端骨折体征,X线片及CT明确诊断,并确定不合并其余部位骨折及神经血管损伤,不合并严重内科疾病,无手术禁忌证。按AO/OTA分型:B1型8例,B2型7例,B3型13例。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评定疗效。结果:全部患者无手术并发症发生,28例桡骨远端B型骨折术后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1±1.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测量掌倾角(15.2±3.4)°,尺偏角(20.4±6.4)°。根据Cooney腕关节评分量表评估疗效,优21例,良5例,可2例。术中关节镜检合并舟月韧带撕裂3例,合并月三角韧带撕裂1例,合并TFCC损伤16例。结论:腕关节镜辅助下复位Herbert螺钉固定治疗桡骨远端B型骨折可使关节面平整度最大程度恢复,应用Herbert螺钉固定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减少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病,同时可对骨折合并关节内韧带及软骨损伤一并修复恢复关节稳定性,降低腕关节慢性疼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AO-C型桡骨远端骨折及关节内损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10—2016-10诊治的18例闭合性AO-C型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骨折,并在腕关节镜下处理合并的关节内损伤。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6~24)个月。术后无明显骨折复位丢失,无切口感染及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3.5(3~6)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Gartland-Werley评分系统评定腕关节功能:优14例,良3例,可1例。结论采用腕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AO-C型桡骨远端骨折及关节内损伤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术后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结果 42例患者均获12~18个月的随访,平均14.6个月,患者均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5~9周,平均6.9周。未发生钉道感染、神经血管损伤,腕关节僵硬及骨不连等。依据Dienst标准评价术后腕关节功能,优26例,良12例,可4例,优良率90.48%。结论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实施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术后腕关节功能优良率高。  相似文献   

4.
背景背景:掌侧柱锁定接骨板已经广泛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尤其在桡骨远端C型骨折。目的目的:探讨掌侧柱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采用掌侧柱锁定接骨板治疗并获完整随访的38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例,女26例;年龄40~77岁,平均59岁。根据AO骨折分型:C1型9例,C2型18例,C3型11例。全部患者均采用掌侧入路,掌侧柱锁定接骨板固定,术后定期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腕关节功能结果。结果结果:38例患者术后获得6~31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4~10周,平均8周。2例背侧骨片轻度移位,其余患者骨折均获解剖复位。腕关节VAS评分:完全无痛32例,中度疼痛1例,轻度疼痛5例。按改良的Gartland-Werley评分:优23例,良12例,可3例。结论结论:掌侧柱锁定接骨板符合桡骨远端"分水岭"的解剖结构,能够牢固固定桡骨远端C型骨折并维持骨折复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掌侧斜T型锁定钢板排钉杠杆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4年7月—2018年7月,采用掌侧斜T型锁定钢板排钉杠杆复位内固定治疗15例桡骨极远端骨折患者。男6例,女9例;年龄30~66岁,平均56.6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例,摔伤13例。均为新鲜闭合性损伤。桡骨极远端骨折按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美国骨创伤协会(AO/OTA)分型标准:23C1型8例,23C2型7例。合并尺骨茎突骨折7例,下尺桡关节不稳定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9 d,平均7.3 d。术后X线片复查骨折愈合情况及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恢复情况,采用Cooney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4.6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5~10个月,平均8.2个月;无内固定失效、骨折再移位等情况发生。末次随访时桡骨高度、掌倾角和尺偏角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oney评分中各项评分(疼痛、功能、活动度、握力)及总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优11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达93%。结论掌侧斜T型锁定钢板排钉杠杆复位内固定可有效恢复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固定可靠,腕关节可及早活动,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3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A3型3例,B1型5例,B2型7例,B3型4例,C1型6例,C2型5例,C3型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5 d。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14个月。骨折均解剖复位。按Gartland-Werley标准进行腕关节功能评定:优24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为90.6%。无钉道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3例发生关节僵硬,经积极功能锻炼后症状好转。结论 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能达到解剖复位,手术固定可靠,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后采用改良腕关节功能位外固定后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手法复位后早期采用腕关节功能位石膏托外固定,3周后改为夹板外固定直至临床愈合,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8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平均30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8周;优良率96.3%。结论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后采用改良的腕关节功能位外固定处理,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且经济便廉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桡骨远端B型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程亚博  杨顺 《中国骨伤》2016,29(9):859-862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B型骨折腕关节镜直视下复位后予Herbert螺钉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采用腕关节镜直视下手法复位及撬拨复位Herbert螺钉固定同时修复关节内软组织损伤的方法治疗桡骨远端患者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17~69岁,平均45.3岁;病程为伤后4~7d。受伤后患者具有典型桡骨远端骨折体征,X线片及CT明确诊断,并确定不合并其余部位骨折及神经血管损伤,不合并严重内科疾病,无手术禁忌证。按AO/OTA分型:B1型8例,B2型7例,B3型13例。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评定疗效。结果:全部患者无手术并发症发生,28例桡骨远端B型骨折术后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1±1.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测量掌倾角(15.2±3.4)°,尺偏角(20.4±6.4)°。根据Cooney腕关节评分量表评估疗效,优21例,良5例,可2例。术中关节镜检合并舟月韧带撕裂3例,合并月三角韧带撕裂1例,合并TFCC损伤16例。结论:腕关节镜辅助下复位Herbert螺钉固定治疗桡骨远端B型骨折可使关节面平整度最大程度恢复,应用Herbert螺钉固定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减少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病,同时可对骨折合并关节内韧带及软骨损伤一并修复恢复关节稳定性,降低腕关节慢性疼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解剖型桡骨远端掌侧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老年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复位固定技巧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9月,采用解剖型桡骨远端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25例老年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其中男3例,女22例;年龄65~87岁,平均73岁。致伤原因:摔伤19例,交通事故伤6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按AO分型:A2型10例,A3型7例,B3型3例,C1型5例。其中18例因骨折不稳定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之后复位丢失行手术治疗;7例未接受任何治疗。病程33~126 d,平均61 d。术前掌倾角(–16.0±3.1)°,尺偏角(10.8±7.0)°,桡骨短缩(11.2±3.6)mm,腕关节屈曲活动度(41.0±7.5)°,腕关节背伸活动度(42.0±6.3)°,握力为健侧的33.0%±3.1%。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2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5年,平均1.3年。X线片复查示所有患者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9.2周;关节面移位均1 mm。末次随访时桡骨远端掌倾角为(13.1±3.2)°,尺偏角为(21.9±4.6)°,桡骨短缩(2.0±1.1)mm,腕关节屈曲活动度为(52.0±11.7)°,腕关节背伸活动度为(65.0±4.8)°,握力为健侧的84.0%±4.2%,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Gartland和Werley评分评价疗效,优15例,良6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4%。结论利用解剖型桡骨远端掌侧锁定接骨板设计上的优势,辅以适当的手术技巧,能较好地复位固定老年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尺骨茎突骨折合并桡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尺骨茎突骨折合并桡骨骨折的手术方法 和临床疗效. 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4月,收治尺骨茎突骨折56例(合并桡骨骨折48例),采用桡骨骨折手术同时对尺骨茎突骨折进行复位固定,并修补破裂的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男20例,女36例;年龄24~84岁,平均54岁.8例单纯尺骨茎突骨折行腕关节MRI检查提示合并TFCC损伤.根据盛广宽等按尺骨茎突骨折块形状分型:小点状ll例,小片状9例,不规则粉碎状7例,基底部骨折29例.受伤距手术时间1 h~3 d,平均2 d. 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5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14个月.尺骨茎突骨折于术后4~8周愈合,桡骨骨折于术后6~10周愈合.采用Green-O'Bricn功能评定方法 评定,优45例,良8例,差3例,优良率94.64%.其中8例单纯尺骨茎突骨折术后随访7~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Green-O'Brica方法 评定优7例,良1例,优良率100%.无骨不连、骨折再移位、腕关节尺侧疼痛及腕关节不稳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手术治疗尺骨茎突骨折可有效减少腕关节尺侧疼痛和腕关节不稳,应及时发现TFCC损伤并对其进行合适处理.  相似文献   

11.
外固定架在小儿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结合外固定架治疗小儿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应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架治疗28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骨折愈合后拆除外固定架。结果28例均获随访,时间6~14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6~8周。末次随访时按Cooney腕关节评分系统(包括疼痛、功能状况、腕关节活动度、握力):优15例,良11例,可2例。结论手法复位外固定架治疗小儿桡骨远端骨折能使骨折复位、固定满意,避免骨骺损伤,利于术后早期手和腕部的功能康复锻炼,是治疗小儿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辅助下Kapandji技术整复桡骨远端Die-punch塌陷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们共收治31例桡骨远端Die-punch塌陷型骨折患者,骨折均经CT检查确诊,术中在腕关节镜视下用克氏针撬拨复位桡骨远端塌陷骨折块,达到关节软骨面基本平整,进一步检查腕关节内韧带,特别是舟月韧带、月三角韧带和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损伤情况,并修复相应韧带损伤。本组骨折均用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术中发现合并舟月韧带损伤5例、月三角韧带损伤2例、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10例。术后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并获得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1.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6?8周,平均7周。术后X线片测量掌倾角6°~17°,尺偏角15°~23°。腕关节功能按Gartland-Werley标准评定:优22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93.5%。结论腕关节镜辅助下Kapandji技术整复桡骨远端Die-punch塌陷型骨折可准确复位塌陷的关节面,可减少创伤性骨关节炎并发症,又能明确腕关节内韧带和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等结构的损伤程度,便于早期处理,以防遗留慢性腕关节痛或不稳定。  相似文献   

13.
腕关节镜下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监视下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方法,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方法39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在腕关节镜监视下将骨折块撬拨复位,达到关节面基本平整,移位小于2mm。然后用克氏针、螺钉或有限切开支撑钢板固定,必要时结合外固定支架维持稳定固定。进一步检查腕关节内韧带,特别是舟月韧带、月三角韧带和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fibrocartilagecomplex,TFCC)的损伤。在腕关节镜下对相应的韧带损伤进行修整、清理和克氏针固定。结果39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按AO分型属B型或C型。镜下显示32例骨折线位于关节面中央区,7例位于关节面边缘区,可发生劈裂和(或)塌陷移位;并有腕骨软骨面不同程度损伤,其中舟骨13例,月骨8例;术中发现骨折合并月三角韧带撕裂8例,合并舟月韧带撕裂15例,合并TFCC撕裂22例。经临床随访31例,平均32.4个月,腕关节活动度按TAM标准评定,优良率为84%。X线检查显示骨折愈合良好,无明显畸形或创伤性关节炎表现。患者自我满意率96.8%。结论腕关节镜下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既可以进行关节内软骨面的复位,减少创伤性骨关节炎的发生;又可以了解腕关节内韧带和TFCC等结构的损伤程度,便于早期处理,以防遗留慢性腕痛或腕关节不稳定。  相似文献   

14.
程亚博  杨顺 《中国骨伤》2020,33(4):368-370
目的 :探讨过伸位牵引掌侧撬拔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Fernandez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采用术中过伸位牵引掌侧撬拔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FernandezⅢ型骨折患者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55~67岁。术前X线片及CT评估桡骨远端骨折背侧成角伴关节面压缩、塌陷。按Fernandez分型均为Ⅲ型。术后评估关节面复位情况,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随访采用VAS评分及Cooney腕关节评分量表评估疗效。结果:全部患者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11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2~1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Cooney腕关节评分量表评估疗效,优9例,良1例,可1例。结论:桡骨远端FernandezⅢ型骨折术中采用过伸位牵引加大成角,经掌侧骨折端撬拔复位植骨内固定能有效的复位塌陷的关节面并给予有效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刘兵  马翔宇  杨超  周大鹏 《中国骨伤》2023,36(6):574-578
目的:分析和探讨微型针板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极远端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以期寻求治疗此类骨折的可靠固定方法。方法:选择从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进行治疗的10例C型桡骨极远端骨折,男5例,女5例;左侧6例,右侧4例,年龄35~67岁。均以微型针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时间6~18个月。所有患者骨折顺利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疗效满意,无切口感染发生,均未发现腕关节慢性疼痛及创伤性关节炎表现。末次随访时腕关节Mayo评分为85~95分,其中优7例、良3例。结论:微型针板能够有效固定C型桡骨极远端骨折,腕关节锻练时间早,具有固定强度高、复位维持好、并发症少、优良率高等优点,是治疗C型桡骨极远端骨折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ALLOMATRIX可注射式硫酸钙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8月至2013年2月,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采用ALLOMATRIX可注射式硫酸钙治疗36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43岁。根据AO分型,A3型5例,B2型6例,C1型4例,C2型10例,C3型11例。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8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7~16周,平均愈合时间为13.5周。术后1年根据Conney腕关节活动评价标准评分,优33例,良2例,中1例,优良率为97.2%。结论采用ALLOMATRIX可注射式硫酸钙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不仅能够固定和复位粉碎性骨折,而且能防止骨折移位,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有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尺骨远端钩形锁定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distal ulna hook plate,LCP-DUHP)治疗尺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7月,采用切开复位、LCP-DUHP内固定治疗13例尺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男8例,女5例;年龄21~72岁,平均45岁。单纯尺骨远端骨折7例,均为直接暴力致伤,其中开放性损伤3例(GastiloⅡ型1例、Ⅲ型2例);桡骨远端合并尺骨远端骨折6例,均为摔伤。尺骨远端骨折均累及下尺桡关节水平,根据改良Q分型标准:Q2型7例,Q3型3例,Q4型2例,Q5型1例。受伤至内固定手术时间为3~14 d,平均7.69 d。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2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9.7个月。X线片检查示,除1例开放性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未达解剖复位标准外,其余患者骨折均达解剖复位。所有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10~20周,平均12.6周。末次随访时,臂-肩-手功能障碍评分(DASH)为0~36分,平均10.33分。结论应用LCP-DUHP治疗尺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可以提供稳定的固定效果,操作简便,但需注意其放置的安全范围。  相似文献   

18.
腕关节镜下治疗尺骨茎突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腕关节镜监视下治疗尺骨茎突骨折的方法,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5例尺骨茎突骨折的患者,在C臂透视机及腕关节镜监视下先将合并的桡骨远端骨折进行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然后在腕关节镜下检查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是否损伤,并作修整、清理等相应的处理,在关节镜监视下将尺骨茎突骨折复位,经皮作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结果 11例合并有TFCC损伤,经平均15.4个月的临床随访,X线片检查显示尺骨茎突骨折全部骨性愈合,骨性愈合时间平均5.2个月.按照Green-O'Brien功能评定方法进行腕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为93.3%,无腕关节尺侧疼痛及腕关节不稳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腕关节镜下治疗尺骨茎突骨折既可以对骨折进行有效的复位及固定,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又可以了解腕关节内TFCC等结构的损伤程度,便于早期处理,以免遗留慢性腕痛或腕关节不稳定.  相似文献   

19.
HoffmannⅡ外固定支架在尺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结合Hoffmann外固定支架跨腕关节固定治疗不稳定性尺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应用手法复位结合Hoffmann外固定支架跨腕关节固定治疗28例不稳定性尺桡骨远端骨折,术后7~9周骨折愈合后拆除外固定架,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结果随访6~1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7~9周。未出现钉道感染、松动、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最后一次随访时,按Cooney腕关节评分系统(包括疼痛、功能状况、腕关节活动度、握力),优15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为92.8%。结论手法复位结合Hoffmann外固定支架治疗尺桡骨远端骨折既能使骨折复位固定,又有利于术后早期手和腕部的功能康复锻炼,是治疗尺桡骨不稳定性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手法复位困难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6—2015-10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的33例儿童桡骨远端骨折,透视下于桡骨远端背侧用直径2.5 mm克氏针经皮置入桡骨远端骨折断端,2位助手持续牵引,根据骨折移位方向以骨折近端为支点向上或向下撬拨,直至骨折复位。结果本组手术时间为26~45 min,平均31 min。术后采用Stewart改良的Sanniento评价标准评定骨折复位固定效果:优30例,良3例。3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9.6(6~12)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平均4.6(4~6)周。末次随访时采用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6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3.9%。结论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手法复位困难的儿童桡骨远端骨折操作方便、简单实用、创伤小、骨折复位满意,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