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灰煤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无灰煤具有无灰、无水、热活性高、热塑性好、流动性强等特点,介绍了无灰煤在气化、液化、炼焦方面的应用及研究现状,并对溶剂萃取法制备无灰煤的生产工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煤的萃取率及所得无灰煤的性能与原煤性质密切相关,还与工艺条件有关;随着煤阶的降低,得到的无灰煤中轻组分含量增加;选择合适溶剂、提高萃取温度、热萃取前加酸预处理等方法均可提高煤的萃取率。  相似文献   

2.
为拓宽褐煤利用范围,以褐煤为原料,研究了无灰煤的制备工艺,考察了反应温度、溶剂种类、反应时间和固液比对萃取率和无灰煤灰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溶剂,反应温度360℃、反应时间1 h、固液比4∶200的条件下,萃取率可达48.8%,无灰煤灰分为0.54%。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反应过程发生非共价键断裂与氢键缔合,使得无灰煤性质优于褐煤,黏结性指数达到95.61。  相似文献   

3.
酸碱脱灰法制备超低灰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小龙潭矿务局小龙潭露天煤矿高灰煤综合利用的方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煤炭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在实施过程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为煤矿的可持续发展探索了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5.
张敏  郭杰  刘炯天 《煤炭技术》2003,22(8):103-104
主要针对准格尔煤浮选降灰的难度 ,提出某种药剂改变准格尔煤表面性质 ,从而降低灰分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7.
通过煤岩学分析与常规浮沉试验,对生产超低灰纯煤的原料煤煤质特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生产超低灰纯煤的入洗原料煤资源特性及理论分选条件,为煤炭深度脱灰技术研究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煤的高效选择性聚团法脱灰机理,并通过改变脱灰过程中的煤种、用油量、粒度、搅拌时间,进行了选择性聚团法脱灰实验。结果表明:变质程度较高的煤种更有利于团聚,随着油用量、原煤解离程度及搅拌时间的增加,以及团聚物的粒度增加,精煤的灰分降低。灰分为17.32%的原煤经过选择性团聚法脱灰后,精煤灰分可降低至3.03%。  相似文献   

9.
段日雄  糜裕宏  吴小青 《山西煤炭》2003,23(2):21-23,30
对高灰熔融性淮南煤进行了添加助熔剂与配煤降低灰熔点的研究,经研究表明,添加20%以上助熔剂CaO可把高灰熔融性淮南煤灰熔点降至l360℃左右;配煤可以显著降低高灰熔融性煤的灰熔点,配合煤灰熔点变化是非加和性的。一般在淮南煤中掺配70%C、A、D等低灰熔点煤可使煤灰熔点降至德士古气化液态排渣操作温度l380℃.煤中灰成分对灰熔点有很大影响,配煤的灰成分具有加和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变质程度较低的纳林河烟煤,通过改变煤的粒径,搅拌速度,搅拌能量,中性油的选择和用量,醇类的用量及分散剂等几个条件,进行制备纳林河超低灰煤试验,经过一系列的油团聚脱灰研究,其灰分降低到2.51%,灰分去除率可达81.02%,经过对油团聚实验的初步探索,发现醇和分散剂对油团聚有着重要的影响。经过原煤和醇作用后与水润湿性的变化,表明醇类作用后增强了煤水的接触角,从而增强煤的疏水性、通过对分散剂、醇类与煤作用后的红外光谱的变化对比原煤图谱分析其表面官能团发生的作用,研究了油团聚脱灰的主要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1.
煤液化残渣高附加值利用,对完善煤制油技术和实现煤炭资源合理化应用有重大意义。首先介绍煤液化残渣燃烧、热解和气化三种传统利用方式,再基于液化残渣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阐述液化残渣高附加值利用方式,如制备多孔碳、碳纳米管、碳纤维以及复合碳材料;总结出以液化残渣作为碳源制备新型炭材料的研究成果及进展,以期对煤液化残渣高附加值利用方式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山西拥有高硫842.02.2亿t、高灰煤资源量分别为473.66亿t,分别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12.78%、7.19%、。高硫煤主要分布于河东煤田的中南部离柳矿区和乡宁矿区,霍西煤田南部的襄汾矿区以及西山煤田杜儿坪矿区的太原组煤中,以及沁水煤田南部的太原组煤层。高硫煤中硫以有机硫和硫化铁硫为主。高灰煤主要分布于大同煤田塔山、燕子山矿区和宁武煤田刘家梁矿区矿区的山西组煤层。山西高灰煤灰分均为高铝粉煤灰。应加强山西高硫高灰煤煤质研究,大力发展脱硫降灰技术以及高硫煤配煤炼焦技术与高灰高硫煤气化技术,实现全省高硫、高灰煤资源的洁净化、高值化、循环化利用。  相似文献   

13.
石广 《国外选矿快报》1995,(12):14-18,13
这项研究是以三个不同地方的煤为对象。通过浸润时间的测定,评价了煤表面(使用100 ̄200目煤)的湿润度。在分别采用空气、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情况下,进行了浮选试验。将这些气体分散于煤浆之后,对煤浆进行了化学分析。在浮选和化学分析时,采用的是细煤(平均粒度为30μm)。在实验之前,一些煤用压力为0.6kgf/cm^2的二氧化碳气体进行了处理。所用捕收剂为:大同煤用煤油作捕收剂,另两种煤用重油作捕收剂。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油团聚法制备超低灰煤的工艺方法,阐述了煤的结构特性和表面性质,煤的粒径,团聚油的性质、种类及用量,搅拌时间与搅拌速度等因素对团聚效果的影响,并对油团聚法制备超低灰煤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前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近几年细粒煤脱硫降灰技术及设备的研究动态和现状,对各种细粒煤分选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强化重力分选是实现细粒煤分选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回坡底煤矿洗煤厂超低灰纯煤的生产主要采用了高压力高密度和低压力低密度两种操作方法。论文主要是针对高压力高密度和低压力低密度的操作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确定,同时分析了影响操作技术的因素,为超低灰纯煤的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低阶煤表面改性制备超净煤初探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针对低阶煤—准格尔煤表面含氧官能团多、孔隙率高、表面疏水性差且改性困难的特点 ,经过初步的探索试验说明 :经添加多种高速剂进行调浆后 ,采用常规浮选药剂可实现对该煤样的浮选分离 ,并获得了较好的浮选指标。  相似文献   

18.
姚禹歌  蒋苓  张缦  杨海瑞  吕俊复  何维  周棋 《煤炭学报》2020,45(3):1170-1178
煤燃烧成灰发射率是炉内传热的重要参数,对于电站锅炉的设计与安全运行均有重要意义。为了系统性地概述煤灰发射率的研究现状,为实际应用中煤灰发射率的确定提供参考,总结了煤灰发射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和预测模型。煤灰发射率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波长、温度、表面状态和化学组成。煤灰不是灰体,其光谱发射率随波长变化。波长与表面状态是煤灰光谱发射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温度与表面状态是煤灰总发射率的主要影响因素。Fe元素是主要影响煤灰发射率的化学元素,然而化学组成对于煤灰发射率的影响相对较小,并取决于波长、温度和表面状态。目前关于煤灰发射率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属于定性研究,难以给出具有普适性的定量结论。煤灰发射率的预测模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物理过程建立的预测模型,一类是基于实验数据得到的经验模型和半经验模型。前者涉及到散射相关的计算和光学常数的选取,较为复杂;后者虽然具有形式较为简单的表达式,便于计算,但是有较多特定的限制条件,应用范围相对较小。目前还几乎没有同时涵盖多种影响因素,可以广泛应用的经验模型或半经验模型,因此煤灰发射率的测量是必要的。有关数据的补充,建立起不同种类煤灰和主要成分发射率的数据库,对于实际应用和预测模型的完善都会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9.
煤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会占据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地位。相比于经历深成变质作用形成的煤,热变煤往往具有更高的瓦斯突出风险和自燃风险,从而带来一系列煤炭资源开发和开采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热变煤性质特殊,在现有的煤炭利用工艺条件下,热变煤的利用价值普遍较低。因此,总结归纳热变煤的特殊性质,探讨热变煤潜在的应用价值,既有利于保障煤炭资源的深部开采与开发,也有益于热变煤资源的合理利用。在世界范围内,热变煤分布广泛,主要采煤国均有与热变煤相关的报道。自十九世纪中叶首次报道热变煤至今,国内外众多学者对热变煤的煤岩学、地球化学、矿物学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基于此,归纳了热变煤在煤岩、矿物、元素、成熟度、生烃潜力、同位素、光学、孔隙、大分子结构等方面的特殊性质,并探讨了引起热变煤特殊性质的地质影响因素。结合热变煤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热变煤潜在的发展方向。基于热变煤化学结构变化特征,指出了热变煤是制备碳材料潜在的优良原材料。而热变煤中丰富的孔隙结构,加之岩浆岩侵入体普遍具有良好的封闭性,在适当的地质条件下热变煤会形成良好的煤层气储层。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平朔矿区高灰高硫煤的配煤经济性,根据用户需求和矿区商品煤结构,以高经济性为追求目标,探索高灰高硫煤配煤的最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以平朔矿区的高灰高硫煤与矿区选煤厂的中煤、煤泥掺配,可使每吨产品的附加值提高8~13元,对应的高灰高硫煤掺配比例在24%~36%之间;以秦皇岛中转地为例,以平朔矿区的高灰高硫煤与国内典型的动力煤掺配,可使每吨产品的附加值提高12~17元,对应的高灰高硫煤掺配比例在43%~50%之间,商品煤的整体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