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北京理工大学汽车动力性及排放测试国家专业实验室于1996年9月建成并通过验收,主要设备有110kW的底盘测功机、汽油机排放物分析系统和定容采样系统.在"211”工程建设中又增加了柴油机颗粒排放采集分析系统、柴油机排放分析仪、透光式烟度计等实验装置,具有汽车和发动机(包括压燃式和点燃式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的测试手段.  相似文献   

2.
热/结构地面试验是验证和评估受热结构设计和结构完整性的重要手段,热/结构试验技术的发展水平对高速和高超声速飞行器研制将产生重要影响。结合目前可重复使用高超声速飞行器研制需求,重点介绍了国外热/结构试验的发展现状,详细阐述了热/结构试验设备能力和试验技术水平,并指出了未来热/结构试验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美空军连续进行X-37B轨道试验飞行器的飞行试验,其代表的先进性能和可能的军事用途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总结了X-37B项目的发展历程,凸显了项目的重要性;介绍了X-37B飞行试验系统构成与任务分工;分析了三次轨道飞行试验情况,给出了试验的一些细节及对比结果;对飞行器发展及试验的整体情况进行了初步研判,并得出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前言试验弹是发展弹头技术的一种重要手段。美国在发展战略弹道导弹的过程中,对每一种导弹型号的弹头事先都借助试验弹进行过全尺寸或者缩比模型的飞行试验,经过试验弹飞行试验的验证后才用于导弹型号的。美国先后用过的试验弹的种类比较多,试验的内容也比较广泛,各个时期试验研究的重点也有所不同。从整个发展过程来看,美国试验弹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初,主要是解决弹头再入的防热问题  相似文献   

5.
北约不敏感弹药标准试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弹药安全性,推进我国不敏感弹药技术的发展和试验评估体系的制定,综述了北约不敏感弹药标准试验方法和评估体系,介绍了不敏感弹药试验程序的设计方法和应用现状。为探索和开创我国不敏感弹药的发展提出了几点意见:发展不敏感弹药技术应从国家政策方面逐层推进,形成各方面共识;处理好不敏感、威力与成本的关系,在不降低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不敏感弹药标准试验方法和评估体系的制定应充分借鉴国外不敏感弹药的标准试验方法和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6.
结构热试验技术的新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结构热试验技术是为解决飞行器跨越声速后出现的热障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面模拟试验技术,出现结构热试验近50年来其加热技术、测试技术、热分析技术以及以热环境为主的综合环境试验技术都得到了发展,从而使结构热试验技术逐渐趋于成熟,对结构试验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7.
纪保成 《兵工科技》2009,(12):11-14
中国华阴兵器试验中心组建于1969年,主要从事各种火炮、步兵战车、装甲车、精确弹药、现代引信、导弹与火箭、光学设备、军用雷达、无人机、武装直升机等现代高技术武器装备的试验鉴定工作.为新武器的定型发放“准生证”。迄今已走过了40年的发展历程。从过去的单枪单炮发射试验发展到现在的综合性武器系统试验,己成为我国常规武器的权威鉴定试验中心。  相似文献   

8.
回顾了美国高超声速技术发展历程,介绍了近年来X-51A、HyFly和HTV-2等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飞行试验,并分析了试验失败原因。  相似文献   

9.
美海军标准导弹的两种发展型号,最近进行了飞行试验,这就是主动标准导弹和标准导弹-2。主动标准导弹是在1971年开始发展的。在主动标准导弹加速发展阶段,通用动力公司帕莫纳分部制造了5枚样弹,其中3枚用于飞行试验,1枚用于地面试验,1枚用于静态飞  相似文献   

10.
首先以美、俄两国三种型号四代战机为对象,介绍了三型四代战机的飞行试验情况,分析研究了四代战机飞行试验的特点,最后综述了四代战机飞行试验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11.
烟幕对红外成像探测干扰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外热成像探测、制导技术在现代战争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红外热像仪的探测原理及烟幕对红外热像探测的干扰机理研究,探讨了冷烟幕和热烟幕对红外热像仪的干扰原理。烟幕箱实验表明,红外热像的探测能力随红外烟幕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冷烟幕主要是通过烟幕粒子的吸收和散射作用干扰热像仪;而热烟幕除了具有吸收和散射作用外,还通过烟幕自身发射比目标强得多的红外辐射来屏蔽热像仪,从而起到干扰作用。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真空环境中烟幕云团形成阶段的膨胀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空条件下,常压下已有的烟幕云团的膨胀模型不再适用.本文分析了真空下烟幕形成机理,基于外界对烟幕云团没有扰动的特点,针对燃烧型和爆炸型烟幕在形成阶段的膨胀特性进行数学建模,得到了烟幕云团膨胀过程中体积及质量浓度与烟幕粒子运动速度、运动时间的关系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烟幕粒子在大气层外的运动规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发烟弹扩爆和烟幕在大气中扩散两个过程的分析,就影响发烟弹烟幕形成及其浓度分布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发烟弹扩爆后烟云形成时初始参数及相关气象条件的估算方法,分析结论为烟幕浓度的估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红磷烟幕使用特性及其对红外激光的最佳消光直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玄玉  潘功配 《兵工学报》2007,28(9):1138-1143
在中型烟幕柜中测试了红磷烟幕的粒度分布,计算了红磷烟幕的发烟能力和自由沉降速度以及对多种波长电磁波的衰减系数,分析了红磷烟幕的多波段消光特性及其在组合烟幕中的应用。研究表明:红磷烟幕平均直径分布在0.5~13μm;发烟能力3.9—22.9;对可见光至14μm红外的衰减系数分布在200/m~41.67/m;沉降速度远小于0.007 m/s并具有良好的组合使用特性。根据Mie理论计算了多种直径红磷烟幕粒子对1.06 μm、3.39 μm和10.6 μm激光的散射、吸收和消光效率因子。分析表明:直径显著小于入射波长的烟幕粒子的消光作用中吸收效应居主导地位;随着粒子直径增大散射效应逐渐增强;当烟幕粒子的尺度接近入射波长时散射和吸收效应趋于一致;红磷烟幕粒子对10.6μm和3.39弘m红外激光辐射的最佳消光直径分别为9.0μm和4.0μm.  相似文献   

15.
基于红外遮蔽的地面烟幕防空阵地部署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防空作战中,本着及时响应、快速反应、发挥烟幕最大遮蔽效能的原则,发烟装备必须实现预先阵地配置。将解析几何分析和数值分析算法应用于阵地部署模型的研究:基于三维战场空间和烟幕需求,通过解析几何分析构建了垂直烟幕空间尺度计算模型;基于烟幕扩散模式——高斯烟羽模式,应用数学推导、牛顿下山法构建了单点施放垂直烟幕计算模型。以单点施放烟幕为构成单元,以空间烟幕需求为最终标准,综合建立了多点施放垂直烟幕计算模型,即防御红外制导武器的地面发烟装备阵地部署模型。结合试验对比分析表明: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一致性较好,构建的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针对枪口烟具有流动性、瞬态性以及难以捕捉等特性,设计了一种枪口烟定量测试系统,该系统分别测量出激光穿过有烟与无烟时枪口烟雾收集器的感光电压,并计算出透光率表征枪口烟浓度.原理样机的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可靠,工作稳定,测试结果准确可信,为枪口烟的测试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烟幕仿真方法通常使用假定风场均匀稳定的高斯模型或者拉赫特曼扩散理论,这些方法忽略了实际大气边界层复杂多变的特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立一个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的爆炸型烟幕弹遮蔽效能仿真模型。运用拉格朗日方法,基于在椭球体内均匀生成随机粒子的方法构建初始云团。分析烟剂燃烧放热对初始云团的热力效应,结合CFD方法和离散相模型对烟幕粒子的扩散进行模拟,得到烟幕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通过计算面密度得到烟幕对可见光的有效遮蔽区域。效能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和拉赫特曼模式结果对比,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表明烟幕弹遮蔽效能仿真模型在爆炸型烟幕弹的前期扩散阶段较好地反映了烟幕形状及长度、高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当前红外遮蔽烟幕干扰面积和遮蔽率测试方法的主要问题,引入小波分析思路,利用多分辨分析方法将红外烟幕图像分割成多幅不同分辨率图像,组成层次式数据结构,然后利用小波变换的图像边缘检测算法画出烟幕云团边缘曲线,求出封闭曲线内面积,即可得到烟幕有效干扰面积和遮蔽率分布状态。这种方法解决了综合评定烟幕性能的若干问题,为研制烟幕弹或发烟装置提供了一种分析方法或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9.
发烟罐是对近地激光类武器系统实施无源干扰的有效手段,研究其烟雾质量浓度时空分布特性,是准确获取激光在烟雾环境下传输特性的基础。基于离散相扩散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一种小型发烟罐的烟雾扩散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分析烟雾释放后不同阶段的质量浓度时空分布特性,以及风速、质量流率等参数对烟雾扩散速度、质量浓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无风时,烟雾在喷涌阶段呈伞状,停止喷涌后烟雾在弥散阶段呈团状并存在一个质量浓度较大的烟环;在仿真设定条件下最佳风速在2~3 m/s附近;烟雾的空间质量浓度与质量流率呈线性关系;所得成果可为下一步研究近地激光类武器系统抗烟雾干扰性能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底抛发烟弹的散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峰  赵子华 《弹道学报》1999,11(3):52-57
底抛发烟弹在弹道上与普通榴弹相似,而结构上是由数个发烟罐组成的弹丸。在详细分析底抛发烟弹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分析引起该弹发烟罐散布的各种因素,建立计算其散布的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一个典型底抛发烟弹的散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