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演进过程,以及这一思想的独特内涵。指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一方面从理论上肯定了德治为本的政治方向,为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提供了思想基础,奠定了政治基调。另一方面,他的宗教神学也从理论上炮制了许多荒诞不经的内容,有愚民成分。认为研究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应当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对其给予客观的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董仲舒的天人之学具有深刻而独特的宗教含义和丰富的政治意涵。对董仲舒而言,上天主要是一种以神谴的方式所显现出的令人敬畏的力量。正是基于这一对天的神秘信仰,他推论出了一系列重要且影响深远的政治命题,如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应法天而治,以及上天会降灾异以警示、谴告君王的政治过失等。由于董仲舒开启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独特的政治理念,即政治之为政治,应是指对圣人孔子、儒家经典和超越者(天)所作的一种积极应答,因此,他可以说是一位引领了一个时代的思想风气和政治思维发生根本转向因而具有分水岭或里程碑意义的政治思想家。  相似文献   

3.
董仲舒政治思想的历史进步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仲舒政治思想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大一统论维护了中央集权 ;“天人感应”说促进了社会安定 ,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君权 ;他主张举贤任能、廉洁政治 ;任“德教” ,施“仁政  相似文献   

4.
董仲舒是我国西汉时期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他的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的唯心主义世界观,不仅对两汉时期政治、思想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而且对以后中国思想史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认真研究和正确认识董仲舒哲学思想的历史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董仲舒的政治思想董仲舒的哲学思想是为他的政治主张做论证的。要正确认识董仲舒哲学思想的历史作用,必须首先弄清楚他的政治思想。有同志认为:董仲舒的政治思想“包含着两个值得  相似文献   

5.
董仲舒借鉴了先秦诸家的“自然天论”思想,并吸收了殷周时期神秘的“天命”理论,而且综合了秦汉之际人们所获得的自然知识,以解决西汉社会的政治、经济问题为出发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天”的哲学。“天”在董仲舒的哲学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既统摄董仲舒的“天人”思想学说,又贯穿董仲舒思想的始末。在董仲舒“天”的哲学理论中,为了解决儒学在西汉发展时所遇到的,如何将先秦儒家的德治理想与专制体制相结合的问题,“天”被赋予了多层含义,但最为重要的是董仲舒对天赋予了儒家伦理道德的成分,并以“仁”作为判断是非对错的标准,君主被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取法天的仁德之政。  相似文献   

6.
董仲舒的受天监护的君权论周乾国家权力是政治学必须研讨的一项内容,君权论是它的一个分支。在君主国里,特别是古代封建国家,国家权力就体现在君主的身上。在我国,君主的统治有着很长的历史,君权这个问题也就为更多的思想家、政治家所注意。汉武帝时期的董仲舒在这个...  相似文献   

7.
以核心内容来讲,董仲舒的天人思想是一种非常现实的政治思想,而不能把它看作是神学思想。先秦儒者的“仁义”与“礼”,仍然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以“仁”限君,以“礼”齐民,君仁民礼.上下和谐。这就是董仲舒的政治理想。在董仲舒的思想体系中,“屈民而伸君”与“屈君而伸天”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同等重要的,不存在主次虚实之分。  相似文献   

8.
董仲舒"天人思想"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核心内容来讲,董仲舒的天人思想是一种非常现实的政治思想,而不能把它看作是神学思想。先秦儒者的“仁义”与“礼”,仍然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以“仁”限君,以“礼”齐民,君仁民礼.上下和谐。这就是董仲舒的政治理想。在董仲舒的思想体系中,“屈民而伸君”与“屈君而伸天”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同等重要的,不存在主次虚实之分。  相似文献   

9.
天谴灾异说在孔子思想中已经萌芽,董仲舒对之集大成,在天人合一的理论体系中获得逻辑论证,流行于西汉盛行于东汉。三国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天谴灾异说继续发挥作用,影响着君主的从政行为,不同的君主对之采取不同的态度。孙吴的统治者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各有不同态度,天谴灾异说也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各项政策。  相似文献   

10.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思想家,他的学说融合了战国末期的各家学说,以儒家的天命观及其社会政治伦理思想为主线,并揉和吸收了墨家宗教神学、阴阳家自然哲学、道家人法天道等学说,最终构成了一个博大而精微的理论体系。他提出了独特的天人感应理论,并以其解释异常天象、自然灾害及其他自然现象,同时他还主张统治者应“奉天”而“法古”,又以“三统说”的历史循环论来解释朝代更替时的改历现象。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成功地将阴阳五行引入到天与人的沟通和感应中,成为连接天象与人事的桥梁,将天道自然与人事政治紧密连接在一起,从侧面推动和影响了天学与政治的互动发展,使天学与政治的互动成为中国古代天学在历史发展长卷中的主线索。  相似文献   

11.
王充对汉代社会普遍流行的天人感应论进行批判,其表述的基本观点是:天无意志,天道自然;王者兴于时命,圣而不神;灾异为阴阳所致,而非天神所谴告。王充对于天人感应论的批判是不彻底的,他在否定意志之神的同时,又肯定了命运之神的存在;在批判天人谴告说的同时,却又认为符瑞与圣贤和盛世是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2.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是西汉最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当时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已经形成,统治者急需一种新的理论,以维护封建统治。董仲舒以天人关系为中心,创立了天人感应神学体系,他的学说,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被推崇为官方哲学。董仲舒继承和发展了先秦懦、墨各家所宣扬的“天分’、“矢志”思想,结合当时流行的阴阳五行学说,通过一系列的主观类比,把自然现象拟人化,并以此推断天与人一样是具有意志和感情的。他在(天辩在人)篇中说:“天无喜气,亦何以暖而春生育?天无怒气,亦何以清而秋来就?天无乐气,如何以疏阳而夏…  相似文献   

13.
作为汉初儒家学者的代表人物之一的韩婴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典籍中的天人理论,构筑自己的天道观。他首先赋予“天”以意志、情感及人类道德属性,并具有无上权利,同时用大量的篇幅论证“天谴”及“祥瑞”,证明上天意志的存在。但他同时认为,人的作用也可以影响“天”的意志。把儒家的仁义道德伦理与其构建的有意志的“天”结合,为儒家的仁义礼制思想的真理性寻找“天命”依据。至董仲舒。儒学便发展成为更为精巧严密的思想体系,完成儒学的学术整合。  相似文献   

14.
君主是专制社会政治生活的中心,与国家的盛衰存亡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董仲舒通过对种种历史事实的分析,在总结前人君主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君主观念体系。他的君主观念体系主要从四个方面体现天人关系,即君权神授、法天行事、违道天罚、以儒为天。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汉儒董仲舒在构建儒学体系时,对墨子思想尤其政治思想作了重要吸取。首先表现在"天志"论上二者几乎同出一辙,他们都承认天有意志;都认为"天志"就是泛爱民众,安乐民众;都强调"天志"是人间君王所不可违抗的。其次表现在政体观上,二者都强调建立君权独尊的大一统政治,并以君权神授论作为大一统论的论证依据;都充分认识到政治大一统与思想大一统的内在关系,主张政治大一统必须思想大一统.因此我们有理由说,秦汉以后表面上已经中绝的墨家学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寄生在董仲舒所创立的新儒学机体中去了。  相似文献   

16.
2002年11月,在东京大学演讲一次,题目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新探索——董仲舒政治哲学研究》。1)中国哲学的特点与产生背景的关系;2)董仲舒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3)如何评论从荀子天人相分到董仲舒天人感应;4)董学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影响。王葆弦首先提出问题:对于《春秋繁露》真伪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看法,你有什么见解?首先《春秋繁露》在“汉志”中没有著录,有人就怀疑它的可靠性。《史记》在“汉志”中也没有著录,只有“太史公书”,我们不能怀疑《史记》是司马迁的著作。其次,《汉书》本传中说董仲舒“说春秋事得失”时列出篇名有《蕃露》,既有春秋,又有蕃露,也不能说《春秋繁露》没有一点根据。  相似文献   

17.
董仲舒对君主起源的论证遵从了以人性为起点的理路。他将天人感应作为论证人性的形而上基础,将人性分为三类: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而通常所说的"性"是中民之性。而中民之性又像天有阴阳一样,可以分为性与情,并且共在于人之一身。为防止自然论倾向,董仲舒横断了天和常人之间的直接联系,在中间置入了王或者说圣人这个关键的中介者。常人虽然与天数相符,有性战胜情的条件,但是他们本身并不能自然向善,需要一个王者来教导他们向善。王者的产生是建立在教化万民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8.
孔子创立了儒家之道,但是真正使儒家思想得到独尊的则是汉代大儒董仲舒。董仲舒怀着儒者所特有的强烈的忧患意识竭尽毕生所学重新诠释儒家思想,建立了一套天的哲学。在他的理论系统中“天”有3层涵义:自然之天、神灵之天和义理之天,而“天人感应”的思想则最终使儒学获得了统治者的支持,对西汉以及之后的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汉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董仲舒,继承了殷商以来盛行的天人相通观,杂揉各家思想,以阴阳五行学框架建立起具有神学内容的新儒学体系,用“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命题,将封建统治秩序直接影射到天道上,论证了汉王朝统治秩序的合理性,在整个社会结构中肯定和维护了君主地位,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达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封建中央集权一统制目的的需要。董仲舒适合时宜的学说,从意识形态上为封建帝王的统治权力,提出了理论根据。“天人感应”学说不仅成为汉代王朝统治的理论基础,而且为历代王朝帝王所尊崇,影响深远。天人感应说…  相似文献   

20.
王充     
王充字仲任,东汉初年人。生于公元27年,卒年约在公元100年前后。他是我国汉代大唯物主义哲学家。著作甚多,但大都佚失,传留至今仅有《论衡》一书,廿余万言。主充在反对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以及当时流行的识纬迷信的斗争中建立了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他的著作很富有战斗批判的精神。他在自然观上提出天地是物质的实体,而物质性的“元气”是自然界原始的物质基础。他说:“天之与地皆体也”。①他用地体形象地比喻天体,说天有列星犹地上有宅舍一般。③他说天和地都是“元气”构成的:“天地,含气之自然也”。③自然界的万物又都是秉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