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采用先进的柴油发动机、高质量的泵控液压马达容积调速系统和PID恒速控制器,对某部队特种车辆车载发电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使特种车辆方便地实现停车发电和行车发电,并且控制器具有良好的动态和稳态品质,整个系统具有较高的跟踪精度和平稳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行车取力发电容积调速系统输入转速扰动引起的马达转速波动的问题,提出了应用PID+前馈控制算法进行补偿控制的方法,建立泵-马达容积调速系统Simulink仿真模型,分析系统输入转速变化时系统的响应特性,对前馈+PID控制算法进行仿真研究,通过实验对系统的输入转速特性以及控制算法进行研究。实验得到了系统的转速特性曲线,实验结果表明:针对抑制输入转速扰动引起的马达转速波动的问题,前馈+PID控制相对常规PID控制系统的瞬态误差减小了13%,调整时间缩短了1.5s。研究结果对改善行车取力发电系统的发电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由溢流阀对播种风机流量进行调节的液压马达调速系统,以气力播种机正常工作状态各项数据为基础,建立了液压马达调速系统,说明了其调速原理并计算出马达流量参数,根据系统各液压部件参数选择对应产品。最后,通过对马达调速系统中溢流阀开度的调解,进行了马达转速、液压压力及液压流量的测量,通过试验数据验证了参数匹配的合理性及马达调速性能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试验系统结构紧凑,使用可靠,可保证马达带动的风机达到目标转速范围,且试验参数可控可调性好,是马达调速的有效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4.
针对车床、铣床和镗床的高速度、低噪声、低速度、大扭矩的需要,利用调速马达的高速度和宽调速范围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动轮式变速系统,文中给出了该变速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图.  相似文献   

5.
车载液压发电机在驻车工况下发出电能的质量较高,但在行车发电工况下,行驶负载的扰动使得发电机转速不稳定,发出的电能质量较差。针对行车发电稳速控制展开研究,构建了行车发电工况下变量泵-定量马达闭式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了输出转速波动的机理,采用前馈补偿加直接闭环反馈的方法对马达输出转速波动进行抑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补偿控制能够使系统在行车工况下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和鲁棒性,输出电力品质满足军用Ⅱ类自发电电站标准。  相似文献   

6.
比例阀控液压马达速度控制系统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液压马达速度控制系统的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电液比例阀控液压马达速度控制系统的方案。静、动态特性分析和PID控制研究表明 ,该系统与普通泵控液压马达系统相比具有调速特性好、响应时间短的优点 ,与普通阀控液压马达系统相比具有效率较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液压泵和液压马达试验系统中变频调速技术的应用,以及采用变频调速与功率回收相结合的试验系统进分析行研究,并进行了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变转速输入定量泵-恒转速输出变量马达容积调速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变转速输入定量泵-恒转速输出变量马达容积调速系统的控制方法。建立恒流状态下系统恒转速控制的数学模型,分析系统的相乘非线性特征与变量马达斜盘摆角基准值的计算方法,采用稳态控制量叠加基于小信号线性化补偿控制量的控制方法。通过定量泵-变量马达系统的开环辨识,得到系统参数。对系统进行仿真与试验研究,得到在恒流状态下变量马达斜盘阀控缸的响应速度、马达斜盘摆角和定量泵转速对系统控制特性的影响规律,验证变转速输入定量泵-恒转速输出变量马达容积调速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为拓展定量泵-变量马达容积调速系统应用领域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变量泵与定量马达容积调速系统负载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导出了变量泵一定量马达调速系统的负载特性方程.  相似文献   

10.
22t/h铝锭翻转机液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分析了铝锭翻转机翻转过程中的负载特性,提出采用液压马达对翻转机进行驱动,并对调速回路、马达制动情况进行了探讨.设计的铝锭翻转机的液压系统,满足实际工况的要求,经台架试验证明,该翻转机翻转过程可靠平稳、定位准确.  相似文献   

11.
提出电液比例节流调速的负载-电气-面积补偿算法,讨论以586PC、研祥"EV0C”PCL-711B多功能数据采集卡、PCLD-785B24路继电器输出端子板和PCLD-782B24路光电隔离数字量输入端子板为控制核心组成并实现该算法的计算机辅助控制系统,分析该系统实现此算法的实验结果.最后提出适用于工业场合的比例容积调速负载-电气分级补偿方法,并介绍其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2.
介绍各种不同的变频技术在ZPMC起重机上的应用,比较各自的优缺点、控制性能及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国产设备装船率低,设备可靠性低的情况,结合电-气主机控制和嵌入式主机控制对船舶设备的核心,即调速部分进行设计。设计了一种基于MSP430的船舶主机调速系统,这种调速系统可以通过操纵杆调速,遇到报警后减速,速度检测后对执行功能块进行速度反馈。结合MSP430控制精确的特点实现对船舶速度精确,灵活的控制。经测试,系统具有极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对比分析了液压马达变负载恒速控制的3种形式:变转速电机控制、比例阀控制、比例泵控制。针对每种控制形式的控制方法和特点,分别建立了3种恒速控制形式的数学模型,并对其响应特性作出预测。通过实验得到3种控制形式的动态响应曲线,对比发现阀控系统超调量最大,响应时间最短;泵控系统超调量最小,响应时间最长;变转速电机响应特性处于两者之间。基于PID控制对3种恒速控制动态特性进行了对比,有助于液压马达在不同工况要求下选择不同的恒速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15.
变转速泵控马达调速系统前馈补偿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变转速泵控马达调速系统稳速控制问题,建立了定量泵-变量马达调速系统数学模型。以数学模型为基础,考虑了系统变转速动力输入时变性和随机性对系统稳速输出的干扰,提出了前馈补偿控制方法,并对其数学模型进行了推导分析,得到了系统前馈补偿控制传递函数框图。该方法以系统流量为中间控制变量,通过定量泵扰动转速引起的系统流量变化实时补偿变量马达摆角,以实现系统稳速输出。以燕山大学泵控马达实验平台为基础,采用变频电机驱动定量泵实现了系统变转速输入,并以实验平台为基础搭建了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最后对所提出的前馈补偿控制方法进行了仿真与实验研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为变转速泵控马达系统的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一种新型自动壳封焊机,采用计算机系统控制仿形和交流连续调速的控制方案,实现焊枪位置与焊接速度的精确控制,试验表明,新型焊机可满足椭圆轨迹的焊接要求,且方便换型,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莱钢轧钢厂中小型车间轧钢生产的自动控制原理和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微张力控制、自动活套控制和轧机速度控制等。  相似文献   

18.
联合收割机双闭环负荷控制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合收割机是一个高阶时变非线性系统,存在大滞后,工况复杂,简要分析联合收割机数学模型及作业期间可能存在的各种内部、外部扰动。针对收割机负荷控制系统中利用一个控制器综合多个扰动,各参数相互影响,参数调整困难,系统动态性能不够好的问题,提出一种双闭环负荷控制系统,将收割机系统分为行走、作业两部分,分别利用车速闭环和滚筒转速闭环进行控制。车速闭环采用单神经元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integration,differentiation,PID)算法,根据车辆行走系统的工况变化不断调整控制参数,尽可能跟踪给定车速。滚筒转速闭环采用直接广义预测控制算法,也可自动适应系统参数和工况的变化,保证滚筒恒定在最佳转速。整个控制算法实时计算量较小,可保证系统具有足够高的实时性。仿真和试验证明双闭环负荷控制系统能获得较高的控制精度和优良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19.
以泵控马达变转速变排量复合容积调速液压系统为研究对象,完成了其监控平台的设计。在介绍系统工作原理及监控平台设计思路的基础上,结合LabVIEW技术,完成了监控平台软件开发。运行结果表明:该平台对模拟量数据及串口数据进行统一采集、保存及处理,并通过变转速、变排量方式实现泵控马达液压系统的无级调速,以及通过调节比例溢流阀实现电液负载模拟加载。监控平台人机界面友好,运行可靠,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能更好地满足液压系统动态参数监测和自动控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朱敏  陈慧岩 《机械工程学报》2018,54(24):111-117
以无人驾驶轻型战术轮式越野车辆为平台,开展模型预测纵向速度跟踪控制实车试验研究。针对平台控制特性设计合适的下位控制器,使用Matlab/Simulink与包含气压制动系统的TruckSim车辆联合仿真初步测试系统可行性,并在沥青路和土路分别进行实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模型预测速度跟踪控制系统能够克服气压制动延时长、整车质量重、越野路况行驶阻力波动大等模型误差和不确定干扰,自适应调节期望加速度大小,实现不同行驶工况高精度速度跟踪。试验过程驱动/制动切换平稳、无振荡,且能够像熟练驾驶员一样充分利用发动机辅助制动,必要时既不施加电控制动,也不请求发动机输出转矩。系统使用现代车辆易于获得的车辆状态参数,便于向其他车辆移植,可作为无人车辆车体控制得力技术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