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8F-FDG PET/CT探测早期甲状腺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48岁,健康体检18F-FDG PET/CT检查发现甲状腺右叶上份局限性异常高代谢灶.显像仪器为SIEMENS biograph 2-PET/CT,患者禁食12 h,静脉注射18F-FDG 274 MBq,120 min后行常规PET/CT显像,范围从眼眶下部至大腿近端,PET采集数据经CT衰减校正,OSEM迭代重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直肠灌注后PET与CT曾强融合显像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高度怀疑直肠癌的病例46例,先用生理盐水进行直肠灌注后,行盆腔CT增强扫描和PET显像,然后将两者图像融合.对直肠病变进行诊断,并将所得结果与肠镜活检病理或术后病理结果对照,以判断PET与CT增强融合显像对直肠癌诊断的准确率,以及在评估直肠肿块局部浸润情况方面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结果 46例患者中PET/CT增强融合显像阳性为43例,阴性为3例.其中显示病变侵犯肌层.但未突破浆膜层25例;突破浆膜层10例;周围组织侵犯8例;病理确诊直肠癌42例.PET/CT增强融合显像假阴性1例,假阳性2例,PET/CT增强融合显像对直肠癌诊断的准确性为93.48%,局部侵犯的符合率为98%.结论 直肠灌注后PET与CT增强融合显像在直肠癌的诊断及判断肿瘤局部侵犯情况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宫颈癌原发灶诊断及盆腔淋巴结分期中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显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早期宫颈癌患者61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原发灶诊断及盆腔淋巴结分期中PET/CT显像的应用价值。结果经PET/CT显像检查可知,61例患者中,49例患者宫颈局灶出现脱氧葡萄糖代谢增高,12例患者未见异常。PET/CT检查显示,53例显像阴性,宫颈癌原发灶诊断中,PET/CT敏感度为80%(49/61),特异度87%(53/61)。参照术后病理可知,46例患者盆腔淋巴结分期(FIGO)准确,15例分期不准确患者中,9例分期过低,6例分期过高,准确度75%(46/61)。经PET/CT影响调整后,52例准确分期,准确度85%(52/61)。结论宫颈癌原发病灶诊断及盆腔淋巴结分期中,PET/CT显像具有比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在临床中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关静  杜飞舟  李小凯 《四川医学》2009,30(11):1811-1812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鼻咽癌与鼻咽炎性肿块临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09年5月经确诊的18例早期鼻咽癌和11例鼻咽炎性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鼻咽部^18F-FDG PET/CT检查及鼻内镜下取材病检确诊。结果18例早期鼻咽癌^18F-FDG PET/CT检查均为鼻咽部局限性高代谢灶,病检前考虑为鼻咽癌;11例鼻咽炎性肿块患者中,7例^18F-FDG PET/CT检查均为鼻咽部局限性低代谢灶,考虑炎症,有4例^18F-FDG PET/CT检查为鼻咽部局限性高代谢灶,误诊为鼻咽癌。结论^18F-FDG PET/CT检查是鉴别诊断早期鼻咽癌与鼻咽部炎性肿块较好方法,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可以为早期鼻咽癌与鼻咽炎性肿块的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意外发现胃肠道局限性高代谢灶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 188例进行18F-FDG PET/CT检查的病例,选择满足以下条件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18F-FDG PET/CT 检查中意外发现胃肠道局限性高代谢灶怀疑为恶性肿瘤,且在18F-FDG PET/CT检查前无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或影像学异常.共有45例病例入选,将PET/CT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4188例被检者中意外发现胃肠道高代谢灶45例(1.1%),失访5例,经病理证实异常者40 例.其中恶性病变23例(57.5%),良性病变(癌前病变)2例(5%),炎性病变15例(37.5%).胃肠道肿瘤组的SUVmax值为(9.8±4.5),高于炎症病变组的SUVmax值(6.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 PET/CT意外发现的胃肠道局限性高代谢灶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较大,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无症状胃肠道肿瘤的早期发现和及时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童金龙  朱虹  陈龙邦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10):1054-1056,1060
目的:探讨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在探测和诊断结直肠癌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全身PET/CT显像结果,临床平均随访时间为15.8个月,确诊依据为再次手术后病理、结直肠镜、多种影像学检查和临床随访。结果:68例患者中有55例肿瘤复发、转移,13例无肿瘤复发。PET/CT诊断肿瘤复发、转移的灵敏度为96.4%,特异性为76.9%,准确度为92.6%。8例腹部、盆腔常规CT和(或)B超检查阴性者,PET/CT显像发现1处或多处隐匿性恶性病灶,30.9%(17/55)的患者PET/CT显像发现病灶多于平扫CT和B超,显示广泛转移;11例因PET/CT显像而改变了临床治疗策略,其影响率为16.2%。结直肠癌转移灶的分布以肝、肺、腹膜腔及腹膜后多见。24例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升高,PET/CT显像阳性率为91.7%。结论:PET/CT能灵敏、准确地检出结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和转移病灶,对临床治疗决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18F-FDG PET/CT)在鼻咽癌放疗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0例鼻咽癌放疗后患者均进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结果 70例患者中,有12例鼻咽部软组织增厚并摄取FDG增高,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均≥2.5,18F-FDG PET/CT诊断为局部复发,复发灶的SUVmax为6.51±2.83,周围纤维组织SUVmax值为1.43±0.52.PET/CT对鼻咽癌原位复发诊断灵敏度为91.66%,特异性为98.27%,淋巴结转移灶的准确性为77.94%.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监测鼻咽癌放疗后局部是否复发及有无转移灶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18)F-FDG PET检查在结直肠癌诊断和术后随访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18F- 脱氧葡萄糖(18F- FDG)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PET)在结直肠癌诊断和术后随访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结肠癌6例、直肠癌3例术前行PET检查;结肠癌10例、直肠癌12例术后行PET检查.结果:(1)9例结直肠癌术前PET检查有8例发现结直肠部位2.8 cm×3.0 cm~4.1 cm×5.0 cm大小高代谢浓聚影,其中有5例合并肝脏、骨骼、盆腔淋巴结等脏器转移;另1例结肠镜检查发现横结肠肝曲部位有1.1 cm×1.2 cm溃疡,病理活检示结肠癌,但PET检查未能发现;(2)10例结肠癌术后不同时期行PET检查,有6例显示肝、肾上腺及腹壁转移,1例显示吻合口复发;12例直肠癌术后PET检查发现有5例肝、肺、纵隔及腹腔淋巴结等器官转移,1例显示乙状结肠-直肠吻合口复发.结论:18F- FDG PET检查对结直肠癌诊断和术后随访灵敏度、准确性均高,是一种理想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02例恶性肿瘤患者及29例良性疾病患者全身PET/CT显像后2h后行局部延迟显像,得到病灶早期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延迟SUVmax,计算滞留指数(RI)。结果恶性肿瘤中,55例RI≥20%,30例5%≤RI<20%,17例RI<5%。良性疾病有7例RI≥20%,7例5%≤RI<20%,15例RI<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显像肿瘤病灶相对固定,生理性摄取灶消失;发现部分SUVmax<2的隐匿性病灶。结论双时相显像可以提高PET/CT对良恶性疾病鉴别的准确性,鉴别病灶与生理性摄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腺良恶性病变18F-FDGPET显像特征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可疑胰腺恶性病变40例,静脉注射18F-FDG40min后行PET显像,获得三维断层影像和标准化摄取值(SUV),并与PET检查前2周内CT结果对照。结果PET诊断恶性病变30例,表现为胰腺病变部位代谢率增高,标准化摄取值>2.0;诊断良性病变10例,表现为局部代谢率轻度增高或不增高,SUV<2.0。24例PET检查结果与CT一致。经组织病理学检查(31例)及临床、放射学随访3~12个月(9例)证实胰腺恶性病变29例,良性病变11例。18F-FDGPET正确诊断胰腺恶性病变28例,良性病变9例,诊断的敏感度为96.6%(28/29)、特异度为81.8%(9/11)、准确度为92.5%(37/40)。CT正确诊断胰腺恶性病变22例,良性病变6例,诊断的敏感度为75.9%(22/29)、特异度为54.5%(6/11)、准确度为70%(28/40)。18F-FDGPET显像还发现6例CT检查未能确定的肝、肺及淋巴结转移灶。结论18F-FDGPET显像对胰腺癌的诊断及临床分期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用200例(男124、女76)长春市郊出土的干燥成人下颌骨进行了下颌孔定位的研究。所测得的数据,均通过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下颌孔的位置是变化的,但下颌孔主要位于冠突最高点与下颌角连线的上五分之三与下五分之二交界处。同时进行了男、女性别之间及同一性别两侧之间的对比研究。从研究结果看,除下颌孔至下颌角的距离在男、女性别之间存在着明显性别差异以外,其余各项未看出明显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和分析测量了139具尸体的小肠长度。成年男性54例,均长414.30±9.60厘米;成年女性47例,均长345.87±8.19厘米;男女两性小肠均长382.48±6.40厘米,且两性小肠长度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男性胎儿13例,均长218.46±8.76厘米;女性胎儿25例,均长211.60±7.31厘米;胎儿两性小肠均长213.95±5.68厘米,两性间无差异。求相关系数表明,r=0.039,小肠长度与身高完全无关。  相似文献   

13.
在162例成年尸体上观察的结果如下:腹腔动脉起点的高度,以平L_1上1/3者最多,平Th_(12)下1/3者次之,平均在L_1上1/3上部。肠系膜上动脉起点的高度,以平L_1上1/3者最多,平L_1下1/3者次之,平均在L_1中1/3下部。肠系膜下动脉起点的高度,以平L_3下1/3者最多,平L_3中1/3者次之,平均在L_3下1/3上部。腹腔动脉起始部下缘与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上缘间的距离,以在0.1~0.5厘米之间者最多,平均距离为0.41厘米。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下缘与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上缘间的距离,以在5.0~7.0厘米之间者最多,平均距离为6.36厘米。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下缘与腹主动脉分叉角顶之间的距离,分别以在12.0~14.0厘米、10.0~13.0厘米和3.0~5.0厘米之间者最多,它们的平均距离分别为13.03厘米、11.28厘米和4.21厘米。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成年猫8只,向直肠壁浆膜下层和肌层内多点注入10%HRP溶液200微升,研究结果证明①猫直肠初级传入神经来自双侧(?)_1至腰_5和骶_1至尾_1的脊神经节,其高峰节段是腰_2和骶_2节段。②脊神经节内直肠的初级传入神经元胞体多为圆形和椭圆形,少数是梭形和不规则形。③直肠初级传入神经元的中枢突经李氏束深面进入骶髓_(13)节段,围绕后角形成较大的外侧束和较小的内侧束。两束沿后角外侧阳内侧缘行向腹侧,其终末均终止于灰质Ⅱ,Ⅲ层和Ⅴ、Ⅶ层.④直肠副交感节前神经元位于双侧骶_1至尾_1节段的中间带外侧核,并在网状核、侧素、后外侧核、中界核和前角后外侧核也见到标记细胞。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对家兔胰腺器官内的淋巴管进行了光镜和电镜观察。胰腺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存在小叶间和被膜下。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与其他器官所见相同。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报导了83例119眼弱视治疗及随访情况,其中经随访一个月以上的93眼中,56眼(60%)视力恢复三排以上或达1.0以上。 视力恢复与开始治疗的年龄有明显的关系,5岁以前开始治疗者疗效较5岁以后开始治疗者显然好得多。非中心凹注视者疗效不一定比中心凹注视者差,而大多数非中心凹注视眼视力提高者转变为中心凹注视。定期随访,严格认真地遮盖健眼,及强迫多使用弱视眼是治疗弱视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