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电刺激干预联合多维康复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肺功能康复及胃肠道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肺癌化疗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经皮电刺激干预联合多维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康复效果及胃肠道反应状况。结果观察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最大自主通气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电刺激干预联合多维康复护理在肺癌化疗患者中应用能促进肺功能康复,缓解胃肠道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多维康复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手术促醒效果及康复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多维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促醒效果及术后康复状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促醒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恢复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多维康复护理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能改善术后促醒效果,促进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杨世朋 《当代护士》2023,(6):117-119
目的 探讨雷火灸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和疼痛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2月在本院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共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3例)采取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雷火灸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腹胀发生率和干预前后疼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雷火灸和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皮电刺激联合多维康复干预对小细胞肺癌(SCLC)化疗病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及肺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95例SCLC化疗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多维康复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经皮电刺激干预,比较两组病人肺功能康复、胃肠道不良反应、骨髓抑制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化疗第11天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量、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FVC)及最大自主通气量(MVV)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电刺激联合多维康复干预应用于SCLC化疗病人可有效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增加红细胞、血小板及白细胞数量,并促进肺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肺癌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团队式授权教育联合应用互动达标理论对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肺癌手术患者82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方法将纳入病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行团队式授权教育,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互动达标理论,比较两组患者肺癌特异量表(QIQ-LC13)评分、肺功能指标及内心情绪波动评分。结果观察组QIQ-LC13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在肺功能指标方面,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CV)、1s用力呼吸量(FEV1)、1 s用力呼吸/用力肺活量(FEV1/FCV)及肺活量V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癌手术患者经团队式授权教育联合互动达标理论,可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维持正常的肺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气球吹摆法联合膈肌电刺激训练在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8例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气球吹摆法联合膈肌电刺激训练。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后2周肺功能康复情况[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高呼气流量(PEF)、6分钟步行试验(6MWT)]及生活质量[采用中国癌症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结果:护理后2周,两组FVC、FEV1、PEF及6MWT高于护理前(P<0.05),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周,两组QOL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癌术后患者应用气球吹摆法联合膈肌电刺激训练,可改善呼吸功能,促进疾病快速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肺癌术后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2018年1—12月)和对照组(2017年1—12月)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应用自我效能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疾病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肺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知晓率、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用力肺活量(FVC)、FEV 1/FVC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效能干预有助于提高肺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改善肺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术后实施反馈式呼吸刺激联合主动循环呼吸训练对其肺功能和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术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反馈式呼吸刺激联合主动循环呼吸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生活质量和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术后实施反馈式呼吸刺激联合主动循环呼吸训练可有效改善其肺功能,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器联合康复护理在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7月行手术治疗的7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呼吸训练器联合康复护理,比较2组术后肺功能恢复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用力肺活量、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一秒量比预计值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5.13%,低于对照组的23.08%(P<0.05)。结论呼吸训练器联合康复护理能够有效促进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羟考酮超前镇痛复合超声引导下行肋间神经阻滞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苏醒质量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90例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按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均予以常规静脉镇痛,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羟考酮超前镇痛复合超声引导下行肋间神经阻滞.(1)比较不同手术时点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变化;(2)术后采用Riker镇静-躁动评分评估两组苏醒质量;(3)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疼痛程度,同时检测两组血清疼痛介质水平(指标包括神经肽Y、P物质、神经生长因子、β内啡肽).结果观察组麻醉诱导前、切皮时、手术完成时、拔管时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min、10 min、15 minRiker镇静-躁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2h、6h、12 h、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疼痛介质神经肽Y、P物质、神经生长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β内啡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羟考酮超前镇痛复合超声引导下行肋间神经阻滞应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可提高其术后苏醒质量,缓解术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在肺癌微创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107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观察组54例。2组患者均接受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进行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进行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疼痛评分、肿瘤标志物水平及肺功能。结果对照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4.0%、14.8%。术后2、12、24、48h观察组疼痛评分分别为(1.35±0.65)、(2.82±0.75)、(3.36±0.74)、(4.36±0.5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6±0.50)、(3.25±0.45)、(4.26±0.75)、(5.15±0.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分别为(4.15±2.06)ng/mL、(14.21±9.81)U/mL、(18.25±12.54)ng/mL、(2.84±1.41)ng/mL,明显高于术后观察组上述指标[(3.21±1.20)ng/mL、(12.24±8.32)U/mL、(16.25±11.36)ng/mL、(2.62±1.3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用于肺癌微创手术时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在肺癌微创手术患者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肺癌手术患者分别采取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啶、单用舒芬太尼两种镇痛方案,比较两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治疗的82例肺癌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术后采取单用舒芬太尼镇痛方案;观察组41例,术后采取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啶镇痛方案,比较两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舒适度(BC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阶段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B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4/41),对照组为14.63%(6/41),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癌手术患者使用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啶进行术后镇痛可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舒适度,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膈神经电刺激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躯干稳定性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物理因子治疗及肢体综合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膈神经电刺激及呼吸训练,每天治疗1次。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呼气峰流速(PEF)评估患者肺功能,采用Sheikh躯干控制评分量表(TCT)、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评估患者躯干功能及平衡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6周后观察组FVC[(4.21±0.49)L]、FEV1[(3.78±0.49)L/s]及PEF[(6.44±0.69)L/s]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2组患者TCT评分、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T评分[(71.88±14.86)分]、BBS评分[(50.44±4.72)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在传统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膈神经电刺激及呼吸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及平衡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适宜电刺激膈神经联合抗胆碱能药在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膈肌疲劳和肺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80例COPD患者,根据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均予以抗炎、改善呼吸功能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抗胆碱脂酶吸入剂,观察组加用EDP-II型体外膈肌起搏器,两组均治疗15d。疗程结束后,检测两组膈肌活动情况及肺功能,同时进行血气分析,评估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膈肌活动度、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_1/FVC)、最大通气量(MVV)、肺总量(TLC)、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均显著低于观察组,COPD相关生活质量评分(CAT)显著高于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适宜电刺激膈神经联合抗胆碱能药可提高COPD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并有效缓解膈肌疲劳,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王柯  张洁  李文婷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11):1751-1753
【目的】探讨多媒体视频健康教育对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希望水平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多媒体视频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希望水平、肺功能、肺部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现实与未来的态度、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采用积极行动等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肺不张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98%(3/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26%(10/43),且两组之间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媒体视频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希望水平,改善肺功能,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37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79例,观察组接受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负性情绪、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术后疼痛程度及肺功能。结果:观察组术后3 d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入院时、术前2 h及对照组术后3 d(P0.05);术后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比值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肺癌患者负性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肺功能,利于患者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 nervous stimulation,TENS)用于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后面向下体位患者相关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8年11-12月某院眼科住院的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或气体填充术后需保持面向下体位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术后面向下体位2h后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30min。治疗前后采用面部疼痛评分量表(faces pain scale,FPS)对两组患者相关疼痛进行评分。结果术后面向下体位2.5h,观察组面部疼痛评分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可改善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后面向下体位患者的相关疼痛,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肋间神经冷冻镇痛对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共选取44例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术前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术后给予肋间神经冷冻镇痛,对照组术后给予静脉自控给药镇痛。于术后1,8,24及72 h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评定,同时对2组患者疼痛相关并发症、咳嗽及咳痰功能、呼吸功能等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各观察时间点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疼痛相关并发症发生率(4.55%)亦明显低于对照组(31.82%);治疗组患者咳嗽、咳痰功能及呼吸功能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9.09%)明显低于对照组(36.36%)。 结论肋间神经冷冻镇痛能显著减轻侧开胸患者术后切口疼痛,其镇痛疗效明显优于静脉自控给药,并且还能促进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康复及抑制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分析经皮穴位电刺激在老年骨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手术的7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联合应用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麻醉,分析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丙泊酚和芬太尼用量、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1、T2时两组BIS值均明显低于T0时(P<0.05),同期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3、T4时两组BIS值逐渐趋于T0变化,但同期组间比较观察组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应用于老年骨科手术麻醉中可明显降低麻醉药物用量,镇静镇痛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皮格马利翁效应干预模式在肺癌手术患者呼吸功能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肺癌手术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间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肺癌手术患者常规呼吸功能训练指导,观察组联合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干预模式.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功能训练自我效能、肺功能、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肺癌手术患者信息获取与应用、症状自我管理、康复训练与技能培养、应付治疗副作用、情绪管理评分明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83%vs 82.61%,χ^2=4.321,P<0.05).[结论]皮格马利翁干预模式有助于提高肺癌手术患者呼吸功能训练康复自我效能感,促进术后肺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