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临床上是很常见的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越来越高。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在治疗上存在很大差异。临床常用各种内、外固定方式各有特点。踝关节融合术依然是治疗中晚期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金标准,全踝关节置换技术的不断成熟也为临床医师提供另一种的选择。该文对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技术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关节镜在踝关节融合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择创伤性关节炎患者9例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例,应用关节镜技术行踝关节融合术,术中在关节镜辅助下清除增生的滑膜组织,刮除胫距关节表面软骨及硬化骨质,并在透视机监视下以两枚空心螺钉固定踝关节,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踝关节评分(Kofoed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术后随访时间5~14个月,平均9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3~6个月复查X线均显示骨性融合,其中11例融合良好,1例融合欠佳,临床处理后骨性融合。术后患者恢复行走,踝关节无肿胀及疼痛,VAS评分及Kofoed评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辅助下治疗踝关节融合术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对于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重点是获得解剖复位,恢复关节的稳定性。我院自1988~1996年收治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62例,现就其治疗作一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2例,男性40例,女性22例。年龄19~70岁,平均41岁。致伤原因:扭伤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内纤维组织形成关节镜下纤维组织切除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5月~2007年11月作者对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伴有踝关节局部疼痛的30例病人进行踝关节镜检查和治疗。结果术后随防3年,平均得分96分,优良率为96.6%,得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切除纤维组织能有效改善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避免患者踝关节畸形.设计一种踝关节康复器,帮助患者辅助锻炼踝关节.方法 踝关节康复器由低速电机、曲柄连杆、控制电路板、电源、控制手柄等构成.低速电机由电路板控制,带动患者的踝关节活动.结果 踝关节康复器具有连续工作模式、间歇工作模式、大幅度活动及小幅度活动等多种工作模式,经临床试用.能够更好地满足病人个性化的治疗需求.仪器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可以确保踝关节的有效运动.结论 设备结构简单、功能齐全,适合医院和家庭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技术在踝关节撞击综合征中的应用及技术要点.方法:对2016年7月—2019年7月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共22例进行关节镜检查、关节腔清理术.术后踝关节腔放置引流1 d,加压包扎4 d,10 d拆线.术后按自定的康复措施进行锻炼,对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3个月踝关节功能进行Mazu评分.结果...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在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中微创踝关节融合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者共有34例,采用开放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者共有30例,分别记为微创组和开放组。对比术前、术后6个月2组踝—后足评分系统量化评分变化,术后6个月期间骨性融合率,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2组踝—后足评分系统量化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 <0. 05),且微创组明显高于开放组(P <0. 05);微创组骨性融合率明显高于开放组(P <0. 05),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微创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开放组(P <0. 05)。结论:对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实施微创踝关节融合术能够显著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骨性融合率,保证康复效果,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马延辉  王磊  张杰  董喆 《西部医学》2018,30(3):395-399
目的 分析比较3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90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踝关节置换组)和踝关节融合外架固定术(踝关节融合外架固定组)、踝关节融合内固定术(踝关节融合内固定组)。踝关节置换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4.56±3.42)个月,踝关节融合外架固定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3.14±3.26)个月,踝关节融合内固定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6.78±4.57)个月。观察比较3组患者术前、术后AOFAS踝 后足评分、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早期临床疗效。结果 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随访时间、体重指数(BMI)、术前活动度等临床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但踝关节置换组术后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前3组患者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3组患者AOFAS踝 后足评分均有升高,但踝关节置换组AOFAS踝 后足评分明显高于踝关节融合外架固定组及踝关节融合内固定组(均P<0.05),而踝关节融合外架固定组及踝关节融合内固定组间AOFAS踝 后足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术前3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3组患者SF-36评分均有升高,但踝关节置换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踝关节融合外架固定组与踝关节融合内固定组(均P<0.05),而踝关节融合外架固定组与踝关节融合内固定组间SF-36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创伤性踝关节炎术后都存在一定的并发症,主要包括骨不连、假体松动、浅深部感染、对位对线不良等,踝关节置换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踝关节融合外架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踝关节融合内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3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采用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比踝关节融合术疗效更好,能更快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没有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炎(附3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病的疗效。方法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39例踝关节病,包括踝关节骨关节炎(OA)21踝,创伤性踝关节炎(TA)18踝,其中2踝距骨局限性坏死和1踝因胫骨骨折并骨筋膜室综合征外科广泛切除踝关节融合后。结果39例随访2年4个月至8年6个月,平均5年9个月。踝关节疗效采用。Kofoed评价标准和作者评价方法进行分析,优(85~100)30踝,良(75~84)8踝,差(60~74)1踝,无失败(<60)。踝关节功能状况:足背伸6°~15°,跖屈8°~28°,足背伸和跖屈的活动范围14°~38°,平均21.6°。并发症有切口缘皮肤坏死3踝,术中内外踝骨折1踝。无足内翻、足外翻和假体影像学松动病例。结论人工踝关节置换是改善踝关节功能的替代多数踝关节融合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在终末期复杂性踝关节炎融合术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 于解放军昆明总医院收的治终末期复杂性踝关节病损患者 (n=19) 为研究对象, 行Ilizarov外固定架踝关节融合术, 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分别于术前及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 评价、美国矫形足踝协会 (AOFAS) 的踝与后足评分.结果 19例患者术后获得830个月 (平均14.7个月) 随访, 术中患者均未发生重要血管、神经损伤.末次随访时踝部疼痛明显缓解、畸形得到改善, X线提示所有患者均获得完全融合, 融合时间1116个周, 平均14.7周.术前静息、负重VAS评分平均分别为4.9分、7.9分, 术后分别为1.2分、1.9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AOFAS术前评分 (58.74±4.00) 分, 术后末次随访为 (93.21±4.47) 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 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在终末期复杂性踝关节炎融合术中疗效满意, 具有持续提供轴向压应力, 软组织创伤小, 融合率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郭随铁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0):2798-2798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愈合后的按摩体会。方法:用搓法、推法、揉法、拔法、踝关节内外旋转法、牵引疗法治疗踝关节骨折愈合后关节僵硬、畸形。结果:10例中痊愈8例占80%,显效2例占20%,有效100%。结论:多种方法按摩可以治疗关节僵硬、不能伸屈等病理性改变。  相似文献   

13.
<正> 1992年7月—1994年6月我们采用后侧进路内加压关节固定术进行踝关节固定共1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后侧内加压踝关节固定术的手术技术及其优点进行讨论。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6例病人中男12例,女4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6岁,平均34岁。右侧踝关节固定10例,左侧6例。创伤性关节炎1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痛风性关节炎1例,原发性关节炎1例。 1.2结果:我们采用Mazur100分分类法评价临床结果,其中完全踝关节活动10分。因此,踝关节固  相似文献   

14.
吴文林  肖元洪 《西部医学》2003,1(2):142-143
1993年 12月至 2 0 0 1年 12月 ,我院共收治 AO- C型骨折 2 4例 ,经手术治疗 ,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4例 ,男 15例 ,女 9例。平均年龄 39岁 (15~ 6 0岁 )。左 13例 ,右 11例 ;C1型骨折 14例 ,C2 型 9例 ,C3 型 1例。损伤原因 :跌扭伤 13例 ,车祸 7例 ,砸伤 4例。开放性骨折 2例 ,陈旧性骨折 2例。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尽量在 6~ 8小时以内手术。如果患者受伤至入院时间超过 6小时 ,且肿胀明显 ,甚至有水泡者 ,先予以手法闭合复位 ,暂时石膏托外固定 ,并抬高患肢 ,消肿治疗 ,待肿胀减轻 (通常在 4~ 6…  相似文献   

15.
徐涛  马巍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6):735-736,739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是指踝关节各种软组织或骨性摩擦、撞击或挤压所致造成疼痛状态的一组疾患,多数伴有或并发踝关节的炎性改变,其损伤机制多为运动损伤,在各种踝关节撞击综合征中踝前撞击综合征占有较大比例,如果得不到正规系统治疗,将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不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行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的功能锻炼的效果.结果 均获得随访,随访0.8~6年,疗效按Kofoed系统评分,优38例,良11例,差3例.所有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踝关节功能改善,X线检查显示无明显影像学松动影、距胫(内踝)和距腓(外踝)关节无明显退变,假体生存率100%.结论 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后根据不同时期指导患者踝关节功能锻炼,有助于提高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战英  袁振灿  张强 《中华全科医学》2023,(4):581-584+703
目的 随访踝关节镜下融合术治疗踝关节结核的病例,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2月于山东省胸科医院骨科接受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的踝关节结核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诊断经细菌培养或病理检查证实。通过关节镜获取组织样本,切除坏死组织、滑膜组织增生和脱落的软骨。关节软骨损伤面积>2 cm2者行踝关节融合术。术后给予持续营养支持和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指标包括视觉模拟(VAS)评分、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红细胞沉降率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36例患者随访至少2年,随访时间为24~94个月。全部患者切口愈合正常。4例(11.1%)患者术后出现新的窦道,通过更换药物治愈。螺钉固定12例(33.3%),外固定架固定8例(22.2%),单纯石膏固定16例(44.4%)。X线检查均证实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12~25周。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下降,AOFAS评分升高(P<0.05)。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疗程为10~42个月。根据末次随访AOFAS评分,优12例(33.3%),良16例(44.4%),可8例(22.2%)...  相似文献   

18.
病例资料患者于2006年不慎发生车祸到当地医院诊断为左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行开放复位胫骨远端钢板内固定术,术后左踝关节固定,不能活动,术后复查X线示一枚内固定螺钉经胫距关节面直达距骨颈部,于2008年行内固定取出术,术后左踝关节仍固定不能活动,且行走活动时疼痛,复查X线示左踝关节间隙变窄,相邻关节面不规则,大量骨赘增生。诊断为创伤性左踝关节炎。为改善该患者功能行踝关节置换术。手术步骤在连续硬膜外麻醉止血带下施行手术:(1)取踝前纵向切口,以踝上8 cm为起点,长约10-12 cm。  相似文献   

19.
刘堂友 《河北医学》2012,18(4):505-506
目的:总结我院采用踝关节镜辅助治疗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分离的方法及治疗情况,研究此方法对于此类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可明确诊断为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分离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这11例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资料、检查结果及行踝关节镜辅助治疗后的恢复情况.结果:本组研究中11例患者,经过详细检查后给予踝关节镜辅助手术治疗及积极的术后护理,出院后全部随访,平均时间为4.5个月,最短2个月,最长9个月,定期复查X线片,11例均治愈,治愈率为100%,未出现伤口感染、内固定螺钉断裂、术后关节不稳定等并发症.根据Baird-Jackson 系统评分:达优者7例;达良者3例; 评定为可者1例; 优良率达90.9%.结论:在踝关节镜的辅助下实施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分离的手术,可使术者更直观的探查损伤部位,操作方便,手术创面较小,稳定脚踝关节处的关系,有利于踝关节的功能锻炼及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经济负担及病人痛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踝关节骨折、脱位是创伤骨科常见的骨折、脱位之一。旋前型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损伤机制较为复杂 ,其治疗方法一直是探讨和争论的焦点。 1995— 1999年 ,我科对旋前型踝关节骨科脱位手术治疗 32例 ,获随访 2 0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2例中 ,获访 2 0例 ,男 16例 ,女 4例 ,年龄18~ 6 0岁 ,平均 38岁 ;左侧 8例 ,右侧 12例 ;伤后至接受手术时间为 8h~ 2 1d ,平均 7d。根据Laugue -Hansen分型 ,旋前-外展型 8例 ,旋前 -外旋型 12例 ;根据AO -Danis-Weber分型均为C型。1.2 手术方法 先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