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G-CSF基因治疗配合大剂量化疗后的体内抗结肠癌肝转移的效果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制备C-26结肠癌肝转移小鼠模型,观察成纤维细胞介导的腹腔途径G-CSF基因治疗及其配合大剂量5-Fu后抗结肠癌肝转移的效果。结果:腹腔单独注射大剂量5-Fu或rhG-CSF后可明显地抑制C-26肝转移结节形成(P〈0.05),而腹腔内成纤维细胞介导的G-CSF基因疗法的抗C-26肝转移的作用更明显(P〈0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介导G-CSF基因治疗对于大剂量化疗后结肠癌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将重组人G-CSF(rhG-CSF)及分泌G-CSF的成纤维细胞埋植于接受大剂量化疗后的结肠癌小鼠腹腔内,观察结肠癌小鼠造血功能的改变。结果:rhG-CSF注射疗法及G-CSF基因疗法不但均可明显提高结肠癌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量(P〈0.05),还能明显减轻大剂量化疗后荷瘤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的降低程度;G-C  相似文献   

3.
肿瘤的基因治疗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的临床研究已有10余年,但疗效尚未确定。治疗策略也不下12种,但何种策略为佳尚无定论。目前采用的策略多数为单一基因治疗,鉴于肿瘤的发生可能涉及多种基因及多种因素,发病过程也是多步骤的,该研究探索多种基因及因素的配合进行实验性肿瘤的联合基因治疗研究。首先克隆一系列的治疗基因,构建不同载体及调控原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脱氧核苷酸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预防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144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2例,均采用常规一线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化疗同时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给予脱氧核苷酸注射液(200mg/d)。结果:治疗组WBC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快于对照组,治疗组白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白细胞恢复正常87.5%,对照组白细胞恢复正常63.8%,对照组III度、IV度骨髓抑制达17.1%,治疗组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肌肉疼痛/乏力、肝损伤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2%、1.4%,对照组为19.4%、9.7%,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及对照组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8%、12.5%。化疗后给予脱氧核苷酸治疗,可明显增强患者的体重,平均增加2.1±0.4kg,对照组体重平均下降-0.3±0.1kg,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脱氧核苷酸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干预可以明显提高血小板水平,增加患者体重,减轻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一种能在体内外调节造血细胞的存活、增殖、分化和增强成熟粒细胞功能的糖蛋白.测定血液中G-CSF水平对诊断细菌感染,指导合理应用抗生素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在临床上进行了G-CSF水平的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效免疫方法,利用rhG-CSF免疫BALB/C小鼠,经过两次融合制备了3株抗rhG-CSF的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1H11、2B3、2C3;抗体类型均为IgG2a。免疫印迹试验证明为特异性抗G-CSF的单克隆抗体;单抗相加试验和单抗竞争试验表明3株单抗针对G-CSF两具不同的抗原决定簇;中和试验表明2B、2C3识别的位点与G-CSF刺激NFS-60细胞增殖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恶性肿瘤化疗后G-CSF应用时间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肿瘤化疗后适合的用药时间。方法:利用随机分组和分组对照方法,治疗组20例,化疗结束24小时后即应用G-CSF,对照组20例,化疗后发现白细胞下降时使用G-CSF。结果:化疗结束24小时后即应用G-CSF可有效防止白细胞(WBC),过度下降,并可使其明显上升。结论:化疗24小时后即应用G-CSF,可减轻化疗后骨髓抑制和为如期化疗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发性腹膜炎腹水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技术测定25 例自发性腹膜炎和25 例非细菌感染性腹水患者腹水中的G-CSF。结果:在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腹水中G-CSF阳性率(92% )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性腹水中的阳性率(4% ),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1)。其敏感性为92% ,特异性为96% 。并且腹水中的G-CSF水平明显高于血清中的水平。随着自发性腹膜炎感染的控制,腹水G-CSF水平逐渐降至正常。结论:腹水G-CSF检测可有效区别自发性腹膜炎与非感染性腹水,对自发性腹膜炎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均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缓解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初治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0.5×10^9/L者46例,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VDLD方案化疗同时加用G-CSF,对照组给予VDLD方案化疗同时加用复方皂矾丸,观察两组化疗效果、ANC恢复时间、感染率、发热持续时间等。结果化疗效果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ANC恢复时间、发热持续时间、抗生素治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治疗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感染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未发现G-CSF副作用。结论G-CSF可加速中性粒细胞恢复,缩短粒细胞减少时间,降低感染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用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辅助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瘤体内注射G—CSF基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局部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瘤体内脂质体直接介导的G-CSF基因治疗的抗肿瘤机制。方法:将脂质体包裹的G-CSF基因直接注射结肠部瘤体内,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G-CSF基因治疗后肿瘤细胞DNA的变化,并对瘤体进行病理分析。结果:瘤体内注射脂质体包裹的G-CSF基因后,可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瘤体中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为主。  相似文献   

12.
反义hTR基因瘤内注射对荷瘤鼠肿瘤治疗作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反义人端粒酶RNA(hTR)基因瘤内注射对荷瘤鼠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 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裸鼠背部皮下接种,成瘤后于瘤内多点注射FuGENETM6/反义hTR表达质粒复合物,设FuGENETM6稀释液为对照,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和肿瘤组织学结构变化。 结果 治疗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治疗1个月瘤体较对照组小23%,瘤组织中的瘤细胞排列较稀疏并形成较多的腺样结构,显示有分化倾向。结论 反义hTR基因瘤内注射对荷瘤鼠肿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利用构建分泌人IL-2的逆转录病毒的包装细胞,直接体内注射,观察了对B16小鼠黑色素瘤生长影响及转基因效果。狭缝印迹分析结果显示,B16细胞在体内获得IL-2mRNA表达。同时,肿瘤生长受到抑制,表现在小鼠成瘤与存活时间延长,免疫功能也获得增强,IFN-γ水平升高。本结果与本室以往报道的体外基因转移的动物实验结果相符,提示直接体内注射病毒包装细胞可转移外源基因及显示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基因对胃癌MKN-45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阐明TXNIP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将TXNIP基因插入载体pcDNA3.1构建PC-TXNIP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转染胃癌MKN-45细胞建立稳定转染细胞系(MKN-TXNIP),利用RT-RCR法、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转染细胞中的TXNIP基因及细胞原位蛋白表达。每种检测实验均分为MKN-TXNIP组、MKN-PC组和MKN-45组(空白对照组)。采用生长曲线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法、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法等检测稳定表达TXNIP胃癌细胞株生长、增殖状态、细胞周期和侵袭能力等生物学特性。结果:与MKN-PC组和MKN-45组比较,MKN-TXNIP组中TXNIP基因可稳定表达。与MKN-PC组和MKN-45组比较,MKN-TXNIP组稳定表达的细胞株生长速度明显减慢(P<0.05)。平板克隆形成实验,MKN-TXNIP组细胞平均克隆形成率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5)。细胞周期检测,与MKN-45组比较,MKN-TXNIP组处于G0/G1期的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而处于G2/M期的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流式细胞术,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均约为2.0%,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MKN-TXNIP组MKN-45细胞穿膜率低于其他2组(P<0.05)。结论:TXNIP基因对胃癌细胞增殖、分裂及侵袭转移能力可能具有抑制作用,并可同时影响胃癌细胞的细胞周期,但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5.
16.
CD133免疫磁珠分选脑肿瘤干细胞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从人脑肿瘤组织中分离、培养、纯化和鉴定脑肿瘤干细胞(BTSCs),探讨CD133免疫磁珠分选方法获取BTSCs的可行性及BTSCs的生物学特性.方法:留取人脑胶质母细胞瘤新鲜标本,分离获得脑肿瘤细胞.应用CD133免疫磁珠分选方法纯化BTSCs;流式细胞仪检测分选阳性率;神经球计数法分析CD133+/-亚群细胞神...  相似文献   

17.
VEGF165反义RNA表达对人胃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利用本室构建的反义VEGF16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真核表达载体,研究VEGF反义RNA表达对人胃癌细胞生物学表型的影响. 方法用阳性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VEGF反义RNA重组体转入人胃癌细胞系,观察转染细胞的细胞周期、增殖能力及致瘤生长情况等生物学表现. 结果 VEGF反义RNA重组体转染胃癌细胞后,斑点杂交、间接免疫荧光等分析显示,反义RNA基因转染技术可使VEGF的表达明显减弱;与未转染的细胞相比,G2/M期细胞增加(0.39),而S期细胞减少(0.54);克隆形成率(2.2%)低于未转染细胞(4.0%);肿瘤细胞接种裸鼠后33 d时,VEGF反义RNA表达人胃癌细胞所致的移植瘤体积(345±136) mm3明显小于未转染细胞所致的移植瘤体积(1534±363) mm3. 结论 VEGF反义RNA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组织血管生成而防治肿瘤的生长,另外VEGF的表达可能与细胞增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瘤内注射153Sm-树脂微球(153Sm-RTMS)在荷人肝癌小鼠模型体内的生物学分布。方法:采用Balb/c小鼠建立荷人肝癌(H22)小鼠模型,每只模型瘤内注射153Sm-RTMS18.5MBq,连续计算注射后10d的小鼠各脏器组织的ID/g及T/NT。结果:①153Sm-RTMS瘤内注射后30min的滞留率为94.34%,第8天时仍高达62.21%;②少量153Sm可以弥散入血,其全身分布以肺脏为最高,肝脏次之。结论:153Sm-RTMS标记牢固,稳定性好,瘤内注射后可长时间滞留在肿瘤组织内,全身扩散量很小,是一种理想的新型介入治疗用放射性药物。  相似文献   

19.
陈敏亮  曹雪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21(11):1068-1070,F004
目的:研究瘤体内直接注射脂质体包裹的人IFNα基因的抗肿瘤效果。方法:在鳞癌荷瘤裸鼠的瘤体内注射体外已制备好的用脂质体包裹的IFNα DNA,观察肿瘤生长状况及小鼠存活情况。结果:瘤体内注射脂质体包裹的人IFNα基因后,荷瘤裸鼠肿瘤的生长明显受抑,其中部分荷瘤裸鼠的肿瘤消失;荷瘤裸鼠的存活期明显延长,部分荷瘤裸鼠可长期存活。病理结果显示,治疗后的肿瘤细胞形状不一,有多数细胞质崩解,破坏明显。结论:瘤体内注射脂质体包裹的IFNα基因后,可在瘤体内原位直接转染肿瘤细胞并破坏该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对大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6,IEC-6)分化、增殖、迁移等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相差显微镜、细胞贴壁率检测、噻唑蓝比色法、划痕实验、Western blot和ELISA法,观察不同浓度OPN对IEC-6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从鸟氨酸脱羧酶(ornithine decarboxylase,ODC)表达变化和炎性反应角度,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  经不同浓度的OPN处理后,IEC-6细胞形态、贴壁率和增殖率均未见明显变化。OPN能促进IEC 6细胞的移行功能,且OPN浓度越高细胞迁移速度越快。与低浓度或高浓度OPN相比,适当浓度的OPN能促进IEC-6细胞内ODC1蛋白表达(0.1 μg/mL和1.0 μg/mL OPN)和细胞内炎性反应(0.05 μg/mL OPN)。结论  OPN能促进IEC-6细胞的移行功能,从而促进损伤黏膜早期修复,其机制可能与特定浓度的OPN能促进细胞内ODC1蛋白的表达和损伤IEC-6细胞的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