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纤维胃镜直视下进行活体组织检查(简称活检)与细胞学刷检(简称刷检)已日益成为胃癌诊断重要手段之一。现将我院四年来经病理证实或手术确诊的上消化道肿瘤及胃良性疾病共334例的活检与刷检结果加以分析,以探讨刷检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经纤支镜针吸细胞学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针吸细胞学方法对肺部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肺部肿块患者均经纤支镜采用钳取、刷取、支气管粘膜下针吸方法送病理及细胞学检查。结果确诊为肺瘤癌37例,其中鳞癌21例.腺癌11例.未分化小细胞癌5例。肺癌阳性检出率82%.针吸阳性率50%,钳取活检阳性率59%,刷取阳性53%。结论经纤支镜吸细胞学检查配合钳取、刷取方法提高了肺癌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比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检查的不同,评估其胃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60例胃癌患者,均进行胃镜下取活体组织检查和外科手术病理检查,以外科手术病理检查为基金标准,观察胃镜下取活体组织检查的准确性。结果经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与外科手术病理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对腺癌、印戎细胞癌、其他种类分型的检出率分别为39.66%、46.55%、13.79%,与外科手术病理诊断的40.00%、46.6%、1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对弥漫浸润型病变的检出率为3.45%,低于外科手术病理诊断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对溃疡型、肿块型、局限溃疡型的检出率与外科手术病理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分化型检出率36.21%低于外科手术病理诊断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胃癌的诊断,使用胃镜下取活体组织检查,对于诊断胃癌,其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B型超声诊断胃癌,国内、外均有报道。本文探讨B超对进展期胃癌的形态、超声定位、扫查方法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1985年以来在我院经B超检查诊断为进展期胃癌者250例,经胃镜和手术病理证实240例,其中155例先经B超检查,后经胃镜活检证实。随机选择无明显消化道症状或者X线钡透阴性者45例作正常胃对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胃癌诊断中的实施外科手术病理及胃镜活体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取本院收治的110例胃癌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外科手术病理及胃镜活体检查,并以外科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胃镜活体检查的确诊、疑诊率、漏诊率与外科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异,P> 0.05。患者实施胃镜活体检查对病理Borrmann分型Ⅳ型及分化、分化不良诊断准确性与外科手术病理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在胃癌诊断中的实施外科手术病理及胃镜活体检查均具有良好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 B 超检查联合电子胃镜在进展期胃癌的诊断、分期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2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胃镜以及 B 超检查资料。结果在12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中,胃镜诊断符合率为98.4%(124/126),B 超诊断符合率90.5%(114/126)。胃癌术前 TNM分期的 B 超符合率71.4%(90/126)。结论胃镜下黏膜活检病理检查是确诊进展期胃癌的首选方法,联合 B 超检查可助于对胃癌进行准确的术前分期,二者联合应用能更好地提高进展期胃癌的诊断,以便于指导手术治疗、术后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7.
启事     
目的探讨超声对胃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35例超声诊断胃癌经胃镜、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患者,先经腹部扫查胃区及周围组织,然后饮造影剂,逐段扫查贲门、胃底、胃体、胃窦部,必要时扫查邻近器官和周围淋巴结,观察胃壁是否平滑、胃壁厚度、层次是否清晰及蠕动情况。结果超声显像诊断胃窦占位病变16例,胃体占位病变9例,胃壁增厚原因待查6例,大部分胃内弥漫占位4例,后腹膜淋巴结肿大7例。其中经手术及胃镜证实正确者32例,误诊3例,结果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1.42%。结论超声检查可以作为胃癌重要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对胃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35例超声诊断胃癌经胃镜、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患者,先经腹部扫查胃区及周围组织,然后饮造影剂,逐段扫查贲门、胃底、胃体、胃窦部,必要时扫查邻近器官和周围淋巴结,观察胃壁是否平滑、胃壁厚度、层次是否清晰及蠕动情况。结果超声显像诊断胃窦占位病变16例,胃体占位病变9例,胃壁增厚原因待查6例,大部分胃内弥漫占位4例,后腹膜淋巴结肿大7例。其中经手术及胃镜证实正确者32例,误诊3例,结果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1.42%。结论超声检查可以作为胃癌重要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收集分析胃镜检查结合病理诊断早期胃癌的临床意义。对本院2005年6月至2009年7月,经胃镜检查并手术证实的早期胃癌20例临床、胃镜、病理分析。方法经胃镜直视并活检,在其中央及边缘部位作多次多点活检。结果胃镜诊断20例早期胃癌活检后,一次病理相符者16例,占80%,两次病理相符率4例。术后病理均得到证实为早期胃癌。结论目前内窥镜检查对早期胃癌是首选的并且是必须选择的项目,其可直接看到胃黏膜早期病变,同时借助活检进行组织病理学等检查,提高早期胃癌的确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内科胸腔镜直视下胸膜刷检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阳性率、可靠性及安全性。 方法 对 70 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行胸腔镜检查:(1)对脏壁层胸膜可疑病变部位刷检行细胞学检查;(2)对壁层胸膜可疑病变部位活检行病理组织学检查;(3)比较 2 种方法各自及联合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阳性率、病理类型确定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51 例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者壁层胸膜活检阳性率 88.24%(45/51), 刷检阳性率 90.20% (46/51), 活检联合刷检诊断阳性率 96.08%(49/51), 2 种方法各自及联合诊断恶性胸腔积液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51 例中刷检病理类型确定率 76.47%(39/51), 活检为 88.24%(45/51), 2 种方法明确恶性胸腔积液病理类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活检 168 例次, 出血较多 5 例次(2.98%), 疼痛 134 例次(79.76%), 多部位胸膜刷检共 198 例次, 未见局部明显出血及疼痛。 结论 经胸腔镜直视下胸膜刷检安全、阳性率高、结果可靠, 可作为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们对近三年来我院就诊疑有胃癌的42例患者胃镜取材刷片,脱落细胞检查。经分析认为,此法诊断快速,确诊率高。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对疑有胃癌的患者,经消化科医生在胃镜下刷取标本涂片三张,待自然干燥,经瑞氏-吉氏混合染色,镜检。以湖北科技出版社《临床细胞学图谱》为诊断依据。胃癌细胞特征:①分化型胃癌:癌细胞体大,多呈圆形,有时呈柱状,胞体大小较一致,多作单层柱状排列,也可见典型的腺腔样或栅栏状排列。核大而呈圆形,互不重叠,染色质粗粒状,核仁肥大或可见多个核仁。胞浆中等量,嗜碱性有空泡,粘液样腺癌除上…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内镜下的表现、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以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3月至2009年6月经胃镜检查及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7例的临床资料,对胃镜下直视诊断CAG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7例患者中,经胃镜诊断为63例中重度CAG,病理诊断证实中重度CAG为42例,诊断符合率为62.69%。胃镜诊断漏诊率为37.31%。结论临床上应以病理学诊断作为CAG诊断的确诊依据。胃镜下三种黏膜改变与病理诊断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对提高医师对CAG的认识及帮助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83年9月至1993年8月共作上消化道纤维胃镜(以下简称内镜)检查952O次,检出胃癌1008例(10,6%),均经活检组织病理学或刷检细胞学证实。本组胃癌以贲门癌及胃体上部痛为高发。兹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性别与年龄:本组男733例,女275例,男女之比约2.7:1。年龄2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刷检细胞学检查与病理活检的对比分析探讨刷检细胞学检查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纤维支气管镜刷检细胞学检查181例中102例同时进行病理活组织检查对比分析。结果 细胞学刷检诊断为肺癌96例,癌疑6例,活组织检查诊断为肺癌72例,癌疑14例,炎症16例。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刷片细胞学检查在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总结胃镜诊断胃癌的方法经验。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57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7例经胃镜及活检病理检查,诊断为胃癌40例,胃淋巴瘤11例,胃溃疡4例,胃炎2例。结论目前胃镜和病理活检是诊断本病的最重要方法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支气管结核(EBTB)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采用Olympus BF TYPE20型纤支镜,在纤支镜直视下进行活检及刷检,取标本送病理学、细菌学及抗酸染色检查。结果刷检找到抗酸杆菌26例,病理及刷检同时阳性14例,另外10例经纤支镜检查在痰中找到抗酸杆菌。结论经纤支镜支气管内采样做细菌学、组织学检查是诊断EBTB最重要的手段,对术前痰细菌学检查阴性的EBTB诊断价值更大,而纤支镜检查术的痰(涂片)是痰细菌学检查的良好补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常规细胞学及DNA倍体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宫颈癌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参与免费普查的9 108例农村妇女进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并采用自动DNA图像分析系统做DNA倍体分析.对288例出现细胞学异常或DNA倍体异常的妇女行阴道镜检查,并取活检,经病理检查确诊.结果 在288例宫颈活检病例中,病理证实正常86例,CINⅠ 115例,CINⅡ 52例,CINⅢ/原位癌30例及宫颈癌5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达2.22%(202/9 108).结论 常规细胞学与DNA倍体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可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 (Primary gastric m aligmamtlymphoma)较少见 ,占胃恶性肿瘤约 5 %左右 ,其发病率仅次于胃癌。笔者收集我院 195 9~ 2 0 0 1年经手术、病理证实 12例 ,对其 X线表现及传统胃肠钡餐或数字胃肠 (DR)检查对本病诊断价值作一回顾性分析与讨论。1 临床资料本组 12例均作胃肠钡餐透视及照片 ,其中误诊为恶性溃疡或胃癌者 4例 ,6例患者行胃镜及胃刷细胞学检查 ,4例诊为胃恶性淋巴瘤。发病部位 :肿瘤累及全胃 2例 ,胃窦 5例 ,胃体小弯侧 2例 ,胃大弯侧 1例 ,贲门 2例。发病年龄 14~ 6 2岁 ,平均 38.8岁 ;男 8例 ,女 4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胃癌患者实施胃镜活体检查和外科手术病理的价值进行对比及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0例胃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对其实施胃镜活体检查措施,将外科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并将其进行对比。结果 30例胃癌患者经胃镜活体检查的准确率为86.67%(26/30),疑诊率为10.00%(3/30),漏诊率为3.33%(1/30),与病理诊断结果无显著差异,统计学不具有意义,P> 0.05,但患者经胃镜活体检查的IV型及分化程度中分化型的结果与手术病理学诊断的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 <0.05。结论对于胃癌患者的诊断、判定,其胃镜活体检查及外科手术病理诊断均有显著的效果,但胃镜活体诊断易出现取材不当,故导致准确率降低,故临床中对于病变形态的分化程度及变化形态仅可作为临床胃癌的诊断依据,其可依据术后病理诊断分析后才可进行判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癌的CT表现。方法对83例胃癌患者进行CT检查。结果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或纤维胃镜病理证实,CT术前诊断准确率为93%。结论早期胃癌CT检查一般不能发现,进展期胃癌CT易于发现,并进行分型、分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