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工作流管理系统中协同建模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文中以工作流原型系统-AWFlow为背景,就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的协同建模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在AWFlow中的工作流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卡片的工作流表示方法,可以较方便地支持多成员协同建模,另外,还提出了一种支持同步和异步协同工作方式的混合式控制结构,提高了成员间协作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的工作流管理系统主要是通用的流程应用,它无法很好地解决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业务过程协同问题,本文在分析PLM业务协同过程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新一代开发技术.Net实现可嵌入的工作流引擎设计和工作流管理系统,提出面向PLM的过程模型和功能模型,解决了不同组织、部门、人员之间的跨地域协同工作问题。  相似文献   

3.
基于智能多代理的工作流资源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华  汪涛  吴耿锋 《计算机工程》2001,27(3):35-36,42
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多代理实现分布式工作流资源分配的方法。该方法采用KQML语言来设计资源分配代理和工作流引擎之间面向知识交换的通信协议,并且由Router提供消息存储和转发机制。工作流资源分配代理与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其他代理程序通过KQML消息交流知识,从而达到在分布式、异构环境下的互操作。  相似文献   

4.
现代企业资源具有分布式、异构性、跨领域协同工作等特点,工作流管理系统中各种业务系统的远程接入和通信适配已成为企业和机构协同办公的主要瓶颈。首先针对不同类型业务接口间接入和通信适配的需求,提出了一种跨平台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然后设计并实现了工作流管理系统中能够完成不同接口间转换的通信适配系统。最后将设计的通信适配系统应用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平台中,不仅满足了关键业务分布式、跨组织的特点,同时保证了业务执行的高效性和统一性。  相似文献   

5.
郭方亮  郭学俊 《微机发展》2007,17(11):46-48
分析了异构的工作流系统之间无法进行协同工作的问题,采用网格服务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网格服务的工作流协同模型。该模型利用网格服务良好的封装性、松散耦合性等特点,把工作流程封装成网格服务。网格服务间通过SOAP协议传递消息,能够进行不同工作流系统间的互操作,解决工作流系统间的协同工作问题。  相似文献   

6.
面向Web服务的电子政务工作流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动态地实现政府部门异构系统间的协同工作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为此该文将Web服务技术与工作流技术结合起来,提出了面向Web服务的电子政务工作流模型,并采用Petri网对异构系统间的协同工作流程进行了形式化描述。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异构的工作流系统之间无法进行协同工作的问题,采用网格服务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网格服务的工作流协同模型。该模型利用网格服务良好的封装性、松散耦合性等特点,把工作流程封装成网格服务。网格服务间通过SOAP协议传递消息,能够进行不同工作流系统间的互操作,解决工作流系统间的协同工作问题。  相似文献   

8.
信牌驱动式工作流计算模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广泛使用,支持复杂业务过程,以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为目标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引起了研究机构及IT产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工作流的自动化执行依赖于业务流程的形式化描述,从而保证流程参与者之间的协同工作以及数据的一致性和过程的可靠性。因此流程建模(过程定义)是实现整个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关键。提出了一种新的工作流描述模型--信牌驱动式工作流计算模型,它是西北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最近开发的一个基于Web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基于Agent的Web Services自适应工作流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磊  高珏  许华虎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8):1914-1916,1919
如何让企业可以灵敏反应外部环境的变动并快速改变企业内部的流程作业,是传统工作流管理系统面临的最大挑战.提出一种基于Agent的Web Services工作流模型(AW-WFM)来解决这个难题.在这个模型中,基于Agent的技术实现一种工作流协作机制,而Web Services技术为工作流管理系统提供了计算资源.最后,介绍了AW-WFM在上海大学协同办公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Web的工作流管理系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从阐述工作流的定义和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组成和应用开始 ,对现有工作流模型和系统的多种实现方案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结合超媒体、WWW、协同工作环境以及构件化编程技术提出了一个基于Web的工作流管理系统模型并给出了系统的实现框架。  相似文献   

11.
熊双武  周振刚  陶斓 《软件》2013,34(5):81-82
针对企业内部管理协作高效需求的日益凸显,介绍了普元工作流平台的参考模型。基于普元BPS工作流平台,构建了企业协同办公系统功能框架,并以企业核心业务发文处理流程为例,探讨了基于BPS工作流系统的流程设计过程,对构建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高效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分析制造企业协同工作流管理的新需求,指出云制造模式下协同工作流管理存在自主、并发、协同、动态的特点。采用分层有限状态自动机对协同工作流控制过程建模,给出用于实现该模型的简化类结构设计,阐述模型中状态机的动态重构和行为控制过程。将该模型应用于某钢铁企业集团板材营销业务协同中,结果表明,该模型可提高业务协同效率及公司板材的接单能力。  相似文献   

13.
建筑设计活动涉及多专业协同以及大量信息的共享与交换,而模型视图信 息是这些信息的重要部分。模型视图管理是建筑协同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协调多专业信 息交换与共享的重要问题。据此,论文研究了基于图层和基于对象的视图管理技术特点,并 结合建筑设计阶段协同设计的特点,提出了二维建筑CAD 协同设计的视图管理实施方法和 基于三维模型的协同设计的视图管理实施方法;基于上述方法分别在AutoCAD 和Revit 的 软件平台实施了协同设计模型视图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Given a fast changing electronics goods marketplace, designers of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components need to be more competitive, efficient, flexible, and use collaborative workflow to reduce time-to-market and a project’s life cycle. In recent years, agent-based 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s (WfMS) have been widely used to monitor and control business design processes. In this paper, intelligent agents are applied to the collaborative system-on-chip (SoC) design environment. The proposed JADE-based autonomous 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 (JAWMS) uses a workflow coordination mechanism and an agent integration mechanism to enable the analysis, management and interaction of automated design processes. The workflow coordination mechanism uses five domain specific agents to perform the workflow enactment services and a generic agent to control the system flow logic. The system kernel of JAWMS follows the specifications of the workflow reference model provided by the 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 (WfMC). The agent integration mechanism supports an agent to interact with other JADE-based agent platforms and to coordinate and monitor workflow coordination messages. All agents are written in the Java language using the JADE platform and work together to perform flexible, adaptive and dynamic design tasks in an autonomous and collaborative way. JAWMS facilitates SoC design and team interaction in a collaborative but distributed product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5.
跨组织的工作流致力于跨越组织边界进行业务重组。针对多个组织间动态协同的复杂性,在组织间协作过程中必须考虑对组织的隐私信息、已建立的工作流和已建立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保护,解决成员间进行信息共享时出现的问题,从而真正实现协同商务。为满足这些需求,提出了基于视图的方法,这个方法考虑了工作流和资源的部分可见性,不同程度的可见性可以使企业保持其内部工作流隐私和安全性所需的水平,从而把工作流的可见性降低到合作所需的最低水平。研究的目的是使得组织在增强对外交互能力的同时,保护组织内部的敏感信息。  相似文献   

16.
The article discusses four major collaboration theme areas: collaborativ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aborative process and workflow; collaboration support (awareness); and integration of collaborative systems. Various projects incorporating these technologies are outlined. All of the projects described are developing component technologies intended for mixing and matching with each other and with technologies under investigation by other EDCS projects not particularly concerned with collaborative work, as well as with COTS software. Only GroupSpaces intends to assemble a full-blown, directly usable softwar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framework, and that comprises components, developed under EDCS and available off-the-shelf  相似文献   

17.
With massive amounts of information generated during the life cycle of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teroperability among project stakeholders’ information systems is a requirement for effective and timely communication, collaboration,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and ultimately for project success. While data interoperability has been substantially improved by initiatives such as IFC (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 standardizing construction industry data, emphasis on process interoperability which facilitates timely and effectiv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via interaction of workflow processes is in its early stage. By conforming to a reference model such as IFP (Industry Foundation Processes), project stakeholders can communicate and collaborate using workflow processes while abstracting the information exchange to essential items to preserve their privacy. This paper explores interoperability in the AEC/FM domain, reviews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IFP system, presents two IFP interoperability models, and discusses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the IFP system. The models are demonstrated with specific examples and implemented with a process customization framework based on workflow inheritance rules. Interoperability models that conform to the IFP system not only allow seamless information exchange but can also yield active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among stakeholders.  相似文献   

18.
赵淳  顾毓清 《计算机科学》2005,32(5):128-131
激烈的竞争要求组织业务能够快速灵活地变更,也使可适应的工作流研完成为热点。组织业务变更时灵活适应的工作流管理系统需要支持工作流的重用和模块化封装,我们利用消息传递将独立的工作流组织起来,建立了较好地适应现代组织管理的工作流的关系结构,并且通过对工作流部件的封装、继承和抽象的研究,提高了工作流设计的灵活性和高效性,实现了一种可适应的工作流。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一种支持协同产品设计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工作流管理系统模型架构,其中以专家系统的推论引擎作为工作流程管理系统的推进机制,利用推论引擎的知识库存储流程的事实与规则,以各任务的输出结果、任务间的关联性并搭配预先定义好的流程规则作为推论的依据,讨论了系统的架构设计、关键技术及系统实现,该系统为复杂的工作流程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及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