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笔者临证对糖尿病患者,视其口渴、饥饿、多尿的临床表现侧重,以《医学心悟·三消篇》“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口渴小便如膏者为下消”的理论,分为上消型、中消型、下消型和三消综合型。自拟消渴病基本方(花粉、黄连、知母、麦冬)为治,上消型多偏肺热,以基本方加南沙  相似文献   

2.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证.本病缠绵难愈,进行性加重.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本证"三多"症状的主次,把本证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类,如<医学心悟·三消篇>说:"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口渴,水如膏者为下消.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病,传统理论上又分为上、中、下三消。临床在上以口渴多饮,小便频多为上消证,以消谷善饥,多食不饱,大便干燥者为中消证;以尿液混浊如膏脂,味甜量多,尿频者为下消证。程老以山药、泽泻、麦冬、生地、玉竹、黄芪、天花粉等药为基础方,根据三消证的不同症状加减用药,立收良效。即上消证加生石膏、知母、石斛;中消证加黄连、黄芩、黄柏、山栀子;下消证加萸  相似文献   

4.
消渴(糖尿病)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一般说,宋元以后,各医家多将本病按"三消"辨证施治.并以上消为消膈,中消为消中,下消为肾消,偏于多饮者为上消,偏于多食者为中消,偏于多尿者为下消.  相似文献   

5.
消渴之名 ,首见于《内经》,历代医学文献对本病论述颇详。《金匮要略》立消渴专篇 ,提出“三消”症的治疗方法。后世医家以本症“三多”症状的主次 ,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类 ,认为上消病在肺 ,中消病在胃 ,下消病在肾。病因病理主要由于素体阴虚 ,复因饮食不节 ,情志失调 ,劳欲过度而作 ,治疗上按“三消”论治。上消为肺热化燥 ,治宜清肺生津 ;中消为胃热 ,治宜清胃热 ;下消为肾阴不足 ,治宜以滋肾阴为主。笔者通过对本病的观察及学习前人的经验 ,对本病的病因病机 ,略呈管见 ,以就正于同道先进。1 消渴主因 ,责之于肾消渴虽有上、中、下…  相似文献   

6.
“三消”之名始出于宋代。朱震亨在《丹溪心法·消渴》中明确提出了“三消”的概念,并概括了上消、中消、下消各自的病变脏腑和主要临床表现:“上消者,肺也,多饮水而不食大小便如常;中消者,胃也,多饮水而小便黄赤;下消者,肾也,小便浊淋如膏之状,面黑而瘦。”至此,后世医家多依此论,将消渴病分为上、中、下三部进行论治,从而形成了中医消渴病证治史上一大特色——“三消”分部论治。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历来将“糖尿病”纳入“消渴”范畴,为上、中、下三消,但临床有较多患者并无三消症状,而仅以血、尿糖升高为主要表现,出现无“消”可辨的情况,若仍以“三消”辨证,似有牵强。长期从事糖尿病研究的王兆凯主任指出,单纯以上、中、下三消不能全面诠释糖尿病,对无“消”可辨的患者,虽然最终以“消”为结局,但临床早期必须予以定位。因此为了辨证需要,  相似文献   

8.
郭士魁老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糖尿病以多饮、多食、多尿(简称“三多”)及消瘦为主症,中医称之为“消渴”,又名“消瘅”。本病可分为上、中、下三消,上消者病在肺,中消者病在胃,下消者病在肾。辨证施治三消临床表现各有特点:上消口渴引饮明显,少食多尿,舌红少津,一般精神尚好,燥在上焦。中消阳明燥热,热能消谷,以多食善饥症状比较明显,伴有便秘、口渴,形气  相似文献   

9.
六经津液辨证论治消渴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渴又名消瘅、三消、消,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特征,类似于西医学的糖尿病。传统上,中医多以“三消”论治消渴,分为上消、中消、下消,病机多主为阴虚燥热。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消渴的病机、辨证方法进行了许多深入的研究,有从脾论治者,有从肾论治者,有重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临床上一般都按上消、中消、下消论治。上消主肺燥,中消为胃火,下消常见肾阴虚。故治疗上以滋阴降火为原则,但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许多病人常常是上、中、下三消证候交叉合并出现,病证每多虚实兼夹,变化无常,因此辨证时必须注意分辨证候的虚实轻重及兼证。现就20多年来临证所得试述于下。1 上消因肺燥,气耗阴伤并非少见金·刘完素云:“上消者,燥在上焦也。”意指病因是燥热。燥热消烁,肺失其职,通布失司,水津不布。肺燥津伤故证多见烦渴多饮,口舌干燥;肺失治节,水不化气直趋而下故见尿频尿多。治上消首选消渴方…  相似文献   

11.
消渴证治一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消渴证”分三消,即上、中、下消,上消在肺,中消在脾,下消在肾,其病理则均为阴虚火旺,前人对本病治疗一般以滋阴清热为主,从肺脾肾三脏论治。施今墨老先生在医书中提到三消之证多虚,肾藏精主水,为水之本,故其病本则在肾。病本在于肾虚,主张从肾论治。受其启发,结合我多年临床经验,以增液汤合生脉散,再加苍术配玄参,黄芪配山药,从肺、脾、肾三脏入手,尤以脾肾为重点,着重从先后天两方面,以滋养培本论治,屡见奇效。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以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为主症,中医称之为"消渴",又名"消瘅"。本病分为上中下三消,上消病在肺,中消病在脾胃,下消病在肾。1辨证论治三消临床表现各有特点:上消口渴引饮明显,少食多尿,舌  相似文献   

13.
消渴病大部分属现代医学的糖尿病。中医对消渴病的病机症状论述较多,但其临床表现均有三多一少症候群(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其病因多责之于阴虚阳亢、津涸热淫、脾肾气虚。宋代以后以三多症状之轻重,又分为上、中、下三消。上消为口干思饮,渴饮无度;中消为消谷善饥,食不知饱;下消为饮一溲二,尿频量多,夜间尤甚。症状虽有不同,但均由火炎于上,阴亏于下,水火不相济所致。从辨证来看,以虚证、热证较多,实证、寒证为少,尤以虚热证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4.
消渴证治     
消渴是指多饮、多食、多尿为其特征的一种病证。古代医家根据病机、症状不同,分为上、中、下三消。《医学心悟》说:“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口渴、小水如膏者,为下消。”《素问·阴阳别论》谓:“二阳结,谓之消。”说明了燥热聚结胃肠,津液被灼,是导致消渴的主要机理。故《医学心  相似文献   

15.
任继学教授辨治糖尿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志文  周洪 《河北中医》1991,13(6):18-18,14
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临床以多饮、多食、多尿、体瘦无力为特征。著名中医学家、长春中医学院任继学教授,对本病辨治有独到见解,选方用药尤具特色,兹将其经验简介如下。 1 突破三消局限,证候宜分为六自宋代《太平圣惠方》中指出消渴具有“三多”症状后,多数医家根据其症状偏重不同,而分为上消、中消、下消进行论治。即上消主肺燥,中消主胃热,下消主肾虚。任老根据临床征象及多年的细心观察,参合现代医学的多项理化检查,认为三消症状互见为多,且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证候复杂,阴阳错综,难  相似文献   

16.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日渐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古人就其证分为上、中、下三消,以饮多病在肺为上消,食多病在胃为中消,尿多病在肾为下消。《临证指南医案·三消》指出:“三消一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亏阳亢,津涸热淫而已”;《石室秘录》云:“消渴之证,虽分上中下,而肾虚以致渴,则无不同也。故治消之法,以治肾为主,不必问其上中下之消也”。其揭示了三消一证的本质,确属真知灼见,临床往往三消并见,仅在表现程度上有或多或少或轻或重而已,究难截然分开,且亦有病久…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中医多谓之消渴,其病因病机复杂,且变证较多,现就该病的一些诊治体会,简述于下。1 阴阳分型、注重肝郁消渴病历代医家多认为其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并倡上、中、下三消分型。如《证治准绳》中所云:“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辨肺燥、胃热、肾阴虚论治,然临床实践中罚现成人的糖尿病三消症状并不典型,其发病始而不觉,待其有查,已损及元阴,阴亏阳亢、五脏皆损,周身之征已现,而非上、中、下消症状独现。若再迁延日久,阴损及阳,即见脾肾阳虚之候。遂执简驭繁,按阴阳分型,将糖尿病分为阴…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辨证论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祖国医学将糖尿病归属于"脾瘅"、"消瘅"、"消渴"范畴,<金匮要略>立消渴专篇,认为本病发病原因主要是饮食不节,过食肥甘,致使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化燥而发为消渴.本病病机主要责之于阴虚燥热,表现为肺燥、胃热、肾虚证候.治疗以滋阴清热为大法,从上、中、下三消分治,上消主肺燥,中消主胃火,下消主肾阴虚,此"三消论"在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中一直占主导地位.但是糖尿病尤其是出现慢性并发症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病证多虚实夹杂,单一的滋阴清热常常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消渴与肝关系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龙 《浙江中医杂志》1999,34(11):465-466
一般认为,消渴的病位在肺、胃、肾,肺燥、胃热、肾虚是病机关键。因此在治疗上,润肺、益胃、滋肾为历代治消之大法。《医学心悟·三消》指出:“三消之症,皆燥热结聚也。大法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从瘀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历代医家及教科书均认为本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临床上以多饮多食,消瘦乏力,尿糖异常,血糖升高为诊断标准,中医治疗时多以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主,分为上、中、下三消治疗,如清代程仲龄<医学心悟·三消>中即有云:"大法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养其胃,二冬汤主之;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生地八物汤主之;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地黄汤生脉散并主之."然而,笔者认为瘀血在本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方面亦不可忽视,今试浅论之,不妥之处,望斧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