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与自然流产之间的关系及B族维生素治疗高半胱氨酸血症的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有自然流产病史的孕前检查病例200例,其中有复发性自然流产史(复发流产组)和单次自然流产史(单次流产组)的孕前检查病例各100例,对照收集同期在同一医院进行正常孕前检查者100例(对照组),测定其血清Hcy。对Hcy≥10μmol/L的138例自然流产史病例进行B族维生素治疗30天,比较治疗前后血清Hcy水平,并评估治疗结果。结果单次流产组、复发流产组及正常孕前检查对照组Hcy的检测值分别为:10.54±2.14μmol/L、12.76±2.38μmol/L和9.41±1.21μmol/L,单次流产组和复发流产组的Hcy均显著高于正常孕前检查对照组(F=10.67,P<0.05)。在Hcy≥10μmol/L的有效观察130例中,治疗前Hcy平均水平为11.38±2.12μmol/L,经B族维生素治疗后,Hcy平均水平为9.56±1.76μmol/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9.32,P<0.05)。结论血清Hcy可以做为自然流产风险因素来检测,并可通过B族维生素有效降低血清高半胱氨酸水平来预防复发性自然流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叶酸、维生素B6联合甲钴胺治疗H型高血压[WHO认为健康成人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平均水平为5-15μmol/L,HCY≥10μmol/L为高HCY血症,伴有高HCY血症的高血压称为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3月收治的H型高血压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各100例。治疗组给予叶酸0.5 mg/次、维生素B60.5 mg/次和甲钴胺500μg/次,每天1次。安慰剂组给予形状和颜色均与治疗组药物相似的淀粉片,用法用量同治疗组。两组均用药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CY水平、脑卒中发生率、抢救成功率和死亡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HCY水平治疗前后[(18.77±3.96)、(9.21±1.10)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61,P<0.05),治疗后HCY水平治疗组(9.21±1.10)μmol/L与安慰剂组(18.94±5.69)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89,P<0.05)。治疗后脑卒中发生率治疗组4%,安慰剂组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82,P<0.05)。结论叶酸、维生素B6联合甲钴胺可以有效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癫痫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关系。方法对特发性癫痫患儿与健康对照组儿童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分析癫痫组和对照组Hdy水平与不同癫痫类型间Hcy的差异。结果110例特发性癫痫患儿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6.07μmol/L,40例对照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7.20μmol/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特发性癫痫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4.
石兴超 《现代保健》2008,(30):41-4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变化。方法对361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患者及236例体检者进行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测定并对体检有LPA增高者进行随访3~6月。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脑梗死者入院时LPA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2.04±0.7)μmol/L(正常值〈2.9μmoL/L)分别为(4.12±0.65)μmol/L、(3.74±0.56)μmol/L(P〈0.05),经抗血小板治疗后LPA分别平均下降至(2.06±0.91)μmol/L及(2.45±0.62)μmol/L;体检者中有LPA增高者共49例(3.54±0.36)μmol/L,随访3~6月共有3例发生脑梗死,8例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结论LPA可以作为脑缺血性疾病发作的预警信号,为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王治中  张宇 《现代保健》2011,(32):103-104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联素(APN)及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检测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冠心病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脂联素及IL-6的检测。结果冠心病组HCY水平为(49.0±17.1)μmol/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2.9±6.7)μmol/L.(P〈0.01);冠心病组APN水平为(7.9±3.2)mg/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0.4±6.2)mg/L(P〈0.01);冠心病组IL-6水平为(48.2±16.3)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7.9±5.2)ng/L(P〈0.01)。三者联合检测对于冠心病的诊断指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期值、阴性预期值分别为91.7%、98.3%、98.2%、92.2%。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脂联素、IL-6检测在冠心病中有诊断价值,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糖耐量减低患者应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方法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出糖耐量减低患者82例,并对其进行为期15周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盐酸吡格列酮干预治疗试验。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55例)和安慰剂组(27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ET、NO、CRP变化情况。结果吡格列酮组治疗后ET、CRP、NO[分别为(55.1±10.1)ng/L、(4.59±0.33)mg/L、(40.10±10.10)μmol/L]与治疗前[分别为(72.1±25.1)ng/L、(5.89±0.89)mg/L、(30.30±9.10)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安慰剂组三者均无显著性改变。结论糖耐量减低患者应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后其ET、NO、CRP水平可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双酚A(BPA)、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2)单独及联合作用对人胚肝L-02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及DNA损伤的影响。[方法]生长良好的L-02细胞,分别单独加入0.1、1、10μmol/L的BPA,1、5、10mg/L的nano-TiO2,以及上述各浓度的BPA和nano-TiO2混合染毒24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L-02细胞内ROS含量,采用彗星试验观察各组DNA断裂损伤程度。[结果]10μmol/L BPA单独染毒组,1mg/L nano-TiO2与1、10μmol/L BPA,以及5、10mg/L的nano-TiO2分别与0.1、1、10μmol/L BPA联合作用于L-02细胞后,均可引起ROS含量升高,DNA断裂损伤加重,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nano-TiO2单独染毒组对于L-02细胞ROS的升高、DNA损伤作用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析因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受试物混合染毒存在协同作用。[结论]BPA和nano-TiO2联合作用可增加各自对L-02细胞内ROS水平和DNA损伤断裂水平的影响,对细胞的损伤作用增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脑干诱发电位(BAEP)在评价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脑损害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02例血清总胆红素〉220.5μmol/L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几分成A、B2组,TSB≤342μmol/L者为A组,TSB〉342μmol/L为B组;选同期住院患轻度呼吸道及消化道疾病的50例足月新生儿(TSB〈220.5μmol/L)为对照组。分别抽取静脉血行NSE和BAEP检测。结果高胆红素血症A、B2组的NSE水平、BAEP的异常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胆红素血症A、B2组之间比较NSE水平及BAE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SE和BAEP的检测能对高胆红素所致的脑组织的损害提供依据,其敏感性高,可作为临床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亚砷酸钠对HaCaT细胞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亚砷酸钠(NaAsO2)对人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核转录因子(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与活性氧(ROS)及过氧化物酶(CAT)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ROS水平,用紫外速率直接法测定CAT活性,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F-κB蛋白表达。结果 从2.5μmol/L组开始。细胞内ROS水平增高,且呈剂量一反应关系;5μmol/L以上组CAT活性明显下降,5μmol/L以上组NF-κB表达减弱(P〈0.05)。结论 砷诱导HaCaT细胞氧化应激,抑制NF-κB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948名中小学生贫血现况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小学生的贫血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防制中小学生贫血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6~17岁中小学生共948人,采用氰化高铁法测定其血红蛋白,并按照WHO推荐的贫血诊断标准对其进行贫血筛查。同时,选取100名贫血学生与正常学生进行1:1配对,空腹静脉采血后测定其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运铁蛋白饱和度,叶酸、维生素B12、血铜及血铅含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为21.6%,其中郊区为24.3%,市区为17.2%。贫血组与对照组运铁蛋白饱和度分别为19.5%和35.9%,血清铁分别为13.9μmol/L和23.5μmol/L,总铁结合力分别为76.3μmol/L和66.5μmol/L,维生素B12分别为380.7pmol/L和348.2pmol/L,叶酸分别为16.5nmol/L和15.8nmol/L,血铅分别为123.2μg/L和99.5μg/L,血铜974.8μg/L和1001.1μg/L。结论 上海市中小学生目前的贫血患病率较高,铁缺乏是贫血的主要原因,且铅过载可能对上海中小学生贫血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用含11%花生油、茶油、牛油的饲料分别饲养SD大鼠,观察其血清和心、肝、脑丙二醛(MDA)、血清和肝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生物膜磷脂脂肪酸组成及膜流动性的改变。结果发现:花生油组心线粒体及牛油组RBC膜磷脂脂肪酸含量与摄入脂肪酸呈正相关(r分别为0.6275和0.6967,P<0.01)。喂饲花生油引起生物膜磷脂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膜流动性增高,血清和肝SOD水平较低(分别为3.76±1.61mg/L、616±163μg/g),血清MDA较高(8.70±1.71μmol/L),提示脂质过氧化程度较高。喂饲茶油引起膜磷脂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膜流动性和血清SOD(5.66±2.00mg/L)较高,血清及脑MDA较低(5.92±1.15μmol/L,2.45±0.44μmol/g),提示脂质过氧化程度较低。喂饲牛油引起膜磷脂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膜流动性较低,血清及肝SOD较高(5.79±0.56mg/L,886±99μg/g),血清MDA较低(7.04±1.66μmol/L),脑MDA较高(3.96±1.68μmol/g),脂质过氧化程度介于花生油组与茶油组之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不同干预方案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50例。A组给予常规降压治疗,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叶酸+维生素B。C组在B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普罗布考500mg,2次/d。观察三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治疗后12周Hcy、ADMA水平及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A组治疗后2、12周Hcy、ADM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12周Hcy、ADMA水平较治疗前、治疗后2周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2、12周Hcy[(14.94±5.13)、(10.91±3.85)μmol/L]、ADMA[(0.17±0.08)、(0.12±0.05)μmol/L]水平均较治疗前[(22.42±9.28)μmol/L和(0.21±0.12)μmol/L]明显降低,且与A、B组同期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前后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治疗后12周收缩压较本组治疗前及同期A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表明,ADMA与Hcy呈正相关(r=0.557,P〈0.05)。结论给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补充适量的叶酸、维生素B12和普罗布考能有效降低Hcy、ADMA水平,进一步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兼有辅助降压作用,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比较40例DR(DR组)和63例非DR(非DR组)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病程、年龄、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HbA1c)、血脂、叶酸及维生素B12等与DR可能相关的指标。结果DR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中位数为12.9μmol/L,与非DR组的7.8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校正了病程、GHbA1c、年龄、叶酸及维生素B12后仍显著相关(OR值1.23,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为DR的危险因素,并为独立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组)和同期66例体检正常的健康者(对照组)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Hcy,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叶酸和维生素B12,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Hcy为(20.08±8.72)μmol/L,对照组为(12.50±2.20)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组血浆叶酸为(4.98±5.01)μg/L,对照组为(7.68±2.02)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组血浆维生素B12为(227.39±127.89)pmol/L,对照组为(311.64±152.15)p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是升高的,而血浆叶酸和维生素B12呈下降趋势,Hcy是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亚砷酸钠(Na2AsO2)所致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增殖兴奋效应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0.0、0.1、0.5、1.0、5.0和10.0μmol/LNa2ASO2处理HELF细胞4h或24h后,检测Na2AsO2对HELF细胞增殖率、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的影响。结果0.1和0.5μmol/L Na2ASO2引起HELF细胞增殖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增殖高峰表现在0.5μmol/L,而5.0和10.0μmol/L Na2ASO2引起HELF细胞增殖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呈倒U形;0.5—10.0μmol/L Na2ASO2引起ROS水平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ROS水平与Na2ASO2处理剂量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934,P〈0.01);5.0和10.0μmol/L Na2ASO2引起MDA含量均明显升高和GSH-Px活力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5μmol/L Na2ASO2引起SOD活力明显升高。而5.0和10.0μmol/L Na2ASO2引起SOD活力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剂量-反应关系呈倒U形曲线。结论Na2ASO2可引起HELF细胞增殖明显兴奋效应,其剂量-反应关系呈倒U形曲线,其机制可能与不同浓度Na2ASO2引起HELF细胞小同程度的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描述北京地区人群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布及特点,分析Hcy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以北京地区城乡人群35-64岁男女两性1168人的调查结果为研究样本,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分布特点及与相关因素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血浆Hcy几何均数男性为15.4μmol/L,女性为12.2μmol/L,男性高于女性(P<0.001)。②血浆Hcy分布存在着城乡差别,农村男性(18.0μmol/L)是城市男性(12.0μmol/L)的1.5倍(P<0.001),农村女性(12.9μmol/L)是城市女性(9.6μmol/L的1.3倍(P<0.001)。③北京城乡35-64岁人群中高Hcy血症(Hcy≥16μmol/L)的患病率为15.3%。④与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城乡、性别、受教育水平和吸烟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的影响因素。结论:北京地区人群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分布存在着年龄、性别和城乡间差别;北京地区人群Hcy水平及高Hcy血症的患病率明显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农村地区;城乡间Hcy水平的差别可能更大程度地反映了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可望了解其部分发病机理。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116例已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cy的含量,并与55名健康对照者比较。结果①脑梗组血Hcy平均为(28.97±20.96)μmol/L,对照组平均为(12.11±3.80)μmol/L。脑梗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急性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的Hcy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12,P=0.000〈0.01);②男性脑梗组Hcy的水平(30.69±20.90)μmol/h,女性Hcy的水平(25.16±18.43)μmol/L,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19,P=0.190〉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升高。  相似文献   

18.
西澳大利亚大学的研究者报告 ,叶酸和 Vit B12低水平似不是致命性心血管病的一个危险因子。“我们的结果不反对增加水果、蔬菜、强化谷类 ,升高广大人群的叶酸摄量 ,但在设对照的临床试验证明它们有益之前 ,不建议一般人群常规地补充维生素 ,降低同源半胱氨酸水平 ,预防心血管病。”Hcy浓度与 Vit B6及 Vit B12的浓度呈逆向关系 ,高同源半胱胺酸血症是冠心病、脑血管病及外周血管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 ,补充小剂量 Vit,尤其是叶酸 ,明显降低 Hcy浓度。为探讨血清和红细胞叶酸和血清Vit B12水平是否与致命性冠心病和心血管病增加有关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叶酸及维生素B12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血清一氧化氮(NO)及内皮性一氧化氮合酶(eNOS)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1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叶酸及维生素B1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cy、ADMA、NO及eNOS水平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后2、12周Hcy及ADM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2、12周Hcy、ADM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试验组NO、eNOS水平高于对照组[(77.35±9.55)拉mol/L比(64.26±11.49)μmol/L、(30.05±6.88)μmol/L比(19.92±10.2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DMA水平与Hcy水平呈正相关(r=0.612,P〈0.05),与NO和eNOS水平呈负相关(r=-0.557、-O.529,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适当补充叶酸及维生素B12可降低血液中Hcv和ADMA的水平,升高NO、eNOS水平,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并可辅助降低血压,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分娩方式对胎儿微量元素水平的影响,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火焰法测定121例新生儿脐血清中微量元素锌、铜、镁、钙、铁的含量,结果表明;正常产时脐静脉血中锌浓度14.74±3.13μmo1/L,钙228±0.35μmol/L,铁3241±11.49μmol/L.铜9.04±6.24μmol/L,镁0.95±0.14μmol/L.49例剖宫产,脐静脉血锌13.22±3.54μmol/L,钙2.10±0.23μmol/L,铁32.07±12.06μmol/L,铜9.15±6.59μmol/L,镁0.93±0.15μmol/L,6例产钳助产者脐静脉血中锌15.89±3.52μmol/L,钙2.35±0.36μmol/L,铁37.73±11.38μmol/L,铜9.14±3.02μmol/L.镁0.86±0.09μmol/L。剖宫产较正常产低,提示对剖宫产所生的新生儿应加强微量元素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