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赤芍总苷抗血栓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赤芍总苷(TPG)静脉给药抗血栓作用以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实验,观察TPG对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建立电刺激致大鼠血栓模型,观察TPG抗血栓作用以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TPG静脉注射给药5d后,测定其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以体外法观察TPG对ADP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TPG25、50、100mg/kg能明显抑制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的形成,抑制率分别为32.59%、34.33%、24.88%;TPG25、50、100mg/kg能明显延长电刺激大鼠动脉血栓形成所需的时间,所需时间分别为648.2s、651.1s、746.4s,与对照组(540.2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血粘度,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降低血纤维蛋白原浓度;有效延长小鼠的凝血时间;显著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分别为23.4%、37.2%、44.9%)。结论TPG具有较好的抗血栓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能降低血粘度,延长大鼠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降低血纤维蛋白原浓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观察了国产大肠杆菌内毒素对兔凝血系统的影响,发现其静脉注射后给定时间内抑制凝血系统.实验所用各剂量大肠杆菌内毒素均抑制富含血小板血浆复钙时间;50μg/kg组抑制凝血酶原时间;500μg/kg组和1mg/kg组抑制贫含血小板血浆复钙时间、凝血酶时间和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各剂量组大肠杆菌内毒素静脉注射后对兔红细胞比容给定时间内无显著影响.本文对大肠杆菌内毒素抑制凝血机制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用茶色素治疗289例心血管病患者,观察茶色素对血液流变学及凝固性的作用,结果发现茶色素可降低全血、血浆粘度及最大血小板聚集率。测定了121例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治疗前后结果对比,P>0.05,无统计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黄花倒水莲提取物促凝血作用及机制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血浆法测定药物对凝血作用的影响.采用凝血因子分析仪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果黄花倒水莲提取物能明显缩短血浆凝血酶时间;减小凝血酶原时间;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和延长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论黄花倒水莲提取物具有明显的促凝血作用,其促凝血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降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5.
黄花倒水莲总皂苷对凝血系统及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本文观察黄花倒水莲总皂苷(PTS)对凝血系统和炎症血栓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于血栓性疾病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采用体外家兔血浆复钙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抗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小鼠凝血时间的测定,考察PTS对内、外凝血系统指标的影响,并通过角叉菜胶致小鼠体内血栓及足跖肿胀实验,观察PTS对炎症血栓的影响。结果:PTS可明显延长体外家兔血浆复钙时间;显著延长凝血酶所致纤维蛋白凝固时间;显著延长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影响。预先ig给予PTS显著延长小鼠凝血时间;减小角叉菜胶所致尾部形成血栓的长度,同时明显抑制其足跖肿胀。结论:PTS可能通过影响内源性凝血系统发挥抗凝血及抗血栓作用。  相似文献   

6.
猪蹄甲制剂的止血和促凝血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兔腹腔注射猪碲甲碱性提取物(简称碱提物)500mg/kg可缩短凝血时间、出血时间、血浆复钙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抑制纤溶活性。体外能缩短兔耳动脉及来克亨鸡冠出血时间,促家兔血小板聚集。小鼠iv碱提物200mg/kg有抗肝素作用,而体外无抗肝素作用。家兔3P试验呈阴性结果。  相似文献   

7.
给大鼠腹腔内注入大肠杆菌内毒素(E. ColiO_(55)B_5)8mg/kg体重以复制内毒素血症模型。阿胶复脉汤预处理组于注射内毒素前2 h从胃管内灌入阿胶复脉汤(10 ml/kg体重),12 h后计数血小板数,测定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用硫代巴比妥酸(TBA)荧光法测血浆及血小板的丙二醛(MDA)含量。发现阿胶复脉汤可防止内毒素引起的外周血血小板数减少,KPTT及PT时间延长和血浆及血小板MDA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8.
蒲黄-五灵脂药对不同提取物活血化瘀效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蒲黄-五灵脂药对水提物及醋煮后水提物对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的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及体外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及凝血酶时间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评价蒲黄一五灵脂药时2种不同提取物对其血液流变性的影响;采用体外实验观察药对不同提取物对由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以及凝血酶时间(TT)法抗凝血作用的影响.结果 蒲黄-五灵脂药对能够明显改善急性血瘀SD大鼠全血黏度、血沉、红细胞压积;且醋煮后水提物疗效更优;体外实验研究表明:蒲黄-五灵脂药对能显著抑制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P<0.01)和延长家兔血浆凝血时间(P<0.01),醋煮后水提物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明显优于水提物,两提取物对血浆凝血延长时间的作用相当.结论 蒲黄-五灵脂药对水提物和醋煮水提物对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的血液流变性及体外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及凝血酶时间的影响均有显著作用,醋煮后水提物效应优于直接水提物.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该药对活血化瘀作用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毛冬青酸抗血栓实验研究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毛冬青酸(I1exo1ic acid,ILa)的抗血栓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测闭塞性血栓形成时间(occlusivc thrombus formarion time,OT);称大鼠下腔静脉血栓湿重;测大鼠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测大鼠血浆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ADP、胶原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测5min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5M);放射免疫法测大鼠胸主动脉壁6-酮-PGFla和血小板内cAMP含量。结果:iv ILa20、40、80mg/kg均可明显延长大鼠颈总动脉OT,减轻大鼠下腔静脉血栓湿重,缩短ELT,对PT和KPTT无影响;iv ILa25、50mg/kg均能明显抑制ADP、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iv ILa20、40、80mg/kg,大鼠胸主动脉壁6-酮-PGF1a含量均增加;ILa3、6mg/m1 PRP 37℃水浴15min,血小板内cAMP含量均增加。结论:ILa具有抑制动、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毛木耳多糖的抗凝血和降血脂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中提取得毛木耳多糖(APP)。APP po 150和37 mg/kg能分别延长小鼠凝血时间和家兔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能延长体外凝血时间,但对凝血酶元时间无明显影响;APP po 150,300 mg/kg对正常小鼠血清胆固醇水平无影响;APP po 100,150 mg/kg可预防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形成;APP po 50 mg/kg×10 d,可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TC;APP的LD_(50)为1165±275 mg/kg。  相似文献   

11.
采用FeCl3诱导的大鼠动脉血栓模型考察蛇毒三肽焦谷氨酸-天冬酰胺-色氨酸(pENW)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并对其抗血栓作用进行了初步的机制探讨。应用Born比浊法和Grynkiewicz方法分别测定pENW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小板内钙水平的影响,通过凝血三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考察pENW对凝血系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静脉注射pENW(iv)能抑制FeCl3诱导的大鼠动脉血栓形成(P<0.05),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P<0.05),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胞浆内游离Ca2+浓度([Ca2+i)升高,但对凝血酶系统没有显著性影响;实验结果提示,pENW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胞浆[Ca2+i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养阴生津方对热盛津伤瘀滞证模型家兔血液流变性和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药物造模方法,复制温病热盛津伤瘀滞证家兔模型,观察养阴生津方对模型家兔血液黏度、血沉、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aolin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K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rostaglandin F1α,6-keto-PGF1α)的影响.结果:养阴生津方能降低血液黏度和红细胞压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Fg含量,对抗PT、TT、KPTT缩短,协调TXB2、6-keto-PGF1α间平衡.结论:养阴生津方能改善血液流变性,调节凝血功能,抑制血栓形成,是温病"滋而能通"治法的药理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3.
研究化合物1-(肉桂酰基)-4-(苯乙胺乙酰基)哌嗪马来酸盐的抗凝血和抗血小板作用。采用小鼠断尾法测定出血时间,玻片法测定凝血时间,采用大鼠动静脉旁路法考察对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采用家兔血小板体内、体外聚集试验测定受试药对ADP诱导的体内、体外家兔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肉桂酰基)-4-(苯乙胺乙酰基)哌嗪马来酸盐具有明显的抗凝血、抗血栓形成及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术后辅助干预对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凝血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冠脉综合征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在PCI术后给予替罗非班辅助干预,对照组患者在PCI术后不给予辅助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小板聚集率(PAg T)、活化凝血时间(ACT)、抗凝血酶(AT)、可溶性CD40配体(s 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因子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等凝血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PAg 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低(P0.05),ACT和血浆A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s CD40L、Hs-CRP、MMP-9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a PTT、PT、TT等凝血指标较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冠脉综合征患者PCI介入治疗后给予替罗非班干预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有加强抗血小板的作用,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降低,血管内皮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止血芳酸(PAMBA)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中凝血功能的影响,以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择期CPB心脏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A组)于CPB转流前、CPB预充液中以及鱼精蛋白中和后10min,经中心静脉分别给予PAMBA250mg;对照组(B组)不给药。分别在麻醉诱导后切皮前、CPB后30min、CPB停机及手术结束时四个时点检测血小板计数(BPC)、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并同时观察术前、术后24h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以及术后的出血量和输血量。结果:转流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减少;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血小板计数降低程度明显减轻(P<0.05);两组间各时点的ACT、KPTT、PT、TT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而观察组的Hb、Hct降低和出血量及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CPB期间应用PAMBA不仅能抑 溶系统亢进并间接保护血小板功能,从而有效地减少CPB心脏手术后非外科性出血,而且无明显干扰凝血功能监测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叶下珠含corilagin(1-酰-3.6-六羟基联苯二甲酰基葡萄糖)有效部位的水溶性部分(简称PUW)对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 采用Kowalski、黄正良及顾月芳等方法观察PUW iv对家兔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uglobulin lysis time ,ELT)、全血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aolin panial thromboplastin time,KPTT)及犬鼠昆犬出血时间的影响。结果 PUW iv明显缩短ELT,在体内外均延长KPTT。对PT无明显影响;PUW对家兔全血凝血时间亦无影响,PUW虽延长大鼠尾尖出血时间,但与尿激酶或阿司匹林比较,PUW组的出血时间显著缩短。结论 PUW缩短ELT和延长KPTT是其具有明显的纤溶作用的原因之一;作为一种有苗头的抗栓药,PUW有引起出血的倾向,但不会造成严重的出血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中国产蝮蛇毒中分离纯化电泳纯度的类狼疮抗凝蛋白,研究其对动物体内的抗凝作用及机制。方法:测定蝮蛇毒中类狼疮抗凝蛋白对新西兰白兔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的影响;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对大鼠静脉血栓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以及类狼疮抗凝蛋白的溶血性试验。结果:类狼疮抗凝蛋白能显著地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时间,明显地抑制静脉血栓的形成,无溶血作用。结论:类狼疮抗凝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分子标志物P-选择素(CD62P)、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PAC-1)、血小板聚集率(MAR)、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CS患者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血清中CD62p及PAC-1水平,采用血小板聚集仪检测各组人群血小板聚集率(MAR)水平,应用凝血分析仪检测血浆Fib、PT、APTT及TT水平。观察各组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前后CD62p、PAC-1、MAR、Fib、PT、APTT及TT水平的变化。结果:ACS患者中,不稳定心绞痛(UAP)组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术后CD62p、PAC-1以及MAR水平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1),AMI组显著高于UAP组(P<0.05),UAP组和AMI组术后血浆Fib浓度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1),PT、APTT及TT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ACS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及凝血活性水平升高可能是PCI术后血栓形成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检测ACS患者治疗前后CD62P、PAC-1、MAR、Fib、PT、APTT及TT水平对观察病情和预后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探讨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BT)的止血机制。方法:通过研究BT对断尾小鼠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出血量的影响,BT对兔血小板数量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以及对纤维蛋白肽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BT的作用机制。结果:BT能明显缩短小鼠断尾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并减少断尾出血量;对兔血小板数量及血小板聚集率无明显影响;BT作用于纤维蛋白原,释放纤维蛋白肽A。结论:BT的止血机制为促使纤维蛋白原降解生成纤维蛋白,后者在血管破损处吸附血小板,形成止血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