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9 毫秒
1.
基于层次分析的全信息生成算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时序立体数据的特点,提出了基于一致性判断矩阵的动态层次分析算法,在此雉础上结合全信息的定义,提出了时序立体数据的全信息生成算法。并将该算法应用于乙烯裂解炉报警系统,结合流程的时序立体数据,建立了裂解炉报警系统的全信息,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该算法对于时序数据的信息集成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物元的流程报警系统重构算法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顾祥柏  朱群雄 《控制与决策》2005,20(9):1006-1011
根据流程工业的特点,提出了流程工业系统的物元表示方法.结合流程报警系统的特点,提出了面向时序数据的关联函数的计算方法和基于可拓学的系统重构方法.采用关联函数对重构系统进行聚类处理,建立了面向流程工业应用的实用系统重构算法.通过在乙烯裂解炉报警系统中的应用,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工流程报警系统优化算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过量的流程报警信息给操作者的决策和诊断带来困难,根据现代化工流程报警的特点,提出基于动态模糊聚类算法对化工流程报警系统进行合理分组,采用模糊差异驱动决策算法对报警等级排序,在线优化流程报警系统,提高报警系统的有效性。结合乙烯裂解炉系统的报警优化验证了提出的优化算法的有效性,对现代化工过程参数报警系统管理和操作优化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与传统的硬划分聚类相比,模糊聚类算法(以FCM为例)对数据的比例变化具有鲁棒性,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数据点与类中心的实际关系,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对于时序基因表达数据来说,传统的聚类算法往往不能充分利用到数据中时间上的动态关联信息.因此可以在模糊聚类算法的基础上引入自回归(AR)模型,将时序基因表达数据作为一组时间序列进行动态的聚类分析.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到时序基因表达数据的内部自相关性,并且可以进一步利用隶属度函数对AR模型的预测过程进行模糊化调整,从而得到更为理想的聚类结果.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聚类算法和报警先决条件关联方法,在二者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和报警先决条件的网络入侵关联分析模型。使用DARPA 2000数据的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可对报警信息进行有效预处理。与仅用报警先决条件关联方法相比,成功排除了3个错误报警关联,有效提高了关联效果。  相似文献   

6.
入侵检测系统中分层报警处理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入侵检测系统中报警泛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层的报警数据处理模型,在不同层次对报警数据进行了过滤、归约、融合和关联。在过滤阶段,建立了知识库对误警进行了消除;在归约阶段,设计了归约算法,可以实时消除报警中的重复信息;在融合阶段,设计了一种基于聚类的融合算法,可以实时消除报警中的相似信息;在关联阶段,首先用频繁片段算法对训练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的入侵模式,然后再以这些模式建立知识库,为基于聚类的关联算法提供攻击的相似信息以发现入侵模式。通过上述处理,减少了报警中的错误信息和无用信息,减轻了系统和管理员  相似文献   

7.
文[1]采用了一种基于动态模型的聚类算法,将时序基因表达数据作为一组时间序列进行动态的聚类分析,得到了较为理想的聚类结果。对上述算法在数据初始化方面进行了合理改进,并利用贝叶斯理论对数据的联合概率分布进行了重新分析。实验表明,提出的改进算法所得聚类结果明显优于原算法所得结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大部分入侵检测系统(IDS)的报警信息只包括对单独攻击行为的描述,缺少攻击行为之间的关联规则,使得IDS数量巨大的报警数据难以理解的问题,探索并实现了一种通过将报警信息进行关联生成报警序列,并且使用Apriori算法挖掘报警序列中的攻击行为时序关联规则的方法.实验证明了该方法能检测出报警数据中蕴含的各攻击行为之间的时序关联规则.  相似文献   

9.
聚类问题究其根本在于样本之间相似性的定义和聚类效果优劣的评价。粒子群聚类算法以其较好的聚类效果而受到广大研究者的关注。提出了一种新的衡量聚类效果的函数,并对其进行一定的分析。另外,从分析粒子群算法的拓扑结构出发,在高斯动态粒子群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种群的高斯动态粒子群聚类算法。实验表明,该衡量函数能够有效地评价聚类效果的优劣,其算法具有良好的聚类效果,在高维数据上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10.
一种基于条件概率分布的近似重复记录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据集成往往会形成一些近似重复记录 ,如何检测重复信息是数据质量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课题 .文中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基于条件概率分布的动态聚类算法来进行近似重复记录检测 .该方法在评估两个记录之间是否近似等价的问题上 ,解决了原来的算法忽略序列结构特点的问题 ,基于条件概率分布定义了记录间的距离 ;并根据近邻函数准则选择了一个评议聚类结果质量的准则函数 ,采用动态聚类算法完成对序列数据集的聚类 .使用该方法 ,对仿真数据进行了聚类实验 ,都获得了比较好的聚类结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图像分割在自然场景中,分割精度不高和细节保持不够敏感,提出一种自适应烟花算法下的多维模糊C均值彩色图像分割算法。结合动态时间弯曲思想,以邻域像素相似特点构造弯曲曲线,得到多维相似距离和新的目标函数。在自适应烟花寻优算法下,找到最优聚类中心,最终达到对图像分割效果。实验表明,该算法与同类算法相比,对彩色图像有良好的分割效果,对图像的细节保持也不错。  相似文献   

12.
针对时间序列传统静态聚类问题,提出了对时间序列进行动态聚类的方法。该方法首先提取时间序列的关键点集合,根据改进的FCM算法找到动态特征明显的时间序列,再利用提出的动态聚类算法确定此类时间序列在不同时间段的所属类别,在改进的FCM算法中采用兰氏距离可以使其对奇异值不敏感。实验结果反映出动态特征明显的时间序列类别随时间演化的特性,表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与已有算法相比,该方法揭示了时间序列的部分动态特征。该方法还可以运用于研究数据挖掘的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传统数据流聚类算法大多基于距离或密度,聚类质量和处理效率都不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关联函数的数据流聚类算法。首先,将数据点以物元的形式模型化,建立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关联函数;其次,计算关联函数的值,以此值的大小来判断数据点属于某簇的程度;然后,将所提方法运用到数据流聚类的在线-离线框架中;最后,采用真实数据集KDD-CUP99和随机生成的人工数据集进行算法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聚类纯度在92%以上,每秒能处理约6300条记录,与传统算法相比,处理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在维度和簇数目方面的可扩展性较强,适用于处理大规模的动态数据集。  相似文献   

14.
刘帅  刘长良  甄成刚 《计算机应用》2019,39(4):1229-1233
针对风电机组故障预警中,原始动态时间规整(DTW)算法无法有效度量风电机组多变量时间序列数据之间距离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犹豫模糊集的动态时间规整(HFS-DTW)算法。该算法是原始DTW算法的一种扩展算法,可对单变量和多变量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距离度量,且精度与速度较原始DTW算法更优。以子时间序列相似度距离为目标函数,使用帝国竞争算法(ICA)优化了HFS-DTW算法中的子序列长度和步距参数。算例研究表明与仅DTW算法和非参数最优的HFS-DTW算法相对比,参数最优的HFS-DTW可挖掘更多的多维特征点信息,输出的多维特征点相似序列具有更丰富细节;且基于所提算法可提前10天预警风电机组齿轮箱故障。  相似文献   

15.
鉴于传统方法不能直接有效地对多元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提出一种基于分量属性近邻传播的多元时间序列数据聚类方法.通过动态时间弯曲方法度量多元时间序列数据之间的总体距离,利用近邻传播聚类算法分别对数据之间的总体距离矩阵和分量近似距离矩阵进行聚类分析,综合考虑这两种视角下序列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使用近邻传播方法对反映原始多元时间序列数据的综合关系矩阵实现较高质量的聚类.数值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聚类方法相比,所提出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反映总体数据特征之间的关系,而且通过重要分量属性序列之间的关联关系分析能够提高原始时间序列数据的聚类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经典动态规划分段算法只适用于低维时间序列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因子模型和动态规划的多元时间序列分段方法.首先利用增量聚类自动对变化趋势相似的变量序列进行聚类,然后引入动态因子模型使降维后的低维多元时间序列能够最大限度反映原始多元时间序列的整体变化趋势,最后利用动态规划在低维多元时间序列的架构上实现高维多元时间序列的分段.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变量个数较多的多元时间序列数据具有良好的分段效果.  相似文献   

17.
Dynamic time warping (DTW), which finds the minimum path by providing non-linear alignments between two time series, has been widely used as a distance measure for time series classification and clustering. However, DTW does not account for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regarding the phase difference between a reference point and a testing point. This may lead to misclassification especially in applications where the shape similarity between two sequences is a major consideration for an accurate recognition. Therefore, we propose a novel distance measure, called a weighted DTW (WDTW), which is a penalty-based DTW. Our approach penalizes points with higher phase difference between a reference point and a testing point in order to prevent minimum distance distortion caused by outliers. The rationale underlying the proposed distance measure is demonstrated with some illustrative examples. A new weight function, called the modified logistic weight function (MLWF), is also proposed to systematically assign weights as a function of the phase difference between a reference point and a testing point. By applying different weights to adjacent points,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enhance the detection of similarity between two time series. We show that some popular distance measures such as DTW and Euclidean distance are special cases of our proposed WDTW measure. We extend the proposed idea to other variants of DTW such as derivative dynamic time warping (DDTW) and propose the weighted version of DDTW. We have compared the performances of our proposed procedures with other popular approaches using public data sets available through the UCR Time Series Data Mining Archive for both time series classification and clustering problem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es can achieve improved accuracy for time series classification and clustering problems.  相似文献   

18.
Clustering divides data into meaningful or useful groups (clusters) without any prior knowledge. It is a key technique in data mining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many field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new clustering algorithm based on the mechanism analysis of chaotic ant swarm (CAS). It is an optimization methodology for clustering problem which aims to obtain global optimal assignment by minimizing the objective function.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ombines three advantages into one: finding global optimal solution to the objective function, not sensitive to clusters with different size and density and suitable to multi-dimensional data sets. The quality of this approach is evaluated on several well-known benchmark data sets. Compared with the popular clustering method named k-means algorithm and the PSO-based clustering techniqu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our algorithm is an effective clustering technique and can be used to handle data sets with complex cluster sizes, densities and multiple dimen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