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价中国健康人单剂量口服伊拉地平胶囊后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随机、开放、单中心I期临床研究,9、12、9名健康男女受试者分别单剂量口服伊拉地平胶囊2.5、5、10mg,按方案设计时间点采集血浆样本,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中伊拉地平浓度,并应用Win Nonlin 6.3软件对血药浓度数据进行处理,计算药动学参数。应用SPSS18.0软件及置信区间方法评价伊拉地平单剂量给药的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结果:受试者单剂量口服2.5、5、10mg伊拉地平后,平均Cmax分别为(1 440.23±548.59)、(2 466.33±622.72)和(4 610.21±1 471.91)pg·m L-1,tmax分别为(1.30±0.65)、(1.04±0.53)和(1.46±0.42)h,t1/2分别为(10.47±2.32)、(13.22±4.38)和(11.65±4.38)h,AUC(0-t)分别为(9 663±3 463)、(13 878±3 571)和(33 500±11 084)pg·h·m L-1。置信区间法评价结果显示,2.510mg给药范围内伊拉地平的AUC(0-t)、AUC(0-∞)和Cmax的置信区间与判断区间部分重叠,伊拉地平是否具有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尚不能判断。结论:30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伊拉地平胶囊,Cmax、AUC等参数随剂量升高而增大,但若θ值采用传统界值,则无法判断2.510mg给药范围内伊拉地平的AUC(0-t)、AUC(0-∞)和Cmax的置信区间与判断区间部分重叠,伊拉地平是否具有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尚不能判断。结论:30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伊拉地平胶囊,Cmax、AUC等参数随剂量升高而增大,但若θ值采用传统界值,则无法判断2.510mg给药范围内是否具有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可见θ值的选择与线性评价结果密切相关,在新药早期探索性研究中是否应增大θ值范围值得研究者商榷。  相似文献   

2.
药代动力学比例化剂量反应关系的研究方法及其线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药代动力学比例化剂量反应关系的研究方法及其线性评价.方法 利用比例化剂量反应关系可判断药物在体内是否呈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是新药早期临床试验中的基础研究,可为后继的临床试验及剂量调整提供依据.结果 基于安全性考虑,早期临床试验的受试者例数较少,给此类研究的设计带来挑战;且几乎所有的药物达到足够高的剂量时,都会呈现非线性特征;评价比例化剂量反应关系不仅检验其是否成立,更重要的是定量评价药代动力学参数和剂量之间的关系.结论 目前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多种,不同方法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3.
蛋白质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方法学和实验设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评价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或电泳法研究生物活性蛋白质或多肽的药代动力学,并与免疫分析法和生物检定法进行比较. 结合本实验室对8个生物活性蛋白质或多肽研究中的经验着重评价了方法的特异性, 灵敏度, 精密度, 回收率和线性范围. 另外还探讨了药代动力学研究实验设计中某些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蛋白质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方法学和实验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评价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或电泳法研究生物活性蛋白质或多肽的药代动力学,并与免疫分析法和生物检定法进行比较.结合本实验室对8个生物活性蛋白质或多肽研究中的经验着重评价了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精密度,回收率和线性范围.另外还探讨了药代动力学研究实验设计中某些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滴眼剂的人眼部药代动力学研究对眼科药物的开发及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滴眼剂的眼部药代动力学特征、眼部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设计要点、泪液及房水中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设计及实施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对6只兔的氯氮平血药时间数据,进行药代动力学分析。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采用PCNONLIN程序。线性1,2,3室开模型的判别,主要依据AIC值并参改相关系数等。所得药时曲线参数及药代动力学的主要参数,同时报导均值及标准误。上述有关参数还与矩量法计算结果对照比较。表1列出原始数据,以便读者对自编程序进行测试与评价。  相似文献   

7.
Xiang Z  Cai XJ  Zeng S 《药学学报》2012,47(5):558-564
药物研发模式的转变推动了药物评价技术体系的革新。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创新中药及现代中药复方研发具有重要意义。中药药代动力学理论近些年虽然取得了进步,但目前尚缺乏符合中药自身特征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与评价技术体系。本文扼要介绍了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现状、代谢组学及复杂网络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用代谢组学和复杂网络方法来研究多组分药代动力学(网络药动学)的设想,以期揭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不同给药途径和剂量对氢溴酸山莨菪碱(Ani HBr)代谢物去水山莨菪碱(RIMP I)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使用LC-MS/MS技术建立RIMP I在大鼠血浆中的生物分析方法。大鼠灌胃氢Ani HBr片(12.5、25、50 mg·kg-1)以及尾静脉注射Ani HBr注射液(4、8、16 mg·kg-1)后,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浆以检测RIMP I的血药浓度,评估RIMP I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测定大鼠血浆中RIMP I的方法专属性良好,线性范围为1~500 ng·mL-1,批内及批间精密度(RSD)均<11.0%,准确度为91.1~107.5%,基质效应无明显干扰,达到生物样本分析方法要求。通过灌胃和尾静脉注射给药,在不同剂量下发现RIMP I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可能呈非线性动力学过程。结论:基于LC-MS/MS技术,建立了RIMP I在大鼠血浆中的方法学并评价了其药代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抗癫痫新药左乙拉西坦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左乙拉西坦是一个有效的抗癫痫新药,其药代动力学较理想,表现为生物利用度高、药代动力学呈线性、蛋白结合率低、代谢不依赖于肝细胞色素P450等,这些特征使其成为较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国产匹伐他汀钙片与进口匹伐他汀钙片(力清之)的生物等效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筛选24名18~40周岁的健康男性志愿者,双周期交叉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试剂,定时采血后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测定受试者血浆中匹伐他汀及其内酯化合物的浓度,利用DAS软件计算各受试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受试制剂组及参比制剂组匹伐他汀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t(118±55,118±45)、AUC0-∞(126±56,127±47)、血药峰浓度(Cmax)(50±23,48±20),经双向单侧t检验法及1~2α置信区间法证明生物等效性成立,达峰时间(Tmax)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试组及参比制剂组匹伐他汀内酯化合物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AUC 0-t(241±77,239±81)、AUC0-∞(268±81,266±94)、Cmax(46±13,47±15),经双向单侧t检验法及1~2α置信区间法证明生物等效性成立,Tmax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存在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1.
蒿甲醚缓释片在狗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建立狗血浆中蒿甲醚的含量测定法,并进行蒿甲醚缓释片狗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用3p87药代动力学程序计算蒿甲醚普通片及缓释片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方法最低检测浓度0.02 μg.ml-1,线性范围0.05~12.5 μg.ml-1,r=0.994,方法回收率103.3%。蒿甲醚缓释片的AUC、Tmax、MRT、T1/2与普通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缓释片与普通片比较具有缓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适合重症监护患者的万古霉素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用以指导其给药方案调整。方法收集54例重症监护患者的112个常规血药浓度监测数据,用NONMEM软件以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进行群体分析,建立单房室药代动力学模型。通过拟合优度评价及自举验证法进行模型的内部验证;收集35例重症监护患者的95个常规血药浓度监测数据,通过拟合优度参数法进行模型的外部验证。以评价最终模型的拟合性能。结果模型内部验证及外部验证的结果表明,模型结构稳定,能较好地预测万古霉素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结论万古霉素静脉注射给药后的体内过程符合单房室药代动力学的特征,美罗培南对万古霉素的清除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治疗领域开发一种供口服的药物,候选药物口服给药后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对其评价成败至关重要,通过检测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药物血浆浓度并计算AUC,可获得药代动力学特征,本文报道了一种通过确定AUC估算值的药物筛选新方案,这种方法可快速评价大量的化合物,并为在进一步研究中化合物的优先考虑与否提供一个AUC估算值的排列顺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患者血浆中异烟肼和乙酰异烟肼质量浓度的方法,并对目前应用较多的老年肺结核患者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10名老年患者,年龄大于65岁,诊断为肺结核,口服给予异烟肼0.3g,不同时间采集患者血样,用HPLC法测定血浆药物质量浓度,用DAS3.1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用非房室模型计算出了异烟肼在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论该方法简单、灵敏、准确,适用于体内异烟肼药代动力学分析。异烟肼在老年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与年轻人群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Excel规划求解法计算血管外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医院药剂科(325000)苏银法【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的血管外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求解方法。方法采用残数法获得药代动力学参数初值,并根据最小二乘原理结合Excel规划求解(PS-E)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通过实例展示了Excel规划求解在求解二室血管外给药模型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过程,结果显示Excel规划求解法的拟合效果良好,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获得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最优解。结论Excel规划求解是一种获取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有效而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辛伐他汀在稳定血液透析患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方法给予稳定血液透析患者辛伐他汀20 mg,制定合适的采血时间进行血液采集,利用HPLC-MS/MS测定患者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借助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得到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在置信区间为95%下,模型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Ka:0.59(0.37-0.82)/h;V1:119(32.2-206)L;V2:1 830(905-2 760)L;CL1:663(375-951)L/h,CL2:197(42.7-351)L/h;Tlag:0.49(0.48-0.50)h;由于客观因素(如吸烟、滤器)的影响,通过测算得出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max:(0.90±0.27)h;半衰期t1/2:(6.83±10.79)h;AUC0→t:(30.80±25.00)μg·h·L^-1;Cmax:(12.25±8.35)μg·L^-1。和相关文献记载值较为接近。结论所测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具有参考性,可作为制定患者合理给药方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举例论述了利用SPSS11.5for windows软件的一般线性模型判定在药代动力学及毒代动力学研究过程中药物在体内是否呈线性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8.
多组分、多靶点中药整体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研究链上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新中药及现代复方中药研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尚缺乏符合中药自身特征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与评价技术体系,对于中药药代动力学学科关键科学问题的认识不够清晰。本文扼要概述了本课题组近年来在中药多组分整合药代动力学、体内外物质组分析、基于机制的方剂组分配伍规律研究及中药有效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并试从面向中药现代化研究实际需求的角度,分析和讨论了中药药代动力学学科的关键科学问题,以期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共同促进我国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美沙拉嗪肠溶缓释颗粒剂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通过与市售制剂的药动学特征比较,阐述美沙拉嗪肠溶缓释颗粒剂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特征,为新药评价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以单剂量和多剂量2种方式口服给药,选取比格犬为受试对象,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样品药物浓度。通过药动学参数估算和统计分析,评价美沙拉嗪肠溶缓释颗粒剂的体内吸收和消除过程、相对生物利用度、体内蓄积效应以及与市售制剂的药动学特征进行比较。结果美沙拉嗪肠溶缓释颗粒剂在比格犬体内单剂量口服(灌胃)给药后,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和美沙拉嗪肠溶片以美沙拉嗪表征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01.30%±20.20%、109.20%±30.80%。多剂量口服(灌胃)给药后,体内无蓄积效应。通过相对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参数的统计分析比较研究,提示美沙拉嗪肠溶缓释颗粒剂与市售的2种制剂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美沙拉嗪肠溶缓释颗粒剂吸收和消除过程基本呈线性动力学特征,多剂量给药后5 d左右达稳态、体内无蓄积,药动学参数与市售制剂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反义寡核苷酸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要求具备相应的生物定量方法。本文就近年来在临床前和临床药代动力学评价中常用的几种定量方法,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法、毛细管凝胶电泳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质联用和基于杂交技术的酶联免疫法,对其各自的特性、应用前景、操作方法及局限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