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胡海涛  封菲  丁美萍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3):2827-2829
目的:探讨葛根素协同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von Willebrand因子(vWF)和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含量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随机分为葛根素协同阿司匹林组和常规治疗组,入选当日及治疗14d后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设立正常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正常对照治疗前及脑梗死患者治疗14d后血浆中的vWF和sTM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vWF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大梗死患者比小梗死患者显著增加(P〈0.01),而sTM则无明显变化。vWF和NIHSS评分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r=0.368),而vWF与sTM,sTM与NIHSS评分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葛根素组治疗后血浆中vWF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常规组则无显著差异。脑梗死患者血浆中sTM治疗后比治疗前升高,但葛根素组治疗后sTM水平明显比常规治疗低(P〈0.05)。葛根素协同阿司匹林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改善有优于常规治疗的趋势。结论:葛根素协同阿司匹林治疗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血浆中vWF和sTM水平,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通脑化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急性脑梗死的基础治疗,对照组用依达拉奉静滴,观察组用通脑化瘀汤。结果:治疗后2周、4N,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4.0%、对照组7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5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的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脑化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可以减少单用西药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脑脉舒通颗粒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120例辨证属气虚、血瘀、痰证三证并见证型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采用随机分层法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均按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脉舒通颗粒口服,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变化、临床疗效及对CRP、FIB、UA、HCY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两组治疗后CRP、FIB、uA、HCY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或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脑脉舒通颗粒治疗气虚、血瘀、痰证三证并见证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疗效显著,且有较好的降低CRP、兀B、uA、HCY作用。推测脑脉舒通颗粒降低CRP、FIB、UA、HCY可能是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病情向愈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陈立  李兰  韩悦  吕波  张龙海 《中国中医急症》2013,(12):2027-2028
目的观察化瘀通腑开窍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化瘀通腑开窍方,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合疗效指数进行评价,并于试验前、试验后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O水平明显升高.ET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变化更为明显(P〈0.05)。结论化瘀通腑开窍法能够降低血清ET水平,增加血清NO水平,从而改善内皮舒缩功能,增加临床显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肺心胶囊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予常规抗炎、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加服肺心胶囊,疗程8周。治疗前后用彩超测定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ELISA法和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N一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功能指标LVEF明显升高、LVDd明显下降,血浆NT.proBNP、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血浆NT—proBNP与LVEF呈负相关(r=-0.70,P〈0.05),与LVDd呈正相关(r=0.74,P〈0.05);血浆HS—CRP水平与LVDd呈正相关(r=O.32,P〈0.05),与LVEF增加呈负相关(r=-0.376,P〈0.05)。提示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效果确切,其主要作用机制为降低血浆NT—oroBNP、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栓通胶囊对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69,采用脑中风基础疗法)和治疗组(n=66,在对照组基础上+脑栓通胶囊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1、2、4周后,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E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在调节TG、TC上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降低HDL、LDL等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9%,显著高于对照组(82.6%),P〈O.05。结论:脑栓通胶囊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自拟益脑化瘀煎联合rtPA与rtPA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与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rtpA加中药益脑化瘀煎治疗.对照组采用rtpA加丹参、脑复康静滴.两组疗程均为14d.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用药2周后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恢复期脑功能损害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8% (P< 0.05).治疗组治疗后人院第2日、7日、14日血清中MMP-9的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自拟益脑化淤煎联合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过程中血浆中MMP-9水平明显降低,能有效的改善患者损伤的血管内皮,有利于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细胞进一步恢复.  相似文献   

8.
陈日升  李英明 《中医药研究》2012,(11):1331-1332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30d后临床疗效及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治疗组经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疗效和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提高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卢志刚  陈斌  吕志华 《中医药研究》2012,(11):1336-1337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ACI)的临床疗效及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64例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2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每日3次,每次3粒,疗程为2周。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CP-1、IL-1β、VEGF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能减少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改善脑血流灌注,明显控制脑梗死的进展及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三级综合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抑郁情绪的有效性。方法选择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应用三级综合护理方案;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护理。病例纳入第4周、第12周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量表、抑郁状态问卷(DSI)进行评分。结果实验组在第12周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12周后DSI评分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在第4周、12周DSI积分无变化(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12周时实验组DS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级综合护理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1.
补肾活脑汤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蔡金伟 《河北中医》2009,31(12):1777-1779
目的观察补肾活脑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变化。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应用补肾活脑汤治疗,对照组应用尼莫地平片治疗。2组均14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6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以及血脂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较本组治疗前均有降低,且治疗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脑汤治疗怠性脑梗死疗效确切.且能降低血液流变晕及血脂指标。  相似文献   

12.
牟方波  郭鹏  卢正海 《中医药研究》2009,(10):1161-1162
目的观察祛痰通腑颗粒治疗以痰瘀腑实型为主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神经保护治疗。治疗组(75例)用祛痰通腑颗粒治疗;对照组(75例)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如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改善神经功能及降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痰通腑颗粒用于以痰瘀腑实型为主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且无毒副反应,是一种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提高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疗效的途径。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西医脱水降颅压、脑保护、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及对症支持等治疗;治疗组24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配合中药灌肠。28天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6%,经统计学处理,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昏迷量袁(GCS)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浆炎性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治疗组(治疗组)60例。治疗前和治疗两周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评定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变,观察临床疗效,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浆TNF—α、IL-6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两周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血浆TNF—α及IL-6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且有较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浆中TNF-α及IL-6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始发状态中医证型与同型半胱氨酸(HCY)、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关系。方法将186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6型,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缺血性中风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浆HCY水平,并检测血脂水平。结果缺血性中风始发状态中医证型以风、火热、痰证血浆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以痰证患者LDL—C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并与痰证血浆HCY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568.P〈0.01)。结论证明了高HCY血症是缺血性中风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风、火热、痰证血浆HCY水平显著增高及痰证血浆HCY、LDL-C水平显著增高且呈正相关为中医辨证施治缺血性中风始发状态提供了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黏滞度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并在入院第2天接受高压氧治疗,10d为1个疗程。治疗组同时在治疗当日给予补阳还五汤煎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参数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纽(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降低(P〈0.05),Barthel评分提高(P〈0.05),治疗组NIHSS评分和Barthel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降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降低远期神经功能缺损,提高脑梗死患者的个人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针刺对急性脑梗死后血浆NO及NOS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对急性脑梗死后患者血浆NO及NOS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50例,常规组60例,常规组采用药物对症治疗。针刺组则在药物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7日后观察疗效。结果与结论急性脑梗死后NO、NOS先增高,48h达峰值,7日后NO达谷值,显著低于正常水平(P〈0.05),NO与NOS呈显著正相关(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改善(P〈0.05,P〈0.01),但针刺组较常规组更明显(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高血压病并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结果治疗纽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优于对照组的76%(P〈O.05),对神经功能缺损改善优于对照组(P〈O.05)。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高血压病并腔隙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化瘀克塞方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的影响。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症状发生后48h内入院的患者随机分为化瘀克塞方组(37例)和常规治疗组(33例),分别于入院后即时和治疗后的第3、7、14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NSE的浓度,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化瘀克塞方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入院时血清NSE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天、第14天两组患者NSE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化瘀克塞方组患者血清NSE浓度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第3天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即较入院时明显改善(P〈0.05);治疗第7天、第14天时,组间同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克塞方能够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浓度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轻脑损害,对急性脑梗死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对急性脑梗死风痰阻络型患者血清诱导性-氧化氮合酶(iNOS)、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影响。方法将38例急性脑梗死风痰阻络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18例和对照组20例。电针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并加用电针: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静脉滴注血栓通注射液。结果电针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NOS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电针组治疗后血清iNOS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P〈0.05);电针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O-1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电针组治疗后血清H0—1上升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电针配合常规药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风痰阻络型患者血清iNOS有抑制作用,对HO-1有促进作用,减轻了缺血神经细胞的损伤,疗效优于单纯血栓通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