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择期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KillipⅠ~Ⅲ级AMI住院患者68例,AMI后10~14 d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梗死相关动脉(IRA)完全闭塞,依据是否行PCI将入选患者分为PCI组和对照组,并在住院和随访期间行C反应蛋白(CRP)、脑钠素(BNP)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两组术后1个月、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测定两组AMI后7 d及6个月时CRP及BNP水平。结果 AMI后1个月,两组各项心功能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6个月时成功PCI组LVEF、LVESVI、LVEDVI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心功能下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PCI组CRP、BNP降低,与AMI 7 d时及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后择期PCI,开通IRA,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及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在南京...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首次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的近期影响。方法  10 0例首次 AMI患者 ,按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史分为 A(有心绞痛史 ,5 5例 )、B(无心绞痛史 ,4 5例 ) 2组 ,所有患者均在发病 12 h内行直接 PCI术。术前术后监测心肌酶变化 ;术后 2周行心血池显像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并观察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及再梗死率、病死率。结果  (1) A组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低于 B组 (P<0 .0 5 )。 (2 ) A组自溶现象发生率高于 B组 (P<0 .0 5 ) ;A组无再流现象发生率低于 B组 (P<0 .0 5 )。 (3) A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 B组 (P<0 .0 5 )。 (4 ) A组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和再梗死率均低于B组 (P<0 .0 5 )。结论 梗死前心绞痛可促进 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自溶现象的产生 ,并可减少直接 PCI术后无再流现象的发生 ,从而改善心室功能和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08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35例AMI行PCI术的患者,搜集到20例术后出现脑梗死的患者,未发生脑梗死的患者61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结果:AMI患者进行PCI术后发生脑梗死20例,其发生率为3.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后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年龄、术后低血压、广泛前壁心梗、房颤、球囊扩张次数(P<0.05,OR>1)为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抗凝血酶(AT-Ⅲ)的降低是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OR<1)。结论:AMI行PCI后并发脑梗死的发生率为3.1%,年龄、术后低血压、广泛前壁心梗、房颤、球囊扩张次数为AMI行PCI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抗凝血酶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高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治疗现状。方法62例急性STEMI患者分成两组(≥70岁和<70岁)并予梗死相关血管(IRA)给予直接PCI治疗。比较各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70岁组与<70岁组血管再通率、术中及术后24h内死亡和恶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及两组患者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比例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年龄≥70岁的STEMI患者可以安全接受直接PCI治疗,并且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应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老年AMI并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96例,根据年龄分为低龄老年组(65~74岁) 59例和高龄老年组(≥75岁) 37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相关指标及术后症状、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梗死发生率、吸烟率及胸痛类型、肾功能不全、肝功能异常、房颤发生率、不同性别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Killip分级及入院血小板计数、静脉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比例、门-球时间、住院时间(排除死亡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高龄老年组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低龄老年组(P<0. 04),血红蛋白浓度低于低龄老年组(P<0. 05)。两组心电图梗死图形比较,低龄老年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病率显著高于高龄老年组(P<0. 05),其余类型〔前壁、下壁(包括右心室及正后壁)、高侧壁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左主干病变、病变血管平均数、"罪犯"血管、"罪犯"血管完全闭塞、非"罪犯"血管慢性闭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侧支循环建立率、术前TIMI分级<3级、术后TIMI分级<3级发生率、单纯球囊扩张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 05)。高龄老年组多支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低龄老年组(P<0. 05),术中使用升压药比例明显高于低龄老年组(P<0. 05),"罪犯"血管支架植入数量明显高于低龄老年组(P<0. 05)。两组术后胸痛症状均明显缓解,再发心绞痛、急性左心衰、出血及死亡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急诊PCI治疗AMI老年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静脉溶栓后选择性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后选择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AMI患者114例,60例仅接受静脉溶栓者为药物组,54例静脉溶栓后平均(9.1±2.4)d行PCI者为手术组,分别于溶栓后及PCI后3、6、12个月随访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随访复查超声心动图,计算左室的整体室壁运动指数和左室射血分数.结果两组住院期间无死亡及心绞痛复发,手术组血管造影和操作成功率均为100%,无操作相关心肌梗死、急诊冠脉搭桥术(CABG).随访期间死亡率、因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心绞痛复发再次入院者手术组均显著少于药物组(P<0.05),手术组总的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药物组(P<0.01).结论 AMI患者静脉溶栓后选择性PCI能改善其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有效防止左室重构 ,改善左室功能 ,但其作用机制和实行时机尚不明确。通过对其作用机制及实行时机的研究 ,为及时、有效实行PCI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据报道 ,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有上升趋势 ,且年龄提前 ,冠心病发病多凶险 ,病后既使经治存活 ,个人生活的质量也明显下降。因此 ,冠心病的健康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病人进行适当的教育及有效的心理疏导 ,能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使其正确对待疾病 ,从而有利于促进患者心脏功能和临床症状的改善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护理人员及患者分别进行调查〔1〕发现 :所有参加研究的心肌梗死 (MI)患者都对学习有关MI知识需求问卷进行了完整的填写 ,说明他们有能力对自己需要学习什么做出判断 ,认为在一次严重疾病的重创之后 ,患者会视与其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将拟行急诊PCI的AMI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于术前口服曲美他嗪。两组急诊PCI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记录两组再通后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TIMI)分级、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及TIMI心肌灌注分级(TMBG)。结果观察组TIMI分级0~Ⅱ级6例、Ⅲ级39例,对照组分别为9、37例;两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CTFC为(21.7±5.38)帧,对照组为(27.1±6.34)帧,P<0.05。观察组TMBG分级0~Ⅱ级9例、Ⅲ级36例,对照组分别为15、30例,P<0.05。结论曲美他嗪可明显改善AMI患者急诊PCI术后的冠状动脉血流。  相似文献   

11.
将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50例随机分为行PCI术后冠状动脉内注入尿激酶(UK)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两组临床事件、心律失常、ST—T改变、QT离散度、心功能及左室重塑情况。结果两组临床事件的发生率及QT离散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AMI直接PCI后强化溶栓治疗对于抑制和逆转心肌梗死后患者的左心室重构、改善左心功能和远期预后要优于单纯PCI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在不同时间窗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9月连续入我院行直接PCI的AMI患者95例。按行直接PCI时间分为:AMI后A组(〈6h)45例,B组(6-12h)15例和C组(〉12h)35例。分别比较A、B、C三组的术后心衰发生率、总死亡率。于PCI后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结果住院和随访期间,A组的术后心衰发生率、总死亡率均明显低于B组和C组,而B组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术后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A组的LVEF(%)(57.51±6.9)明显高于B组(52.25±4.27)和C组(47.75±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mm)(45.89±4.23)明显低于B组(49.0±3.1)和C组(52.4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行PCI术时间越早,患者心功能恢复效果越好,心衰发生率、左室重构和死亡率越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择接受急诊PCI的糖尿病合并急性sT段抬高型AMI(STEMI)患者133例(A组),非糖尿病AMI患者296例(对照组,B组)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两组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肾功能、高血压、高脂血症、既往PCI史、梗死前心绞痛和冠心病家族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糖尿病组单支病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双支、三支及合并左主干病变显著高于对照组(尸〈0.01)。两组急诊PCI处理的靶血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0.05)。PCI术前TIMI血流0--1级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糖尿病组TIMI3级血流者显著少于对照组(P〈O.01);TMPG分级0-1级和2级者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TMPG3级者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间人院到球囊扩张平均时间、支架内血栓和30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平均住院时间、急诊PCI置入2个以上支架数、住院期间择期二次PCI、梗死后心绞痛、住院期间再梗死、严重心律失常、KillipIll级以上心功能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尸〈0.05)。结论糖尿病合并AMI患者多支血管病变多见,PCI术后TIMI血流和TMPG低,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于用户决策行为分析(AISAS)模式的互联网为基础的疾病管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87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给予基于AISAS模式的互联网为基础的疾病管理干预。观察两组心功能指标、炎症因子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两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LVESD、LVEDD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LVEF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简易生活质量评分(SF-36)各维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均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普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等的影响。方法将112例AMI急诊PCI术后慢性心力衰竭(NYHA分级Ⅱ~Ⅲ级)患者随机分为普伐他汀20mg组(20mg组)和普伐他汀40mg组(40mg组)。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对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基本实验室检查、特殊实验室检查(包括炎性因子、MMP-2)、6min步行试验(6-MWT)。随访18个月时再次进行治疗前的各项检测。结果与20mg组比较,40mg组治疗后6-M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提高(P〈0.05);40mg组TNF-d、IL-6、MMP-2治疗后下降水平差值更大(P〈0.05);普伐他汀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IL-6、MMP-2改变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降低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普伐他汀对AMI急诊PCI术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益,且这种有益性独立于调脂作用之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入院空腹三酰甘油(FTG)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就诊于我院的1 125例PCI术后STEMI患者,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随访18个月,收集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情况。根据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死亡组(49例)与存活组(994例),比较两组各临床指标差异,采用COX多因素分析心源性死亡与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年龄、住院天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Killip分级、尿素氮(BUN)、肌酐(Cr)、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FTG、空腹血糖(FBG)在死亡组与生存组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就诊年龄与FTG水平是STEMI患者18个月心源性死亡、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不同FTG水平患者间心源性死亡、全因死亡无显著差异。结论:FTG水平与就诊年龄是急性STEMI患者18个月心源性死亡与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阶段式心脏康复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运动耐力及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PCI手术治疗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常规护理)、观察组(n=40,阶段式心脏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运动耐力、生活质量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康复后3个月,观察组最大运动功率、无氧阀水平、峰值耗氧量以及代谢当量(METs)水平、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稍低于对照组。结论 针对PCI手术患者术后实施阶段式心脏康复训练对改善患者运动耐力效果尚可,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阶梯式护理模式的价值,评估对术后心理困扰、应对方式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采取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主体,入组对象共计64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处理,将研究对象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前者行常规护理,后者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应用阶梯式护理模式,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功能水平改善效果理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对照组、观察组心理困扰、应对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困扰评分、应对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采取阶梯式护理对于促进心功能恢复以及调整心理状态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左主干急性闭塞致心肌梗死急诊PCI 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捷  邱建平  陆纪德  窦桂珍 《内科》2010,5(6):582-583
目的评价无外科保护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左冠状动脉主干(LMCA)急性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确诊LMCA急性闭塞14例,均接受急诊PCI。观察住院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14例中,12例心源性休克患者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3例心动过缓予以临时起搏器治疗。PCI后即刻,5例发生无复流现象,4例院内死亡。平均随访(30±22)个月,获得随访的患者均无死亡和再梗死。结论无外科保护下对LMCA急性闭塞患者行急诊PCI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殷宪刚  高晓燕  李瑶 《山东医药》2013,53(15):53-55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心肌梗死的预防作用.方法 510例拟行PCI的ACS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5例.治疗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左卡尼汀3.0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持续静滴,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静滴,均1次/d,连用7~10d;两组均于入院后第2天进行PCI.所有患者分别于PCI术前和术后8、24 h及3、7d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氮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并同时做18导联心电图.结果 PCI围术期共发生心肌梗死105例,其中治疗组38例(14.9%),对照组67例(26.27%),两组相比,P<0.01.两组血清CK-MB、cTnT、hs-CRP、NT-proBNP水平在PCI后均升高(P均<0.05),尤以对照组升高明显;CK-MB≥5倍正常值上限和cTnT≥10倍正常值上限者,治疗组4例(4/38,10.53%)、对照组26例(26/67,38.81%),两组相比,P<0.01;PCI术后TIMI 3级血流在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41例(94.51%)和159例(62.35%),两组相比,P<0.01.结论 ACS患者PCI围术期应用左卡尼汀对缺血损伤的心肌有保护作用,可降低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