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评价在孕妇学校中增设预防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的专题健康教育课程,对提高孕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降低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的干预效果,为在全市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专题健康教育工作的常规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本市有产科资质医院的孕妇学校中,增设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课程,对建册孕妇进行艾滋病科普知识及预防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知识健康教育。从中选取12个孕妇学校,对孕妇进行培训前后知识知晓率调查分析,结合全部孕妇学校培训后孕妇主动接受艾滋病抗体检测率、艾滋病阳性确诊孕妇接受规范治疗情况的统计分析结果,评价艾滋病健康教育对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干预效果。结果共完成600名孕妇的培训前后知识知晓率调查统计分析,干预后孕妇对预防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的知识及艾滋病的一般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01)。通过孕妇学校的健康教育,3年来孕妇自觉接受艾滋病的检测率>90%,47例阳性者自觉接受规范治疗,母婴垂直传播率<2%。结论通过孕妇学校对孕妇系统地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了孕妇对艾滋病科普知识及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使孕妇在孕期能主动地接受艾滋病检测,阳性者能主动地接受规范治疗,能达到有效地降低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的实效,因此,应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规范,使开展"孕妇学校"式的预防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常规化、普及化。  相似文献   

2.
开展清洁针具交换 预防静脉吸毒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针具交换对干预预防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传播的可行性,为全面开展针具交换干预工作提供经验和科学依据。方法在社区开展针具交换和健康教育活动;比较干预前后艾滋病知晓率、艾滋病传播危险行为学指标和HIV抗体阳性率,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比干预前低。结论在吸毒人群中开展针具交换有助于改变吸毒人群共用针具的危险行为,控制艾滋病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宁明县孕产妇艾滋病、梅毒、丙肝的感染状况和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水平,为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47月对首次来县妇幼保健院和县人民医院建卡或进行围生期保健的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5 m L静脉血进行HIV、梅毒、丙肝抗体检测。结果孕产妇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0.0%,不同年龄组和文化程度知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检出1例HIV抗体阳性者,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25%;检出梅毒2例,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5%;检出丙肝1例,丙肝感染率为0.25%。结论艾滋病已经向孕产妇人群蔓延,并且存在着多种危险因素,应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降低HIV母婴传播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在戒毒所进行艾滋病咨询及心理干预对吸毒人群戒毒的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以面对面询问方式,对戒毒所内的吸毒人员进行干预前后调查。结果261名吸毒者接受了干预前问卷调查,其中132例自愿参与咨询、接受心理干预,并做了干预后调查。干预后吸毒人群对艾滋病防治、性传播疾病、自愿咨询检测知识知晓率均明显提高;自愿咨询检测利用率、性病就诊行为好转率均有明显提高。结论在戒毒所开展咨询与心理干预,可以提高吸毒人群艾滋病的防治知识,改变相关危险行为,在戒毒所对吸毒人群开展艾滋病咨询与心理干预是预防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传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适合东莞市市情的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阻断模式。方法 收集和整理2007年4月至2010年3月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工作后全市孕妇自愿接受艾滋病检测的资料,并对确诊患者47例的妊娠结局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年来自愿接受艾滋病检测率达90%以上,确诊HIV孕妇47例中34例选择终止妊娠,13例选择继续妊娠,这13例全部规范应用抗病毒干预并择期行剖宫产加人工喂养,4例新生儿死亡,9例新生儿中12个月艾滋病抗体检测均为阴性。8例新生儿18个月艾滋病抗体检测均为阴性;1例未满18个月未检测,3年来母婴垂直传播率<2%。47例中在镇区级医院28例均终止妊娠,在市级医院处理的19例中,仅6例终止妊娠,13例继续妊娠,比较镇区级和市级医院终止妊娠率和继续妊娠率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孕妇学校健康教育+产科干预+抗病毒药物干预+人工喂养可以有效阻断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根据孕妇不同意愿选择不同级别医院诊治可以最大限度满足孕妇做母亲的愿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丹东市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评价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为实施艾滋病干预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丹东市5所公共场所共400名从业人员进行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行为改变的基线问卷调查并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采用同一问卷,以获得调查对象干预前后对艾滋病的知晓率变化,并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后分别收到有效问卷394份和391份。调查对象对问卷中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除"艾滋病可以通过性行为感染"、"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感染"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调查对象的艾滋病的基本知识知晓率由从65.2%提高到82.5%。健康教育干预后该人群对"国家提供免费的自愿咨询和初筛检测"、"国家对经济困难的艾滋病患者提供免费抗病毒药物治疗"两项知识的知晓率仍低于70%。健康教育干预后对待艾滋患者的其实态度有了很大的改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该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知识方面有着全面的提高。结论在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中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十分必要,健康教育干预是当前及今后预防控制艾滋病的有效措施,应继续有针对性的加强该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7.
羁押劳教人员HIV感染现状及知识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商丘市劳教人员HIV感染现状以及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分析羁押劳教人员感染HIV的相关高危行为,为开展行为干预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本市市属监狱的羁押犯人和劳教所收教人员全部调查登记,并采血进行HIV抗体检测[1];对市劳教所全部收教人员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羁押收教人员536例,检出HIV抗体阳性5例,阳性率0.93%;有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者143例,占26.68%,其中有两种高危行为史者6例,占1.12%;对市劳教所105例收教人员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问卷调查,正确知晓者35例,知晓率33.33%。结论监狱劳教所26.68%的羁押收教人员有艾滋病感染的相关高危行为,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低,是感染HIV的重点人群和传播HIV的重要桥梁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自贡市男男性行为者(MSM)的HI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MSM人群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参与自愿咨询检测的366例MSM人员进行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液样本进行HIV抗体、梅毒抗体检测。结果自贡市MSM人群的HIV阳性检出率为24.32%,梅毒阳性检出率4.64%,年龄、文化程度、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是否接受过艾滋病干预、首次性行为年龄、最近6个月男性性伴侣数、安全套的使用率、寻找性伴侣的场所是高危行为影响因素。结论自贡市MSM人群知识知晓情况较好,但高危行为较为普遍,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存在知行分离。MSM人群艾滋病防治形势严峻,需要根据男男性行为特征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以遏制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对流动人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母婴阻断的影响。方法比较网格化模式前后2年的广州市白云区黄石社区流动人口中的孕妇对HIV母婴阻断知识知晓率及HIV检测率、接受管理的流动孕妇数的变化,随访父母之一HIV抗体阳性的婴幼儿的HIV抗体检测情况,分析HIV母婴阻断效果。结果网格化管理模式实施后,流动孕妇的HIV母婴阻断知识知晓率及HIV检测率,接受管理的流动孕妇数均明显增加(P<0.05);检出HIV抗体阳性12例,均为男性,婚育的4例中孕产妇及婴幼儿HIV均阴性。结论网格化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对流动人口的孕产妇管理,明显提高流动人口HIV母婴阻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越南媳妇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丙型肝炎感染状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越南媳妇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和采集静脉血进行HIV、梅毒、丙型肝炎抗体检测。结果共调查406名越南媳妇,艾滋病总体知识知晓率为34.9%,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存在混淆、错误的认知,尤其是对非传播途径的错误认识较多。查出1例HIV抗体阳性者,HIV抗体阳性率为0.3%;查出梅毒7例,梅毒检出率为1.7%;查出丙型肝炎2例,丙型肝炎检出率为0.5%。结论针对越南媳妇艾滋病知识的薄弱环节,开展宣传教育。同时对该人群加强监测,才能有效地阻止艾滋病病毒在配偶间的传播和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清新区女性性工作者对性病/艾滋病传播和预防的知识知晓率、安全套使用及患病情况,为制定该区的性病/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8-2012年对该区公共娱乐场所中的女性性工作者采用随机整群抽样,进行统一问卷调查.采用ELISA检测方法检测梅毒及HIV抗体.使用Epidata 3.0和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清新区共调查450人,该人群对性病/艾滋病传播和预防知识知晓率为65.11%(293/450),其中接受过干预的人知晓率为73.93%(156/211),未接受干预的人群知晓率57.32%(137/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61,P< 0.01).近一周与商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比例为83.92%,安全套正确使用率为81.12%(348/429).该人群梅毒抗体阳性率为4.67%(21/450),HIV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清新区女性性工作者性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不高,仍存在高危行为,应加强对该人群性病/艾滋病的防控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化州市孕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现状,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到化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和化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孕妇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450名孕妇,平均年龄25岁,以汉族、本地户口占大多数。艾滋病知识综合知晓率55.6%,三个传播途径知晓率为63.3%~83.8%。发现孕妇人群中夫妻双方或其中一方均存在较高的危险行为,其中吸食毒品为0.4%、1.8%,性病史为3.3%、3.6%,有偿供血史为1.6%、4.2%。结论 目前中国HIV感染已进入快速增长期,由特殊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感染人数急剧增加,并且母婴传播已逐渐成为我国HIV传播的一个主要途径,因此有针对性地加强育龄妇女AIDS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认识,提高监测水平是当前预防控制HIV母婴传播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流动人口艾滋病知晓率。方法对本区内建筑工地、娱乐场所、农贸市场内的流动人口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评价干预效果。结果通过对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较干预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干预后调查对象中愿意向身边的人传播艾滋病防治知识,对艾滋病存在畏惧以及性行为愿意采用安全套的人数较干预前显著增多(P<0.05),对于是否愿意接受更多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愿意通过更多的途径获得艾滋病防治知识,干预前后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流动人口实施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显著提高其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改善其对艾滋病的态度及行为,对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危人群中艾滋病的综合性防治工作。方法选择1120例艾滋病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对其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进行调查,针对其掌握情况开展综合性防治工作,总结工作前后该组高危人群艾滋病健康知识知晓率的变化。结果综合性防治工作开展后,该组人群在艾滋病的定义、传播途径、防治等健康知识方面的掌握率较之前有了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艾滋病高危人群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其掌握正确预防方法,对于确保人群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性病就诊人群STD/HIV感染状况,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通过性接触扩散的流行特征,为艾滋病经性传播的防治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山西省性病门诊就诊的性病患者在进行性病病原学检测的同时开展性病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和自愿咨询检测(VCT)服务。结果2007—2008年间共为1000例性病门诊就诊者提供性病病原学检测和VCT服务,其中接受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有963例,在受检的963例样本中发现HIV阳性2例,阳性率为0.21%,有1例为艾滋病合并梅毒。结论性病患者及高危人群存在传播STD/HIV的危险,在性病门诊开展切实可行的VCT服务,对控制HIV经性传播起到有效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婚姻登记人群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是很有必要的,是早发现、早干预、早控制、降低二代传播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促使结婚登记人群主动接受HIV抗体检测,有效控制艾滋病在结婚人群中的传播,提高人群体质健康,倡导优生优育,提高人口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对暗娼人群进行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后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枣阳市娱乐场所230例暗娼人员,由艾滋病防治专业人员集中进行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干预前后分别用A、B两种问卷进行艾滋病知识匿名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后,暗娼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总知晓率均比干预前高;健康教育后安全套使用率上升(χ2=258.75,P<0.01);安全套自备情况较前改善(χ2=61.53,P<0.01);肛交、口交性行为较前大幅度减少(χ2=401.35,P<0.01)。通过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后,性行为态度均有明显变化。结论对暗娼进行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可以提高她们对艾滋病的认识水平,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促使其高危行为的改变,有效地减少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在预防艾滋病工作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男男性接触者(MSM)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状况,探索MSM人群综合干预模式,提高干预效果。方法通过一对一访谈,填写调查问卷并采集血液样品检测艾滋病病毒(HIV)及梅毒。结果89名受访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96.9%,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42.7%。接受艾滋病干预措施比率77.5%,HIV阳性率2.2%,梅毒阳性率15.7%。结论艾滋病性病已经在MSM人群蔓延,并有向普通人群扩散的危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接受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的人群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康教育干预计划。方法对2004-2006年到阜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门诊接待的1625名自愿咨询检测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咨询1625人,85.29%自愿接受抗-HIV检测,检出6例HIV感染者。求询者中,20~40岁占90.72%,男性占64.49%;62.58%因有高危性行为来咨询;求询的问题主要是HIV检测相关问题,艾滋病症状、传播途径及感染概率等。结论青年人是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亟需为之提供咨询和检测服务。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某市美容美发服务行业工作人员和宾馆服务人员AIDS健康干预方法和效果,为展开健康教育和干预、预防、控制艾滋病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美容美发服务行业工作人员和宾馆服务人员,进行系列的AIDS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分别进行AIDS知识问卷调查,对两组人群干预前后效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组内干预前后,对AIDS知识、传播途径的认识明显改进;组间在干预前后,对AIDS态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两组人群对AIDS知识知晓率较低,他们是艾滋病预防的重点人群之一,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有利于控制我国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