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芬 《气象科技》2003,31(5):293-295
充分利用多普勒雷达通信资源,综合通信、网络技术,通过建立观测站局域网系统、改造光缆连接方式以及对雷达计算机系统进行技术改造等技术措施,在未增加线路投入及未影响雷达数据通信情况下建立综合探测业务宽带网络传输系统,通信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报文传输稳定、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新一代天气雷达监测信息市-县气象局间的自动、快速传输,根据山东省等效多普勒天气雷达应用系统特点和济南市气象通信条件,利用已有的2MSDH网络系统,采用FTP传输协议技术体系,建立了济南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市-县传输系统。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双偏振多普勒雷达的理论基础,以CSU-CHILLS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为例,介绍了双偏振多普勒雷达的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并以雷达测量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实例说明了双偏振多普勒雷达在气象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新一代天气雷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力 《气象》1996,22(8):49-55
阐述了双偏振多普勒雷达的理论基础,以CSU-CHILL S波段双偏振及多普勒天气雷达为例,介绍了双偏振多普勒雷达的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并以雷达测量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实例说明了双偏振多普勒雷达在气象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太原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安装运行至今已有4a。在此期间,我们在运用多普勒雷达天气资料指导人工增雨作业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将多普勒雷达在探测降水系统的常用方法作了总结并举例说明了多普勒雷达在人工增雨作业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陈往溪 《广东气象》1997,(2):28-29,27
汕头多普勒天气雷达站于1995年底建成,1996年2月份投入业务使用。多普勒雷达站与汕头气象局本部隔海相望,直线距离约为11km。原来的资料传输方式是采用有线程控调拨,传输速率最高为9600bps,有时因线路质量差而使速度降至2400bps以下,甚至无法联网,还时常因线路中断而无法传输。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量极大,每水平扫描一圈,强度图和速度图的数据量都为724112字节,立体扫描一次4层的数据量已有2.SMB,12层达7.ZMB。9600bPS的速度远远不能满足传输如此大数据量的要求,而只能传送部分二次处理产品的压缩文件,这对于多普勒雷达资…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基天气雷达技术系统发展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我国天气雷达从常规雷达发展到单极化多普勒,再到双极化多普勒,雷达获取目标的参数信息更加丰富的过程。分析了常规、单极化多普勒、双极化多普勒雷达工作原理及其产品信息。对于我国新一代S、C和X波段的天气雷达性能进行了研究对比。阐述了毫米波段多普勒测云雷达工作原理及其产品。对新一代天气雷达网进行了分析及展望,双极化将是我国天气雷达网升级改造趋势,为弥补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盲区,小型移动电扫描雷达也是一种辅助主雷达网可移动灵活布网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多普勒雷达资料四维变分同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多普勒雷达资料的四维同化。阐述多普勒雷达资料四维同化的主要过程及其基本思路。着重论述多普勒雷达资料四维变分分析系统(4D-VDRAS)的原理和方法,以及价值函数,共轭方程、伴随方程和多普勒雷达数据处理、Barnes插值技术和4D-VDRAS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雷达气象研究50年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回顾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在模拟信号的天气雷达、数字化天气雷达、多普勒雷达和雷达新技术如双线偏振雷达、双基地多普勒雷达等雷达技术研究及其在冰雹、暴雨、台风等中尺度天气过程的监测和临近预报等方面的应用工作, 特别介绍了近年来开展的针对暴雨、台风的中尺度外场试验、双多普勒雷达和双多基地多普勒雷达技术在风场中尺度结构中的应用、双线偏振雷达在云和降水微物理结构探测中的应用、新一代天气雷达三维数字组网及临近预报方法研究等工作; 对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雷达气象领域研究的未来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成永勤 《四川气象》2004,24(1):25-25
西南空管局成都气象中心从美国引进的多普勒天气雷达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 ,已完成了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安装及调试工作 ,此部雷达的安装调试成功 ,结束了西南地区没有多普勒雷达的历史 ,标志着我们对天气系统 ,特别是对强对流天气系统的探测朝着精细化方向大大地迈进了一步。多普勒雷达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字化天气雷达 ,它除了具有常规天气雷达的作用外 ,还可以利用多普勒效应测定降水粒子的径向速度 ,并据此推断天气系统的风场结构特征 ,垂直气流速度 ,大气湍流 ,降水粒子谱分布等 ,具有强大的探测功能。为使多普勒雷达顺利开放使用 ,2 0 …  相似文献   

11.
多普勒天气雷达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单介绍了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原理及测速能力,并介绍了多普勒天气雷达速度资料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比多普勒雷达和713-C雷达在同一时间、同一站点对降水回波的探测资料,找出它们在同类产品上的差异,对完成713-C雷达观测向多普勒雷达观测的过渡,用好多普勒雷达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冯亚  崔栋梁  刘武斌  郝智利 《气象科技》2015,43(5):1003-1006
通过晋城CTL 713C型多普勒天气雷达伺服系统的故障维修工作,以及对CTL 713C型多普勒天气雷达伺服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的研究,针对CTL 713C型多普勒天气雷达伺服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提出了两种CTL 713C型多普勒天气雷达伺服系统故障分析方法——快速定位故障法与应对疑难故障法,其相对快捷的分类检修方法,为以后的CTL 713C型多普勒天气雷达技术保障提供借鉴,进而有效地提高天气雷达保障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数据业务传输的设计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数据一直是布网雷达站的业务考核内容, 也是短临预报相关系统必需的数据之一。一直以来, 雷达基数据的传输都是由RPGCD程序实现。但是长期的连续运行发现, 我站RPGCD程序传输过程中系统资源占用较大, 影响了雷达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为此, 本文通过改进传输和压缩算法, 精简程序代码重新设计了一套基数据上传程序。业务运行统计表明, 该系统有效缓解了RPGCD程序占用系统资源较大、雷达系统运行不稳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多普勒雷达风廓线资料可用性评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利用阳江大气探测基地拥有多普勒雷达、L波段探空雷达和地面观测站于一体的条件,将多普勒雷达高密度的VAD风廓线资料与L波段雷达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其相关性,得出多普勒VAD风廓线资料在探测资料齐全时,与L波段雷达资料变化趋势一致;一般情况,多普勒风廓线探测值比同一层的探空风偏小;多普勒风廓线RMS误差资料代表多普勒风廓线资料与探空资料的一种差异趋势。  相似文献   

16.
双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场探测的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双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场探测原理和多普勒天气雷达数据处理技术出发,分析了影响双勒天气雷达风场反演可靠性的内在因素。即两部雷达观测同一点的非一致性 (空间和时间上的非一致性) 和空间各测量点观测时间及照射体积的非统一性,以及微波在大气中的非直线传播和地球表面的非几何平面引起的坐标、定位等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双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场反演可靠性。该文提出一些解决办法,但在应用双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场反演数据时,还必须进行可靠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运用雷达组网拼图建立精细化人工增雨作业参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汪毅  杨光 《气象》2011,37(1):107-111
利用安徽省合肥、阜阳、蚌埠、黄山4部S波段多普勒雷达,江苏南京、徐州2部S波段多普勒雷达,河南驻马店以及江西九江的S波段多普勒雷达,对这8部同型号的多普勒雷达进行组网和资料拼图插值,通过GIS数据和地理空间转换,建立了2~8 km高度强度场雷达拼图,并根据火箭弹道轨迹方程,计算火箭人工增雨作业的仰角、方位角和用弹量,精...  相似文献   

18.
引 言  众所周知,多普勒雷达只能测得径向速度,要获得水平风矢量场,必须用两部或三部雷达同时测量。由于多普勒雷达价格昂贵,不少气象工作者致力于从单部多普勒雷达提取水平风场信息。Waldteufel和Carbin提出了VVP(VolumeVelocityP?..  相似文献   

19.
对如何把多普勒雷达资料应用到数值模式的技术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为进一步拓展多普勒雷达资料应用的领域提供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20.
序言天气多普勒雷达发展至今已有近二十五年的历史了,在设备本身性能、资料处理、终端显示以及发挥作用等方面,都已居于目前普遍使用的非相干雷达的统治地位,成为气象工作者进行定量降水测量和研究大气变化规律的重要探测工具。了解和研究其发展过程,掌握其技术水平,对于发展我国自己的天气多普勒雷达将会大有裨益。一、发展历史多普勒雷达是人们根据运动物体会造成电磁波或声波频率变化这一多普勒效应制成的。早在三十多年前已在军事和航空上得到应用,由于多普勒雷达有着探测目标运动速度的能力,气象学者极感兴趣和重视,利用云、雨粒子运动会造成雷达电磁波的频率变化,进一步发展成为气象上用的脉冲多普勒雷达。从1958年就开始用连续波多普勒雷达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