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庆华 《新疆医学》2013,43(6):114-115
自1982年澳大利亚消化科临床医生.Marshall和临床病理学家Warren发现了幽门螺杆菌(HP),并证明改细菌感染胃部会导致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国内外学者对Hp与胃和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报道,目前多数学者公认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着重要关系,从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来看,幽门螺杆菌感  相似文献   

2.
自从1982年Marshall和Warren成功地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以来,HP已成为国际医药卫生界研究的热门课题。各国专家一致认为HP感染与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并与胃癌的发生亦有联系。  相似文献   

3.
刘勤俭  王俊雅 《广东医学》1993,14(6):321-323
自从1983年Warren和Marshall从人胃粘膜中分离培养出幽门弯曲菌(现易名为幽门螺杆菌简称HP)以来,国内外学者做了进一步研究,现有证据说明HP有致病性,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病因之一,它和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为明确HP和上述疾病的关系,以利于研究慢性胃病的发病学和临床防治。为此,本文对235例人群及20个家庭进行调查,初步探讨HP感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世界范围性疾病,人群中感染率高.几乎50%终生感染HP.但只有10%感染者发展为明显临床疾病。自1983年Warran和Mashall发现HP以来,对其与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已有了共识,认为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HP感染后引起胃上皮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异常,最终发展成胃癌。这一动力学研究已引起WHO重视,将HP列为Ⅰ类致癌原。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得出HP对人类有致癌作用的结论。因此.近年来许多学者从流行病学及实验室研究证实.HP感染与胃癌发生关系密切,胃癌又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此根除HP感染是预防胃癌发生的关键.现将其发病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自1982年Mashll从胃炎患者的胃活检标本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以下简称HP)以来,现已证实HP与多种消化疾病,如胃炎、消化性溃疡、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胃癌、胃淋巴瘤的发病密切相关.本文收集1998年~2002年郑州市中医院所做胃黏膜活检标本1 210例,进行病理分析,就HP感染与慢性胃炎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3年Warrn和Marshall从慢性活动性胃炎胃窦黏膜中成功地分离和培养出幽门螺杆菌(HP)以来,该菌与胃和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经过10多年的研究,现有资料已充分证明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较少见的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癌的主要病因,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许多学者[1]认为,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活动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现将中医药治疗HP的状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报道在人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原名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 Pylori,CP),并注意到该菌可能与慢性活动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有关。大量资料充分证明,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主要原因,与胃癌的发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许多学者力求从中医药人手,寻求抗HP的新的治疗方案和药物,并做了大量工作.笔者就有关中药荆花胃康胶丸抗幽门螺杆菌方面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作一简单的综述.  相似文献   

9.
自从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SHALL[1]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以来,有关HP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迅速,成为消化性疾病研究的热点之一。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P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密切相关。同时对该菌的免  相似文献   

10.
<正> 自从1982年Marshall首次分离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y,HP)以来HP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 系一直是胃肠病学、微生物学、病理学,免疫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大量研究资料表明,HP是慢性胃炎的病原菌;在预先存在十二指肠胃化生的情况下,Hp可感染十二指肠引起十二指肠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是消化性溃疡的高度危险因素;一旦根除了Hp,十二指肠溃疡的复发率明显降低。 1 HP与慢性胃炎 早先人们就注意到消化性溃疡常合并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与胃炎的相差性可以有三种解释:(1)胃炎仅是消化性溃疡的结果;(2)胃炎是消化性溃疡的致病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淑英 《医学综述》2000,6(3):113-116
<正>自1983年Warran和Mashall发现幽门螺杆菌(HP)10多年来,经国内外广大医务工作者广泛研究,对其与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已有了共识,认为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HP与胃癌(CC)发生发展的关系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此方面的研究进展迅速,已成为消化系疾病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许多流行病学及实验室研究证实HP感染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or,IARC)得出“HP对人类有致癌作用”的结论。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将HP列为Ⅰ类致癌原。现将有关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随着纤维胃镜的普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etr Pyloru,HP)的检测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作者总结了自1996年9月到1998年9月本院消化科胃镜室行胃镜检查同时检测HP共720例,统计HP在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3.
对因上消化道症状而胃镜检查的448例患者,快速尿素酶试验及测定胃液尿素(?)检出幽门螺杆菌者222例,总阳性率为49.6%。对消化性溃疡、疣状胃炎(初发期、过度期及成熟期)进行幽门螺杆菌的自身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消化性溃疡病灶中的幽门螺杆菌并非其特有的,而与消化性溃疡所并发的慢性胃炎的幽门螺杆菌有相关性,但幽门螺杆菌可能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幽门螺杆菌与疣状胃炎无明显关系,但可能影响疣状胃炎病灶由初发期、过渡期向成熟期的演变。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活动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已为大家所公认。本文介绍了多种抗菌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和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活动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已为大家所公认。本文介绍了多种抗菌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和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尿素酶检测幽门螺杆菌9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葵良  李秀兰  蓝永强 《广西医学》2002,24(12):2098-2099
自 1 98 3年澳大利亚学者 Marshall等首次从胃炎患者的胃粘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 ( HP)以来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 ,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的发病密切相关。随着对 HP研究的不断深入 ,各种检测手段也不断进步和发展 ,为了探索 HP的感染情况 ,我们于 2 0 0 0年 1 1月至 2 0 0 2年 1月对980例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尿素酶试验 ,现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980例 ,男性 5 83例 ,女性 397例 ,年龄最小 1 6岁 ,最大 86岁 ,平均年龄 42 .3岁。所有病例均在进行内镜检查时做尿素酶试验 ,并进行活检 ,活检部位…  相似文献   

17.
小剂量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张治君铁道部第三工程局六处医院056105自1982年Warren和Marshall从慢性胃炎的胃粘膜内分离出幽门螺杆菌以来,消化性溃疡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杨洪兵  陈若飞  戴海英  顾菊红 《医学综述》2007,13(11):880-880,F0003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ti,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关系密切。流行病学调查提示,HP与胃癌呈正相关。早在1994年美国国立卫生院和WHO癌症研究中心分别宣布HP为胃炎、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也是胃癌的第一类致癌因子㈨。国内外报道根治HP的方案很多,多为铋制剂、  相似文献   

19.
自2005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因发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及其在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中的作用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之后,胃炎及其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人们由此联想,螺杆菌作为一个庞大的细菌家族,定植于胃的幽门菌可引起胃炎,那么定植于  相似文献   

20.
<正> 早在19世纪末,就有人注意到胃粘膜组织中存在一种螺旋形微生物,其后陆续有类似报道,但均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ten和Marshall报告,在人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出这种细菌,即幽门螺杆菌(Helieobacter pylori,Hp;原名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 pylori,CP),并认为该菌可能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原菌。目前HP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在其致病严重性的认识和诊疗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1 HP致病性的认识过程 自1983年分离出HP以后,人们已认识到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有高度相关性。1990年在悉尼召开的第九届世界胃肠大会上,HP被正式定为慢性胃病的致病菌,一个专题委员会基于HP研究的重大进展,提出了新的胃炎分类法—悉尼系统。但在此间的许多会议上与会者对HP引起消化溃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