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实践,探讨巴林特小组活动在肿瘤专科护士职业压力调适中的重要意义。方法将参加培训的肿瘤专科护士分组,按照巴林特小组的实施步骤进行临床案例汇报与分析,识别和纠正在临床工作中给自己带来的困扰或压力。结果通过巴林特小组活动,使护理人员在处理护患关系中形成新视角和更具分析性的思考方式,从而能够深刻地意识到自身对于患者的理解,提高换位思考的敏感性。改善了护士负性情绪体验,缓解了职业压力;同时在提升护患沟通能力,建立和谐护患关系上起到积极作用;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提升了护士的职业素养,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专科护理服务。结论将巴林特小组实践活动应用于肿瘤专科护士培训中,有效降低了护士的职业压力,是较好的肿瘤专科护士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巴林特小组训练法对提高低年资护士关怀能力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肿瘤中心工作的48名低年资护士,在关怀能力培训中实施巴林特小组训练法,培训时间1年,培训前后测评护士关怀效能、护理关怀行为及患者对护理关怀感知的情况。结果培训后护士关怀效能、护理关怀行为及患者对护理关怀感知均优于培训前(P0.001)。结论巴林特小组训练法能够提高低年资护士的关怀效能,提高了低年资护士表达关怀及建立关怀性护患关系的能力,且护士的关怀行为更易被患者感知。  相似文献   

3.
通过介绍巴林特小组的基本理论、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论述巴林特小组活动在临床护理人员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及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意义,即通过巴林特小组工作方法的训练,使护理人员能够很好地理解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特点,做到换位思考,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同时有助于护理人员得到职业上的支持,缓解心理压力;并且能够引导护理人员自我反思,促进个人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正1948年由布达佩斯的精神分析家Michael Balint创建的巴林特小组帮助各科的临床医生更好地改善了医患关系,提高了医生的医疗服务技能和态度,同时也疏解了临床医生的工作压力[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社会的发展,护士压力越来越大,工作的繁重和服务对象的不理解容易导致护理人  相似文献   

5.
巴林特小组模式对于提高医务人员分辨自身和患者的情绪反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巴林特小组的主要内容,明确了巴林特小组对缓解护士职业倦怠的重要意义,指出我国现有研究中的不足,并提出巴林特小组在我国的研究发展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介绍巴林特小组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国内外医疗领域应用研究现状,指出该模式能有效缓解护士职业倦怠,可为降低护士离职率、缓和护患关系提供新的途径和线索。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巴林特小组在综合性医院的实践及效果。方法采用自愿参与原则,将来自不同部门的30名医护技人员分成3组,每组成员在1~2名组长带领下,按照巴林特小组操作流程,对临床遇到且引发医护人员强烈情感反应的案例进行讨论。活动每月1次,每次90min,固定时间和地点。结合非结构式访谈,分析巴林特小组案例主题,总结案例呈报者的反馈和体验。结果共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32次,组员平均参与活动(6.1±3.3)次,呈报案例32个。讨论主题涉及临终和慢性躯体化患者、医疗并发症、投诉和冲突、规则和情感之间的两难、沟通不畅和医疗资源缺乏等困境。参与巴林特小组后,组员换位思考能力得到提高,更有效应对挫折情境、情感得到支持。结论有规律参加巴林特小组活动可以提高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化心理技能,澄清职业角色的要求,部分缓解职业压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巴林特小组在肿瘤科护士职业倦怠感和工作-家庭冲突中的应用。方法:将纳入本研究的护理人员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3人,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干预,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巴林特小组模式,应用职业倦怠感表和工作-家庭冲突表评价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干预后试验组职业倦怠感得分为(154.42±9.61)分,低于对照组的(160.43±9.73)分(P<0.05)。干预后试验组工作-家庭冲突得分为(24.47±2.98)分,低于对照组的(26.56±2.96)分,试验组家庭-工作冲突得分为(20.69±1.76)分,低于对照组的(22.78±2.02)分(P<0.05)。结论:巴林特小组能够有效改善肿瘤科护士职业倦怠感和工作-家庭冲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护士长体验日”活动对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护士的实施效果。方法 于2021年1月—8月便利选取心内科重症监护室34名护士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护士自我领导力为导向,制订“护士长体验日”活动方案。对护士进行护理管理知识集中培训后,组织其参与4轮“护士长体验日”活动。体验活动前后采用修订版自我领导力量表对护士进行调查,并分析护士的活动体验。结果 “护士长体验日”活动实施前后护士自我领导力得分分别为(119.09±16.02)分和(138.03±17.2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263,P<0.001)。活动后护士体验感受共提炼出4个主题:改善临床护理质量、自我价值得到满足、明确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提高沟通协调能力。结论 “护士长体验日”活动的实施能够提高护士的自我领导力,但仍需进一步探究在其他科室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2017年3月,对湖南省儿童医院内科及外科门诊的20名护士进行为期6个月的巴林特小组培训,并采用护士临床沟通能力量表和Maslach职业倦怠普适量表评估培训效果。结果显示,培训后门诊护士的临床沟通能力除语言沟通能力及非语言沟通能力外,其他各维度得分均有所提高(P0.05),团队沟通能力、情感感知和困难情境沟通能力得分较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士职业倦怠得分有所改善,情绪耗竭及低职业效能维度得分较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巴林特小组模式在提升门诊护士的临床沟通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30名门诊护士,分3批进行培训,每批进行6次巴林特小组成员的临床理论、操作、制度及医患沟通理论培训。培训中选取临床中困难情境的案例,对案例进行汇报及分享。比较培训前后小组成员的临床沟通能力并利用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巴林特小组成员的团队沟通、基本语言沟通、基本非语言沟通、情感感知、情感支持、困难情景沟通各维度得分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评分比较,培训后总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巴林特小组模式可有效提高门诊护士的临床沟通能力,促进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临床护士普遍不愿意上夜班,轮班已成为主要职业压力源,不仅严重影响护理质量和安全,也造成临床护士流失的重要原因。巴林特小组是在心理治疗中应用移情和反移情等基本技术,提高医师识别自身和患者情绪反应的能力,使医师更好了解和帮助患者,为医师处理职业困惑提供平台,帮助其获得有效的应对策略。本文探讨巴林特小组对夜班护士焦虑情绪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在护士群体中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提高护士对患者真实需求和心理活动的认知,从而提升护士的共情能力,促进人文护理的深入实施。方法我院2014年4月-2016年3月每两个月组织巴林特小组活动1次,每次8~12人,并如实记录活动案例以及每位成员的感受、倾诉和反馈等,并在活动前后向每位参与者发放并收回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JSE-HP),做共情能力影响的自身对照研究。结果参加巴林特小组活动前后,护士的共情能力三个维度:换位思考、情感护理和观点采择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巴林特小组活动可以唤醒参与护士的共情意识,促进共情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验式教学在重症监护室(ICU)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让学员在ICU体验病人及护士角色,每组学员有1名承担病人角色,2名承担护士角色,自行设计案例,实验结束后分享各自感受。[结果]病人及护士扮演者都指出ICU护士在今后工作中应该改进的问题,培养了专科护士学员监护思维。[结论]体验式教学方法值得在ICU专科护士培训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周家梅  郭大芬  闫庭容 《全科护理》2011,9(23):2144-2145
[目的]探讨体验式教学在重症监护室(ICU)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让学员在ICU体验病人及护士角色,每组学员有1名承担病人角色,2名承担护士角色,自行设计案例,实验结束后分享各自感受.[结果]病人及护士扮演者都指出ICU护士在今后工作中应该改进的问题,培养了专科护士学员监护思维.[结论]体验式教学方法值得在ICU专科护士培训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巴林特小组对精神科夜班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未开展巴林特小组的精神科30名夜班护士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本院开展巴林特小组的精神科30名夜班护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护士由高年资老师通过专题讲座及小组讨论形式对护士予以心理疏导工作;观察组护士在上述基础上联合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对两组夜班护士干预前后满意度及职业倦怠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护士满意度评分、倦怠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12个月观察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倦怠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科夜班护士通过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能有效改善自身职业倦怠,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护士分级管理在综合重症监护室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士分级管理对护理质量、护士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根据国家卫生部及上海市卫生局的有关规定,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于2007年7月—2008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重症监护室实施护士分级管理。比较实施护士分级管理前后6个月,ICU基础护理终末质量及护士满意度。结果实施护士分级管理前后ICU护士工作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覆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级综合性医院ICU实施护士分级管理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改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应用于重症监护室(ICU)病人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3月—2014年2月为品管圈活动前阶段,2014年3月—2015年2月为品管圈活动后阶段,比较两个阶段的效果。[结果]品管圈活动后,ICU病人压疮发生率由原来的22.22%降低到9.66%;护士理论及技能成绩由原来的61.35分±3.16分和71.22分±2.87分提高到活动后的93.24分±3.87分和95.32分±3.19分;护士的责任心、解决问题的能力、协调能力、积极性、凝聚力、自信心较活动前有较大提高。[结论]在ICU病人护理中实施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ICU病人压疮发生率,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水平,有助于发挥护士积极性,提高科室凝聚力和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19.
张路敏  李莺  吕勤  庞建喜 《妇幼护理》2022,2(20):4724-4726
目的:分析正念疗法结合巴林特小组在医护人员身心健康干预的效果。方法:选用2020年3月-2022年9月接受正念疗效结合巴林特小组的医护人员共6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接受常规干预的医护人员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活动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知觉压力与职业倦怠评分。结果:活动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无差异(P>0.05),活动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活动前两组知觉压力评分无差异(P>0.05),活动后观察组知觉压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活动前两组职业倦怠评分无差异(P>0.05),活动后观察组职业倦怠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念疗法结合巴林特小组能缓解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缓解职业压力带给医护人员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巴林特小组活动在新入职护士培训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山西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9年和2020年入职的新护士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入职的50名新护士为对照组,2020年入职的50名新护士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方法,干预组在常规培训基础上进行每周1次、共12周的巴林特小组活动培训。比较培训2年结束后两组新入职护士的自我效能感得分、培训满意度得分,以及干预组培训前后个人特质得分。结果:培训结束后干预组新入职护士的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7.19±4.42)分,培训满意度得分为(93.51±1.17)分,均高于对照组得分[(25.46±3.88)分、(84.32±1.25)分];干预组培训后个人特质得分[(21.80±1.37)分]高于培训前[(16.64±1.9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林特小组培训能够有效提高新入职护士的自我效能感、培训满意度、人际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能力,有利于提升新入职护士培训管理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