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综合干预对肺癌放化疗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放化疗的肺癌患者110例,根据干预措施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焦虑(SAS)和抑郁(SDS)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151,t=8.819;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精神状态、社会功能、一般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127,6.008,7.874,4.708;P0.05)。结论:对肺癌放化疗患者在心理、疼痛、并发症、日常生活等方面进行综合康复干预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对改善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负面情绪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接收治疗的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康复干预,比较干预前和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SAS)和抑郁(SDS)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15,17.21;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精神状态、社会功能、一般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康复干预可缓解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血压明显得到控制,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血液透析配合个性化心理干预对尿毒症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280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40)和对照组(n=140),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联合个性化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医学应对问卷(MCMQ)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4,-4.592;P0.05);干预后观察组MCMQ面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回避、屈服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89,-5.300,-7.246;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81,6.806,4.675,7.083,7.208,6.498;P0.05)。结论:血液透析配合个性化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尿毒症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以积极正面心态面对疾病,提高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标准化心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1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标准化心理干预;分别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成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价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干预前后各进行1次。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感受负担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16,-2.083,-3.064;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量表各项评分(生活能力、社会活动、抑郁心理、焦虑心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520,-2.017,-4.137,-8.852;P0.05)。结论:标准化心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COP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水平,缓解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纽曼综合模式心理干预模式对非小细胞型肺癌(NSCLS)患者的负性情绪、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取我院肿瘤科2016年1月-2017年6月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80例,根据干预方式分为观察组40例,采用常规干预结合纽曼综合模式心理干预模式,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干预结合常规心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自我效能(自我效能量表)及生活质量(生活质量量表)。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纽曼综合模式心理干预后1个月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7.046、-5.791,P0.05);观察组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5.035,P0.01);观察组QOL量表各分项目条目及总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5.749、-12.727、-14.945、-12.563、-24.563,P0.01)。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过常规干预结合纽曼综合干预模式的心理干预能够减少NSCLS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积极心理干预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15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75)和观察组(n=75),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积极心理干预;对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干预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4.767,-5.345;P0.01)。观察组出院6个月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Z=11.320,P0.01)。干预后,观察组SF-36量表中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6个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11.762,7.748,13.917,13.917,6.146,5.302;P0.01)。观察组干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Z=9.950,P0.01)。结论:积极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服药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发育迟滞(MR)儿童母亲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入组50例患儿母亲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5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心理干预前后对两组母亲进行测评和对照研究,并将干预前两组母亲SDS、SAS评分分别与国内常模比较。结果 1两组母亲干预前SDS、SAS评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具有显著性差异(t=2.82,2.99,3.31,3.71;P0.01);2干预后干预组SDS、SA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t=2.81,2.79;P0.01);3干预后干预组GQOLI-74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以躯体和社会功能差异显著(t=2.67,2.32;P0.05),心理功能差异非常显著(t=2.89;P0.01)。结论 MR儿童母亲存在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MR儿童母亲的焦虑抑郁情绪,并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老年脑卒中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卒中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康复干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焦虑(SAS)和抑郁(SDS)自评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SAS、SDS、HAMA、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后干预组患者SAS(t=-8.735,P0.001)、SDS(t=-8.868,P0.001)、HAMA(t=-7.615,P0.001)、HAMD(t=-4.905,P0.001)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干预组患者康复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9.887,P=0.007)。结论:对脑卒中抑郁焦虑患者,实施心理康复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症状,提高患者康复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探讨心理康复对创伤性截肢患者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0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接收治疗的创伤性截肢患者90例,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康复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031,8.726;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精神状态、社会功能、一般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03,8.375,8.105,9.372;P0.05)。结论:心理康复干预可缓解创伤性截肢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青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压力状况,探讨其干预对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纳入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32例青年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7例,男40例,女27例;对照组65例,男34例,女31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医疗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健康(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心理压力(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PSS)的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和CP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知觉压力量表(CP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40,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600,-6.050;P0.05)。结论:青年血液透析患者容易焦虑抑郁,心理压力大,心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晚期肺癌放疗患者癌因疲乏(CRF)、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89例行放疗的晚期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普通饮食干预,观察组则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量表(CF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免疫功能变化及生活质量评分,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CFS评分(躯体疲乏、认知疲乏、情感疲乏、总分)、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t=10.265,9.048,10.374,11.469,24.682,20.880,对照组t=5.253,3.924,5.052,5.583,5.569,8.866;P0.05);观察组干预后CFS各项评分、总分、SAS评分、SDS评分、CD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D4+、CD4+/CD8+比值、生活质量各项(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3.780,4.940,3.481,4.990,13.863,6.600,2.585,2.759,3.680,3.475,2.615,3.446,2.767,2.733,4.224;P0.05);观察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6.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44%(χ~2=5.214,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能明显减轻晚期肺癌放疗患者CRF、焦虑及抑郁心理,显著改善其免疫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可有效减少放疗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视听综合训练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中年乳腺癌化疗期患者负性情绪、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10例乳腺癌患者,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认知行为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视听觉综合训练,均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9.034,4.271;P0.001),纠正认知障碍、认知能力、他人评价、生命质量等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920,4.836,6.620,5.169;P0.001);观察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状况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5.308,2.949,6.301,5.255,4.861,5.969;P0.001)。结论:视听觉综合训练联合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改善中年乳腺癌化疗所致认知功能损伤,降低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康复期结直肠癌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2)。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团体心理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治疗。两组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表(SDS)及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G)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12.62,-9.84;P0.01),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总分及各领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t=4.09,4.24,8.28,3.41,3.88,6.95;P0.01)。结论:团体心理治疗可作为结直肠癌治疗一种辅助方案,能减少其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3个月的心理干预。所有研究对象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表(MLHFQ)分别进行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评定。结果:本研究焦虑的发生率为20%,抑郁的发生率为31%。治疗后,观察组SAS、SDS得分均显著降低(t=9.59,7.73;P0.01),对照组得分也显著降低(t=4.51,5.18,P0.01),但观察组SAS、SD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5.14,-2.75;P0.01),提示治疗后观察组负性情绪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MLHFQ量表得分显著低于治疗前(t=7.01,3.85;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均提高。治疗后观察组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52,P0.05),提示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癌症晚期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86例癌症晚期患者家属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干预组进行团体心理治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其情绪状况,观察比较家属在综合心理干预8周前后SAS和SDS评分结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家属焦虑情绪得到明显改善,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225,P<0.001);干预组患者家属抑郁情绪得到明显改善,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345,P<0.001).结论 综合心理干预可以改善癌症晚期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老年患者肺癌根治术后精神焦虑和抑郁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6年9月因肺癌在我院行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共8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干预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前后采用心理干预,对照组拟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案,在入院时和手术后1个月、3个月随访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精神状况进行评估,采用QLQ-C30生活质量量表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SAS评分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和3个月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26,-10.869;P0.01),两组患者术前的SDS评分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456,P=0.630),术后1个月、3个月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77,-5.150;P0.01),两组患者术前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评分、社会功能和总健康状况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其中干预组患者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评分、社会功能和总健康状况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77,2.161,2.603,2.503;P0.054)。结论:心理干预能促进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抑郁和焦虑情绪缓解,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某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认知情绪调节策略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GSES、CQQ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t_(对照组)=10.792,13.511,13.176,13.935;P0.05),且观察组SAS、SDS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t=2.621,4.683;P0.05)。干预前,两组GSES、CQQ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GSES、CQQC评分均明显提高(t=-13.244,-15.524,-25.508,-20.155;P0.05),且观察组于对照组相比GSES、CQQC评分更高(t=5.224,2.684,P0.05)。结论: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可有效减轻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增强患者自我效能感,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支持疗法联合责任制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不良心理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心理支持疗法联合责任制干预,观察干预前后两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不良心理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存质量量表(SF-36)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SPBS评分、SAS、SDS评分、SF-36评分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干预前相较,干预后两组SPBS评分(F观察组=346.636,F对照组=126.058;P0.05)、SAS(t=-8.782,P0.05)、SDS(t=-4.868,P0.05)评分明显降低,SF-36评分(F观察组=37.774,F对照组=33.807;P0.05)明显升高;干预后1、3、5个月观察组SPB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低,SF-36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高(t=-2.043,-12.053,-14.496,4.277,2.440,2.159;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低(t=-8.782,-4.868;P0.05)。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低(χ~2=4.910,P0.05)。结论:心理支持干预联合责任制干预应用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可有效减轻其自我感受负担、不良心理情绪、明显提高其生存质量,同时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家属疾病认知干预对脑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自制调查表调查分析脑肿瘤患者家属的应激来源,进行相应的疾病健康教育及认知心理干预.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OS)评估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结果:干预组家属在干预2周、1个月及3个月后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03,P=0.045;t=6.51,P<0.001;t=7.71,P<0.001),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家属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6,P<0.001);干预2周、1月及3月后干预组患者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SAS评分(t=2.04,P<0.045;t=5.17,P<0.001;t=6.21,P<0.001),干预1月及3月后干预组患者的S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SDS评分(t=4,P<0.001;t=8.02,P<0.001;)结论:家属疾病认知干预能有效减缓家属及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情绪.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阶段性心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心理状况、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阶段性心理干预,两组均干预至出院后1个月。比较两组的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依从性、神经功能[神经功能障碍量表(CSS)]、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pitzer)]。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及SDS、C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3.048,-8.128,-5.477;P0.01),观察组依从性评分及活动能力、日常生活、健康感觉、家庭及朋友支持、生活前景认识等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0.968,8.639,6.911,12.485,9.935,8.367;P0.001)。结论:阶段性心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颅脑损伤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改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