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回归社会的影响因素,探讨回归社会,参与社会活动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现有透析患者筛选63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表格一对一问卷的方式取得相关数据。结果本研究表明30%的患者因为贫血,心功能衰竭,营养不良,钙磷代谢紊乱等使患者失去劳动能力,被迫离开工作岗位,家庭支持度,路途等问题影响透析充分性,导致营养不良,贫血,感染,心功能衰竭,严重影响患者参与社会活动,正常工作及有效运动,最终降低生活质量。结论 MHD患者回归社会及适量运动能提高透析充分性。  相似文献   

2.
背景:虽然终末期肾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理健康水平相对平稳,长期生存率有明显提高,但这些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未得到相应的重视。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2例,其中男38例,女34例,年龄27~86岁,给予持续健康教育3个月,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分析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 结果与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与年龄、家庭支持、透析时间、透析次数、费用类型、经济收入、残余尿量、合并症、每周运动时间及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均< 0.05);进一步对血透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后生活质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较前明显改善(P < 0.05或P< 0.01)。并发现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大于生理健康状况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说明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是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患者主要的替代疗法.到2010年,我国需要肾脏替代治疗的人数超过100万[1],现代透析的目标一是延长透析患者的生存率,二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血液透析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改进,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时间越来越长,远期透析出现的并发症越来越多,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已成为当前血液净化领域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2].帮助他们保持健康的生理、心理状态,并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4.
易丽华 《医学信息》2018,(16):175-177
目的 分析运动疗法配合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于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运动疗法配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SCr、Alb、TRF、Hb等指标及RP、PF、RE、BP、VT、SF、GH等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SCr(742.95±113.79)μmol/L、Alb(43.97±3.23)g/L、TRF(3.54±0.54)g/L及Hb(108.35±21.71)g/L均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RP评分(19.42±3.23)分、PF评分(58.68±9.78)分、RE评分(29.97±6.71)分、BP评分(51.96±9.36)分、VT评分(60.95±10.88)分、SF评分(55.53±9.54)分、GH评分(38.03±7.19)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疗法配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背景: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改进,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亦不断上升,如何提高其生存质量,已经引起患者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也逐渐成为综合评价透析效果的可靠指标。 目的:探讨个体化干预与集体化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择透析时间大于3个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在血液透析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按预先制定的周计划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为期6周;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按预先制定的周计划进行集体化护理干预,为期6周。干预前后,均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和终末期肾脏疾病透析患者调查简表(kidney disease quality of life short form,KDQOL-SFTM)评价2组患者生存质量变化。 结果与结论:干预后2组患者SF-36及KQQOL-SF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 < 0.01);试验组患者SF-36体能影响、整体健康、情感状态、情感影响、社会功能、精力等6个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后水平(P < 0.01);试验组患者KQQOL-SF社交质量、睡眠、社会支持、患者满意度4个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 < 0.01)。提示个体化干预及在个体化干预基础上进行集体化干预均能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后者能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更好的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背景:随着血液透析技术水平的提高,尿毒症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已明显提高,然而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回归情况却没有得到重视。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社会回归情况及生活质量。 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患者163例,以问卷方式调查患者社会回归现状及临床资料,用“SF-36量表”评估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比较社会回归级别不同的血液透析患者之间生活质量的差别。 结果与结论:社会回归1级的患者占总患者数的9.2%,2级占26.4%,3级占53.4%,4级占11.0%。随着社会回归级别的增加,患者总体健康状况得分逐级增加,各级间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 < 0.01),特别是所占比例最大的3级患者生活质量明显受情绪、社会因素的影响。说明血液透析患者社会回归情况欠佳。  相似文献   

7.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及生活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及生活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以123名血液透析患者,117名家属及100名正常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量表(SSRS)、自杀意向量表(SSI),SF-36进行调查。结果:患者组和家属组的SAS、SDS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主观支持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组和家属组的SSI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在SF-36中,患者组的生理功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项得分亦高于对照组(P0.01)。家属组的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及家属的情绪障碍明显,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的干预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一般自我效能及乐观心理的影响。方法:将7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积极心理干预,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及乐观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差异。结果:干预5周后,两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t=2.43,7.26;P0.05),且干预组降低更明显;两组患者一般自我效能(t=2.95,7.44;P0.05)、乐观评分(t=5.60,11.17;P0.05)均较干预前提高,干预组提高更明显;干预组在积极预期(t=6.08,P0.01)、消极预期(t=9.15,P0.01)、接纳(t=9.09,P0.01)、转换(t=6.12,P0.01)、努力(t=11.90,P0.01)5个维度得分均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提高,对照组仅在接纳(t=2.57,P0.05)、努力(t=4.50,P0.01)2个维度得到提高。结论:积极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提升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及乐观心理,促进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家庭支持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血透时间3个月的MHD患者115例,根据家庭支持量表得分高低,分为高家庭支持组和低家庭支持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两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两组家庭支持得分和SCL-90评分差异,分析家庭支持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结果:MHD患者高家庭支持组家庭支持总评分(12.28±1.35分)明显高于低家庭支持组(7.00±2.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家庭支持组SCL-90评分在躯体症状不适(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表现等方面均比高家庭支持组严重,对人际关系也较敏感(P0.05)。两组家庭支持度得分与SCL-90的9大因素(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表现)积分均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家庭支持直接影响MHD患者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探讨社会支持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湖南省脑科医院诊治的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心理护理。实验组除传统心理护理外,还给予个体-团体-家属模式的社会支持干预。采用社会支持量表、生活质量量表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分别评价患者干预前后的社会支持状况、生活质量和康复情况。结果:实施社会支持干预后,实验组社会支持得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生活质量得分和BPRS得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除症状和副反应维度外,SQLS量表其他维度得分和BPRS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干预后SQLS总均分与SSRS得分中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总得分均成负相关(P0.04)。BPRS总得分与SSRS得分中的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总得分成负相关(P0.05)。结论:社会支持干预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11.
张润  周春联  刘守蓉 《医学信息》2010,23(16):2576-2577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对肺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90例肺心病患者(肺心病组)和90名健康人(对照组)进行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状况调查和评估。结果肺心病组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总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1);社会支持低的患者其生活质量较低。结论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应了解患者生存环境、生活质量、社会支持状况,尽可能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调动和利用社会支持,改善生存环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对肺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90例肺心病患者(肺心病组)和90名健康人(对照组)进行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状况调查和评估.结果 肺心病组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总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1);社会支持低的患者其生活质量较低.结论 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应了解患者生存环境、生活质量、社会支持状况,尽可能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调动和利用社会支持,改善生存环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协同护理模式对其焦虑、抑郁情绪状态的干预效果。方法被试对象100例,均于血液透析治疗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入组测评。然后按照步骤、方法和内容三部分实施协同护理。协同护理实施结束,再次采用上述两种量表重复测试,比较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对前后2次测评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处理。结果协同护理实施后,患者焦虑、抑郁测评得分降低,前后比较差异显著(t=5.785,4.987,均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协同护理,对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具有良好地改善或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透析和丹参多酚酸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36例MHD半年以上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透析组和透析加丹参多酚酸盐组,同时18例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基础以及透析组1、2、3个月的血浆氧化应激指标(AOPP、MDA、SOD) 的水平.结果 透析患者的AOPP、MD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OD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丹参多酚酸盐组在1、2、3月时所测MDA、AOPP明显低于用药前以及同时点常规透析组(P<0.01),而SOD则显著增高(P<0.01),但3月时AOPP、MDA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OD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能有效地改善MHD患者的氧化应激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有抑郁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血透室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干预前后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进行评分,并在两组间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DS、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t=5.1372,P=0.0000;t=7.6616,P=0.0000),且显著低于对照组(t=3.2612,P=0.0019;t=5.1975,P=0.0000);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92,P=0.0873;t=1.8691,P=0.0667)。结论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可显著改善MHD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层管理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某院就诊的慢性肾脏病伴MHD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透析期间接受常规管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进行分层管理干预,均干预6个月,采用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MSH)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变化;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观察两组患者透析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的希望水平。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在伙伴关系维度、执行自我管理维度、问题解决维度、情绪管理维度和SMSH量表得分上显著高于对照组(t=17.642,14.120,15.995,10.586,28.073;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SDS,SAS得分上显著低于对照组(t=-11.188,-6.615;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的内瘘感染、内瘘狭窄、高血压、少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779,4.348,4.711,16.817;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维度、采取积极的行动维度、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维度和HIH得分上显著高于对照组(t=5.556,9.267,7.307,11.160;P0.05)。结论:分层式管理模式能提高MHD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焦虑和抑郁情绪,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影响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血液透析室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80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措施。分析干预前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改善情况,自制问卷评估两组干预后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中生理机能、精神健康得分均比对照组、得分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58,4.137;P0.05);干预后观察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693,-6.723;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067,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情绪状态、满意度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缓解期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社会支持对缓解期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 74)对50例缓解期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综合评定并与50名正常人进行对照,对缓解期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施测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AS).结果 ①生活质量总分和社会功能维度分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801,-2.584(P<0.05);②生活质量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成显著正相关.结论 缓解期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低于正常对照组,社会支持越高相应生活质量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9.
应对策略和社会支持对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应对策略和社会支持对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769例哮喘患者应用哮喘生活质量评估表、医学应对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对收集到的数据运用SPSS 10.0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①哮喘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偏差;②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屈服和回避应对呈显著负相关;③屈服和回避应对进入生活质量的回归方程。结论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路径。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300例我院门诊的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心理弹性量表、自我效能量表、社会支持量表以及医学应对问卷对所选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维持血透患者心理弹性总得分(58.21±13.12)分,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弹性与自我效能、主观支持、面对应对以及回避应对呈正相关(r=0.852,0.675,0.298,0.651,0.487,0.667,0.201;P0.001),与屈服应对呈负相关(r=-0.635,P0.001);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弹性与自我效能、主观支持、面对应对以及屈服应对依次进入多元回归方程;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主观支持与心理弹性水平存在直接与间接影响,面对应对以及屈服应对与心理弹性水平存在直接影响。结论: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弹性普遍较成人差,且受多种复杂因素影响,自我效能、主观支持、正面应对以及屈服应对是影响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