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目的分析奥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8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案例,均分2组。其中42例患者使用奥美拉唑行常规治疗为参照组,另42例患者使用奥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为研讨组,分析其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早饱、喛气、上腹胀、上腹痛等症状体征评分接近,治疗后研讨组4项指标评分均大幅优于参照组,P0.05,两组间的比较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奥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明确,用药安全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黛力新联合奥美拉唑、伊托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74例符合罗马Ⅲ动力障碍功能性消化不良标准[李延青.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标准解读: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疾病[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6,18(5):261-262.]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7例,黛力新联合奥美拉唑、伊托必利治疗;对照组37例,奥美拉唑、伊托必利治疗。治疗1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基础上,联合使用黛力新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黛力新联合泮托拉唑、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9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莫沙必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黛力新,两组均连续用药4周,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临床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且轻微。结论黛力新联合泮托拉唑、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良好且较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黛力新联合胃动力治疗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并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3例,单纯给予胃动力治疗;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黛力新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症状GSRS评分、GAS及SS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症状GSRS评分、GAS及SS水平均明显较治疗前优(P0.05),且观察组症状评分、GAS及SS水平均显著优于同时期的对照组,P0.05,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黛力新联合胃动力治疗成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朱丹青 《大家健康》2016,(11):168-169
目的:探究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行莫沙必利+黛力新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该院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7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其入院时间分为单项组和联合组,每组35例。单项组行莫沙必利予以治疗,联合组在服用莫沙必利基础上,另服黛力新予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一疗程后的临床疗效以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94.28%)明显高于单项组(77.14%,P <0.05);联合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低于单项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1.42%,P >0.05)。结论: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行莫沙必利+黛力新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安全性较高,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黛力新联合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7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研究组,联合奥美拉唑镁肠溶片与黛力新(盐酸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比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比患者治疗效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4%,对照组为79.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黛力新与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莫沙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7月间收治的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治疗(奥美拉唑)来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莫沙必利、黛力新联合进行治疗,从而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采用奥美拉唑、莫沙必利联合黛力新进行治疗的观察组临床效果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奥美拉唑、莫沙必利联合黛力新来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既缩短治疗时间,降低不良发应发生机率,减轻患者痛苦,效果十分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黛力新联合胃动力治疗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黛力新联合胃动力治疗对患者胃肌电和症状的影响,以判断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55例患者予黛力新治疗和胃动力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胃电图检查和症状评估.结果 黛力新联合胃动力治疗后患者餐前胃电慢波百分比(41.57±5.74%)与治疗前(40.08±4.49%)相比无显著差异,餐后胃电慢波百分比[(64.09±5.98)%]则显著高于治疗前[(48.28±5.56)%,P<0.001];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下降,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黛力新联合胃动力治疗能改善患者胃电紊乱,减轻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莫沙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期本院收治的11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采用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黛力新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0.0%、96.6%,HAMD评分降至(7.2±1.8),复发率10.3%,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莫沙必利联合黛力新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依托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商丘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泮托拉唑、依托必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黛力新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5.0%,两组在临床疗效上存在差异(P<0.05)。结论:泮托拉唑、依托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应用黛力新与莫沙比利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并探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9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以投掷法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单一口服黛力新药物的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联合服用莫沙比利药物的4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症状得分情况及用药后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用药1个疗程后观察组症状总分(2.15±0.24)分,对照组(3.69±0.37)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个疗程后观察组有效44例(95.65%),对照组有效31例(67.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联合服用黛力新与莫沙比利效果突出,可有效缓解嗳气、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建议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莫沙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8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莫沙必利和黛力新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7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莫沙必利和黛力新联合治疗及莫沙必利单药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莫沙必利和黛力新联合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显效率为55.8%、总有效率为91.6%,莫沙必利治疗组显效率为23.9%、总有效率为64.1%。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莫沙必利和黛力新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小,患者可耐受,是目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莫沙必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黛力新联合治疗,治疗结束后,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实验组患者改善情况更显著,将两组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比较,结果发现,除生理职能、情感职能两维度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维度及总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患者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莫沙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临床中应用莫沙必利与黛力新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60例患者给予莫沙必利治疗,而观察组60例患者给予莫沙必利与黛力新联合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的7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无意义。结论:临床中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采取莫沙必利与黛力新联合治疗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提高临床治疗疗效,并且不良反应也较少,值得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黛力新联合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该院收治的24例慢性胃炎患者予以分组研究,按照硬币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之中12例患者,参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涉必利治疗,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黛力新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HAD评分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治疗后HAD评分低于参照组,组间出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经对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黛力新联合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有利于缓解患者胃肠道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西沙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沙必利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黛力新口服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2%(P0.05);观察组治疗后HAMA及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7.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15%(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沙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疗效好、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杨周 《黑龙江医学》2019,43(7):794-795
目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接受莫沙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的效果展开观察。方法选取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2例,前者仅采用莫沙必利进行治疗,后者联合应用莫沙必利与黛力新。统计两组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与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2%)显著高于对照组(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与对照组的7.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展开莫沙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可将其饱胀、上腹灼烧及疼痛等症状有效缓解,并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Romell诊断标准、医院抑郁量表(HADS)平定积分>9分的FD患者随机分为两种,观察组40例予逍遥散联合黛力新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口服黛力新治疗,两组均合用促胃动力药.4周为1疗程.比较治疗前后消化道症状和精神症状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消化道症状和精神症状明显缓解(P<0.01),且复发率低(P<0.01),较对照组效果显著.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采用疏肝理气、益气健脾类中药联合黛力新治疗疗效满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西沙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治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西沙必利联合黛力新)和对照组各30例(西沙必利),比较两组的疗效及随访3个月后的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83.3%,明显高于对照组(63.3%)(P < 0.05).治疗后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3例,对照组复发5例,两组复发率分别为10%、16.7%,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西沙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确切,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曲美布汀、黛力新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3月~2011年7月在我院诊治的10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对照组51例。观察组给予曲美布汀、黛力新联合治疗,对照组仅应用曲美布汀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53例中显效43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45%;对照组51例中显效26例,有效1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4.5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两组均出现了头晕、困倦等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曲美布汀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且安全、不良反应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