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了解食管癌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3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后转入普通病房的186例食管癌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调查,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s回归分析了解影响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担心家庭支出、害怕疾病本身、夜间量血压、夜间输液、疼痛、卧位不适、肠内营养供给方式、导管数量、是否拔除胃管、是否拔除胸管、有无反酸/呃逆、有无腹胀、有无腹泻、有无夜间咳嗽等14个因素对患者睡眠质量有显著影响(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疼痛、反酸/呃逆、卧位不适、肠内营养供给方式、是否拔除胃管、是否拔除胸管、夜间咳嗽、导管数量多等是食管癌术后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睡眠质量较低,医护工作者应了解其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制订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目前食管癌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于上海肿瘤医院、胸科医院及某三甲综合性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最终入住普通病房的食管癌患者165例为调查对象,采用经文献回顾和小组讨论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以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调查患者术前、术后的睡眠质量情况,并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了解影响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 结果 1.患者术后PSQI评分高于术前(P<0.05),提示术后睡眠质量较术前显著降低。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担心家庭支出、害怕疾病本身、夜间量血压、疼痛、卧位不适、肠内营养供给方式、导管数量、是否拔除胃管、是否拔除胸管9个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害怕疾病本身、卧位不适、导管数量、是否拔除胸管是术后PSQI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后睡眠质量显著降低,医护工作者应该了解其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中晚期口腔肿瘤切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中晚期口腔肿瘤切除患者73例,采用调查问卷调查患者一般资料,并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价其生活质量。结果年龄≥75岁、术后住院时间≥14 d、临床分期IV期患者的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评分低于年龄75岁、术后住院时间14 d、临床分期III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术后住院时间和临床分期是影响老年中晚期口腔肿瘤切除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立体定向放疗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I期非小细胞肺癌经立体定向放疗后生活质量以及5年内的生存率,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86例患者有效缓解率为79例(91.86%),放疗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焦虑、抑郁情况显著改善,与放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大小、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临床分期、组织学亚型以及肿瘤缓解情况是早期NSCLC患者总生存率(OS)的预后影响因素;性别、肿瘤直径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亚型、GTV大小以及肿瘤缓解情况是早期NSCLC患者局部控制率(LCR)的预后影响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焦虑或抑郁情绪、肿瘤直径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亚型以及肿瘤缓解情况是Ⅰ期N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而呼吸困难、ECOG评分与OS无显著相关性。焦虑或抑郁情绪、肿瘤直径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亚型、GTV大小以及肿瘤缓解情况为Ⅰ期NSCLC患者LCR的独立影响因素,而性别、呼吸困难与LCR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Ⅰ期NSCLC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临床分期、组织学亚型、焦虑或抑郁情绪为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口学因素、疾病因素(病理分型、疾病分期)对肺癌患者在化疗期间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0例肺癌患者进行调查,分析人口学因素与疾病因素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年龄、性别和疾病分期对化疗中和化疗后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和生理指标有显著影响(P<0.01或P<0.05);文化程度对化疗后肺癌患者的社会指标有显著影响(P<0.05);年龄、性别对化疗前、化疗中、化疗后肺癌患者的其他指标有显著影响(P均<0.01)。结论人口学因素和疾病因素可影响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护理工作中需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药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血清TK1(胸苷激酶1)浓度及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所采取的治疗手段将研究对象按随机方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进行化疗,而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治疗。比较术后两组患者开始治疗前不同血清TK1浓度值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卡方检验对相关临床病理特征关系进行分析,对独立预后因素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分析。t检验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TK1浓度差异。结果: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TK1(≤0.5 pmol/L)生存期明显高于TK1(0.5 pmol/L)的生存期(P0.01);在相关临床病理特征方面,T分期(P=0.010)、N分期(P=0.002)与血清TK1浓度相关;在预后方面,T分期(HR=1.739;P=0.006)和N分期(HR=1.694;P0.001)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中医药联合化疗有效地抑制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TK1的表达,从而发挥了抑制肿瘤增长的作用,有利于患者生存期的延长,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血清TK1可作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评价的重要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肺癌病人应对方式的因素,为建立肺癌病人个体化身心康复治疗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心理痛苦温度计(DT)、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存质量问卷(EORTC QLQ-C30)对269例肺癌病人进行调查。[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和疼痛状况是面对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P0.05);肿瘤分期是回避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年龄、吸烟状况和肿瘤分期是屈服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P0.05)。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疼痛情况、DT评分和生存质量是面对应对方式的预测变量;肿瘤病理分期和确诊时间是回避应对方式的预测变量;性别、肿瘤病理分期、确诊时间是屈服应对方式的预测变量。[结论]肺癌病人应对方式受性别、肿瘤分期、确诊时间、疼痛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医护人员应鼓励肺癌病人采用有效的应对方式,充分做好病人疼痛和心理痛苦的管理,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方法分别对56例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及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主要因素后,对其与生活质量之间关系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1)影响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为TNM分期、并发症、个人收入及医疗支付方式;(2)TNM分期I~II期,个人月收入500元以上,公费医疗以及无并发症的生活质量相对较好(P<0.001,F=45.41~77.13)。结论影响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是病情程度和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咳嗽抑制训练对肺癌术后患者持续性咳嗽症状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6月入住我院的106例肺癌术后患者,将5月收治的53例患者为对照组,6月收治的53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2个月的咳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接受2个月的咳嗽抑制训练干预。分别于出院时、术后1个月及术后2个月时,比较两组患者在咳嗽积分、疼痛评分及咳嗽相关生存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干预1个月及2个月后,在持续性咳嗽发生情况的2个维度中观察组患者日间积分和夜间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在咳嗽相关生存质量评分的3个维度中,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得分和心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社会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咳嗽抑制训练可降低肺癌术后患者的咳嗽程度、疼痛程度,提高咳嗽相关的生存质量,为肺癌术后患者的咳嗽症状管理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放化疗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水平现状,分析其水平降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行肺癌根治性手术治疗+放化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SUPPH)评价肺癌术后放化疗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水平,将SUPPH评分≤65分者纳入观察组(n=64),SUPPH评分 65分者纳入对照组(n=56)。采集研究对象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状况、付费方式、化疗次数、生活质量(SF-36)、症状情况(MSAS)、社会支持情况(SSRS)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肺癌术后放化疗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水平降低的相关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经济状况、付费方式、化疗次数、SF-36评分、MSAS评分、SSRS评分是影响肺癌术后放化疗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水平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医护人员在肺癌术后放化疗患者的管理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向不同患者提供针对性的疾病信息指导,以提高肺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1.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生存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70岁以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生存期的相关因素,为高龄肺癌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70岁以上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5例,利用Kaplan-Merier单因素和COX回归分析性别、年龄、症状、伴随疾病、并发症、手术方式、病理分期、体力状况(ECOG)评分、病理类型等9个因素对术后生存期的影响。结果术后随访截止2009年6月,随访率90.53%(失随访9例),术后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3.5%、63.6%、43.1%,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为:病理分期和ECOG评分。结论70岁以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理分期早和术后体力状态好的患者术后生存期长。  相似文献   

12.
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相关因素多元回归分析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目的 探讨影响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方法 分别对56例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及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主要因素后,对其与生活质量之间关系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1)影响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TNM分期、并发症、个人收入及医疗支付方式;(2) TNM分期Ⅰ—Ⅱ期,个人月收入500元以上,公费医疗以及无并发症的生活质量相对较好(P&;lt;0.001,F=45.41—77.13)。结论 影响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是病情程度和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膀胱肿瘤术后灌注化疗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6例膀胱肿瘤术后灌注化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包括讲解相关知识、发现不良认知、认知重建、健康行为塑造。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膀胱肿瘤术后灌注化疗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且成本低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咳嗽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12月因肺癌在本科治疗的1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及给予抗感染、祛痰、平喘药物干预等综合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围手术期咳嗽的发生率、护理满意度、LCQ评分;同时对192例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咳嗽的高危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围手术期咳嗽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出院时、出院后1、3个月的LCQ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咳嗽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史、术前训练少、术后气胸是影响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咳嗽的高危因素。结论常规护理联合术前呼吸功能训练有助于降低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咳嗽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必要时术前应给予抗感染、祛痰、平喘药物干预。吸烟史、术前训练少、术后气胸等因素是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咳嗽发生的高危因素,需要引起临床上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于ERAS理念的集束化护理在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先后将80例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ERAS理念的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卧床时间、住院天数和费用、并发症发生率、胸管引流时间、疼痛评分、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天数和费用、胸管引流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健康调查简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基于ERAS理念的集束化护理可有效缓解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文版乳腺癌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ACT-B)对本院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00例进行生活质量调查,并对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1FACT-B总分(116.74±27.44)分。年龄40岁、疾病中期、术后时间≥1年、保乳术、采取综合治疗和接受健康教育知识普及者的FACT-B评分高于年龄≥40岁、疾病早期、术后时间1年、根治术、无综合治疗和未接受健康教育知识普及者,P0.05。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疾病分期、手术方式、术后时间、综合治疗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这提示针对主要的影响因素制定出合理化的干预措施,是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心外科接诊的86例PCI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其术后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不同性别、年龄、吸烟史、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是否有医保以及合并症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是否了解药物不良反应、服药种类、居住地、在职情况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及合并症是影响PCI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了解影响PCI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因素,有助于开展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家庭支持对脊柱肿瘤术后稳定性重建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00例脊柱肿瘤术后稳定性重建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家庭支持、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所有患者的家庭支持平均得分为(11.35±3.11)分,其中高家庭支持组占比75.17%,低家庭支持组占比24.83%;高家庭支持组的SAS评分、SDS评分都明显比低家庭支持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家庭支持组生活质量的4个项目评分皆明显高于低家庭支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脊柱肿瘤术后稳定性重建患者家庭支持水平越高,其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越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宫颈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完善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Scale-Case 30,QLQ-C30)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单因素变量分析表明:教育水平、家庭人均月收入、年龄、术后时间等因素与其功能量表评分和整体健康状况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改善宫颈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可指导患者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CLC)的综合治疗疗效及影响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于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手术切除的L-SCLC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分析手术为主,包括辅助放化疗在内的综合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L-SCLC总体5年生存率为32.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部位等因素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手术切缘、手术方式、T分期、N分期、TNM分期及LDH水平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关于综合治疗模式,发现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及术后放疗均不是预后的影响因素,只有术后联合放化疗才能使患者的生存真正获益(P0.05)。多因素分析,TNM分期(P=0.000)、术后联合放化疗(P=0.022)以及LDH水平(P=0.010)都是L-SCLC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与非手术相比,L-SCLC患者手术生存更优。TNM分期、术后联合放化疗以及LDH水平都是影响L-SCLC预后的独立因素,推荐对L-SCLC给予手术为主联合术后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