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分析心理行为干预对宫颈癌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我院诊治的宫颈癌患者160例,按入院顺序编号,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实施新辅助化疗,化疗期间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干预。采用汉密顿抑郁自评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自评量表(HAM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生命质量核心量表(QLQ-C30)、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两组负性情绪、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两组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3周后,观察组HAMD评分(11.45±1.42)分、HAMA评分(12.10±1.15)分、PSQI评分(6.93±1.26)分较对照组低(t=-19.630,-16.873,-20.187;P0.01),而SCL-90评分(80.45±5.77)分、QLQ-C30评分(87.15±10.21)分高于对照组(t=7.650,6.752;P0.01);干预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Z=7.666,P0.01)。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可明显改善宫颈癌患者负性情绪、生活质量,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及新辅助化疗依从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生活质量、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及心理干预的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3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行心理干预,采用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化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焦虑抑郁情绪进行比较,分析心理干预的作用。结果:观察组化疗后S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t=-17.373,-14.357;P0.05);化疗后观察组焦虑、抑郁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化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62,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化疗后的生活质量,消除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程序化疼痛管理配合心理疏导对肺大泡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136例肺大泡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数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实施心理疏导干预,观察组实施程序化疼痛管理配合心理疏导干预,观察两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48、72h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F=26.486,P0.01);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低(t=-18.861,-25.087;P0.01);干预后观察组生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和健康状况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高(t=9.268,10.292,8.422;P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955,P0.05)。结论:程序化疼痛管理配合心理疏导应用于肺大泡切除术患者中,在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有明确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叙事心理疗法对腹腔镜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以我院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并予以腹腔镜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对照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患者均予以腹腔镜术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叙事心理疗法护理,内容包括生理、心理及社会全方位心理疗法。干预前后采用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进行舒适度评估,改良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其心理变化,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其负性心理情绪。结果:干预后对照组GCQ评分中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及环境均显著低于观察组(t生理=4.65,P0.01;t心理=2.19,P0.05;t精神=4.13,P0.05;t社会文化及环境=4.96,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状况(t情绪波动=5.34,P0.01;t性格变化=6.88,P0.01;t角色认知冲突=3.29,P0.01)、行为习惯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睡眠紊乱=2.72,P0.01;t饮食不节=4.31,P0.01);干预后对照组SAS、SDS均显著高于观察组(t=3.33,3.53;P0.05)。结论:叙事心理疗法可有效改善腹腔镜多囊卵巢法患者悲观、抑郁等负面情绪,通过倾诉、分析、引导等心理治疗,促使患者调节其生活方式,避免情绪波动,有助于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医特色人文关怀配合心理疏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希望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8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中医特色人文关怀配合心理疏导)和对照组(心理疏导)进行干预,比较3个月后两组心理状态、希望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SAS评分(t=12.189,8.993,P0.05)、SDS评分(t=11.430,8.276,P0.05)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SAS评分(t=-2.293,P0.05)、SDS评分(t=-2.139,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Herth希望水平量表评分(t=10.326,5.204,P0.05)明显升高,且观察组Herth评分(t=2.588,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MRADL量表活动能力(t=19.257,13.935,P0.05)、厨房活动(t=20.041,10.379,P0.05)、家务活动(t=16.542,8.990,P0.05)、休闲活动(t=13.140,8.499,P0.05)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活动能力(t=-4.366,P0.05)、厨房活动(t=-6.290,P0.05)、家务活动(t=-4.631,P0.05)、休闲活动(t=-2.801,P0.05)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SGRQ量表症状评分(t=7.869,5.472,P0.05)、活动评分(t=9.930,6.720,P0.05)、影响评分(t=9.382,6.114,P0.05)及总评分(t=9.362,6.568,P0.05)均明显减少,且观察组症状评分(t=-2.364,P0.05)、活动评分(t=-2.111,P0.05)、影响评分(t=-2.299,P0.05)及总评分(t=-2.221,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中医特色人文关怀配合心理疏导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精神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希望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感恩拓延-构建理论在宫颈癌患者心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8年11月12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干预措施,观察组给予感恩拓延-构建理论指导下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C型行为、总体幸福感以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愤怒、愤怒向内评分低于对照组(t=-4.299,-6.037,-10.585,-13.181,P0.001),愤怒向外、理智、情绪控制、乐观、社会支持评分高于对照组(t=5.821,1.318,3.908,4.216,2.854;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满足与兴趣、忧郁或愉快心境、对情感和行为控制、松弛与紧张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15.249,10.596,4.757,13.381,10.571,13.070;P0.001);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社会与家庭状况以及情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6.283,5.047;P0.001)。结论:感恩拓延-构建理论指导下的心理干预可有效纠正宫颈癌患者C型行为,调整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总体幸福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抑郁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亚群水平的影响,同时观察心理干预对抑郁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140例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积极心理干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前后外周血CD~(3+)、CD~(4+)、CD~(8+)、CD~(4+)/CD~(8+)变化情况及宫颈癌患者治疗评价量表(FACT-Cx)及各维度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SD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t=7.947,2.950;P0.05),且观察组患者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82,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CD~(3+)、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t=5.643,3.198,2.871;P0.05),而CD~(8+)显著低于对照组(t=-3.609,P0.05)。干预后观察组FACT-Cx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24,4.226,3.457,4.695,4.358,6.853;P0.05)。结论:抑郁情绪能够改变机体免疫功能,通过积极心理干预能够改善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患者炎症、应激反应及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ACO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ACOS对症处理,观察组加用心理干预,测定干预前后患者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炎症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检测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的变化,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定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8周ACOS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t=4.883,P0.05),SAS、SDS及GQOL-74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t=-3.988,-3.392,-9.030;P0.05);观察组干预8周hs-CRP、TNF-α、IL-8、MDA低于对照组(t=-5.064,-10.917,-14.935,-6.081;P0.05),GSH、SOD、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FVC高于对照组(t=5.834,4.659,2.057,3.155,4.021;P0.05)。结论:ACOS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而予以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机体应激反应,纠正其心理状态,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有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基于PDCA循环管理配合心理疏导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应付方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ICU诊治的VAP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管理配合心理疏导,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自我感受负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负性情绪[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应付方式[医学应对问卷(MCMQ)]及并发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WBC、CRP、P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6.326,-2.930,-12.359;P0.01);干预后观察组SPBS、HAD-A、HAD-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9.253,-9.434,-8.877;P0.01);干预后观察组MCMQ问卷中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t=5.853,P0.01),而回避、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t=-5.773,-9.742;P0.01);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22.22%(χ~2=4.181,P0.05)。结论:基于PDCA循环管理配合心理疏导可明显改善ICU病房VAP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减轻其自我感受负担、负性情绪,促进患者积极应对疾病,减少相关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疏导对初发宫颈癌患者希望水平、自我效能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初发宫颈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给予相同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治疗前给予早期心理疏导。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Herth希望量表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两组患者希望水平、自我效能及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后对照组患者希望水平和自我效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希望水平总分、对现实和未来的态度、采用积极行动的态度、与他人保持密切关系各维度得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t=-8.67,-6.22,-8.24,-7.68;P0.01),且高于对照组(t=10.39,6.32,9.76,7.50;P0.01)。治疗后观察组自我效能得分显著高于治疗前(t=-10.35,P0.01),且高于对照组(t=8.9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Z=2.27,P=0.02)。结论:早期心理疏导能显著改善初发宫颈癌患者希望水平、自我效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对促进宫颈癌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基于正念减压疗法(MBSR)的心理干预对冠心病(CHD)支架植入患者负面情绪、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CHD支架植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干预+基于MBSR的心理干预,n=60)与对照组(常规干预,n=60),比较两组负性情绪、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自我感受负担及服务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化(t=-6.61,P0.05)、强迫症状(t=-5.65,P0.05)、人际关系(t=-3.41,P0.05)、抑郁(t=-5.54,P0.05)、焦虑(t=-10.36,P0.05)、恐怖(t=-5.01,P0.05)及偏执(t=-3.70,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Hc=5.66,P0.05);观察组干预后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t=4.69,P0.05)、心绞痛稳定状态(AS)(t=4.68,P0.05)、心绞痛发作情况(AF)(t=4.58,P0.05)、治疗满意度(TS)(t=3.89,P0.05)、疾病认知程度(DP)(t=2.96,P0.05)及总得分(t=6.52,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身体负担(t=-9.37,P0.05)、情感负担(t=-4.48,P0.05)及总得分(t=-3.45,P0.05)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5.44,P0.05)。结论:基于MBSR的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CHD支架植入患者负面情绪及身心感受负担,并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及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模式对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和抑郁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7月于我院因宫颈癌行根治术后接受化疗的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处理组采用延续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随访,采用癌症康复评价简表(CARES-SF)进行生活质量评估,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CARES-SF评分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1个月、3月、6月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342,-8.316,-5.937;P0.01);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AS评分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1个月、3月、6月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27,-11.192,-10.241;P0.01),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DS评分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1个月、3月、6月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28,-4.943,-5.843;P0.01)。结论 :延续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宫颈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基于情绪ABC理论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情绪ABC理论进行心理干预。两组均干预4周。观察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指标、心理状态评分、应激反应指标和简单应对量表得分情况。结果:心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F-36)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t=8.696,5.145,3.793,7.317;P0.05);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 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9.067,-8.710;P0.05);观察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及肾上腺素(adrenaline, E)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3.137,-24.857,-8.531;P0.05);观察组在简单应对量表积极应对维度得分上显著高于对照组(t=6.823,P0.05),在消极应对维度得分上显著低于对照组(t=-3.437;P0.05)。结论:情绪ABC理论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应激反应,令患者在后续治疗中积极配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纽曼综合模式心理干预模式对非小细胞型肺癌(NSCLS)患者的负性情绪、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取我院肿瘤科2016年1月-2017年6月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80例,根据干预方式分为观察组40例,采用常规干预结合纽曼综合模式心理干预模式,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干预结合常规心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自我效能(自我效能量表)及生活质量(生活质量量表)。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纽曼综合模式心理干预后1个月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7.046、-5.791,P0.05);观察组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5.035,P0.01);观察组QOL量表各分项目条目及总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5.749、-12.727、-14.945、-12.563、-24.563,P0.01)。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过常规干预结合纽曼综合干预模式的心理干预能够减少NSCLS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3个月的心理干预。所有研究对象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表(MLHFQ)分别进行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评定。结果:本研究焦虑的发生率为20%,抑郁的发生率为31%。治疗后,观察组SAS、SDS得分均显著降低(t=9.59,7.73;P0.01),对照组得分也显著降低(t=4.51,5.18,P0.01),但观察组SAS、SD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5.14,-2.75;P0.01),提示治疗后观察组负性情绪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MLHFQ量表得分显著低于治疗前(t=7.01,3.85;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均提高。治疗后观察组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52,P0.05),提示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社区-家庭心理干预联合氟西汀治疗对脑梗死伴抑郁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6月某院收治的92例脑梗死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予以氟西汀进行治疗,每天1次,持续1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社区-家庭心理干预,每周1次,持续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心理社会适应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SAS)、抑郁(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4.683,4.719;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缺损程度(N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4.132,P0.05),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5.813,P0.05);观察组患者正性情绪、负性情绪、社会生活适应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4.199,2.613,2.790;P0.05);观察组患者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t=4.130,3.267;P0.05),CD8+明显低于对照组(t=3.315,P0.05)。结论:社区-家庭心理干预联合氟西汀治疗有利于改善脑梗死伴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其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增强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系统康复训练联合个性化心理疏导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术后患者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签法将100例心脏瓣膜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康复训练联合个性化心理疏导;比较两组干预后中文版Connor-Davidson心理韧性量表评分、中文版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评分、心功能改善情况及出院时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心理韧性各维度(坚韧、自强、乐观)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7.938,6.719,8.393;P0.01);干预后,观察组MCMQ量表中面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002,P0.05),回避、屈服等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3.818,-4.395;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心功能改善率明显提高(χ~2=5.005,P0.05),出院时6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t=4.616,P0.01)。出院时,观察组SF-36量表中躯体功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等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86,2.486,4.190,2.418,2052;P0.05)。结论:系统康复训练联合个性化心理疏导能够改善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术后患者心理韧性、应对方式,有助于提高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回输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顺铂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此治疗对患者外周血中Th1/Th2细胞因子的漂移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在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接收的宫颈癌患者44例,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n=22)和联合治疗组(n=22),并选取健康的女性个体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检测所有样本外周血中Th1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水平,Th2型细胞因子IL-4、IL-6、IL-10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Th1/Th2细胞的比率变化.同时评价两组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的浓度显著升高,且联合治疗组升高程度高于单纯化疗组,而Th2型细胞因子IL-4、IL-6、IL-10的浓度明显降低,且联合治疗组降低程度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治疗后单纯化疗组和联合治疗组Th1/Th2比率小于对照组,但联合治疗组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完全缓解率高于单纯化疗组(36.4%比22.7%,P<0.05).联合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单纯治疗组(90.9%比72.7%,P<0.05).联合治疗组的生活质量总提高率高于单纯化疗组(86.4%比72.7%,P<0.05).结论 自体CIK细胞联合常规化疗能够改善中晚期宫颈癌的Th1向Th2漂移,是安全并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心理弹性状况及集体心理干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148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集体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分析对患者心理弹性、情绪状态、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干预后两组心理弹性状况评分(CD-RISC)均显著升高(t=16.250,7.271;P<0.05),且观察组CD-RISC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9.768,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评分(HAMA)、抑郁评分(HAMD)均显著降低,观察组干预后HAMA评分(t=-25.829,P<0.05)、HAMD评分(t=-29.997,P<0.0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t=1-5.121,P<0.05)、住院时间(t=-18.399,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t=-22.873,P<0.05)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t=-8.027,P<0.05);干预后两组社会关系领域、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干预后社会关系领域(t=14.236,P<0.05)、生理领域(t=14.628,P<0.05)、心理领域(t=14.408,P<0.05)、环境领域(t=13.396,P<0.05)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46%显著低于对照组22.97%(t=4.973,P<0.05).结论:集体心理干预在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中应用较佳,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弹性状态、生活质量,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心理疏导结合感知控制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癌因性疲劳(CRF)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70例鼻咽癌患者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放疗期间全程给予心理疏导结合感知控制,对照组仅给予感知控制干预。评估放疗近期疗效、心理状态、CRF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放疗近期疗效分布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38,P0.05)。两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t_(观察组)=-10.29,-10.65,P0.001;t_(对照组)=-9.51,-10.05,P0.001),而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较对照组大(t=-2.60,-2.47,P0.05)。观察组、对照组干预后CRF程度较干预前明显轻(U=21.14,5.69;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CRF程度明显较对照组轻(U=8.59,P0.05)。干预后观察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问卷调查表(QLQC30)评分中5项功能量表评分显著较对照组高,3项症状量表评分显著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功能量表评分)=3.41,3.49,5.07,3.47,2.73;t_(症状量表评分)=-5.02,-3.66,-2.36;P0.05)。结论:对严格筛选的鼻咽癌放疗患者实施心理疏导结合感知控制可有效改善心理状态,减轻CRF,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