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活性炭技术发挥活性炭的物理吸附作用以及生物膜表面微生物降解作用去除有机物,广泛地应用于去除饮用水中的臭味、有机化合物等微污染物,是一种有效的饮用水深度处理方法。文中对生物活性炭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论述了活性炭表面生物膜及其影响因素。重点阐述了生物活性炭降解有机物的机理,分析了生物活性炭技术与其他工艺组合在饮用水处理的应用现状以及应用展望,对生物活性炭技术处理饮用水的后续研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前混凝沉降、砂滤、氯气消毒等常规水处理工艺已经较难达到饮用水的最新国家标准,水处理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势在必行。本文在自行设计的2吨/小时的中试水处理装置上,以山东省东营市某水库水为原水,先采用混凝沉降、砂滤两步常规工艺,在随后的深度处理中依次通过精密过滤、臭氧氧化消毒、活性炭纤维吸附净化、紫外杀菌四步处理,考察活性炭纤维等深度净化技术对水质的净化效果。试验发现,该组合工艺净化出水完全符合饮用水最新国家标准。通过本试验,为活性炭纤维在饮用水中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微污染水中难降解的物质组成复杂,其特点是浓度低、毒性大,这些污染物直接威胁到人们饮用水安全。分析了预处理技术、强化常规工艺技术和深度处理技术等多种微污染水处理技术,论述了当前微污染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其中应用最多的是膜组合技术。希望膜组合技术能够在微污染水处理领域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减轻膜污染的同时提高有机污染物的去除。  相似文献   

4.
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水源污染物的复杂性,传统净水工艺已无法满足饮用水的水质要求。为了有效去除饮用水水源中的各种有机污染物,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和膜处理技术等深度处理技术应运而生。该文主要概述了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和膜处理技术等深度处理技术,以及各深度处理工艺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5.
丁桓如  靳文广  傅洁琦 《净水技术》2011,30(5):95-101,121
由于工业给水处理及饮用水处理大量使用天然水作水源,水中有机物的危害显得十分严重,目前多采用活性炭吸附处理去除水中有机物,这就要选择对水中有机物吸附容量高的活性炭。该文介绍给水处理用活性炭吸附性能指标的研究过程、当前的各种技术观点以及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国标提出的水处理用活性炭吸附性能指标(碘值和亚甲兰吸附值),以及用天然水中四种天然有机物(腐殖酸、富里酸、木质素、丹宁)作吸附质来评价活性炭吸附性能,也研究了焦糖脱色率指标。焦糖脱色率指标可以用来很好地表征给水处理用滑『生炭吸附性能,而且具有指标直观、试验方法简单、便于推广应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黄浦江微污染原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黄浦江原水为研究对象,对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组合工艺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性能、机理进行了中试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对各指标的去除率为:CODMn 24%,UV25435%,三卤甲烷前体物31%,AOC 63%,且对各分子量区间的有机物的去除有互补性。O3-BAC组合工艺一方面可以有效去除黄浦江原水中的微量有机污染物、消毒副产物前体物,减少后加氯量,降低消毒副产物生成量,保障饮用水的化学安全性;另一方面能明显降低水中的可同化有机碳(AOC)浓度,提高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本采用中试试验装置研究了生物陶粒过滤一微絮凝砂滤一活性炭吸附组合工艺,对微污染原水中有机污染物和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去除效果。在原水UV254为0.047~0.065cm^-1,DOC为2.70~4.10mg/L,TOC为3.50~5.00mg/L的条件下,组合工艺对UV254,DOC、TOC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4%、74.1%、69.2%。色-质联机分析结果表明,经组合工艺处理水中有机物由54种降至25种。组合工艺出水中三卤甲烷总含量不及常规工艺出水中该物质含量的五分之一。组合工艺能有效控制和消除水中有机物的污染,提供安全的优质饮用水。  相似文献   

8.
杨汉香  李燕 《净水技术》2005,24(4):31-34
粒状活性炭净水器是净化饮用水的经济实用的深度净化设备,自动反冲洗活性炭净水器在使用寿命和运行操作上均优于传统活性炭净水器。本文对自动反冲洗活性炭净水器处理上海某区的自来水进行实验,考察了自动反冲洗活性炭净水器在不同处理水量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实验发现:该净水器对CODMn、色度、浊度及余氯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自动反冲洗装置可延长活性炭使用寿命,活性炭依靠过滤截留和吸附的共同作用去除水中的浊度,利用现场快速检测余氯浓度,可间接判断活性炭是否失效。  相似文献   

9.
臭味物质是水中常见的污染物,易被人感知,是公众重点关注的饮用水水质问题。文中介绍了当前饮用水中典型臭味物质及其主要的去除方法,综述了活性炭吸附、高级氧化、生物降解和集成工艺,阐述了各种方法的去除效能、原理和研究现状,以期为控制臭味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焦化废水作为我国一类典型的难降解有机废水,具有污染物浓度高,处理难度大等问题,常规的生物处理难以达到较高的处理效果,因此需要进行深度处理。吸附法由于其处理效率高,去除范围广泛,可再生循环使用可以被应用于焦化废水的深度处理中。主要介绍了焦化尾水处理中常见的吸附处理技术,包括活性炭、吸附树脂处理等技术;以及吸附法与其他工艺耦合法深度处理技术;并对焦化尾水深度处理吸附处理研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本分别以地表水和地下水为水源的水厂出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活性炭-纳滤膜工艺对饮用水中总有机碳和可同化有机碳的去除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受其本身性质和有机物特性影响较大,去除能力有限;纳滤则可将水中总有机碳和可同化有机碳大都去除,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性和生物稳定性。两的组合是获得优质饮用水的有效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2.
远程等离子体处理活性炭纤维及其高功能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活性炭纤维的吸附性能和其表面官能团密切相关.远程等离子体处理是活性炭纤维获得更好的表面改性的新方法。为了提高活性炭纤维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性能,本文对粘胶基活性炭纤维进行了远程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探讨等离子体处理时间,远程区距离对活性炭纤维的减重率及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远程区等离子体中电子离子对样品的刻蚀作用被抑制,同时远程区等离子体处理的吸附荆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优于未处理试样.  相似文献   

13.
用生物活性炭纤维新技术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制了生物活性炭纤维,用于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采用循环流动法把微生物固定在活性炭纤维上,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微生物在炭表面的生长情况。测试了生物活性炭纤维去除微污染源水中有机物的性能,并通过GC—MS图谱分析了处理前后水中有机物的变化。经处理后,水中的CODMn降到了2.5mg/L(饮用水的标准)以下,UV254的平均去除率高达94%,处理容量达到2880mL/g。另外,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将生物活性炭与活性炭纤维的吸附性能作了对比,结果表明以ACF作为载体的生物活性炭纤维(BACF)技术在处理容量和处理效果上均显著优于其它两种处理方法,显示了此项新技术在水的深度处理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多级污水深度处理工艺中氮、磷的去除效果,采用生物滤池-植物湿地-活性炭过滤三级工艺组合,在人工模拟废水的基础上,探索各处理单元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效应。结果表明,经过三级深度处理后出水中总氮、总磷、COD等污染物有明显的降低,且各单元都能起到一定的去除作用。该实验条件下,经三级单元处理后总磷的去除率达到67.47%~90.18%,铵态氮去除率在89.23%~99.89%,而且去除效能稳定,出水铵态氮基本保持在1mg/L以下;总氮去除率在85.02%~99.60%,整个三级组合工艺对总氮的去除效果良好;COD去除率为84%~97.33%。可见采用生物膜滤池-湿地植物-活性炭过滤三级深度组合处理工艺对污水中氮、磷等污染物表现较好的去除作用,该组合工艺可以用于污染物含量类似的污染水体深度处理之中。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一种新型吸附材料高分子有机聚合物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其应用在水处理领域去除饮用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文中列举了不同树脂对污染物的处理效果和研究与应用中相应的技术参数,并评述了这一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6.
水体新型污染物检出率和检出种类日益增多,其对生态系统所带来的潜在危害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水质安全的担忧。传统水处理工艺对新型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不显著,且存在着不确定性。本文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对水体新型污染物的去除工艺及其去除效果,如活性炭吸附、高级氧化技术、膜处理工艺、新型环境功能材料及其组合工艺等,并指出这些工艺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旨在为水体新型污染物的控制与去除技术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颗粒活性炭的特性参数与吸附性能的关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活性炭进行饮用水的深度处理,选择适合原水水质的活性炭至关重要,通过6种不同颗粒活性炭特性参数的测试,对饮用水有机物的吸附试验以及吸附等温线的测定,结果表明:针对颗粒活性炭的筛选,碘值,亚甲蓝值,吸附等温线的KF及斜率1/n值均不能单独作为评价筛选活性炭优劣的指标,而应综合考虑颗粒活性炭的孔径分布与原水中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相匹配等。研究还表明:碘值,亚甲蓝值,吸附等温线的KF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从颗粒活性炭的特性参数和吸附性能参数可以推测活性炭滤柱试验吸附效果。颗粒活性炭用于饮用水深度处理,能去除水中相对分子质量小的有机物,处理的水量为颗粒活性炭体积的4800倍时,对CODMn的去除率为15%左右。  相似文献   

18.
首先对传统水处理工艺的改进和强化的研究进行了描述;再将微污染水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工艺对低分子有机物和颗粒性物质的去除、水质软化等方面有很好效果;最后再进行深度处理,组合工艺可实现对微污染水源水及含消毒副产物水体的深度处理,强化了水中污染物的去除。  相似文献   

19.
活性炭作为关键材料应用于水体深度净化处理工艺较为成熟可靠,国内大多数城市的市政自来水生产采用活性炭水深度净化工艺。以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对水中典型污染物进行净化处理,研究活性炭在水体深度净化过程中的吸附特性,为饮用水处理中活性炭的选择提供依据。采用新疆煤为原料制备的高效压块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处理黄浦江原水,以水体中UV254和COD(Mn)为深度净化效果的评价指标。采用吸附等温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对静态吸附试验数据进行拟合,评价活性炭对水中污染物的吸附性能;研究不同通水量条件下活性炭净化效果;采用上向流(自下而上)曝气生物吸附装置对黄浦江原水进行处理,推算活性炭服务期限;分析活性炭最佳再生试验条件。结果表明,该活性炭对黄浦江原水中以UV254和COD(Mn)为指标的物质平衡吸附容量分别为0.481 (cm·g)-1和13.889 mg/g,相较于COD(Mn)指标,活性炭对以UV254为指标的物质吸附更快;采用动态试验研究活性炭的处理效果,当通水倍数达到6 990时活性炭对以UV254  相似文献   

20.
张瑛洁  秦楠 《硅酸盐通报》2015,34(5):1290-1295
水中溶解性有机污染物(DOM)一般用氧化、活性炭吸附、臭氧-活性炭等工艺去除,但这些工艺复杂,成本高.如果能在混凝工艺中采用吸附-混凝联合工艺,这将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本论文综述了聚氯化铝铁(PAFC)无机高分子复合混凝剂的制备工艺,着重讨论了Al/Fe摩尔比,盐基度,聚合剂,pH值等制备PAFC的关键参数对PAFC混凝性能的影响,并综述了提高PAFC混凝去除水中DOM的方法,包括无机复配和有机复配及其与吸附剂的联用,为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