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鞍钢股份有限公司中厚板厂中厚板轧机的轧制规律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轧机前后辊道运行规律,开发出辊道节能数学模型,应用到生产线轧机后,取得了良好的节能效果,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中厚板厂原粗轧机轧制压力传感器为荷兰引进的二手电阻应变支承式传感器 ,制造工艺复杂 ,体积大而重 ,安装在承受轧制力的位置上 ,直接受高压、高温及油污的恶劣环境的影响 ,损坏频繁 ,维护量大。为更有效地解决粗轧机因轧制压力过大而经常造成断轴事件的问题 ,我们采用了并联方式安装在轧机侧面附着式压力传感器。附着式压力传感器是根据轧制力分流测量原理和灵敏度机械放大原理构成的 ,具有“以小测大”功能的超轻型电阻应变式传感器。通过直接测量由轧制力引起的轧机牌坊立柱的拉伸应变和电阻应变效应来间接测量轧制力…  相似文献   

3.
《江西冶金》2005,25(2):20-20
业内专家称,全球第三次中厚板轧机建设高潮将在中国掀起,预计将建设尺寸以3500mm、型式以4辊式单机或双机为主的轧机达18台。其中,3.500mm9台、5000mm 2台、4300mm 1台、2800mm 4台、3800mm 2台。这些轧机建成后将新增产能2000万t,而且大多数都是大轧制力、大功率及高刚度的现代化中厚板轧机,为实现TMCP工艺,生产高质量、高性能中厚板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首钢中厚板轧机轧制节奏的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首钢中厚板轧机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多块轧件交叉轧制,根据具体工艺参数可以分别采用单坯轧制模式、双坯一待一轧模式或三坯两待一轧模式。通过对轧制节奏的控制,提高了轧机的生产率。从设计的轧机时位图可以清楚地看出轧制节奏的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5.
中厚板轧制速度设定模型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中厚板轧机主传速度基本上由操作员的经验来控制。实践证明,人工控制轧机轧辊转速存在很多弊端。本文针对该现状,在详细分析了中厚板轧制过程特点的基础上开发出一个新型的中厚板轧机主传速度设定模型。此模型判断如何选取轧机速度曲线图,首次提出根据轧制变形区各参数来计算不同压下量下的最大轧制速度以及咬入速度。将此模型实际应用于国内某中板厂的轧机速度设定计算中,使得轧制节奏变快,生产稳定性和安全性增强,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冯鹏  姚晓兰  王小平 《宽厚板》2003,9(2):23-26
本文分析中厚板轧机工作辊磨损的特点,提出一套针对于中厚板轧制工艺的轧辊磨损预报模型及其参数解析方法.通过仿真试验与实测数据的对比证实该模型具有一定的精度,可以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7.
堆焊技术在中厚板轧辊修复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介了首钢中厚板厂轧辊堆焊的实际应用情况,并以试验和测试结果为依据,得出了轧辊堆焊有铲提高大轧机轧辊耐磨性、抗冷热疲劳性及使用寿命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我国中厚板生产设备、工艺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我国近年自主建设的中厚板轧机,介绍了我国在中厚板生产设备、工艺技术方面所进行的研究开发工作和取得的重要进展.中厚板的核心轧制技术,即强力中厚板轧机、轧后控制冷却系统、中厚板轧制的TMCP技术、尺寸精度自动控制、组织性能预测与控制技术、中厚板轧机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等,已经成功地应用于我国自行开发的中厚板生产线上,表明我国已经具备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的中厚板生产、设备和自动化技术,我国正在变为中厚板生产强国.  相似文献   

9.
中厚板轧机两侧刚度的差异会导致轧制过程中轧辊发生倾斜,给辊缝的设定带来困难。为此,作者首先将S1ms轧制力公式简化成道次压下量的简单函数,然后利用该函数分析了中厚板轧机驱动侧和操作侧的刚度差异引起的轧辊倾斜对轧制力分布的影响。发现:如果轧机两侧刚度差异不大,则轧辊倾斜前后的轧制力分布曲线的积分值相等,而且轧制中心线的辊缝位置基本没有变化。根据该结论给出了实测刚度曲线的拟合方法,利用该拟合曲线进行辊缝设定可以避免刚度差异带来的影响。另外,还可将该拟合曲线作为虚拟测厚仪来计算轧件的道次出口厚度。  相似文献   

10.
《冶金信息导刊》2006,(6):I0003-I0004
一、中厚板的发展方向 我国中厚板生产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高强度级别的钢板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如高压锅炉板、大型工程机械用高强度钢板以及长距离输气及输油的大口径(Ф1.02-1.44m)直缝焊管用中板(宽3.2—4.52m),国内尚不具备生产条件。目前我国有中厚板轧机26套,其中宽厚板轧机3套,中厚板轧机23套。“十五”期间正在建设的中厚板厂有:宝钢5000mm宽厚板轧机、首钢3500mm中厚板轧机,安阳和南钢中板卷轧机(主要生产4mm以上的中厚板和中板卷),同时柳钢、舞阳等中板厂将进行双机架改造,这些技术改造项目完成后,加上宽带钢轧机生产的中厚板,在数量上基本可以满足市场增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魏工 《甘肃冶金》2001,(2):1-2,50
通过引入相对轧制量参数,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中厚板轧机工作辊磨损量与相对轧制量之间的经验关系式。  相似文献   

12.
《重钢技术》2005,48(2):54-54
业内专家称,全球第三次中厚板轧机建设高潮将在中国掀起,预计将建设尺寸以3500毫米、型式以4辊式单机或双机为主的轧机达18台。其中,3500毫米9台、5000毫米2台、4300毫米1台、2800毫米4台、3800毫米2台。这些轧机建成后将新增产能2000万吨,而且大多数都是大轧制力、大功率及高刚度的现代化中厚板轧机,为实现TMCP工艺,生产高质量、高性能中厚板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中厚板四辊可逆式轧机全自动控制系统采用了德西门子公司的S7-400可编程序控制器及6RA24全数字直流调速器,由过程计算机和基础自动化控制组成了两组计算机控制系统,实现了立轧、平轧、可逆轧制过程的自动化以及工艺模型的设定,使中厚板四辊轧机成为一套综合轧制能力较高,具有轧制工艺过程自动控制设定和极强的科研实验功能的大型全数字自动化控制设备。  相似文献   

14.
捷克VITKOVICE公司3.5 m中厚板轧机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纳斯  I 匹赫勤  R 《钢铁》2000,35(2):31-37
捷克VITKOVICE钢铁公司的中厚板轧机在1998~1999年进行了全面现代化改造.奥钢联工程技术公司(VAI)提供了全新的自动化系统,应用TruShape技术,可确保所轧制的中厚板保持精确的矩形形状,并且可以纵向轧制中厚板.  相似文献   

15.
王新江  孙斌  韦弦  欧阳瑜  李力 《钢铁》2011,46(8):52-55,62
简要介绍了安钢3 500 mm炉卷轧机的生产工艺特点和技术优势。安钢炉卷轧机生产线采用超宽中厚板坯配以单机架炉卷轧机的工艺配置,在生产薄宽规格上具有独特优势,而轧制道次间隔时间长、中厚板坯压缩比低又对生产高品质中厚板带来技术难度。为此,在炉卷轧机生产技术条件下,通过成分设计、优化加热制度与再结晶区和未再结晶区控制轧制技...  相似文献   

16.
中国营口中板有限公司为了建设中厚板轧机与法国SMS Demag签定了合同,包括辅助电器和自动化系统。新的中厚板厂将在中国东北辽宁省营口市建设。对于新建的中厚板厂,SMS Demag公司提供机械设备及粗轧和精轧机组整个生产线的电子自动控制系统。SMS Demag还将提供一套冷却系统、热板平整机、冷床和检验系统,还有剪切线和精整作业线包括冷板平整机。每个轧机的轧制力为120MN,它是世界上最大轧制力的轧机之一。它的设计是用来轧制最大厚度为420mm的板材,并且精轧机座装备有CVC控制技术。厚板的冷却系统设计成层流冷却。  相似文献   

17.
孙浩  藏勇 《山东冶金》1996,18(4):29-33
对济钢三辊、四辊中板轧机的工艺参数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压下规程应进一步改善;四辊轧机还有一定的设备潜力;三辊轧机采用横纵和纵横轧制方式代替角轧,双机轧制薄宽钢板和采用控轧控冷工艺是可行的;操作中应避免咬入时的冲击以减少设备事故;并采用轧制法分别测定了三辊、四辊轧机的刚度。  相似文献   

18.
中厚板轧机生产工艺方案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常规中厚板生产线,采用单张钢板轧制方式,轧机布置型式有:落后的三辊劳特式轧机、单机架四辊轧机、双机架二辊粗轧+四辊精轧机、双机架四辊粗轧+四辊精轧机组;另外一种布置型式为卷轧中厚板生产线(炉卷轧机),是从上世纪8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即可单张钢板轧制,又可采用卷轧方式生产中厚  相似文献   

19.
刘冶青 《武钢技术》1998,36(5):36-38,61
对轧板厂2800mm轧机的现状及影响中厚板产品厚度偏并的主要因素,从轧机的弹性变形、板坯的塑性变形两个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了造成轧机厚度偏差的关键所在。针对这一状况,提出了对现有轧机设备进行改造的必要性,以及改造的主导思想,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改造后的对厚度控制技术的应用,使板材的厚度偏差控制在国家标准的范围以内,以满足用户对产品质量日益提高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竞争的  相似文献   

20.
以邯钢中板厂3500mm中厚板生产线为例,分析了中厚板同板差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提高中厚板轧机AGC控制系统精度的措施。通过探索和实践,邯钢中板厂3500mm中厚板生产线产品纵向同板差控制在0.2-0.3mm,头尾厚度同板差基本控制在0.3~0.4mm,板凸度控制在0.13mm以内,能够很好地满足用户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