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言用烘干漆浸渍电气设备如:变压器、电机和线圈是出于如下四种原因: 1.防止电磁线和层间绝缘之间的移动(即消除由于电应力震动产生的噪音)。 2.加固绝缘中电磁线的漆涂层。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变频电机用绝缘电磁线进行高频脉冲电老化试验,研究了绝缘电磁线的电老化寿命及其变化规律。采用电子能谱仪和显微镜对绝缘电磁线表面在电老化过程中的析出物进行了成分分析和形貌表征。结果表明:绝缘电磁线在施加一定电压条件下会出现局部放电,其寿命随施加电压的增加呈指数式衰减,在电老化过程中电磁线绝缘表面有白色析出物质,对试样表面析出物进行能谱分析发现C、O、Mg、Si、Ca增加较多,击穿点周围C、F、Cu元素含量大幅度增加。新试样表面平坦且没有杂质,而经过电老化后的电磁线试样表面团聚物堆积、凹凸不平。  相似文献   

3.
综合耐高温、自润滑、自粘和耐新型致冷剂等四类电磁线绝缘90年代以来提高和改善的进展。主要是:研制成功高耐热、高化学稳定的聚醚醚酮(PEEK)电磁线,从而提高了深井潜水、潜油电机绝缘的耐热、耐浸蚀分解的能力;研制出中型电机用,自润滑性高于现有F、H级绝缘的新型电磁线,提高了形状复杂的电机线圈的生产率,以及线膜的机械强度和延展性,为进一步实现绝缘减薄创造了条件;改造现用环氧自粘漆配方,研制出兼有低温流动性好和高温粘结强度的电磁线,更好地满足了导热比油差的SF_6绝缘变压器和密封电机的需求;介绍了适应新型致冷剂HCFC—123的发展,对在此致冷系统中工作的密封电机用新绝缘材料的选择工作。  相似文献   

4.
变频电机的绝缘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变频电机绝缘结构及设计时应考虑的问题,并指出目前在电磁线、槽绝缘、相间绝缘、浸渍漆和绝缘工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用于高压电机绝缘结构减薄的电磁线及其制备方法,研究了电磁线的玻璃丝层厚度、薄膜厚度及薄膜绕包方式对电磁线击穿电压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丝层厚度对电磁线的击穿电压影响不大,击穿电压随薄膜厚度增加而上升,在不增加电磁线绝缘厚度和生产成本的前提下,通过改变电磁线薄膜绕包方式提升电磁线的击穿电压,从而提升绝缘结构匝间绝缘和对地绝缘击穿电压,为高压电机绝缘结构减薄提供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电机在运行中绕组绝缘承受工频电压,瞬时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和雷电过电压。这些电压分别或同时作用于电机的对地绝缘和匝间绝缘。匝间绝缘的介电强度远不如对地绝缘。匝间绝缘往往只是电磁线本身的绝缘。经过绕线、嵌线、整形等多种工艺的加工,使电磁线本身的绝缘强度有所下降,绕组的接触长度与绕组的匝长基本相同。所以出现的弱点概率较高。因此,匝间绝缘是电机绝缘中的薄弱环节。保证电机绕组合理的匝间绝缘强度对保证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冷热循环老化对变频调速电机电磁线绝缘电性能的影响,通过对电磁线进行冷热循环试验,测试分析了冷热循环次数对电磁线绝缘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电磁线试样的介质损耗因数(tanδ)、电阻(R)、电容(C)随冷热循环次数的增加而有所减小,击穿电压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变化不明显。tanδ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减小,可能是由于该绝缘材料具有非线性效应。  相似文献   

8.
热塑性电机绕组绝缘是六十年代出现的一种新的电机绝缘工艺,采用带有热塑性绝缘层的漆包线,电机绕线和嵌装完毕后直接进行烘焙后即形成一整体的绝缘结构,革除了普通电机绝缘工艺的浸渍工序,节省了浸渍材料和设备,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成本。下面就绝缘结构,烘焙工艺,绝缘性能和耐气候性及技术经济性等几方面阐述热塑性电机绕组绝缘的特点。 1.绝缘结构 电磁线  相似文献   

9.
采用tanδ表征变频电机绞线对绝缘老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变频电机定子绝缘用电磁线的失效是导致电机绝缘破坏的主要原因。为此,针对JD117变频电机匝间绝缘用电磁线进行试验研究,以绞线对为试验对象,在双极性高频脉冲电压下,进行了不同频率和不同时间的老化,测试并分析了试样的介电频率谱和温度谱,结合扫描电镜(SEM)研究了不同老化条件对绞线对表面形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通过分析tanδ的频率谱,其峰值点的数值可以被用来判断绝缘的老化状况。老化使得材料内部结构发生变化,长链发生断裂,生成了小分子量的极性分子,松弛极化更易建立。老化前后,绞线对表面的形貌有很大的不同并且差异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而加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3.0~3.3 k V中压变频电机定子绕组减薄匝间绝缘结构的介质损耗、冲击耐压和工频耐压等电性能。采用绝缘减薄的电磁线制作了绞线对,然后进行高频脉冲电老化试验,并将试验结果与基准结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中压变频电机定子绕组匝间绝缘双边厚度可由0.70 mm优化到0.50 mm。  相似文献   

11.
一、概述绝缘结构是电机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绝缘处于电机中不同电位的导体之间,起着隔电的作用。它要确保电机产品在受到潮湿、灰尘及化学介质作用时;或遇到严重的机械应力作用时;或发生过载、过热时仍然具有良好的绝缘作用。由于电机故障中有70~80%为绝缘损坏,因此电机绕组或以其为主的绝缘结构被比喻为电机的心脏。电机绝缘结构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绝缘工艺越来越为人们所重  相似文献   

12.
于成伟 《微电机》2003,36(2):63-63
定子线圈接地故障一般会导致外壳带电而无法正常使用 ,大多只是一处接地 ,如果重新嵌制线圈既浪费时间也浪费材料 ,增加成本 ,而传统教科书上的局部穿绕修复法耗用时间较长 ,匝数很难数清 ,端部及槽内的电磁线交叉严重 ,影响工艺和修后的使用寿命。我们电修中心在 1 0年中百余次的实践摸索下 ,总结出了一套耗时少 (只是传统工时的 1 /4) ,匝数精确 (和原厂数据一致 ) ,工艺性好 (端部、槽内电磁线较为规则 )的局部快修方法。1 故障电机有关数据故障电机为三相异步电动机 ,型号 Y90 L- 2 ,2 .2 k W,转速 2 85 0 r/min,外壳带电而无法正常…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变频异步电动机绝缘结构的组成、材料的要求等进行分析,阐述了绕组线间或绕组线对地间可能发生的电击穿火花,但绝缘本身并未击穿,为局部放电(PD)等现象。在电磁线、浸渍树脂、槽绝缘、相间绝缘与层间绝缘、槽楔、引线方向应用H级绝缘材料,使变频电机的绝缘有耐冲击电压性能、耐局部放电性能和耐热、耐老化性能,从而提高了变频电机的可靠性,保障电机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4.
纳米TiO2填料对变频电机耐电晕电磁线绝缘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测试和分析了某型耐电晕电磁线绝缘漆中无机填料的化学组成和微观形貌,并测试该电磁线绝缘漆的紫外-可见光吸收谱.从无机填料效用的角度研究了纳米TiO2在绝缘破坏过程中的电、光及热效应.纳米TiO2填充改性绝缘的电磁线遭受电晕破坏时,析出的纳米TiO2微粉层可以改善电场分布,提高热传导能力,并在绝缘表面形成电子和紫外线屏障,捕获电晕放电产生的电荷,吸收紫外线.这些研究可为开发变频电机用耐电晕电磁线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0引言在大量的三相电动机绕组修理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单个绕组断路的故障.引起断路的原因一般有两个:(1)装配过程受机械冲击砸断电磁线,或端部整形不合格,喇叭口某处凸出,当转子装入时拉断电磁线;(2)嵌线工艺不熟练,导致绕组存在着隐患,如:匝间短路等。整台电机只有一个绕组断路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 特殊电机采用灌注胶浇注,是一项新的绝缘工艺。其特点是整体性好、防腐、防油水性能优良,可防止电机在使用过程中因机械振动和电磁震荡而使电磁线绝缘受到损伤,从而提高电机绝缘可靠性,延长电机使用寿命。据称,美国B.J公司的潜油电泵,其电机的定子线圈穿线后,真空灌注H级环氧树脂;法国浅海勘探取芯的柔杆电钻,其电机采用硅酮树脂浇注。两者的绝缘结构均属整体浇注类型。在国内,类似材料虽早有单位研制,但作为灌注胶使用于特殊电机,仍存在不少问题。环氧树脂作为灌注胶,目前多数用于变压器、互感器和微特电机上。个别单位也尝试过在特殊电机样机上整体浇注,但材料配方的开裂等问题仍未解决,浇注工艺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论述了陶瓷绝缘电磁线的发展概况,研究了耐高温电磁线用导体的类型和要求,探讨了各种陶瓷绝缘电磁线的制造工艺要点,论述了各种陶瓷绝缘电磁线的特性、性能的试验方法,并提供了有关陶瓷绝缘电磁线的使用方法和用途。对研究和试制陶瓷绝缘电磁线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以JD116型变频牵引电机用电磁线为研究对象,该电磁线绝缘薄膜为美国杜邦公司开发的耐电晕聚酰亚胺KaptonCR薄膜。试验研究了①含有肉眼可见的气泡;②掺入金属杂质;③与地电极接触不好(存在气隙);④表面磨损4种不同缺陷类型试样的局部放电特性和电气强度,并与完好试样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试验表明:缺陷和机械应力会大大降低绝缘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罗杨  吴广宁  周力任  曹开江 《绝缘材料》2010,43(1):49-51,55
阐述了调速牵引电机中电磁线绝缘破坏的问题及电树产生和发展的机理。以完好的和含有杂质的变频电机用电磁线为试样,在高压下老化直至击穿,对击穿点进行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两试样的击穿均为树枝状击穿,金属杂质的存在降低了绝缘膜的电气强度。  相似文献   

20.
高压电机定子线圈匝间绝缘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文霞  吴刚 《防爆电机》2007,42(5):45-47
阐述了高压电机定子线圈匝间绝缘选择方法,通过电磁线性能对比,利用PVT值确定电磁线,同时介绍了两种换位线圈的匝间绝缘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