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天性肾动静脉瘘的DSA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提高先天性肾动静脉瘘的诊治效果。方法应用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超选择性肾动脉介入栓塞方法诊治先天性肾动静脉瘘3例。结果3例经DSA明确诊断,在栓塞术后当日肉眼血尿消失,24~72小时后尿常规正常。术后72小时内有腰酸痛、低热、腹胀,无肾性高血压发生。结论DSA是明确肾动静脉瘘的最佳诊断方法,可同时进行超选择性肾动脉介入栓塞,既保存了肾功能又达到止血目的  相似文献   

2.
肾动脉狭窄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血管性高血压是一综合征,是指由于肾血管损伤造成肾脏灌注压下降、血压升高。肾血管疾病包括肾动脉狭窄(reno—artery stenosis,RAS),肾动脉或肾静脉血栓、栓塞及其梗阻等,其中以RAS居多。引起RAS的常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therosclerotic renal artery stenosis,ARAS)、多发性大动脉炎和肌纤维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3.
肾血管性高血压治疗进展王仁顺作者单位:410003长沙,解放军第一六三医院肾血管性高血压(RVH)为肾素依赖性,常伴血管紧张素Ⅱ(AⅡ)和醛固酮的升高,形成体内的升压体系(RAAS)。AⅡ可促进肾小球和间质细胞外基质沉积,纤维和胶原增生,发展为肾硬化...  相似文献   

4.
肾动静脉瘘的选择性血管造影与栓塞治疗(附20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提高肾动静脉瘘介入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20例患者均有反复间歇性全程肉眼血尿,曾行超声、KUB、IVU、CT、泌尿系内镜检查,未能明确病因。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或(和)超选择性肾段动脉造影确诊为肾动静脉多瘘,采用明胶海绵加鱼肝油酸钠/无水乙醇、聚乙烯醇(PVA)微粒、TH胶、钢圈等对病变血管选择性栓塞。对肾动脉造影的征象和选择性栓塞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例按影像特点分3类:(1)肾内畸形血管团及动静脉分流现象,共11例;(2)肾动静脉大分支之间高流量的分流而无畸形血管团,共4例;(3)肾动脉主干造影末显示畸形血管团和显著分流,超选择肾段动脉造影或应用气体造影剂则显示微小分流病变,共5例。20例均采用超选择性栓塞供血动脉治疗,栓塞当天肉眼血尿即消失,24~72h后镜下血尿阴转。术后72h内术侧腰部均出现酸痛,尚有发热、腹胀、恶心等症状。结论 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和栓塞术是肾动静脉瘘主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CO2造影有助于隐匿型肾动静脉瘘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介入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RA)+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1995~1998年介入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26例。对肾动脉硬化导致的肾动脉近端病变直接行支架植入术。对肾动脉硬化致肾动脉中远端病变及大动脉炎,纤维肌肉发育不良性肾动脉病变先行PTRA术,效果不好或失败者行支架植入术。选择Palmaz支架。结果PTRA+支架植入术技术成功率100%,近期临床治愈改善率92.3%,随访治愈改善率86.4%。结论PTRA+支架植入术即时安全有效,治愈改善率满意,可作为肾血管性高血压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血流多普勒定量分析对肾血管性高血压筛选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功及彩色多普勒定量研究205只的肾内动脉血流收缩峰速度(SV)、阻力指数(R1)和峰速加速度(Ac)。研究对象分四组: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组、肾实质性高血压组、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健康人组。结果表明:肾动脉狭窄组的SV、R1和Ac明显低于其他三组,并构成其颇具特征的锯齿形频谱;SV和Ac与肾动脉狭窄程度显著负相关;以Ac≤150cm/s^2为诊断肾动脉狭窄指标,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100%,  相似文献   

7.
在肾移植中,常会遇到供受者动脉病变及多支血管变异,如处理不当,常导致移植肾失败或肾功能不全.本院共施行肾移植350例,其中受者髂内动脉严重粥样斑块硬化、管腔接近闭塞者30例,供肾多支动脉变异36例,供肾动脉与髂内动脉管径悬殊较大8例,均作了合理的处理.术后移植肾血供良好,1年后随访,吻合血管通畅,肾功能正常,现将其处理经验介绍如下.1 处理方法1.1 髂内动脉严重粥样斑块硬化的处理髂内动脉管腔很小,接近闭塞.这种髂内动脉如与肾动脉吻合,开放血流后移植肾常供血不足,肾色虽鲜艳,但充盈张力差,术后常发生急性肾衰及无尿,导致肾移植失败.对此,我们有沉痛的失败教训.后来我们对25例粥样斑块硬化患者采取髂内动脉斑块切除,然后与肾动脉作端端吻合,开放血流后移植肾充盈张力良好.对5例斑块不能切除者,采取肾动脉与髂外动脉端侧吻合,同样取得良好效果.术后随访1年,肾功能正常,肾动脉无血管杂音,B超、彩色多普勒血流图、肾动脉造影(部分患者)未发现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8.
Liu D  Zheng C  Chen Q  Zhang Z  Wu Y  Wang R  Ling J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5):295-296
目的提高对嗜铬细胞瘤合并肾动脉狭窄(RAS)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报告4例嗜铬细胞瘤合并RAS。4例患者均行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结果2例切除RAS肾及1例松解局部粘连所致RAS患者血压均正常,而1例松解长段RAS后保留RAS肾者持续高血压。结论当嗜铬细胞瘤定性与定位之后在上腹部或背部闻及血管杂音,一侧肾影变小或遇到单用α受体阻滞剂降血压效果欠佳,需加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者,以及嗜铬细胞瘤术后血压持续不降而又排除残留嗜铬细胞瘤者均应考虑合并RAS可能。对因嗜铬细胞瘤直接压迫,粘连造成肾动脉成角或局部狭窄者,在去除嗜铬细胞瘤及松解粘连之后RAS多能缓解,而对嗜铬细胞瘤致肾动脉广泛狭窄或闭塞,肾实质明显萎缩者,应切除患肾。  相似文献   

9.
充分认识和重视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全球人口的不断老龄化。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美国肾脏病登记资料表明,在导致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病因中,肾血管病变占29%。仅次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肾血管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常常伴随冠心病的发生。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肾血管病变早期临床症状隐匿,常被漏诊或误诊。Harding等对1035例临床疑诊为冠心病患者同时进行冠状动脉和肾动脉造影,结果提示,在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中有30%合并肾血管病交。其中肾动脉狭窄程度≥50%的为15%。在大于65岁的普通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功能狭窄(ARAS)发生率达7%,而大于50岁的冠心病人群中ARAS可高达20%~45%。  相似文献   

10.
彩色多普勒对肾血管病变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双功能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55例肾血管病变,包括肾动脉狭窄、肾小动脉硬化、肾动脉发育不良、肾动静脉畸形、急性肾静脉血肾静脉曲张。与其中38例有完整肾血管造影检查资料的结果对照,超声诊断符合率95%。结果认为综合多普勒定量指标、典型的多普勒频谱形态和征象各的彩色血流图象,能够对多种肾血管病变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在肾移植早期的应用价值,动态监测40例肾移植患者血清、尿液及肾组织液中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水平变化,发现术前透析患者血清SIL-2R水平较正常人高,术后迅速下降。急性排斥(AR)发生时,SIL-2R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肾组织液中升高最明显,比临床症状和血清肌酐出现早1~5天。在急性CsA中毒发生时血清和肾组织液中SIL-2R水平明显升高,而急性感染发生时只在血清中明显升高。结果表明:动态监测血清、尿液SIL-2R水平有助于预测和早期诊断AR,同时行肾组织液及血清、尿液SIL-2R水平测定能较好地诊断与鉴别诊断AR、急性CsA中毒和感染  相似文献   

12.
自发性肾破裂的影像学诊断(附24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分析自发性肾破裂致肾包膜下和肾周出血的CT与选择性肾动脉造影(DSA)表现,以发现肾破裂病因方面的诊断价值。回顾分析24例自发性肾破裂伴肾周出血病人,全部经CT检查,3例行DSA检查并栓塞治疗。结果24例自发肾破裂中19例为肾肿瘤(79%),其中1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50%),7例肾细胞癌(29%)。认为CT是诊断急性自发性肾破裂出血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其病因诊断率可达90%;而DSA在寻找血管性病变致肾破裂病因方面优于CT,并可行栓塞治疗。自发性肾破裂出血常见原因是肾肿瘤,而国人最常见是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相似文献   

13.
移植肾急性排斥与慢性排斥的内在联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移植肾急性排斥与慢性排斥的内在联系季曙明,黎磊石,季大玺,陈惠萍,王庆文RELATIONSHIPBETWEENACUTEREJEC-TIONANDONSETOFCHRONICREJECTIONINKIDNEYTRANSPLANTATIONJiShun...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肾梗死的早期诊断和介入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急性肾梗死患者的诊治情况.男4例,女1例,年龄38~ 68岁,以腰部剧痛或上腹胀痛就诊,多伴有恶心、呕吐.就诊时间1~16h.患者多有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病史.化验血白细胞(8.9 ~15.8)×109/L,尿红细胞-~+++,蛋白+~+++,血肌酐66 ~ 216 μmol/L,乳酸脱氢酶350~ 920 U/L.多普勒超声和CT检查提示大面积肾梗死3例,局灶性肾梗死2例,应用经皮股动脉穿刺置管行血管造影及溶栓、导管抽吸血栓等治疗. 结果 1例局灶肾梗死和1例肾动脉栓塞注射尿激酶直接溶栓成功,1例局灶肾梗死注射rt-PA溶栓成功,2例发病时间较长的肾动脉栓塞患者行血栓抽吸后配合再次注射rt-PA溶栓成功.术后4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血肌酐较术前下降(53 ~122 μmol/L),CT或三维CT血管造影提示患侧肾动脉及分支通畅,梗死区域血供接近正常. 结论 对急性肾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和介入治疗效果满意.三维CT血管造影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随访.对较大血栓行导管抽吸+溶栓可提高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15.
肾血管性高血压诊断方法的评估及进展王仁顺,莫克俭,王晋高血压由肾动脉狭窄(RAS)引起者约占5%~10%。1934年Goldblatt用犬做实验,缩窄单侧肾动脉可引起高血压,为肾血管性高血压(RVH)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半个多世纪过去了,RVH的研究有...  相似文献   

16.
动脉硬化闭塞症与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在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形成和发展听 作用及ET、一氧化氮合酶(NOS)基因表达同ASO的关系。方法 收集40例ASO病人、120处病变血管和30例正常血管,根据病理学检查分为ASO早期、中期、晚期和正常血管4组。利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和Grisse方法检测ASO病脸的血浆ET和NO水平,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组血管ETmRNAT  相似文献   

17.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肾动脉狭窄患病率的调查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肾动脉狭窄(ARAS)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2002年10月-2003年11月,以存在冠心病、脑血管病和(或)下肢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患者作为动脉粥样硬化人群的选择标准,对这些患者行肾动脉造影,同时对比分析ARAS患者与无ARAS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21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中,24.3%存在ARAS。冠心病、脑血管病、下肢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中,ARAS的检出率分别为27.9%、30.0%和40.0%。ARAS的患病率有随年龄增加的趋势。66.0%的ARAS患者没有典型的症状,为造影过程中的"意外诊断"。同无ARAS的患者相比,这些患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比例较高(71.4%比35.9%,P<0.01)。结论ARAS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人群中的患病率为24.3%。ARAS在下肢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人群中检出率最高,应加强在动脉粥样硬化人群中,特别是周围血管病伴颈动脉狭窄的人群中对ARAS的筛查。  相似文献   

18.
ESWL前后肾内血管阻力指数和尿中GAL与NAG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内血管阻力指数(RI)和尿液中β-D半乳糖苷酶(GAL)、N-L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三者与ESWL所致肾损伤及其修复过程的关系。方法:检测50例单侧肾结石患者ESWL前后肾内血管RI和尿液中GAL与NAG。结果:ESWL后肾内血管RI显著升高(P〈0.01),尿中NAG水平明显上升(P〈0.05),而ESWL后1~2周时尿中GAL水平才开始升高,且GAL/NAG值呈明显的  相似文献   

19.
54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经皮肾活检的体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54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经皮肾活检的体会冯学亮,张亚莉,尹爱萍THEEXPERIENCEOFPERCUTANEOUSRE-NALBIOPSYIN54PATIENTSWITHACUTERE-NALFAILUNEFengXucliang;ZhangYal...  相似文献   

20.
6例先天性肾动静脉瘘均通过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诊断,且超选择将导管尖端置于病变供血动脉支,用弹簧钢圈和明胶海绵进行介入性栓塞治疗,效果良好。栓塞后出现轻重不同的胁腹部疼痛,约3~5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