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从1999-2001年门诊婚前检查11011人,查出梅毒阳性患者91人,占总检人数的0.8%,其中潜伏梅毒89例,I期、Ⅱ期梅毒各1例,建议未治愈梅疾病前,均暂缓结婚,治愈后,可以结婚,但仍要定期检查。同时加强婚前性知识教育,防止梅毒等性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婚检人群梅毒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为有关部门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1年~2003年前来我院婚检的人群中经RPR初筛,TPHA确诊的67例梅毒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婚检16553人中查出67例梅毒感染,阳性率0.40%,其中男性42例占发病的62.69%,女性25人,占发病的37.31%,发病以20~29岁、初中文化及个体人员最高,构成比分别为71.64%、55.22%,23.88%。结论 未婚青年中梅毒感染呈增加趋势,提示加强未婚青年性卫生知识及性病防治教育,行为自律及道德教育,促进安全性行为对预防性病很重要;婚前来医院进行婚前咨询及检测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我所自 1997年 7月始逐步规范婚检 ,三年多来在 1775 0名婚前检查者中发现梅毒患者 132例 ,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资料来自门诊接受婚检的未婚青年及已婚未办理登记手续夫妇的婚检存档。在三年多来的男女双方《婚检异常登记本》、《随访记录本》中 ,对患有梅毒的患者进行逐个统计汇总 ,门诊及电话随访。2 结果2 .1 梅毒检出率 :从 1775 0名婚检对象中 ,查出梅毒 132例 ,检出率为 0 .74%。其中男性 78例 ,占 5 9% ;女性 5 4例 ,占41% ;配偶双方均有梅毒 2 0例。2 .2 梅毒患者与年龄的关系 :132例梅毒患者中年龄≤ 2 3岁73例 ,占 5 5 .…  相似文献   

4.
近二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人员的流动也日益频繁。我国在60年代几乎消灭的梅毒,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现将我院1例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 患者,女,40岁,2000年4月来我院门诊就诊,其丈夫有不洁性接触史,已确诊为梅毒,有单发性硬下疳且梅毒血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核酸扩增(PCR)荧光免疫检测二期梅霉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筛选34例有典型二期梅毒皮损患者的空腹血清,同时进行梅毒血清反应(RPR)、梅毒螺旋体血液凝集(TPHA)和PCR梅毒螺旋样检测。结果:34份血清中RPR阳性28例.TPHA阳性32例,PCR检测结果阳性1例,与RPR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TPHA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CR应用二期梅毒患者荧光免疫检测无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丽 《现代医药卫生》2001,17(7):570-570
本院自2000年10份以来,开展了输血前检查梅毒血清学,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试剂盒为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梅毒螺旋体抗体被动明胶凝集试验(TP.PA)试剂由日本富士(FUJIRE BIO INC)生产。操作方法严格按照试剂盒内所附说明书操作。2 结果 400名病人进行了输血前梅毒血清学检查,其中3例为阳性,其余均为阴性。在3例病人中,有两名为产妇,其中一名为25岁,其PRP(+),滴度为1:2,TP.PA(+);另一名产妇为26岁,其RPR(+)…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玉林市女性婚前梅毒感染状况,为防治感染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梅毒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进行筛检,阳性标本采用梅毒确证试验(TPPA)法确诊,对2012年玉林市女性婚前梅毒感染检测分区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玉林市55070例女性婚前接受梅毒感染检测,检测阳性273例,阳性检出率为0.50%,其中北流市为0.81%(100/12296)、容县为0.29%(19/6500)、博白县为0.47%(69/14636)、兴业县为0.15%(8/3950)、陆川县为0.67%(51/7650)、玉州区为0.20%(12/5435)、福绵区为0.44%(14/3161)。结论女性承担孕育下一代的重要任务,优生优育从婚前开始,女性婚前梅毒感染检测可以预防梅毒传播,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相似文献   

8.
吴秀华  吴华美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1):1505-1506
婚前医学检查 (简称婚检 )是《母婴保健法》规定的专项服务技术。梅毒血清学试验是婚检的内容之一。1999年~2002年我院婚检共检出266例梅毒患者 ,总发病率为1 62 %。现将其在婚检人群中感染情况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取自1999年1月1日~2002年12月31日4年间在我院婚前保健门诊进行婚检的未婚男女16432人的结果。方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和福建省婚前保健技术服务规范的常规检查 ,并抽血做RPR(梅毒快速血浆素试验 ) ,对阳性者再抽血做TPPA(梅毒螺旋体被动颗粒凝集试验 ) ,同时测RPR滴定度值。2结果2 1患病率 :婚检查出梅毒…  相似文献   

9.
现将我院于1996年1月~2001年12月间就诊的22例老年早期梅毒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2例早期梅毒患者中,男18例,女4例,年龄60~78岁,平均64.23岁。已婚21例,同性恋未婚1例。夫妻同患2例,配偶间传染4例,婚外性活动传染17例,同性传染1例。病程6天~10个月不等。Ⅰ期梅毒7例,Ⅱ期梅毒13例,潜伏期梅毒2例。合并有淋病2例,尖锐湿疣4例,内脏损害2例。手掌脱屑性红斑误诊为手癣2例,其余皮疹银屑病2例、玫瑰糠疹2例、阴囊皮炎1例、肾炎1例、脑栓死1例,肛门扁平湿疣误诊为尖锐湿疣1例、毛囊炎1例。1.2临床表现:Ⅰ期梅毒及潜伏期梅毒患者…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梅毒发病率成倍增长,妊娠梅毒也不断上升,故为进一步改善妊娠梅毒的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等,笔者收集2001年1月至2008年10月我市各医院进行孕期检查而转来本中心确诊的95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予以抗梅毒治疗,并进行临床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梅毒早期隐匿性较强,诊断主要靠实验室检查,所以实验室诊断就有了特别的意义。现就梅毒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作一介绍和评价。1梅毒检测的方法学1.1病原学检查方法梅毒螺旋体检查是早期梅毒检测的最好方法。诊断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可取患者受损器官的渗出物或淋巴结穿刺液,在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螺旋体的特征性形态和运动方式。羊膜穿刺术取孕妇羊水作暗视野显微镜观察,对先天性梅毒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科从2002年5月至2004年5月共诊治梅毒患者93例。现将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整理2008~2013年梅毒病例,并对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8~2013年梅毒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隐性梅毒所占比例最高,占总数的81.05%,胎传梅毒也占有较大比例(12.22%)。梅毒病例以20~39岁年龄段为主,职业分布以民工和待业最多。结论潜伏梅毒和胎传梅毒成为近年来梅毒防控的难点和重点,应加强重点人群梅毒筛查,早发现,早治疗,阻断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4.
王艳玲  郭培泽 《河北医药》2003,25(12):926-927
梅毒是一种性传染疾病 ,几乎可侵犯全身各器官 ,临床表现各异 ,近年发病有增多趋势。早期梅毒虽症状轻、破坏小 ,但传染性强 ,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尤其重要。我院婚前医学检查 1998年 3月至 2 0 0 2年 12月共检出早期梅毒 10 4例 ,现将此 10 4例梅毒患者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院婚前医学检查门诊从 1998年 3月至 2 0 0 2年 12月婚前检查总人数的 0 .0 67%。其中男 3 7例 ,女 67例 ,男女性比例为 1∶1.6;年龄 2 0~ 5 8岁 ,以 2 5~ 3 5岁占大多数 ,平均2 6.4岁 ;病程 1周内 8例 ,2周内 16例 ,1月内 3 8例 ,2月内 2 …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梅毒是指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所致的感染。近年来,我国先天性梅毒发病率已有明显上升趋势。梅毒属性传播病,梅毒孕妇对围产儿危害极大,可造成流产、早产、死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以及先天性梅毒儿的出生等。先天性梅毒可于新生儿期发病,病死率25%-30%。这就要求医务人员要更加了解先天性梅毒的特点及其临床表现,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治疗及护理。2006年2月至2008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产科共治疗19例先天性梅毒新生儿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梅毒母婴阻断影响因素,最大限度减少胎传梅毒发生。方法 按照国家方案要求对2013—2021年收集的福州市鼓楼区预防梅毒母婴传播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本市鼓楼区2013—2021年住院分娩孕产妇孕期梅毒检测率91.76%,仅产时确诊梅毒的感染比例逐年下降,孕妇的文化程度越高及孕早期确诊梅毒者抗梅毒治疗率越高,其中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在婚及孕早期确诊梅毒者其规范化治疗率也越高,10例母婴阻断失败的原因主要为孕妇文化程度低下、产时发现梅毒感染不能及时完成孕期抗梅毒治疗。结论 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工作必须持续深入开展,重视早期筛查发现梅毒感染孕妇并做好孕期规范化治疗。  相似文献   

17.
王明珠 《淮海医药》2001,19(6):493-494
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学试验对梅毒各期患的诊断评价,方法:采用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甲苯胺红试验(TRUST),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试验。结果:547份疑似梅毒患同时做TRUST和TPPA试验,TRUST试验阳性149人,阳性率27.23%,TPPA试验阳性111人,阳性率20.2%,结论:TRUST试验为非特异性抗体检测试验主要用于早期诊断和筛选,疗效观察,TPPA为确证试验,阳性结果出现较迟,一但出现99%终身阳性,不能用于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梅毒全身损害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先天性梅毒的病例数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特别是对全身脏器功能均有损害,临床表现各式各样,容易误诊、误治。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可避免发生更多的脏器功能受损。本文报告的16例病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全身脏器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梅毒亦称胎传梅毒,是由于感染梅毒的孕妇通过胎盘将梅毒螺旋体传染给胎儿所致。绝迹了近40年的小儿先天性梅毒如今又卷土重来,由于过去发病率较低,对该病的认识不足,以致临床出现一些误诊或漏诊的情况。现将我科近1年来误诊的2例患儿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梅毒(Syphilis)曾一度绝迹,近年来呈蔓延趋势.发病率成倍增长,为了探讨本地区梅毒发病情况,快速准确诊断梅毒及梅毒初筛试验3种方法的优劣,我们收集了1990-1995年所分离的梅毒151种,现就其试验方法、检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