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倩  辛荣传  周益强  辛康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3):4720-4721
目的:通过对孕妇进行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的筛查,保障孕产妇剖宫产手术时输血安全及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产生。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18838名孕产妇中进行Rh血型系统检测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并确定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结果:18838名孕产妇中共检出46例RhD阴性标本进行阴性确认试验和不规则抗体鉴定,其中D变异型检测出2例,均为弱D,占4.3%;Del检测出6例,占13.0%;不规则抗体鉴定共检测到7例不规则抗体,占15.2%,抗-D抗体6例、1例为既有抗-D抗体又有抗-C抗体。结论:对孕产妇进行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有利于保障孕产妇输血安全,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和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Rh血型系统对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与临床安全输血的重要性,确保临床安全输血有效的进行。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488例输血前需备血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法对研究对象的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检,用酶、抗人球蛋白法进行鉴定。结果所有患者检出血型不规则抗体5例,总阳性率为1.0%,主要为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共3例,占60%。其中男性2例,女性3例,男女阳性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研究显示不规则抗体大多为Rh血型系统抗体,积极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是输血前检查的重要项目,可以减少输血风险。更能确保临床安全输血有效的进行,非常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微柱凝胶卡式法在临床交叉配血及不规则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卡式法进行交叉配血,对配血结果呈特异性凝集的阳性标本进一步作不规则抗体检测,再选取不规则抗体相应抗原阴性的献血者与患者进行交叉配血。结果在1 051例配血标本中,交叉配血阳性结果有27例,在不规则抗体检测中检出抗-E 3例,抗-c 1例,抗-cE 1例,抗-M 1例,选取不规则抗体相应抗原阴性的献血者与患者进行交叉配血,配血成功。其余21例为非特异性抗体或自身抗体。结论微柱凝胶卡式法是交叉配血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最新方法,应该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型(ABO和Rh)复检和不规则抗体筛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需要输血的手术患者提前进行血型复检和微柱凝胶技术筛检及鉴定不规则抗体。[结果]3 826例患者中,共检出ABO血型不符3例;Rh血型不符1例;不规则抗体阳性8例。[结论]对手术备血患者提前常规检测血型和不规则抗体,有利于保障输血的安全.有效和及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RhD阴性孕妇Rh表现型的构成和不规则抗体的存在情况.方法采用盐水试管法检测RhD抗原,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RhCcEe抗原和不规则抗体.结果 48例RhD阴性孕妇中,以Rhccee型为主,占56.22%,RhCcee型占33.3%,其它表现型少见或罕见.有5例孕妇不规则抗体阳性.其中有4例可被确证为Rh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结论应重视对孕妇产前进行血型鉴定和不规则抗体筛查,为早期发现新生儿溶血病,尽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溶血病患儿Rh血型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红细胞上致敏抗体对Rh血型检测的影响,建立一种简单可行的准确鉴定新生儿溶血病患儿Rh血型的方法。方法:选用抗球蛋白法、凝聚胺法、盐水法、微柱凝胶法(Rh血型测定型)以及抗血清微柱凝胶法(IgG型)对156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红细胞行Rh血型检测,并对溶血病患儿致敏红细胞用45℃红细胞抗体放散后再检测Rh血型。结果:107例直抗试验阴性患儿的Rh血型101例五种方法结果一致,6例结果不一致;49例直抗试验阳性患儿的Rh血型31例结果不一致。37例Rh血型测定结果不一致的标本经45℃抗体放散后测定的结果一致。对10例Rh溶血病患儿Rh血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其红细胞放散后测定的Rh血型完全符合临床现象。结论:患儿红细胞上的致敏抗体达到一定数量可影响抗球蛋白法、凝聚胺法、盐水法、微柱凝胶法(Rh血型测定型)和抗血清微柱凝胶法(IgG型)对Rh血型的鉴定,45℃抗体放散后再鉴定血型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正确鉴定新生儿溶血病患儿Rh血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探讨不规则抗体的分布及其筛查阳性标本的进一步分析方法,确保患者的输血安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14 920例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抗体筛查阳性的标本进一步鉴定其特异性。结果 14 920例患者筛查出不规则抗体阳性54例,阳性率为0.36%,检出自身抗体15例,同种特异性抗体39例。检出的39例同种抗体中Rh血型系统有33例,占84.62%;其他血型系统检出6例,占15.38%。同种抗体以血液病患者最常见,其次为肿瘤患者,分别占56.41%和23.09%。结论输血前常规筛查不规则抗体十分重要,特别是对血液病患者和肿瘤患者,可有效提高输血质量与安全,对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和提高输血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输血前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结果情况,为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6年4月在我站拟输血患者368例,采用微柱凝胶法对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筛查结果阳性者采用谱细胞及相关试剂做特异性鉴定.结果:368例患者血液样本中共检测出不规则抗体阳性157例,阳性率为0.43%;有输血史阳性率0.57%明显高于无输血史阳性率0.32%(P<0.05);女性有妊娠史阳性率0.69%明显高于无妊娠史阳性率0.32%(P<0.05);不规则抗体特异性分布主要为Rh血型系统占49.68%,MNS型系统占35.90%.结论:输血前行不规则抗体筛检具有必要性,可减少不良输血反应,提高临床用血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3种检测方法对于CD38单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后输血前相容性检测的结果,探讨解决CD38单抗干扰输血相容性检测的方法。方法 采用DTT处理试剂细胞、献血员细胞,比较抗人球蛋白法、微柱凝胶法、凝聚胺介质法对于4例使用CD38单抗治疗患者的输血前相容性检测项目的检测结果。结果 DTT处理细胞后,采用3种方法检测4例使用CD38单抗治疗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不规则抗体鉴定、交叉配血实验,结果均为阴性;不使用DTT处理细胞,采用3种方法检测4例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不规则抗体鉴定、交叉配血实验,凝聚胺介质法均为阴性,另2种方法均为阳性,其中微柱凝胶法凝集强度更强。结论 在输血前相容性检测中凝聚胺介质法不受CD38单抗的影响更加快速,适用于急诊输血。抗人球蛋白法、微柱凝胶法需DTT处理去除CD38单抗的影响,但是微柱凝胶法灵敏度更高,适用于平诊输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和分析医院RbD阴性患者的血清学表现型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情况。方法采用盐水试管法检测RhD抗原,微柱凝胶法检测Rh—CcEe抗原和不规则抗体。结果共检出RhD阴性176例(占0.37%),其中检出不规则抗体5例(占2.84%)。表现型主要以ccdee和Ccdee为主。结论非紧急情况下,医院应对RhD阴性患者进行血清学表现型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尽量选择Rh血型相同的血液输注;同时血站应建立一个稳定而具有详细资料的Rh阴性献血者库,以解决血液供需矛盾,及时满足临床用血需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筛查输血前验证受血者Rh血型并对其抗体进行检测,为预防临床急、慢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及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提供参考标准.方法 用抗-D(IgM)血型定型试剂对28 980例受血者输血前行Rh血型鉴定,分别采用聚凝胺法、盐水法、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血液中Rh阴性抗体.结果 输血前受检的28 980例患者中,检出Rh(D)阴性患者72例,其中5例检出Rh(D)免疫性抗体(男2例,女3例).结论 输血前筛查受血者Rh阴性血型并对其抗体进行检测,对预防急、慢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及安全输血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918例血液内科需多次输血患者Rh表型及不规则抗体鉴定结果,探讨需多次输血血液病患者输血前检测Rh表型及选择相匹配的Rh表型输血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检测卡法对918例需多次输血患者进行Rh抗原分型,并采用微柱凝胶检测卡法进行抗体筛选及鉴定。结果918例患者共检出Rh(D)阳性911例,其中911例血标本Rh阳性表型分布规律为CCDee(386例)>CcDEe(332例)>CcDee(79例)>ccDEE(64例)>ccDEe(30例)>CCDEe(10例)>CcDEE(7例)>ccDee(2例)>CCDEE(1例);6例Rh(D)阴性表型分布规律为ccdee(4例)>Ccdee(1例)>CcdEe(1例);1例弱D表型为DCc Ee。D、C、c、E、e抗原频率由高到低分别为D(99.67%)>e(93.96%)>C(91.00%)>c(48.96%)>E(42.92%)。进行Rh配合性输注后共检出不规则抗体6例,其中新产生Rh血型系统相关的不规则抗体仅为1例。结论对于多次输血患者输血选用Rh表型匹配的血液输注,从根本上减少和预防患者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的产生,确保输血的安全性,提高输血疗效,尤其对Rh系统免疫过的患者再次输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前不规则抗体筛检和血型复检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微柱凝胶技术对需要备血的手术患者提前进行血型复检和不规则抗体筛检及鉴定。结果 4 021例患者中,共检出ABO血型不符4例;Rh(D)血型不符2例;不规则抗体阳性9例。结论对手术备血患者提前作不规则抗体筛检和血型复检,并完成交叉配血,对保障输血安全、有效和及时有重要意义。输血前作不规则抗体筛检对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择期手术患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粟明丽 《现代保健》2014,(34):61-64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在血型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中的应用。方法:分别用盐水法、抗人球蛋白法、微柱凝胶法对笔者所在医院64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盐水法检出2例抗体,抗人球蛋白法检出55例抗体,微柱凝胶法检出62例抗体。其中Rh系统抗体24例,MNSs系统11例,Lewis系统9例,Diego系统2例,抗-E联合抗-Mur 1例,未确认抗体特异性17例。结论:微柱凝胶法应用于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快捷,结果判读清晰易于标准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实施对Rh血型系统类抗体的检测与研究,指导临床安全、科学、有效地输血。方法采用盐水法、抗人球蛋白法、微柱凝胶法及吸收放散试验等对患者血浆和放散液中抗体及自身红细胞血型抗原进行鉴定,分析其抗体特异性。结果患者的血浆及放散液中抗体鉴定具有明确的抗体特异性,且患者自身相关抗原为阳性,具备Rh血型系统类抗体的血清学特征,鉴定为类抗-e抗体,并给予e抗原阴性血液配合性输注,临床效果较好。结论 Rh血型系统类抗体在AIHA病患者中具有特异性,在临床输血中也会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通过一系列科学、规范的检测与分析,能较好地规避漏检风险,并给予配合性血液输注,切实保障临床输血安全、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嵊州地区献血不规则抗体阳性人群分布及频率,为该地区采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测和献血人群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微柱凝胶抗人球法检测6 877名献血者.结果:不规则抗体阳性比例0.19%,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年龄越大,阳性率越高;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以RH血型系统为主.结论:策略性的选择特定人群,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有助于减少血型鉴定错误机会,增强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周口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结果,分析不规则抗体的分布特点,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8月75 870例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板法检测献血者正反定型,用微柱凝胶法对正反定型不一致及Rh阴性献血者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对筛查结果阳性者用谱细胞鉴定抗体特异性。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75 870例无偿献血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47例,阳性率为0.06%,其中特异性抗体37例(78.72%),主要为抗-M、抗-E;非特异性抗体10例(21.28%);女性献血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0.09%)高于男性(0.04%),有妊娠史献血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0.10%)高于无妊娠史(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献血者年龄越大,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越高。结论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存在一定比例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献血者,特异性抗体主要为抗-M、抗-E,非特异性抗体主要为冷抗体,加强对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和鉴定,对确保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统计Rh表型不同分型在住院人群中的分布趋势,探讨常规检查患者和献血员Rh表型对临床输血必要性及实施Rh同表型配合性输血疗效对比观察。方法 Rh表型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3种检测方法,将患者和献血员Rh表型结果录入输血科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建立Rh表型数据库,计算机信息化自动配伍进行配合性配血。结果 48 539份血标本Rh阳性表型分布规律为CCDeeCc DEeCc Deecc DEEcc DEeCCDEeCc DEEcc DeeCCDEE。对5 813例需要反复输血的患者,进行Rh配合性输血,无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2组输血产生的Rh血型系统相关的不规则抗体生成由21例明显下降为3例,其抗体生成率由0.65%明显下降为0.12%,2组输血引起的输血反应由31例明显下降为9例,其输血反应率由0.96%明显下降为0.35%。结论对于需要反复输血的患者,Rh同型配合性输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及预防患者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的产生,有利于减少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和风险,保证输血的安全性,提高输血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患者血浆中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分析其对血型鉴定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至2022年本院疑难血型中反定型异常凝集患者(16例)的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谱细胞鉴定结果、处理方法以及血型血清学结果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于反定型A细胞或B细胞异常凝集引起的疑难血型,应用微住凝胶卡式法做不规则抗体筛查,判断血浆中是否存在不规则抗体。当筛出不规则抗体阳性,再用10系谱细胞和血浆分别加入微住凝胶卡式检测不规则抗体是否具有特异性。存在非特异抗体的血浆用洗涤O细胞吸收后再做反定型实验,对于存在特异性抗体的血浆则选用相应抗原阴性的反定型细胞做反定型实验。结果 非特异性抗体患者(1-6号标本)按ABO血型分类为A、B、AB血型各2例。非特异性抗体患者标本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显示,在Ⅰ、Ⅱ、Ⅲ系不规则抗体筛查细胞中至少有1孔细胞阳性,有4个标本3系抗体筛查细胞均为阳性。严格对照所用批号的红细胞血型抗体鉴定反应格局表后发现所有标本均为无特异性;上述标本血浆经洗涤O细胞吸收后反定型实验A细胞、B细胞与正定型实验(抗A、抗B、抗D)血型均一致。特异性抗体阳性患者(7-16号标本)按ABO血型分类...  相似文献   

20.
陈勇生  吴映娥 《中国校医》2011,25(5):365-366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卡式法(MGT)和改良凝聚胺法(MPT)在交叉配血工作中的方法学比较及联合价值。方法应用MGT和MPT两种方法对403例受血者做不规则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MGT法检测出不规则抗体5例,交叉配血不合者17例;MPT法测出不规则抗体4例,交叉配血不合11例。结论 MGT法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MGT法与MPT法联合应用有利于提高临床输血的及时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