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甲状腺癌是较为常见的颈部恶性肿瘤,若伴有颈淋巴结转移则应行相应区域颈淋巴结清扫,即患侧甲状腺及峡部切除加颈部淋巴结清扫术。乳糜漏是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少见但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3%[1]。颈部淋巴管包括左侧的胸导管和右侧的右淋巴导管,胸导管和右淋巴管在颈根部汇入到静脉系统,胸导管注入静脉系统时解剖变异较大[2-4],且管壁薄、脆性大。因此,如在颈部淋巴结清扫时解剖左  相似文献   

2.
病例报告一位8月龄男婴,被救护车从一社区医院转送至一级创伤中心。据称该患儿是从约3英尺高的浴室柜台掉下,面部先着地,直接碰触到尖端朝上、有两个尖头的电吹风插头的尖头上。插头已刺人他的左前额,现场有少量出血,但患儿意识未丧失。  相似文献   

3.
患者 ,男 ,38岁。因发现心脏杂音 8年 ,伴呼吸困难 4年 ,加重 8月入院。 8年前曾有腹部外伤史 ,之后发现心脏杂音 ,高血压。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 :肺动脉高压 ,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腹部彩色多普勒检查 :腹主动脉与左肾静脉间可见血流交通 ,血管壁回声中断约 10 mm (图 1) ,左肾静脉明显扩张 ,静脉内血流频谱呈高速低阻动脉 -静脉瘘频谱。诊断为 :腹主动脉左肾静脉瘘。→指瘘口 ;AO:腹主动脉 ;LKV:左肾静脉图 1 腹主动脉左肾静脉瘘导管封堵术 :经股动脉鞘管插入 JR4导管到腹主动脉处 ,并经瘘口进入左肾静脉 ,经 JR4导管插入超滑长钢丝经…  相似文献   

4.
三种中心静脉导管原位换管法在老年ICU病房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三种中心静脉导管原位换管法在老年ICU病房中应用的临床成功率、并发症及疼痛感发生率的差别.方法:将老年ICU病房中需要实施中心静脉导管原位换管的121例患者(男75例,女46例)随机采用套管针插入窦道换管法、经原管套入法和窦道中置入导引丝换管法三种方法的其中一种.数据分析采用Pearson X2检验.结果:对此121例患者共实施中心静脉置管原位换管323次(其中套管针插入窦道换管法121次,经原管套入法113次,窦道中置入导引丝换管法89次).结果显示,套管针插入窦道换管法和经原管套入法换管成功率均显著高于窦道中置入导引丝换管法(P<0.05,P<0.01);经原管套入法感染发生率低于窦道中置入导引丝换管法(P<0.05),套管针插入窦道换管法栓塞发生率显著低于经原管套入法(P<0.05);套管针插入窦道换管法和窦道中置入导引丝换管法疼痛感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经原管套入法(P<0.01,P<0.001).结论:这三种中心静脉置管原位换管法在老年ICU病房的应用中各有利弊,但套管针插入窦道换管法应用较为安全,成功率较高,并发症也相对较少,只要能减少其疼痛感发生率,值得在老年ICU病房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病房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相关因素。[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发放给我院收集到的所有ICU病房病人以便了解和掌握其一般情况,实施Logistics分析方法得到ICU病房病人出现CRBSI情况的最主要原因。[结果]年龄超过60岁、导管材料为普通双腔、留置管部位为股静脉、留置管时间为7d以上这几个因素的P值都小于0.05,且其OR值也都处于95%可信区间内,是影响到ICU病房病人出现CRBSI情况的最主要原因。[结论]年龄超过60岁、导管材料为普通双腔、留置管部位为股静脉、留置管时间为7d以上这几种情况都是影响到ICU病房病人出现CRBSI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吴华 《当代护士》2006,(2):71-72
经皮穿刺将导管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插入上腔静脉,或用较长的导管经股静脉插入下腔静脉称为中心静脉置管。因其不仅是一条畅通的静脉通道成为大量快速输液、输入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物以及胃肠外营养的最佳选择;更重要的是可直接测量中心静脉压,在危重病人监护中心,静脉置管应用广泛。1临床资料2001年~2004年12月,我科共行中心静脉置管术208例,男性162例,女性46例,年龄17~93岁;创伤性休克患者42例,感染休克15例,大手术循环动力不稳定患者70例,心功能不全患者58例,其他23例。其中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最长21天;发生导管堵塞12例,占手术总数的5.76%;导管脱落20例,占9.6%;穿刺部位感染2例,占手术总数的0.96%;并发全身感染0例;发生气胸1例占总数0.48%;经锁骨下穿刺置管后导管未进入上腔静脉而导管往上行入颈内静脉3例。2穿刺部位在局部浸润麻醉(深昏迷患者无麻醉)下采用单腔或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经贵要静脉、左颈内静脉、左锁骨下静脉、右颈内静脉、股静脉进行穿刺置管。其中从贵要静脉穿刺置管4例,右颈内静脉置管183例,右锁骨下静脉置管18例,左颈内静脉置管3例。3护理3.1置管前评估置管前评估患者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脂肪饮食对正常成人颈段胸导管超声成像效果的影响,为诊断淋巴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对29例健康志愿者空腹及高脂肪餐后3 h行颈段胸导管超声成像,观察进食前后胸导管内径的变化,对成像效果进行量化评分,并观察右位胸导管检出情况。结果空腹状态下28例志愿者左颈静脉角区探及胸导管结构,内径(2.20±0.98)mm,评分为2分构成比为55%(16/29)。脂肪餐后3 h左侧胸导管内径增加至(3.04±1.53)mm,与餐前比差异有显著差异(P0.01);评分为2分构成比达83%(24/29),与餐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6,P=0.023)。1例志愿者高脂肪餐后3 h可由静脉角乳糜回流追踪到右位胸导管,并经同位素淋巴显像证实。结论高脂饮食可以促进乳糜的生成及转运,从而提高了颈段胸导管的超声显示效果,可为临床诊断淋巴管疾病提供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56岁,因肠梗阻在全麻下行急诊剖腹探查术,入手术室测血压、心率、SPO2均正常。快速诱导,气管插入8·5号管,因声门较小未成功,改用8·0号管插入,术中平稳,3小时后带管入ICU。40分钟后,患者完全清醒,肌力恢复,ICU医生拔管未成功,感觉导管卡在声门处,请麻醉医生协助拔管。  相似文献   

9.
翁建东 《实用医学杂志》1999,15(10):831-832
我院自1996年6月~1998年12月在28例肺癌等胸科手术中,应用Robertshaw双腔导管(RODLT)行单肺通气麻醉,取得良好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41~72岁。其中肺癌行肺切除26例,支气管胸膜瘘行剖胸探查2例。采用左RODLT11例,右RODLT17例,男性用F37~39号管,女性用F35~37号管,插入深度为29±2cm。12 方法 麻醉诱导:用芬太尼2μg/kg,硫贲妥钠4mg/kg,卡肌宁08mg/kg静脉快速诱导。待肌肉充分松弛后插管。操作方法:先将RODLT的分支管朝上明视下插入声门,如为左型…  相似文献   

10.
对10例ICU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操作过程、护理及其优点作讨论。提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操作简单,安全性好,有效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保证了病人治疗的顺利进行,值得在ICU病房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颈外静脉行PICC置管患者导管异位发生现状。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在吉林省某三甲医院肿瘤科行颈外静脉置管的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患者原发性导管异位与继发性导管异位的发生率,并将患者按穿刺部位分为左、右颈外静脉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导管异位发生率。结果97例颈外静脉置管患者,发生异位20例,发生率为20.6%,其中原发性导管异位17例、继发性导管异位3例;右颈外静脉置管发生导管异位12例,左颈外静脉置管发生异位8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原发性导管异位发生率高于继发性导管异位发生率,故置管时更应注意预防原发性导管异位的发生;在本研究中,左、右颈外静脉置管发生异位率无明显区别,左、右侧颈外静脉对导管异位发生率可能无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锁骨下静脉置管误入颈内静脉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例 1 男 ,5 1岁。因中段食管癌左开胸行食管癌根治性切除 ,胃 -食管左颈部吻合术。术前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 ,取锁骨中、内 1/3交界处下方约 1cm进针 ,针干与额面平行 ,针头紧贴锁骨后 ,对准胸锁关节后外方进针 ,一次穿刺成功 ,以导丝引导法置管 ,置导丝时有阻力 ,稍改变方向后顺利置入导丝 ,然后沿导丝置入静脉导管 ,反复回抽导管回血良好 ,固定导管。术中术后经导管输液顺利 ,但封管后静脉导管内反复多次有回血 ,检查封管方法正确 (正压封管技术 ) ,后经拍胸部 X线片证实静脉导管误入右颈内静脉。例 2 女 ,70岁。因贲门…  相似文献   

13.
为了长期静脉营养或化疗,常需插入右心房导管。沿用办法是经头静脉或颈内静脉插管。作者连续5例经颈外静脉插入,未产生任何并发症。因此推荐颈外静脉作为右心导管的插入进路。颈外静脉在下颌角后方垂直下降,越过胸锁乳突肌后缘,约于锁骨上方约2.5cm 处穿过深筋膜,与颈横颈前静脉汇合后,进入锁骨下静脉(图1)。绝大多数营养不良与恶性肿瘤患者,颈外静脉均清  相似文献   

14.
重症监护治疗病房中胸腔积液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主要因为胸腔积液住入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ICU)的患者很少,但ICU中患者发生胸腔积液却十分常见。ICU患者易发生胸腔积液的原因有:因为休克而大量静脉补液;患肺炎而发生肺炎旁积液;诱发呼吸衰竭而行机械通气;导管血管外移动;膈下病变等。在外科ICU,心脏和腹腔手术常引起大量、持久的胸腔积液,多发创伤则常合并血胸。1 ICU中胸腔积液的诊断关于ICU中胸腔积液的发生率,各文献报道的差异很大,这主要与ICU收治对象,以及临床医生对胸腔积液的重视程度和检查方法密切相关。Azoulay〔1〕的研究表明,ICU中胸腔积液的发生率因检查方法不同而…  相似文献   

15.
病例简介 一名平素健康的27岁男子在一次交通事故后被送到了当地外伤救治中心。他当时处于休克状态,双侧张力性气胸,头部CT扫描显示为严重的颅脑损伤并发颅内出血,同时合并有双下肢重度烧伤,多处面部及肋骨骨折以及肺组织挫伤。抢救组立即对其进行了双侧胸腔闭式引流。由于病情危重,患者随即被转送到地区创伤中心。外科医生为其做了筋膜切开术。患者的胸腔引流处不断有空气漏出,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右支气管有一处破裂,患者的呼吸状况一直不稳定。护士每一次护理处置移动他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应用双腔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ICU行静脉置管术的5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283例采用双腔耐高压注射型PICC置管术,对照组274例采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CVC)置管术,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结果观察组单根导管治疗完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置管操作过程中,2组患者气胸、血胸、心律失常、置管误入动脉、穿刺点渗血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原发异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静脉导管留置期间,观察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血栓形成、静脉导管移位、脱出、堵管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双腔CVC置管术相比,ICU应用双腔耐高压注射型PICC置管术具有留置期间安全性、有效性更佳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经颈外静脉置中心静脉导管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 ,经周围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PICC)逐渐在临床推广应用 ,但目前多采用经肘部静脉进针[1] ,因其需特制长导管的价格昂贵 ,使临床推广普及受到一定的限制。我们从 1998年以来为 2 16例患者采用价格相对低廉的普通深静脉导管 ,经颈外静脉置入中心静脉 ,其操作简便 ,并发症少 ,成功率达 98.6 %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16例 ,男性 12 9例 ,女性 87例 ,最小年龄 13岁 ,最大年龄 86岁。穿刺导管为美国ARROW公司产品。1.2 穿刺情况 本组 2 16例中 ,2 0 2例经右颈外静脉置管 ,11例经左颈外静脉置管 ,…  相似文献   

18.
1 病人一般情况病例 1,男 ,5 6岁 ,已婚 ,住院号 16 7979,因劳累后胸闷 5个月 ,症状加重伴心前区疼痛 3个月而入院 ,入院后冠状动脉造影示 :左冠状动脉回旋支主干及右冠脉房室支分叉处狭窄 ,诊断“冠心病 ,二支病变”。在全麻非体外循环下 ,取左乳内动脉作为左冠脉回旋支桥 ,右大隐静脉作为右冠脉房室支及对角支桥行搭桥术 ,手术 15 0min ,术毕安返ICU病房 ,行呼吸机辅助呼吸 ,多功能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手术后 8h拔除气管插管 ,第 2d进食。病例 2 ,男 ,5 8岁 ,已婚 ,住院号 16 80 2 8,因劳累后胸闷、气短、压榨性胸骨痛 10年 ,症…  相似文献   

19.
病人从复苏室好转回病房,他患癌症,作了右肺上叶切除术,并且放置了二个胸腔导管,在前胸上方的导管用于保持中、下肺叶的扩张;后胸下方的一个用于排出液体。这两个导管由一个“Y”形的连接器连接在一起,并插入一个保持20cm H_2O 的水封排出系统。复苏室的护士报告说:病人焦躁不安……;还说:水封瓶里没有水泡冒出……。你去病房对病人做初步估价时,见病人烦躁;氧气罩已经扯掉,皮肤湿冷,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呼吸:24次/分,脉搏:140次/分,血压100mmHg。前  相似文献   

20.
实用重症监护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梅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2):1059-1061
置管护理 7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系指末端位于大的中心静脉的任何静脉导管。中心静脉通道是由导管头的位置所定义的,而不是由插入位置定义的。一般主要通过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头静脉或正中静脉将导管插入上腔静脉,也可通过股静脉、大隐静脉,用较长导管插入到下腔静脉。无论是经哪一个途径置管,导管头必须位于上腔静脉、下腔静脉或右心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