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牙滞留患者拔牙后即刻植入种植体的临床特点及可行性。方法 10例15颗滞留乳牙拔除后即刻植入Ankylos或X ive根形种植体,术后单冠修复,随访1年,评价疗效,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临床检查15颗种植体均无动度,X线片上种植体周围无透视影像区,种植后无持续性疼痛、感染、感觉异常。按Jem t种植义齿美学标准评分,平均分(10.53±1.92)分,患者对功能及美学效果满意。结论乳牙滞留患者可以采用拔牙后即刻种植以取得良好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种植体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的牙龈美学效果及患者对美观的满意度.方法:观察28例患者28枚ITI种植体在单个前牙种植体即刻种植即刻临时冠修复,对种植义齿周围的牙龈美观状况及相应的软组织健康状况进行观察,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托槽弓丝固定3个月,6个月后行永久烤瓷冠修复.结果:12个月时所有种植体都发生了骨结合现象,种植义齿周围的软组织外形正常,牙问乳头外形大小与菌斑附着,龈炎并不相关.患者对即刻种植修复的美学效果均非常满意.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单个前牙即刻种植修复比延期修复可获得更佳的软组织外形,尤其是牙间乳头外形大小达到更理想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即刻种植与即刻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口腔即刻种植与即刻修复已成为口腔种植学界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并在诸多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推广和创新,本文通过参考相关文献,结合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从骨缺损的处理、严格的微创拔牙术、即刻修复的条件等方面对即刻种植与即刻修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上颌前牙美学区根盾术即刻种植与常规即刻种植唇侧骨量的厚度变化及临床效果,探讨根盾术的临床操作要点。方法 收集2017年9月—2019年3月行上颌前牙美学区即刻种植患者48例,随访18~36个月,其中26例为常规即刻种植组(RI组),22例为保留唇侧牙根片的根盾术即刻种植组(SS组),比较2组患者种植体成功率,距种植体肩台0 mm(I0)、3 mm(I3)、6 mm(I6)的唇侧骨量厚度变化,术后18个月时粉色美学指数(PES)、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以及临床满意度。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种植体成功率均为100%。术后6个月及18个月,SS组唇侧骨量厚度变化量低于RI组,在I0、I3处有统计学差异(P小小小0.05); SS组PES评分高于RI组,但无统计学差异;改良龈沟出血指数无统计学差异,2组均获得较高的患者满意度。结论 相对于常规即刻种植,根盾术即刻种植在短时间内可以较好地维持种植体颈部唇侧骨量及软组织轮廓,对成功率无明显影响,建议将牙根片制备至平齐骨面,厚度约1 mm,种植体唇侧保留约1~2 mm“跳跃间隙”,植入低替代率骨移植材料,但临床操作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5.
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行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测量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观察骨愈合、骨改建期间稳定性的变化,进行组织学和组织形态学分析。方法选择杂种狗5只,拔除下颌前磨牙,即刻将五种不同长度和直径(4.1mm×8.5mm、10mm、11.5mm、13mm及4.8mm×8.5mm)的种植体植入拔牙窝,即刻修复牙冠,分别于术后1、2、4、8及12周处死。种植后及处死前分别用Periotest和共振频率分析测量种植体的稳定性,取标本行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在即刻种植后,ISQ的平均值为66.47±3.85,PTV的平均值为-3.95±1.45。术后第一周ISQ呈下降趋势,而PTV呈上升趋势;第二到十二周ISQ和PTV分别呈上升及下降趋势。骨—种植体接触率和种植体周围骨面积呈类似变化。结论即刻种植时,选择一个和牙槽窝直径相近的种植体比单纯增加种植体的长度更为重要;具有良好的初期稳定性,即刻种植即刻修复不影响种植体的骨整合;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术后1周内,种植体的稳定度会降低,2周后随着种植体骨界面上骨生成及骨改建,种植体的稳定度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X线片观察并测量后牙区即刻种植术后的牙槽骨改变,比较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术后牙槽骨吸收的程度。方法:对我院2014—2016年间后牙区94例即刻种植义齿和168例延期种植义齿进行术后6个月及1年随访,患者种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复查时均采用平行投照技术拍摄X线片,利用测量软件测量种植体近中及远中牙槽嵴顶端与种植体颈部之间的垂直距离。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即刻、术后6个月以及1年时种植体近远中牙槽骨的吸收变化。结果:无论即刻种植还是延期种植组,所有植体都获得了良好的骨结合。在种植体植入后,近远中的牙槽骨均有不同程度吸收。术后6个月复查时,即刻种植组牙槽骨近远中平均吸收0.25 mm,延期种植组牙槽骨近远中平均吸收0.43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复查时,即刻种植组牙槽骨近远中平均吸收0.57 mm,延期种植组牙槽骨近远中平均吸收1.1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牙区即刻种植和延期种植术后,植体均可获得良好的骨结合;术后近远中方向牙槽骨均发生明显吸收,且术后1年时即刻种植组牙槽骨吸收程度轻于延迟种植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美学区域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14例患者美学区域新鲜拔牙创即刻植入22颗种植体并行即刻临时修复,3-6个月后制作终义齿,临床观察8-22个月.结果:2颗失败后拔出,20颗无松动3~6月行永久修复,X-线追踪观察永久修复后6~12月种植体颈部边缘骨吸收均小于1.5Mm,获得临床成功.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保证种植体良好的初期稳定性,行无功能的临时修复,美学区域行即刻种植即刻修复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即刻种植与延迟种植术后牙槽骨的吸收情况。方法:对206例即刻种植义齿和278例延迟种植义齿术后随访2年,拍摄X线片观察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吸收情况,对两种不同种植方式术后牙槽骨吸收程度进行比较。结果:上颌磨牙区和下颌磨牙区牙槽骨吸收程度在两种不同种植方式中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吸收程度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不同性别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刻种植术后2年时牙槽骨吸收程度轻于延迟种植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重度牙周炎患者即刻种植即刻负重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的23位重度牙周炎患者,术前控制急性炎症,术中拔除无保留价值的患牙后植入159枚种植体,其中62枚种植体植入新鲜拔牙窝,97枚种植体植入愈合牙槽窝.术后24小时内制作种植体支持的桥架式临时修复体即刻负重,最终修复完成于术后6个月内.观察这类治疗方案下的种植体存留率、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种植体周软组织状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59枚种植体中有1枚在植入后4个月内失败,种植体2年总存留率为99.4%(158/159),即刻位点的种植体存留率为98.4%(61/62),愈合牙槽窝位点种植体存留率为100%(97/97);即刻种植体在永久修复时、修复后1年、2年的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52±0.16)mm、(0.76±0.22)mm、(0.88±0.27)mm,与愈合牙槽窝的(0.48±0.14)mm、(0.71±0.21)mm、(0.80±0.23)m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植入拔牙窝中的种植体与植入愈合牙槽窝中的种植体在改良菌斑指数、改良出血指数、种植体周围疾病发病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牙周炎患者即刻种植即刻负重后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短期疗效可靠,但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即刻种植与即刻修复在临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口腔即刻种植与即刻修复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例牙列缺损患者行拔牙后即刻种植并于种植后当日前牙区在种植体上部完成临时树脂单冠或联冠修复,后牙区种植体上愈合基台,1周至1个月内行种植体烤瓷冠修复,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3、6、12个月,之后每12个月复查1次。结果:20例患者共植入42颗种植体,平均负荷28个月(最短4个月,最长49个月),除其中2例3枚种植体松动外,其余种植体均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累计存留率为92.86%,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即刻种植与即刻修复可应用于临床,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微创结合四手操作技术在老年患者下颌近中阻生齿拔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并分组下颌近中阻生齿老年患者128例,分别使用微创结合四手操作技术、常规技术进行阻生齿拔除术.对操作时间、术中患者自我感受、术后局部反应进行比较观察,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应用微创结合四手操作技术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和比较微创拔牙后延期种植与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南京同仁医院2013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上、下颌单个前牙及前磨牙需要行微创拔牙后种植牙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6例)。对照组微创拔牙后进行延期种植,实验组微创拔牙后进行即刻种植。比较2组患者的种植成功率,记录3个月和永久修复当天患者的种植体稳定性、种植体周围探诊深度、美学效果以及种植体边缘骨水平以及术后满意度。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种植成功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种植体植入3个月后和永久修复当天的ISQ值差异不显著 (P>0.05);实验组种植体周围探诊深度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80);实验组总满意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44);2组修复后1年,牙龈乳头指数均在1~3级,软组织外形良好,均达到了良好的牙龈美学效果,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对照组PES得分7.65±1.32,实验组为8.25±1.19,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2组的近中侧骨吸收量和远中侧骨吸收量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微创拔牙后2种植修复方式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种植体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但即刻种植的满意度更高,美学效果更佳,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涡轮钻法、超声骨刀法与超声骨刀结合涡轮钻法拔除复杂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临床效果,探讨较佳的拔牙方式。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A组采用涡轮钻法拔牙,B组采用超声骨刀法拔牙,C组采用超声骨刀结合涡轮钻法拔牙。观察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肿胀程度、张口度、干槽症和下牙槽神经损伤情况。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手术时间为(19.88±1.87)min,B组为(27.41±1.38)min,C组为(14.06±1.49)min;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A组12例,B组4例,C组1例。结论超声骨刀结合涡轮钻法拔除复杂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效率高、安全、微创,是较佳的拔牙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微创拔牙技术与传统凿骨劈冠法拔除下颌低位埋伏阻生智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300例下颌低位埋伏阻生智齿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微创组与锤凿组各150例。微创组采用微创拔牙器械及微创拔牙技术拔除下颌低位埋伏阻生智齿;锤凿组采用传统的拔牙器械及凿骨劈冠法拔除下颌低位埋伏阻生智齿。对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观察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18.0±6.3)min]比锤凿组[(37.0±8.2)min]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疼痛、肿胀、张口受限、干槽症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锤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微创拔牙技术拔除下颌低位埋伏阻生智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凿骨劈冠拔除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前牙区根尖囊肿摘除后行即刻种植联合同期引导骨再生术(GBR)的骨形成情况。 方法本研究入选共20例患者29颗无保留价值的残根,所有患者就诊时均要求种植修复,排除手术禁忌后拔出残根,行囊肿摘除术+即刻种植+GBR。术后6个月行二期手术,8个月冠修复,永久修复后随访1年,观察种植体及义齿的稳定性和牙片变化,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除1枚种植体松动明显,其余种植体植骨区新骨形成良好,复诊期间均未发生松动脱落和胶原膜暴露;种植体周围龈缘无红肿、溢脓;患者自我感觉良好,无红肿疼痛等不适,咀嚼功能好。X线片显示种植体1年期骨吸收量均小于1.2 mm;植入骨粉钙化良好。本组病例临床成功率为96.6%。 结论前牙区根尖囊肿摘除术同期行即刻种植手术+GBR能够减少骨吸收程度,并有助于新骨形成,可作为一种可靠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减数正畸治疗对成人患者中切牙牙根吸收及牙槽骨形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11例行减数正畸治疗的成年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全牙列锥形束CT(CBCT)检查,观察治疗前、后上、下中切牙牙根吸收、牙槽骨厚度变化与牙槽骨高度缺损,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部分牙位出现牙长度减小及牙根长度减小,上颌切牙牙根长度变化量大于下颌切牙。中切牙舌腭侧颈部牙槽骨宽度表现为一定程度降低,其中上中切牙腭侧根颈部及下颌中切牙舌侧根中部牙槽骨宽度变化较为明显。下颌中切牙唇侧中部牙槽骨宽度增加,但舌腭侧牙槽骨在正畸治疗后骨开窗、骨开裂位点增多,且较上颌更明显。结论: 减数正畸治疗伴随中切牙牙根一定程度上的吸收和舌腭侧牙槽骨吸收,唇侧牙槽骨骨量增加。下颌舌侧牙槽骨吸收导致骨开窗、骨开裂位点增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CBCT结合微创技术与传统技术拔除埋伏多生牙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6年门诊需要拔除的埋伏多生牙患者28例(共52颗埋伏牙),随机分为微创治疗组(12例,23颗)和传统治疗组(16例,27颗)。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检查并拔除患牙,记录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及肿胀度和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微创治疗组手术时间(24.7±7.2)min少于传统治疗组(33.4±8.1)min,微创治疗组术后疼痛和肿胀度也低于传统治疗组,这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在术后并发症上(邻牙损伤、上颌窦或鼻腔交通、干槽症、张口受限),微创治疗组的发生率都低于传统治疗组。结论:CBCT结合微创技术应用于埋伏多生牙的检查和拔除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疼痛和肿胀,同时也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对需要正畸牵引的埋伏上前牙进行开窗手术时,应用无痛口腔麻醉仪联合超声骨刀对比卡式注射器联合涡轮快机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因埋伏上前牙需要正畸牵引,实行开窗术的病例128例,随机分为无痛口腔麻醉仪联合超声骨刀组(麻醉仪联合超声骨刀组)和卡式注射器联合涡轮快机组(常规组),每组64例;对比2组患者开窗术中的配合情况以及术后的肿胀和疼痛情况.结果 开窗术术中的配合程度比较,麻醉仪联合超声骨刀组0级和Ⅰ级占比分别为45.3%和31.3%,常规组0级和Ⅰ级分别为32.8%和20.3%,麻醉仪联合超声骨刀组术中配合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76,P<0.05).术后24 h疼痛和术后48 h肿胀程度比较,麻醉仪联合超声骨刀组疼痛Ⅰ级为81.2%,常规组疼痛Ⅰ级为59.4%,麻醉仪联合超声骨刀组术后疼痛轻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77,P<0.05);麻醉仪联合超声骨刀组术后肿胀Ⅰ级为81.2%,常规组肿胀Ⅰ级为71.9%,麻醉仪联合超声骨刀组术后肿胀轻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97,P<0.05).结论 在埋伏上前牙需要正畸牵引作开窗术时,使用无痛口腔麻醉仪联合超声骨刀,患者更加容易配合且术后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智齿拔除术同时制备自体骨块在前牙区Onlay植骨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牙区骨量不足需行种植修复的患者20例,均有拔除阻生智齿的需要,且没有智齿冠周炎等感染因素存在.全部进行了拔除智齿同时制取块状骨行Onlay植骨术.通过问卷调查患者对手术的接受程度;术前及术后6个月,拍摄曲面断层片及CBCT,测量并记录牙槽嵴顶下2 mm的牙槽嵴唇腭(舌)径宽度以及术前术后种植可利用牙槽嵴高度.结果 经问卷调查后显示此手术方案的接受度评分为55分(总分60分),完全接受人数占比为75%,一般接受人数为25%.术前牙槽嵴唇腭(舌)径宽度为(2.26±0.57)mm,术后牙槽嵴唇腭(舌)径宽度为(6.73±0.2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2,P<0.001).术前可利用牙槽嵴高度(14.32±0.31)mm,对比于术后可利用牙槽嵴高度(14.56±0.35)mm,则无统计学意义(F=2.38,P=0.128).结论 智齿拔除同时制备块状骨的Onlay植骨术患者对手术接受程度高,是一种简单、可有效增加前牙区骨量不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