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性探讨分析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进行诊治的300例患儿,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沟通方式主要为语言沟通,观察组患儿的沟通方式为语言沟通结合非语言沟通。治疗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患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和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对护理态度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的应用效果良好,提高患儿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和对护理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大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儿科疾病住院时间短,周转快,儿科护理工作繁杂,业务技术难度大,儿科护理对象除了患儿外,更多涉及到的是患儿的家长。因此儿科开展健康教育与护士健康教育的能力及患儿与家长的配合密切相关。掌握儿科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提高护士自身素质,提高静脉穿刺技术,尽量满足患儿及家长的要求,掌握健康教育时机和良好的沟通技巧,是提高儿科健康教育的关键,充分发挥陪护人员的作用,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始终。  相似文献   

3.
滕丽 《大家健康》2016,(5):243-244
目的:总结性探讨分析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进行诊治的300例患儿,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沟通方式主要为语言沟通,观察组患儿的沟通方式为语言沟通结合非语言沟通.治疗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患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和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对护理态度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的应用效果良好,提高患儿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和对护理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大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王倩 《基层医学论坛》2016,(11):1578-1579
目的:研究非语言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住院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沟通方式(主要为语言方式)进行交流护理;在此基础上,试验组附加运用表情、动作和姿势、眼神及触摸等非语言沟通技巧,统计2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技术及护理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显著增加(P<0.05)。结论在对患儿进行护理过程中实施非语言沟通技巧,可显著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进而提升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观念也随之改变,医患、护患关系随着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维权意识、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变得日趋紧张,由于儿童在家长心中的重要性,儿科护患关系尤为突出。因此在儿科护理工作中与家长及儿童的有效沟通显得更为重要,良好的护患关系能够减少护患纠纷,满足患儿及家长的身心需要,有利于工作顺利进行,也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本文针对儿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分析总结儿科护理工作中的沟通难点,总结出针对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一些沟通方法与技巧,分别从游戏应用、语言技巧、情感交流、体态语言等方面介绍了护理工作沟通的方法与技巧,儿科护理中的有效沟通能够为儿童的治疗提供有效的感情帮助,有助于儿童的治疗与恢复。  相似文献   

6.
<正>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全面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已成为必然趋势,而健康教育又是整体护理中的重要内容。当今社会,每个孩子都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员,3、4个大人陪同一个患儿来住院已是常事,家长对儿科护士的期望与对患儿的疼爱成正比例增长。因此,做好健康教育对促进患儿健康恢复,预防疾病、改善护患关系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我科自开展整体护理以来,根据儿科自身特点,运用护理程  相似文献   

7.
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春囡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0):865-867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对护士进行人文关怀的教育和培训,创建温馨的人文环境,为患者提供方便,根据不同年龄采取相应交流技巧,提高技术操作技能,提供营养需求和健康教育干预,开展爱心天使评比活动,做好出院指导。结果患儿及家长满意度明显提高,儿科护理行为更趋于专业化。结论开展人文关怀服务,提供符合患儿生活特点和心理需求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减少了护理纠纷。  相似文献   

8.
曹宁  么会荣  韩佳恩 《吉林医学》2007,28(2):199-199
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直接桥梁,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换意见、观点和情感的过程,而护理工作是通过与患者沟通来完成的.从患者的入院介绍到入院后健康教育再到出院前的注意事项以及执行各项护理处置等,而儿科护士在护理过程中更加需要运用语言技巧,从而提高家长的信任度.儿科护士沟通的对象主要以患儿家长为主,所以儿科护士要善于使用美好的语言,避免伤害性语言,还要讲究与患儿及其家长的沟通技巧.  相似文献   

9.
在现在的儿科门诊输液患儿的护理中,对于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都还不是很高,这个主要就是在平时的工作当中,相关护士没有及时对健康教育引起重视,忽略了健康教育在儿科门诊输液患儿护理中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儿科2014年7月—2016年2月收治的患儿100例分为2组,普通组应用普通护理模式,非语言组在普通护理模式基础上强化非语言性沟通.比较2组患儿家长满意度、家长疾病认知情况、平均住院时间、护理服务态度评分、护理服务技术评分,以及护理前后患儿配合情况、SAS评分的差异.结果 非语言组家长满意度显著高于普通组(P<0.05).与普通组相比,非语言组家长疾病认知情况更好,住院平均时间更短,护理服务态度评分、护理服务技术评分更高(P<0.05).护理前2组配合情况、S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非语言组相较于普通组配合情况、SAS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高患儿配合度,改善其不良心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家长疾病认知度、满意度,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健康教育是以医院为基地、以患者及家属为对象,增进健康知识和自护能力的教育活动。儿科健康教育以住院患儿以及家属为教育对象,使患儿及家属增进健康知识,改变患儿的健康行为或问题,使健康行为向有利于康复方面发展的教育活动。儿科护士面对的是语言交流能力不足或理解能力有限的患儿,存在诸多与其他专科不同的特点,因而儿科健康教育也存在着其特有的问题,对此。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较好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临床对儿科患者给予健康教育方法,分析患儿家长的满意度,评价健康教育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1年3月所收治的儿科患者120例作为本课题的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临床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分析两组患儿护理后的健康教育达标情况以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通过临床护理,观察组患儿健康教育达标57人(95%),对照组患儿健康教育达标44例(73.3%),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为58例(96.7%),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为50例(83.3%),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中实施健康健康教育对患儿有非常好的预后效果,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使患儿家长掌握儿科相关疾病的知识,做好有效的措施,保障而用的身心健康,在临床中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将非语言性沟通方式应用于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8例儿科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患儿。为对照组患儿采用语言沟通方案进行护理,为观察组患儿在采用语言沟通方案的基础上实施非语言性沟通方案进行护理,根据患儿家属填写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比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态度的满意率和对护理方法的满意率分别为98.31%、94.92%,对照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态度的满意率和对护理方法的满意率分别为88.14%、81.36%,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非语言性沟通护理方案为患儿进行护理可显著提升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应主动采用非语言性沟通方案为儿科患儿进行护理,使患儿得到更优质的护理服务,以提升其整体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实施儿科护理过程中,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2月至2016年02月收治的儿科住院患者150例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根据对儿科住院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展开分组研究。临床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选择静脉留置针对观察组75例患儿实施临床护理;临床选择常规护理的方法对对照组75例患儿实施临床护理;对两组患儿在穿刺技术满意度、健康宣教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加以对比。结果在穿刺技术满意度、健康宣教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几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儿科患者(P0.05)。结论在对患儿实施儿科护理的过程中选择静脉留置针进行干预,可以将对患儿实施穿刺的频率显著降低,将对患儿实施穿刺带来的恐惧感有效消除,最终将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郑蔚 《中外医疗》2011,30(23):9-10
目的探讨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6月的住院儿科患儿128例,采用非语言性沟通方式与患儿进行沟通,自行设计满意度调查表,患儿出院后由其父母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结果患儿家属对护理技术和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均达到90%以上。结论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采用恰当的非语言性沟通方式能够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王晓娟 《大家健康》2016,(4):223-224
目的:以儿科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为例,探讨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该院儿科护士通过自发组圈,以自身对问题的认知、分析和解决为条件。在儿科室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护理过程中,记录并分析品管圈实践活动是如何逐步提高工作效率的。结果:医患关系得到大幅度改善,医院儿科病房床位得到合理利用,护士护理中的失误概率得到有效降低。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效治愈了患儿,提高了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增强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改善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护理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儿科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为例,探讨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该院儿科护士通过自发组圈,以自身对问题的认知、分析和解决为条件。在儿科室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护理过程中,记录并分析品管圈实践活动是如何逐步提高工作效率的。结果:医患关系得到大幅度改善,医院儿科病房床位得到合理利用,护士护理中的失误概率得到有效降低。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效治愈了患儿,提高了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增强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改善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护理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8.
徐天燕  来晓玲 《浙江医学》2023,45(17):1882-1884
目的 探讨综合性健康教育方法在儿科门诊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 2019 年 8 月至 2020 年 7 月在龙游县 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 248 例患儿及家长(每例患儿对应 1 名家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 理干预)和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健康教育),每组 124 例。通过护理纠纷发生率、家长满意度、健康教育 评估、患儿治疗依从性和心理韧性评价综合性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 结果 试验组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满 意度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疾病知识、儿科护理知识和预防保健知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患儿检查配合评分、护理配合评分和治 疗配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后试验组患儿心理韧性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 儿 科门诊综合性健康教育的开展,降低了护理纠纷发生率,提高了家长满意度,对提高儿科门诊护理管理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叶华  姜宪辉  李筠波 《当代医学》2008,14(24):15-16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有关儿科循证护理的研究文献,包括儿科护理技术,早产儿的护理、各系统疾病的护理、疾病的预防和健康教育等方面开展循证护理的情况,旨在帮助儿科护理工作者认识循证护理,运用循证护理,为患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20.
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有关儿科循证护理的研究文献,包括儿科护理技术,早产儿的护理、各系统疾病的护理、疾病的预防和健康教育等方面开展循证护理的情况,旨在帮助儿科护理工作者认识循证护理,运用循证护理,为患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