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牡蛎净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1 mg/L、2 mg/L、3 mg/L三种不同浓度的臭氧水对新鲜牡蛎进行微生物净化处理,浸泡时间分别为3 min、6 min、9min.然后将牡蛎分装于无菌的保鲜袋内,封口后置于0~4℃冰箱中贮藏8 d,观察其对牡蛎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臭氧对牡蛎中的细菌有一定的杀菌效果,较高浓度和较长时间的处理杀菌效果较好.综合分析检测到的各个处理牡蛎的T-VBN值、细菌总数值、大肠菌群数卫生指标,使用浓度为3 mg/L的臭氧水浸泡处理牡蛎9min后对其保鲜效果较好,其在浸泡处理后对牡蛎中的细菌总数的杀菌效果达到了95.9%,可使牡蛎保质到6 d,比对照组延长了4 d保质期,并且对牡蛎的感官质量没有影响.因此,臭氧可以有效地应用于牡蛎的净化保鲜上.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冻结速率对大黄鱼冻藏期间品质的影响,采用冰箱慢速冻结、酒精浸渍速冻、液氮浸渍速冻方法处理新鲜大黄鱼,以p H值、汁液损失率、TVB-N值、盐溶性蛋白提取率、质构等指标研究鱼肉冻藏过程中的理化特性变化,并通过扫描电镜研究其组织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慢冻组和酒精速冻组样品pH值先下降后上升,液氮速冻组样品的pH值趋于平缓;3组样品TVB-N值均逐渐上升,但液氮速冻组的TVB-N值较小,且上升速率最缓慢,冻藏210 d时,慢冻组、酒精速冻组、液氮速冻组的TVB-N值分别达到27.79, 25.024, 21.57mg·dg~(-1);盐溶性蛋白提取率和硬度、弹性、胶黏性、凝聚性、回复性降低,液氮速冻组的值下降程度较小;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贮藏过程中大黄鱼的肌肉纤维损伤程度逐渐增大,而液氮浸渍速冻对大黄鱼肌肉纤维的损伤最小.与慢速冻结样品相比,虽然速冻组样品(液氮速冻组、酒精速冻组)有较大的汁液损失率,但其更有利于延缓大黄鱼蛋白质变性和降解,保持样品质构特性,且液氮浸渍速冻优于酒精浸渍速冻.本研究可为进一步改进水产品的速冻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冻结速率对大黄鱼冻藏期间品质的影响, 采用冰箱慢速冻结、酒精浸渍速冻、液氮浸渍速冻方法处理新鲜大黄鱼, 以pH值、汁液损失率、TVB-N值、盐溶性蛋白提取率、质构等指标研究鱼肉冻藏过程中的理化特性变化, 并通过扫描电镜研究其组织微结构的变化. 结果显示, 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 慢冻组和酒精速冻组样品pH值先下降后上升, 液氮速冻组样品的pH值趋于平缓; 3组样品TVB-N值均逐渐上升, 但液氮速冻组的TVB-N值较小, 且上升速率最缓慢, 冻藏210d时, 慢冻组、酒精速冻组、液氮速冻组的TVB-N值分别达到27.79, 25.024, 21.57 mg?dg-1; 盐溶性蛋白提取率和硬度、弹性、胶黏性、凝聚性、回复性降低, 液氮速冻组的值下降程度较小; 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贮藏过程中大黄鱼的肌肉纤维损伤程度逐渐增大, 而液氮浸渍速冻对大黄鱼肌肉纤维的损伤最小. 与慢速冻结样品相比, 虽然速冻组样品(液氮速冻组、酒精速冻组)有较大的汁液损失率, 但其更有利于延缓大黄鱼蛋白质变性和降解, 保持样品质构特性, 且液氮浸渍速冻优于酒精浸渍速冻. 本研究可为进一步改进水产品的速冻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天山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森林林下土壤呈酸性,酸性条件(pH5.5)易引起土壤中活性铝浓度的增加,进而抑制菌根真菌和植物的生长.本文以从天山雪岭云杉根部分离得到的拟青霉(Simplicillium sp., Si)、细长孢霉(Mortierella elongate, Me)、木霉菌(Trichoderma spp., Tr)、瓶头霉(Phialocephala, Ph)和葡萄状穗霉(Stachybotrys chartarum, Sc)5种共生菌根真菌为供试材料,在p H值条件为6.5和5.5下设定6个Al3+浓度梯度(0、0.2、0.4、0.6、0.8、1.0mmol·L-1),另单独设置5个p H值条件(4.5、5.0、5.5、6.0、6.5),利用PDA固体培养基培养菌株,测定其生长指标,比较活性铝浓度和p H值对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铝(1.0 mmol·L-1)处理后,仅Tr菌落直径比对照增加了11.4%,Me和Ph受活性铝影响不明显,Si和Sc菌落直径显著低于对照(P 0.05);(2)低pH值(4.5)未对Tr和Me菌落直径产生显著影响,却对Ph、Si和Sc产生抑制作用,显著低于对照(P 0.05);(3)5种菌株在高铝和低pH值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抗酸铝特性.在低pH值和高铝影响下,Tr菌落直径达到最大,Ph和Me菌落直径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4.1%和2.3%,而Si和Sc分别比对照减少了5.0%和5.3%.因此,Tr、Me和Ph具有较强的抗铝能力,属耐铝型,Si和Sc具有较差的抗铝能力,属铝敏感型.Tr于酸铝胁迫下生长速度最快,菌落直径最大,应是能快速缓解铝毒的最具潜力菌株.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贮藏温度和储藏时间对大黄鱼质构和风味变化的影响, 运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分析在4, -20, -80℃的3种条件下, 储藏不同时间(1, 3, 5, 7, 30, 60, 90d)时大黄鱼肉的挥发性风味变化, 并应用质构仪测定大黄鱼肌肉质构特征参数. 结果发现, 4℃条件下贮藏3~7d, 其质构参数值明显相对于-20℃条件偏大(主要为硬度、韧性、回复性和黏着性差异显著); -20℃和-80℃条件下储藏30~90d, -80℃条件下贮藏大黄鱼肉质构特性优于-20℃条件; 而且, 随着贮藏温度降低, 大黄鱼挥发性物质种类减少. 在-20℃和-80℃条件下, 大黄鱼挥发性成分相对较少, 且各成分占总峰面积的相对含量变化不明显, 主要挥发性物质为烃类和醛类; 在4℃条件下贮藏的鱼肉, 其挥发性组分复杂且相对含量变化明显. 结果表明, 低温冻藏能有效保留大黄鱼肉质构特性和风味.  相似文献   

6.
饲喂频率对鲈鱼生长及体生化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同一种饵料设置1次·d-1、2次·d-1、3次·d-1、4次·d-14个饲喂频率,采用静水连续充气养殖系统,在盐度为26.0%~27.0%、温度为26~30℃条件下对鲈鱼(85.95±2.04)g进行为期40d的生长实验.结果表明:(1)饲喂频率影响鲈鱼的生长是由食物转化率和摄食率的提高共同引起的.(2)水分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高而保持不变;蛋白质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加,基本保持不变;脂肪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高而明显减少;灰分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多而明显增加.(3)鲈鱼的适宜饲喂频率为2次·d-1.  相似文献   

7.
亚甲基蓝和环丙沙星是水体中2种污染物, 对生态环境有潜在危害. 本文以市政剩余活性污泥为原料, 氯化锌为活化剂热解制备污泥基吸附剂, 研究盐酸酸洗浓度、氯化锌浓度、热解温度、热解时间等对污泥基吸附剂吸附水中亚甲基蓝和环丙沙星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1)污泥基吸附剂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随盐酸酸洗浓度的增大而增加, 对环丙沙星的吸附性能则随盐酸酸洗浓度的增大呈先降后增趋势, 两者均在1.500mol·L-1盐酸浓度下取得最优值. (2)污泥基吸附剂对亚甲基蓝和环丙沙星的吸附性能随氯化锌浓度和热解温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 在氯化锌浓度为4.0mol·L-1、热解温度为500℃时有最优值; 随着热解时间的延长, 污泥基吸附剂对亚甲基蓝和环丙沙星的吸附性能分别在500℃热解70min和80min时有最优值. (3)污泥基吸附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 氯化锌4.0mol·L-1活化2h、500℃热解70min和80min、1.500mol·L-1盐酸酸洗; 以此制得的污泥基吸附剂对亚甲基蓝和环丙沙星的去除率分别为97.7%和96.4%, 平衡吸附量分别为97.9mg·g-1和3.9mg·g-1, 且污泥基吸附剂对亚甲基蓝和环丙沙星的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8.
为降低咸肉中亚硝酸盐含量, 将具有高效降解亚硝酸盐的发酵乳杆菌RC4应用于咸肉制作中, 研究其对咸肉亚硝酸盐含量、品质和风味的影响. 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 对添加发酵乳杆菌RC4的实验组咸肉制作工艺进行优化, 比较接菌组和未接菌发酵对照组在感官评分、亚硝酸盐含量、pH、色差、水分、硫代巴比妥值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差异. 结果表明: 实验组咸肉亚硝酸盐含量降解显著, 降解率为78.60%; 实验组咸肉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2.0%(μL·mL-1)的发酵乳杆菌RC4菌液, 18℃发酵10d.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咸肉pH降低; 色差及水分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 TBA值的变化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 在鉴定出的87种挥发性物质中, 庚醛为RC4发酵产生, 苯甲醛等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这几种醛均为特征风味化合物. 由此可知, 在咸肉制备工艺中, 添加发酵乳杆菌RC4能显著降低咸肉的亚硝酸盐含量, 提高咸肉保质期, 增加其特征风味化合物含量.  相似文献   

9.
选用鲫鱼和鲤鱼为材料,探讨了不同加工条件和贮藏条件对鱼肌肉盐溶蛋白含量的影响,提取条件包括PH值(5.5、6.0和6.5),抽提体积(样品重的6、9、12和15倍).贮藏条件包括死后在4℃贮存的时间(0、7和14天)和冷冻方式(快速冷冻、缓慢冷冻和冷冻—冻融—冷冻).在PH值为6.0至6.5,抽提体积为样品体积15倍条件下,二种鱼肌肉的盐溶蛋白的含量最高,随着鱼死亡后贮藏时间延长盐溶蛋白量相应地下降,冷冻条件对盐溶蛋白的测定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铵态氮胁迫下金鱼藻的过氧化损伤和抗氧化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通过控制pH值(7和9)以区分分子态氨(NH3)和离子态氨(NH4+),研究了不同浓度铵态氮(NH4+-N)对金鱼藻过氧化损伤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水体铵态氮浓度的增加,金鱼藻组织内叶绿素含量下降.在中性pH铵态氮胁迫下,金鱼藻组织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升高,但是在高pH铵态氮胁迫下,金鱼藻组织内SOD活性、POD活性、GSH含量下降.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抗坏血酸(ASA)和丙二醛(MDA)含量在两个pH环境中随铵态氮处理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升高.在pH9的条件下,高浓度铵态氮对金鱼藻的生长胁迫尤其明显.结果说明水体铵态氮浓度的升高对金鱼藻具有毒害作用,而且随水体pH升高,植物生理响应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人溶菌酶(human lysozyme,hLYZ)是一种天然活性蛋白质,具有抗菌性,目前主要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动物饲料、药物治疗领域。根据毕赤酵母表达偏爱密码子特点,通过优化hlyz基因密码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构建了分泌表达载体pPIC9K-hlyz。通过电击转化法将pPIC9K-hly质粒重组至毕赤酵母GS115染色体中,经筛选得到重组毕赤酵母GS115-pPIC9K-hlyz。在28 ℃、pH 6.0、转速240 r·min-1、1%甲醇诱导下表达120 h,发酵液上清酶活达到最高,为(2 414.9±108.1)U·mL-1,蛋白浓度为166.7 μg·mL-1。发酵液上清经过Sephadex G50纯化,获得较纯的hLYZ,经SDS-PAGE分析,在近14.7 kDa处显示单一条带。抗菌实验结果表明,重组hLYZ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效果大于革兰氏阴性菌;重组hLYZ的抗菌效果是hLYZ标准品的10~20倍。  相似文献   

12.
以坛紫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强度酸雨(pH值分别为5.6、4.5、4.0、3.5)对坛紫菜生理特性的影响.试验中测定了坛紫菜细胞膜透性、抗氧化酶活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生理指标,以比较适当干出和完全浸泡、黑暗和光照条件下酸雨胁迫对坛紫菜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经过不同方式处理的模拟酸雨处理后,适当干出处理的坛紫菜...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研究接种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SW5菌株对发酵鳀鱼鱼露品质的影响,以低值鳀鱼为原料,通过接种贝莱斯芽孢杆菌SW5菌株,并添加多种蛋白酶协同发酵鳀鱼鱼露.测定氨基酸态氮(AA-N)质量浓度、pH值和总酸质量浓度的变化,采用电子舌和色差仪测定鱼露发酵完成后发酵液的鲜味成分含量和色泽,与商品鱼露和酶解液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采用贝莱斯芽孢杆菌SW5菌株与中性蛋白酶协同发酵,发酵第7天AA-N质量浓度达到最高,为13.93 g·L-1,符合市售一级鱼露标准.3个处理组的色泽和鲜味成分含量与商品鱼露相近.综上所述,通过接种贝莱斯芽孢杆菌SW5菌株和蛋白酶对鳀鱼鱼露进行协同发酵可以缩短发酵周期,提高鱼露的产量以及AA-N和鲜味成分的含量.因此,该菌株可用作海洋蛋白源物质的发酵深加工.  相似文献   

14.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少花薹草组Carex sect. Paniceae(莎草科)26种3变种的果囊形态和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1)果囊形状(喙除外)为倒卵球形、椭球形或卵球形,均为钝三棱状,果囊长度为1.99~7.27 mm,喙多弯曲(仅1种C. striatula果囊的喙直立),喙急缩或渐缩,喙长与果囊长度的比值为1/8~1/2,表皮细胞多明显隆起,极少数隆起不明显,且多数性状种内保持稳定;(2)喙口形态分斜截、平截、微二齿和二齿4类,且在种内有变异,如C. arakiana、线柄薹草C. filipes、丝柄薹草C. rouyanaC. purpurifera;(3)可根据果囊长度和喙的收缩情况区分部分近缘种,如线柄薹草与少囊薹草C. egena、浙江薹草C. zhejiangensis与显舌薹草C. macroglossa;(4)果囊长度、喙长与果囊长度的比值在sect. Paniceae s.s.与sect. Laxiflorae 2组间有显著差异,对两组的界定有一定价值;(5)被视为组或亚属重要分类性状的果囊横切形状(三棱状或双凸状)在界定少囊薹草组与相关组时无意义,果囊形态对界定少花薹草组有重要的系统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采集、整理和鉴定莎草科薹草属(Carex L.)植物过程中,发现了18种、2亚种、1变种为我国省级分布新记录。其中,江苏省新记录1种:玄界萌黄薹草C. genkaiensis;浙江省新记录1种:祁门薹草C. qimenensis;福建省新记录2种:肿喙薹草C. tumida和书带薹草C. rochebrunii;江西省新记录2种:日本薹草C. japonica和禾状薹草C. alopecuroides;安徽省新记录1种:远穗薹草C. remotistachya;湖北省新记录2种:团穗薹草C. agglomerata和显舌薹草C. macroglossa;湖南省新记录11种:具芒灰帽薹草C. mitrata var. aristata、披针叶薹草C. lancifolia、大舌薹草C. grandiligulata、短叶亮绿薹草C. fusiformis subsp. attenuata、卷柱头薹草C. bostrychostigma、亚澳薹草C. brownii、团穗薹草、日本薹草、华山薹草C. huashanica、尖叶薹草C. oxyphylla和南亚薹草C. fedia;贵州省新记录6种:灰帽薹草C. mitrata、大庸薹草C. dayuongensis、亮绿薹草C. fusiformis subsp. finitima、短叶亮绿薹草、肿喙薹草和南亚薹草。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0、1和2倍体长每秒(BL·s-1)的3个流速对拟穴青蟹幼蟹的生长、应激压力和糖代谢的影响.结果发现尽管30 d的流水养殖导致了蜕壳相关基因EcR和MIH表达的显著提高,但未对青蟹的生长产生显著影响.在应激压力方面,流水养殖导致了青蟹血清中的皮质醇和肝胰腺中丙二醛水平的显著降低,同时1 BL·s-1流速显著提高了肝胰腺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了抗氧化酶活性水平,但2 BL·s-1流速对这些指标的影响弱于1 BL·s-1流速.此外,在糖代谢方面流水养殖导致了青蟹肝胰腺中丙酮酸激酶活性的显著降低,未引起肌肉中乳酸水平的显著变化,但2 BL·s-1流速导致了肌糖原水平的显著升高.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适度的流水养殖虽然对生长没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可降低青蟹的生理压力,增强青蟹的抗氧化能力,提高肌肉中的能量储存研究结果可为完善青蟹的循环水养殖技术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对4种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产地(分别来自福建宁德养殖、浙江温州养殖、浙江舟山养殖和舟山渔场自然海域捕捞)的区分,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及元素分析-同位素质谱仪对大黄鱼肌肉中19种矿物元素及δ13C、δ15N和C、N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基于质量分数差异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和Fisher判别分析对4种不同产地大黄鱼进行区分。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及事后多重比较(LSD和Tamhane T2检验)结果表明,12种元素(C、N、Mg、Al、K、Ti、Cr、Cu、Zn、Se、Sn、Ba)及δ13C、δ15N在不同产地大黄鱼中具有较明显的地域特征差异。PCA结果表明,前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4.1%)的得分散点图分成了4个相对集中的区域,4种不同产地大黄鱼彼此无重叠,能被有效区分。CA结果表明,4种不同产地大黄鱼中除温州养殖大黄鱼样本被分为两类,其他3种大黄鱼样本均各自聚为一类。Fisher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原始分类结果的判别准确率为100%,“留一法”交叉验证分类结果显示,有85.7%的舟山养殖大黄鱼样本被正确分类,14.3%的被误判为温州养殖大黄鱼,其余3种大黄鱼样本分类准确率均为100%。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元素及稳定同位素比值差异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手段,可有效实现大黄鱼的产地区分,为大黄鱼产地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