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对比观察新生儿动脉留置针采血与一次性采血针的采血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1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例,观察组采用留置针处采血针采血法,对照组采用一次性采血针采血(选用四肢浅表静脉或头皮直接采血法),比较两组采血方法的采血效果。结果:两组采血方法首次穿刺成功率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标本质量(溶血、凝血)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留置针处采血针采血法的采血效果较好,不仅可以保证血标本质量,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采血方法的可行性。方法:观察组60例采用腋静脉留置针采血,对照组60例常规静脉采血,比较两种方法首次穿刺采血成功率、血标本质量及皮下出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首次穿刺采血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血标本溶血、凝血和皮下血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采血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又能确保血标本质量,可反复采血,减轻患儿痛苦,是安全可靠、切实可行的采血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志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2):3037-3038
目的:探讨浅静脉留置针连接真空采血管采血在儿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各136例留置针连接真空采血管组和传统空针采血组的一次采血成功率,标本合格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的一次采血成功率、血标本质量和皮下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浅静脉留置针连接真空采血管采血法应用于婴幼儿能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儿痛苦,确保血标本质量,而且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瞿云 《吉林医学》2013,(29):6150-6151
目的:探讨新生儿两种静脉采血方法的效果。方法:抽取需静脉采血的新生儿10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0例采用一次性静脉留置针头皮静脉采血;对照组50例采用一次性头皮针股静脉穿刺采血。结果:观察组一次成功率为92%,而且出血、溶血率低;对照组一次成功率为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一次性静脉留置针头皮静脉采集血标本成功率高,出血、溶血率低,既减少了患儿痛苦,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又确保了血液标本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两种新生儿股静脉斜刺采血方法,探讨最佳采血方式.方法:选取102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1例.试验组采用一次性7号采血针与皮肤成30°~45°角斜刺进针,穿刺成功后连接真空负压管留置血标本;对照组采用传统5ml注射器斜刺进针抽取血标本.记录两组穿刺成功率、血标本质量、操作各阶段所需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穿刺成功率、准备阶段及用物整理阶段所需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标本质量、穿刺取血阶段所需时间、总耗时的差异性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用一次性采血针进行新生儿股静脉穿刺采血质量高,用时短,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静脉留置针与一次性采血器采集血标本的效果差异。方法:随机选择176例住院患者作为试验组,采用静脉留置针采血;同期选择年龄、性别、疾病组成等相近的患者16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传统静脉采血方式。观察2组皮肤血管损伤程度、疼痛程度分级、护理满意度。结果:皮肤血管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41%VS 1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VAS评分总体较低,0~1分居多,占78.41%,与对照组(61.8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2分居多(83.75%),显著高于实验组(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3、4分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留置针在输液前及封管期间采血安全可靠,所得标本不仅不影响化验结果,且并发症少、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观察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应用两种不同采血针的采血效果。方法:将该院64 422例需进行筛查的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3 120例,观察组31302例对照组应用普通三棱针采血,观察组应用安全卡锁式采血针采血,对使用两种采血针后新生儿采血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家属满意度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的采血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家属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筛查使用安全卡锁式采血针可提高采取成功率,有效保障采血质量,降低对新生儿采血部位的受伤程度,降低针刺伤的风险,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蒋雪英 《大家健康》2016,(3):192-193
目的:对比观察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应用两种不同采血针的采血效果.方法:将该院64 422例需进行筛查的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3 120例,观察组31302例对照组应用普通三棱针采血,观察组应用安全卡锁式采血针采血,对使用两种采血针后新生儿采血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家属满意度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的采血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家属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筛查使用安全卡锁式采血针可提高采取成功率,有效保障采血质量,降低对新生儿采血部位的受伤程度,降低针刺伤的风险,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王明春 《吉林医学》2012,33(13):2881
目的:探讨一次性真空采血器在婴幼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防止凝血,提高标本合格率。方法:随机将20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器采集血标本,对照组采用注射器采血标本,比较两组标本合格率。结果:两组标本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用一次性真空采血器直接连试管采血标本,能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任春菊  刘金凤  蔡春妙 《吉林医学》2013,(20):4167-4168
目的:探讨通过静脉留置针联合真空采血针在急诊患者抢救中进行采血的优越性和可行性。方法:将120例急诊抢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连接头皮针及一次性注射器采血法,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连接真空采血针采血法。比较两组在采血中的溶血凝血例数、血源性污染、采血量准确性及平均采血完成时间。结果:观察组溶血凝血发生率、血源性污染、采血量不准确性均低于对照组,平均采血完成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患者抢救中采用留置针连接真空采血针采血,可降低溶血凝血发生率,避免了血源性污染和采血量不准确的问题,同时缩短了操作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新生儿股静脉与头皮静脉釆血方法之间的差异,为临床提高新生儿抽血成功率提供资料支持,并总结相应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2年1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需采集血液标本的新生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儿均使用头皮针采血,观察组选取股静脉采血,对照组选取头皮静脉采血。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平均采血时间、一次性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平均穿刺时间分别为(3.6±1.6)min和(3.4±1.2)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5,P0.05)。观察组的一次性成功率95.0%(57/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7%(49/60),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3%(5/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18/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头皮静脉相比,股静脉相对较粗,固定性较好,血液充足,为一次性穿刺成功提供基础条件,并发症少,患儿家长容易接受。同时熟练的技术操作以及加强护理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比较一次性静脉采血针与注射器应用于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效果。方法将208例患者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注射器连接静脉留置针穿刺212例次;观察组采用一次性采血器连接静脉留置针穿刺209例次。结果观察组刺穿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9%VS 66.98%﹙P0.05﹚,出血率、静脉炎症率、血栓形成率均减低(P0.05)结论一次性静脉采血针操作简便安全,实用,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CU患者经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标本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ICU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采集血标本,即在静脉留置针处用一次性5ml注射器先抽血1ml弃去,再换注射器抽取血生化及血常规标本;同时常规方法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标本,并对比观察其结果。结果两种采血方法血生化及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从静脉留置针处抽弃1ml含有封管液的血液后,再从留置针处采集血标本进行血生化及血常规检验,不影响检验结果,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ICU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王虹  梁明娟  邱秀银 《海南医学》2016,(7):1199-1200
目的 比较密闭式Y型静脉留置针和开放式笔杆型带翼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6月我科收治的163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其按单纯随机抽样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3例,采用密闭式Y型静脉留置针;对照组80例,采用开放式笔杆型带翼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种静脉留置针应用过程中一次穿刺成功率、采血成功率、留置时间、堵管率和静脉炎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4.0%)与对照组(8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血成功率(55.4%)、堵管率(3.6%)、静脉炎发生率(2.4%)均低于对照组(81.3%、18.8%、12.5%),而留置时间≥3 d率(84.3%)高于对照组(6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新生儿输液中密闭式Y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堵管率和静脉炎发生率低,而开放式笔杆型静脉留置针的采血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两种采集方法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效果。方法:将1000例足月产正常新生儿按采集标本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0例。观察组采用安全锁卡式1次性末梢采血器采集标本,对照组按普通的1次性采血针收集标本。观察2组1针采血的成功率、采血时间、止血时间、新生儿哭闹时间、标本合格率。结果:观察组1针成功率、血片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采血时间、止血时间及新生儿哭闹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观察组能提高一针采血成功率,减少采血和止血时间,减轻新生儿采血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应用一次性采血针斜刺股静脉采集血标本与传统注射器斜刺股静脉采集血标本2种方法对血标本在凝血、溶血、采血量3个方面的影响。方法本科室将2014年1月至5月60例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采血对象均为新生儿,采血部位均为股静脉,观察组采用一次性采血针斜刺股静脉留取血标本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器斜刺股静脉留取血标本的方法,将2组采血方法对新生儿血标本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采用一次性采血针斜刺股静脉留取血标本在防凝血、防溶血、达到采血量3个方面统计学的差别有显著性。结论一次性采血针斜刺股静脉留取血标本减少了凝血、溶血现象,更易达到采血量,保证了血标本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次性无菌输液贴固定法在肾移植随访患者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0例肾移植随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左手中指随机固定采血针,观察组采用输液贴固定采血针,比较两组局部疼痛、针头滑脱及皮下出血发生率。结果两组局部疼痛、针头滑脱及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一次性无菌输液贴固定采血针,其固定稳妥,可减轻甚至避免肾移植随访患者静脉采血带来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采用新生儿手背静脉采血,用于新生儿筛查血片标本的制作,探讨其对血片标本一次性成功率及对采集部位发生水肿、瘀斑、疼痛刺激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6月~2014年1月在我院出生并符合行疾病筛查的新生儿4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观察组行手背静脉采血进行新生儿筛查,对照组采集足跟血。结果观察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血片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采血部位的肿胀、瘀斑形成总发生率,以及新生儿啼哭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背静脉采集血片标本应用于新生儿筛查减轻了新生儿痛苦,减少了新生儿皮肤受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改良的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针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采血针用于新生儿足跟采血效果的比较。方法 2010年9~11月共对200例新生儿疾病筛查者按单、双日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一次性无菌(血糖)采血针,对照组采用普通三菱采血针,进行采血的效果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采用一次性无菌(血糖)采血针出血快、血量丰富、滤纸片吸收好、渗透均匀,观察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和采血所需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采用一次性无菌(血糖)采血针明显优于普通三菱采血针,一次性采血及速度快成功率高,同时可减轻多次穿刺给婴儿带来的痛苦和家长的顾虑,有助于提高新筛合格率。  相似文献   

20.
杜建蓉  荣秀华  黄丽 《西部医学》2012,24(7):1391-1392
目的探讨用静脉留置针连接真空采血器为急诊危重患者采血、输液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就诊的危重患者107例,将2010年5-12月抢救中采取一侧肢体输液,一侧肢体采血的57例作为对照组;将2011年1-9月采取留置针连接真空管采血输液的5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平均操作时问、血标本溶血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操作时间较对照组减少,血标本无溶血情况发生(P〈0.05),患者满意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危重患者抢救时,留置针连接一次性真空采血器采血输液操作时间缩短,血液标本质量可靠,静脉穿刺次数少,减轻患者痛苦,为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