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老年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老年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90例≥60岁(老年组)和75例≤45岁(非老年组)TIA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组TIA病因明显不同于非老年组,高血压(60%)、缺血性心脏病(42%)、吸烟史(23%)、周围血管病变(21%)及糖尿病(20%)的构成比较高,而肥胖、高脂血症、睡眠障碍及血管病家族史在非老年组常见,高尿酸血症在两组均有较高构成比。椎基底动脉系TIA发生率老年组明显高于非老年组(分别为21%与9%,P〈0.05)。结论 老年TIA组与非老年组比较,具有不同的病因和临床特征。病因分布特征提示,老年TIA患者病因中心血管病变构成比较高,尤其是高血压控制不良。对具有心血管病变的老年人给予早期干预,可降低TIA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脑梗死危险因素及ABCD2评分、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197例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是否进展为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77例)和非脑梗死组(120例),统计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单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BCD2评分、血清sCD40L、血浆FIB水平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颈动脉斑块、首次发作至就诊时间较长、发作持续时间较长、每月发作次数较多、ABCD2评分、血清sCD40L、血浆FIB水平较高均为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BCD2评分、血清sCD40L、血浆FIB联合检测诊断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AUC)值、敏感度显著高于三者单独检测(P<0.05);血清sCD40L敏感度显著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异常改变与其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63例老年TIA患者分为DWI正常组(38例)和DWI异常组(25例),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老年TIA患者DWI异常改变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63例TIA患者中,TIA症状持续时间≥30 min、临床表现为失语和(或)运动障碍以及冠心病及心房颤动病史的患者在DWI多见异常改变,两组差异显著;年龄、性别、TIA发作次数及其他危险因素与DWI异常改变未见相关。结论老年TIA患者的DWI异常改变与TIA症状持续时间及临床表现为失语和(或)运动障碍以及冠心病及心房颤动病史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短期卒中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该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住院患者,根据既往史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31例)和无糖尿病组(95例),在首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30 d和90 d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累计缺血性卒中事件发生率,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短期卒中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 126例患者中糖尿病患者31例,占24.6%。30 d及90 d糖尿病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比例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组。糖尿病组30、90d累计卒中事件发生率均高于无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在30 d、90 d的卒中风险增加了2.7倍及2.6倍(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和脑动脉狭窄是90 d卒中事件的影响因素。结论合并糖尿病的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短期卒中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者,糖尿病是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内科》2017,(5)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65例)和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MRI特征,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MRI检查显示,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腔梗发生率(15.38%)显著高于非短暂性脑缺血患者(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暂性脑缺血与非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血压、血糖、血脂水平以及首次发作至治疗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MRI特征主要表现为腔梗的数目增多,高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满意,可应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方法 对236例60岁以上TIA患者临床表现、血生化指标、心电图、颈动脉彩色超声、脑血管多普勒(TCD)、影像学特点及短期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人TIA患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电图异常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检出率均较高.另外运动少、肥胖、嗜烟酒者较多.TIA持续1h以内最多,超过1h脑梗死发生率较高.结论 老年人TIA有较多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运动少、肥胖、嗜烟酒者.发作时间超过1h的老年TIA患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如加强监护,积极治疗,警惕脑梗死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14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行颈部血管超声及血液检查;根据颈部血管超声结果分为不稳定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比较两组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及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 不稳定组血清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纤维蛋白原(FIB)、同型半胱氨酸(HCY)、性别、糖尿病史、吸烟与稳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84.29%.结论 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CHOL、HDL-C、LDL-C、TG、HCY、FIB、性别、糖尿病史、吸烟有关,控制其危险因素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短暂性全面遗忘(transient global amnesia,TGA)患者脑血管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预后及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TGA患者61例为TGA组和TIA患者61例为TIA组,对比2组脑血管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TGA组随访6个月。结果与TIA组比较,TGA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TG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症状持续时间明显延长[300.0(150.0,480.0)min vs 20.0(5.0,60.0)min,P=0.000]。TGA组6个月内无缺血性脑卒中发生,TGA组复发患者9例(14.75%),复发患者与未复发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脑血管危险因素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GA组发作前有潜在诱发因素或事件15例(24.59%)。TGA组颈动脉、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低于TIA组(9.84%vs 80.33%,P<0.01;32.79%vs 59.02%,P<0.05)。结论 TGA与脑血管危险因素不相关,其发病与病前应激因素及潜在诱发因素或事件相关。TGA是一个良性病程,预后较好,可能不是TIA的一种特殊亚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青年脑梗死与老年脑梗死病因及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62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划分为中青年组(<65岁,103例)和老年组(≥65岁,159例),统计两组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病因对比分析中,中青年组的血管炎、高黏血症、血管畸形及病因不明等病因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组,而老年组只有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χ2=9.077,P=0.003);中青年组与老年组的心源性栓塞、其他原因发生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危险因素对比分析中,中青年组与老年组糖尿病、肥胖、酗酒、劳累等因素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两组高血压、心脏病、高脂血症、脑梗死史、吸烟等因素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中老年组高血压、心脏病、高脂血症、脑梗死史等因素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中青年脑梗死与老年脑梗死病因及危险因素的差异性较大,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做好防范,及时分析病因,干扰危险因素,有利于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与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