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在转基因食品监管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从法律规定、监管制度的角度分别阐述了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法律制度的现状;而后分析了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法律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我国转基因法律存在规范尚不完善、监管制度仍不健全、惩罚救济法律制度还不完备等问题;最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对策,认为应进一步完善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的法律体系规范,建立高效的转基因食品标识的监管制度,加强转基因食品标识的处罚和救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
正发展转基因食品是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能否落到实处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接受。消费者接受转基因食品的前提是实现知情权,科学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是消费者实现知情权的有效保障。我国较早建立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但存在阳性标识范围失衡、标识豁免规则不明、阴性标识制度缺失等诸多缺陷,法律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因此,有必要对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进行反思,针对制度缺陷予以完善,构建以阳性标识制度为主、标识豁免制度为辅、阴性标识制度为必要补充的科学合理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为落实我国发展转基因食品的重大战略决策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食品标识与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转基因食品(GMF)标识的重要性,通过转基因食品抽检的博弈分析,提出促使厂商遵守转基因标识制度的措施。比较了中外转基因食品的标识办法,并分析了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完善标识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转基因食品争议越来越大的今天,为保护我国利益,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及选择权,完善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十分重要。本文综述了世界范围内主要国家(地区)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结合我国目前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现状,从标识目录范围、阈值设置以及阴性标识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食品标识的争论及得失利弊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第1例转基因作物于1996年在美国商业化。自其商业化以来,转基因产品在全球广泛应用多年。然而近些年在世界转基因产品消费大国——美国出现了对转基因食品是否进行强制标识的争论:一方面部分消费者和行业组织希望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强制标识,以获得知情权和选择权;另一方面美国食品监管机构认为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实质等同,不应基于生产方法而进行监管。目前美国政府对转基因食品采用自愿标识管理。本文结合其它国家和地区转基因标识管理的现状,以美国转基因食品标识争论为主线,分析争论的焦点和相关政策的变化,以期对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与标识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物性转基因食品的迅速发展,在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其安全性问题不容忽视。本文概述了国内外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产生的潜在影响,并重点介绍了部分发达国家对转基因食品的标识管理及我国转基因食品的标识制度,这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转基因食品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食品标识阈值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忠民 《食品科学》2015,36(9):254-259
转基因食品标识与消费者知情权紧密相关,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议题。随着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共存范围的不断扩大,我国现行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采取定性标准,缺少阈值设定,科学性不足、可行性较差,制度缺陷日益凸显,亟需完善。本文在分析转基因食品标识阈值的内涵、类型、计算、功能等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考察国外转基因食品标识的阈值管理情况,认为我国应以预防、可行、经济、透明为指导原则,以核酸量为计算基准,采用单独计算方式设定科学合理的转基因食品阳性标识阈值和阴性标识阈值,以便充分发挥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生物技术的世纪,转基因食品的研究与开发已经成为学术界乃至广大公众的话题。转基因作物的成本低、产量高;具有抗除草荆、抗虫和抗病毒等特性;提高转基因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转基因食品便于运输、贮藏;增加保鲜性。转基因食品在给人类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存在着各种风险以及问题。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转基因食品是否应该进行标识?对转基因食品应该如何标识才能保障广大消费者利益?本文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在论证转基因食品标识必要性的基础上论述了美国和欧盟两大发达国家的标识制度;分析了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现状,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指出了转基因食品标识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生物技术的世纪,转基因食品的研究与开发已经成为学术界乃至广大公众的话题。转基因作物的成本低、产量高;具有抗除草荆、抗虫和抗病毒等特性;提高转基因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转基因食品便于运输、贮藏;增加保鲜性。转基因食品在给人类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存在着各种风险以及问题。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转基因食品是否应该进行标识?对转基因食品应该如何标识才能保障广大消费者利益?本文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在论证转基因食品标识必要性的基础上论述了美国和欧盟两大发达国家的标识制度;分析了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现状,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指出了转基因食品标识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现行《食品安全法》对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仅作了原则性规定,致使现行规定仍过于模糊、存在疏漏,易在实践操作中出现困境。通过对转基因食品标识管理的立法进行梳理,认为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兼采以产品与过程为基础的强制标识原则,并实行偏向商谈-建构模式下的过程中心主义强制标识制度,仍存在着转基因食品定义不清、标识主体和内容模糊以及未标识责任不明确的问题,最后针对现行转基因食品标识管理立法层面存在的不足与缺漏,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郭桂环  纪金言 《食品科学》2018,39(9):305-309
2016年7月2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国家生物工程食品披露标准》法案,使其正式成为法律。这标 志着美国转基因食品标签制度发生了重大改变,由自愿标签制度转变为强制标签制度。该法案一方面明确要求披露 转基因食品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另一方面又以产品为导向,允许使用包括通过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在内的 多种形式披露转基因信息,便于食品生产者履行义务。美国转基因食品强制标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均衡了消费者和 生产者的利益,对完善我国的转基因食品标签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虎  卢东洋 《食品与机械》2016,32(8):220-223
转基因食品标识对于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当前欧盟和美国在转基因食品标识管理方面呈现出强制和自愿两种进路,二者在标识类型、方法、形式和内容等方面差异明显。欧美作出不同的制度选择,是由双方在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理念与价值取向、贸易状况、文化传统以及民众观念等多方面的不同决定的。中国可从欧美制度比较中汲取经验,在立足于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对转基因食品标识管理作出相应完善。  相似文献   

13.
不同国家和组织食品标签技术法规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浩  李小林  邱璐  侯吉  钱大钧  汪习  管宇  邵倩  周萍  朱昫 《食品科学》2014,35(1):277-281
食品标签已成为发达国家重要的技术贸易措施之一,各个国家纷纷加强了对食品标签的管理,食品标签问题已对我国食品出口贸易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概述了食品法典委员会和我国食品出口主要贸易国家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加拿大以及中国的食品标签技术法规,比较不同国家食品标签相关技术法规的差异,着重比较食品标签中过敏原、转基因及营养标签等内容的差异,以期为我国食品出口企业、相关协会提供帮助,也为相关食品标签管理部门制定食品标签标准及相关政策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PCR方法检测转基因大豆加工食品中的修饰基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上的转基因产品以及深加工产品越来越多,其安全性引起全世界的极大争论,很多国家的检验检疫机构相继开展了转基因产品的检测工作。本文以转基因大豆类食品为材料,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为基础,选择适用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检验的核酸检测技术,针对抗除草剂Round up Ready (RR)大豆的插入基因进行PCR检测,建立适合转基因大豆类食品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简便快速、检测结果与标准及其他文献资料相符.  相似文献   

15.
市场上的转基因产品以及深加工产品越来越多,其安全性引起全世界的极大争论,很多国家的检验机构相继开展了转基因产品的检测工作。以转基因水稻为材料,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为基础,选择适用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检验的核酸检测技术,针对转入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写为Bt)基因水稻的Cry1Ac片段进行PCR检测,建立适合转基因水稻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简便快速、检测结果与标准及其他文献资料相符。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食品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何宏 《食品科技》2006,31(5):4-7
介绍转基因食品的概念及其与传统食品的区别,建议性地提出新的转基因食品分类法,概述转基因食品的研究现状和安全评价体系,分析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险性,阐述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方法和技术并探讨了其发展趋势,详细叙述转基因食品标识法的历史进程和现状,展望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随着转基因研发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在农业领域产业化应用的不断推进,抗逆、抗病和高产优质的转基因(genetically modified,GM)作物品种日渐增多。但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GMF)在带来极大经济效益同时,其安全性也备受争议。因此,世界各国不断建立和完善GM产品标识制度,有些国家甚至规定了转基因成分(genetically modified ingredients,GMIs)具体阈值限量。为更好地对GMF安全性提供评价,识别和量化转基因成分(GMIs)检测技术的持续创新与发展尤为重要。本文从基于外源核酸水平的检测技术和基于外源蛋白的检测技术两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定性PCR技术、定量PCR技术、等温扩增技术、基因组测序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免疫层析试纸条技术以及较新的CRISPR/Cas核酸检测技术等重要技术的原理、应用情况和研究进展,并总结分析各转基因食品成分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和亟需解决的难点问题,以期为促进GMF快速、准确及高通量检测技术发展,为确保我国GMF安全的高效准确的监督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食品分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世界各国都以不同方式要求企业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标识,这就对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转基因食品安全检测控制体系为线索先后介绍了世界各国的转基因标识制度及其必要性和国内外转基因分析检测技术的新进展,其中包括一些新颖的检测技术,如二代测序技术、等温扩增技术、组学分析技术等,最后预测了这些技术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与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转基因食品的概念及其研究现状,并针对普遍比较关注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和各国对其的监督管理政策以及转基因成分的检测方法做了比较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