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肘管综合征(CuTS)早期尺神经损伤患者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Cu TS患者的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常规MCV、SCV检测,如尺神经发现异常随即加做尺神经节段检查和尺神经肘部节段检查。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0例CuTS患者患侧手与健侧手对照比较发现均存在尺神经损伤,为进一步对尺神经损伤定位,加做尺神经MCV节段及尺神经MCV肘部节段寸进法检测,发现肘段潜伏期差延长,尤以肘下3cm至肘上2cm节段潜伏期差延长较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0例CuTS患者肌电图呈神经源性损伤。3.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是影响CuTS患者肌电图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采用跨肘上、肘下分段刺激尺神经可获得更高的尺神经损伤阳性率,能早期发现尺神经沟局部的异常传导,使CuTS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2.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肘管综合征患者的定性、定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肘管神经传导速度(NCV)测定对早期肘管综合征(cubitaltunnelsyndrome,CUTS)的诊断价值。方法:①对42例早期CuTS患者的肘部上、下各5cm(共10cm)运动诱发动作电位传导时间、波幅进行测定,计算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并与30例正常对照者的检测结果比较,确认肘管内嵌压部位;②对尺神经进行顺向感觉传导速度(SCV)测定;③对前臂肌与手内肌进行针电极肌电图检测,帮助判定尺神经损害。结果:CuTS患者肘管运动诱发动作电位传导时间、波幅及NCV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采用微移法逐点测定,均能找到具体嵌压部位;尺神经SCV明显减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针电极肌电图检测前臂肌与手内肌,提示尺神经受损而不累及其他神经。结论:肘管NCV测定对早期CuTS患者的诊断快捷、简便,可提供客观依据,为CuTS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肌电图检查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5例临床诊断为腕管综合征患者进行神经传导和肌电图检查,分别记录感觉传导速度(SCV),远端潜伏期(DML),运动传导速度(MCV),环指潜伏期(Lat)差值比较法,肌电图(EMG)各项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5例患者中有2例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测定未引出诱发电位,21例正中神经SCV减慢,异常率92%,20例正中神经DML延长,异常率80%,2例正中神经MCV减慢,25例Lat差值均大于0.4 ms,异常率100%,5例拇短展肌见失神经电位和(或)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延长呈神经源性损害,异常率20%,尺神经传导均在正常范围。结论:肌电图检查可确定正中神经的损伤程度,从而进一步更好的指导临床诊断及疗效观察,对腕管综合征患者的定位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长期接触二硫化碳(CS2)者运动神经传导的改变,为CS2中毒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58例接触CS2者(CS2组)和40例正常人(对照组)的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神经进行神经传导检测。分析指标包括复合肌动作电位(CMAP)的潜伏期、波幅及运动传导速度(MCV)。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长期接触CS2组的运动神经传导检查不仅可见其远端运动潜伏期均延长、MCV减慢,且可见近端运动潜伏期也延长。结论:运动神经传导检测可为早期诊断CS2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提供客观依据,其评价指标包括近端潜伏期、远端潜伏期和MCV。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腕管综合征(carpaltunnelsyndrome,CT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症状、体征符合CTS的60例患者进行了正中神经运动和感觉传导测定及针极肌电图(EMG)检测。结果:60例患者中,双侧病变39例,单侧病变21例。60例CTS患者99条患侧的正中神经中,15条感觉传导测定诱发波形消失,84条正中神经感觉传导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和(或)感觉传导速度减慢;伴有正中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延长或动作电位波幅下降93条,6条正中神经运动远端潜伏期和诱发波幅正常。99条患侧的正中神经支配的拇短展肌EMG检测,77块呈神经原性损害。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在CTS的定位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运动神经元病(MND)中的应用比较.方法:分别对50例MND患者进行4个区域的共8块肌肉肌电图(EMG)分析,四肢的磁运动诱发电位(MEP),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F波检查,在双侧腓肠肌记录H波,四肢神经传导速度(NCV)被测定,并与健康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MND组中EMG失神经电位65.0%,轻力时限增宽62.5%,振幅增高52.8%,大力单纯或单混相60.0%; 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延长71.5%;F波出波率下降24.7%,F波增高26.0%;H波增高25.0%;复合运动神经动作电位(CMAP)降低27.3%,运动神经传导(MCV)减慢2.5%,感觉神经传导(SCV)减慢0.6%,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降低2.0%.结论:EMG对MND患者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有定位诊断价值;MEP对MND患者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有诊断价值;F波、H波对MND患者上下神经元神经损害定位有补充诊断价值,可作为损伤程度的评价标准;NCV测定帮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肘管综合征(CUTS)患者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并分析可能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CuTS患者(共73侧肢体)的临床和电生理资料。神经传导检测时,采用表面电极刺激和记录。分别于腕部、肘下5cm、肘上5cm刺激尺神经,记录小指展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腕部刺激尺神经,于小指逆向记录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测量不同节段尺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CV)。针电极肌电图观察尺神经所支配肌肉静息状态下的异常自发电活动。结果:①前臂尺侧、小指及无名指尺侧半麻木48例(70%),上肢麻木及力弱19例(28%),肘部疼痛或活动受限5例(7%);第一骨间背侧肌萎缩28例(41%),小鱼际肌萎缩15例(22%),爪形手6例(9%);②CuTS原因不明者53例(77%);长期、频繁操作电脑所致者8例(12%);③尺神经肘上-肘下节段MCV减慢[(29.91±5.09)m/s],肘下一腕段正常[(50.88±4.63)m/s]。小指展肌CMAP波幅降低,4只上肢未引出CMAP波形;尺神经腕一小指节段SCV正常[(47.43±7.27)m/s],SNAP波幅降低,36只上肢未引出SNAP波形;肌电图显示异常自发活动者,小指展肌和第一骨间背侧肌73肢,尺侧腕屈肌29肢。结论:CuTS临床表现以前臂尺侧、小指及无名指尺侧半麻木为主,伴力弱、疼痛及尺神经支配肌肉萎缩;电生理表现以尺神经肘上、下段MCV减慢为主,伴感觉纤维受损;病因以特发性占多数,长期、频繁操作电脑为另一重要因素;神经电生理检测为诊断CuTS的可靠手段,能明确神经受损受压的部位和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腕管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临床诊断为腕管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了神经传导速度和针极肌电图的检测。结果:22例患者中,10条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测定诱发波形消失,14条正中神经感觉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或(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感觉神经异常率为96%;伴有正中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延长或动作电位波幅下降19条,运动神经异常率为76%。11块拇短展肌可见失神经电位,运动单位电位平均时限延长19块。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腕管综合征有重要的定位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感觉传导速度测定比运动传导速度测定的异常率高,增加掌心一腕的感觉传导速度测定可有效提高检测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肘管综合征(CUTS)解剖、病理改变、嵌压部位和临床分型及神经电生理表现,为临床诊断、手术及术后恢复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CuTS患者资料。①尺神经腕-肘下、肘下5cm-肘上5cm-10cm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检测;②感觉诱发电位(SEP)的测定;③小指展肌、第一骨间肌、尺侧腕屈肌的肌电图(EMG)。结果:轻度肘段异常MCV〉40m/s,肘上-肘下与肘下-腕MCV差〉10m/s;中度肘段异常MCV(30~40)m/s,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较健侧下降≥50%,EMG(+);重度肘段异常MCV〈30m/s,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SNAP测不出,EMG(+)。结论:轻度肘段异常只有肘段MCV改变,属于脱髓鞘改变,保守治疗效果好;中度肘段异常患者尺神经肘段轴突损伤并脱髓鞘改变,及早手术预后较好;对于肘上5cm-肘下5cm检查MCV正常而症状支持尺神经损伤者,刺激点上移到肘上10cm再行测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间后神经(PIN)受员的临床及肌电图诊断方法。方法:对44例临床疑PIN受损患者作详细的临床检查和肌电图研究。结果:在肱桡肌、桡侧伸腕长肌肌电图及运动神经经传导速度(MCV)均正常。伸指总肌、食指固有伸肌肌电图均有不同程度异常;MCV测定分别有24例(54%)及34例(77%)异常。桡神经浅支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可引出动作电位,其中7例传导速度轻度减慢。结论:肱桡肌、桡侧伸腕长肌无异常,其余前臂伸肌的肌电图改变。部分病例MCV异常,桡神经浅支SCV正常,即可诊断PNI受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在肘管综合征(CTS)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2例共121侧肢体初步诊断为肘管综合征的患者进行单侧或双侧尺神经、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DML)、运动传导速度(MCV)及感觉传导速度(SCV)检测,并对尺神经、正中神经所支配肌肉进行肌电图(EMG)检测,参考电生理定量指标对患者病情程度进行分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对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9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观察肌电图(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的变化情况.结果:49例患者EMG检测综合判断提示神经原性损害.MCV及SCV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减慢(P<0.01);下肢神经病变重于上肢,感觉神经病变重于运动神经.15例双上肢无临床症状的患者中8例尺神经SCV有改变.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为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前瞻性研究三种常用的神经传导检测法在诊断轻度腕管综合征(CTS)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以符合纳入标准的轻度CTS患者34例(计56只腕患CTS)为病例组,以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3名(取56只腕作检测)为对照组,均行常规法、掌刺激法和环指刺激法等三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正中神经跨腕段运动传导速度(MCV2)和食指一腕感觉传导速度(SCV)减慢,末梢运动潜伏期(DML)延长,感觉电位波幅降低;②以对照组(x)±2.5s为临界值,DML、末梢感觉潜伏期(DSL)、MCV2、末梢感觉潜伏期差(Ddsl)和SCV诊断的敏感性依次为69.6%、50.0%、60.7%、54.5%和53.6%,特异性依次为100%、94.6%、100%、100%和100%;以MCV2≤38m/s为临界值,则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可达91.1%和97.3%.若满足DML≥3.8ms和MCV2≤38m/s即可诊断轻度CTS,其联合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可达94.6%和97.3%.结论:轻度CTS患者正中神经的感觉和运动纤维均有受累;掌刺激法的MCV2的诊断价值较高,而且联用DML和MCV2两个参数诊断轻度CT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DSL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肘管综合征(CuT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CuT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因进行分析,并作神经传导和肌电图(EMG)检测.结果:25例患者尺神经感觉传导波形消失9例,感觉传导速度(SCV)减慢及波幅降低16例,异常率为100%;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检测肘下-肘上波幅降低25例,速度减慢18例,异常率为100%;尺神经支配肌共检测75块肌肉,可见失神经电位59块,异常率为78%.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在CuTS的定位、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CIDP)的临床及电生理特征.方法 对16例CIDP的患者进行肌电图(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F波、H反射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测,共检测64条运动神经、48条感觉神经及96块肌肉,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均缓慢进行上、下肢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占56.25%,MCV减慢占60.46%,F波异常占95.83%,H反射异常率占75%,SCV减慢占77.08%,EMG提示神经源性损害占39.58%.结论 CIDP为广泛的周围神经损害,存在以多灶性脱髓鞘为主伴有不同数量的轴索退变.神经电生理检测对CIDP的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平山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4月临床和肌电图诊断32例平山病患者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资料,对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①患者30例男性,2例女性,起病年龄16岁,单侧起病28例,其中4例双侧不对称性受累。15例伴有冷麻痹。所有患者均有手指伸展时震颤和前臂斜坡样萎缩。②感觉神经传导均正常,均未见运动神经传导阻滞,运动神经传导异常主要为尺神经、正中神经混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减低。③交感皮肤反应异常率45%,主要为双上肢波潜伏时延长。④针电极肌电图异常率以上肢远端肌最高。结论:平山病有其特定的发病年龄及特殊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感觉神经功能正常,正中、尺神经传导异常,且检查有助于除外正中、尺神经及臂丛神经损害,针电极肌电图对确诊本病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常规NCV检测和正中神经腕部节段检测以及环指正中-尺神经手掌-腕混合神经潜伏时比较法,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神经的敏感性。方法:对48例患者进行正中神经和尺神经NCV检测,同时每例患者还进行正中神经腕部节段检测以及环指正中-尺神经手掌-腕混合神经潜伏时比较法检测。结果:在常规NCV检查中,SCV的异常率明显高于MCV,而MCV检查中末端潜伏期的异常率又高于其它指标,右手重于左手。但与腕部节段检测和环指正中-尺神经潜伏期差两项指标相比,后者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常规NCV检查。结论:正中神经节段检测和环指正中-尺神经潜伏期差检测,对早期腕管综合征敏感度高,且方便、经济、无痛,能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应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移技术(inching)在腕管综合征(CT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41例CTS患者和32例正常对照者,均进行微移技术、常规法及比较法的神经传导检测,比较三者对诊断CTS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微移技术检测显示CTS组在腕下2cm至腕下3cm节段的正中神经潜伏期差值显著长于对照组,并且检测的敏感性最高(92.7%),明显高于常规法及比较法(除外正中/尺神经环指-腕末端感觉潜伏期差),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大于90%,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微移技术检测是一个敏感、安全、简便、实用的方法,对CTS的诊断、定位及治疗方式的选择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电生理改变特征。方法:对58例临床确诊的Ⅱ型糖尿病(NIDDM)患者和25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检测,对刺激所诱发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对比,糖尿病组中MCV减慢(72.41%),DPL延长(56.89%),波幅降低(34.48%),时限延长(53.45%),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检测和分析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有助于了解糖尿病性远端神经病变的电生理改变,有助于DPN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腕管综合征(CTS)患者临床及神经电生理改变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方法:对47例临床症状、体征均符合CTS患者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各55条分别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测定,其结果与正常参考值作比较;对拇短展肌和某些病例的掌长肌作针极肌电图(EMG),观察失神经电位以作鉴别诊断。结果:本组正中神经肘-腕MCV有6条未引出动作电位,41条正常,8条减慢,平均MCV较正常参考值减慢,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DML)异常率为96%,平均DML较正常参考值延长,经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尺神经肘-腕MCV均在正常范围,其DML异常率为2%,与正常参考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中神经SCV异常率为98%;尺神经SCV异常率为2%;47例共55块拇短展肌EMG有49%见失神经电位。结论:结合临床及神经电生理改变特点,可对CTS作出明确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