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肿瘤病人常需要反复多次静脉化疗,为了防止化疗药对周围血管刺激和损伤,临床采用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为肿瘤病人进行静脉化疗,并可通过该管道输注高营养溶液、成分血液以及抗感染等治疗。PICC分为三向瓣膜式PICC和头端开口式PICC,为了保证头端开口式PICC的导管通畅性,我们进行了改良使用,在其末端采用了可来福CLC2000TM正压接头(一种可以防止血液反流的装置)。为观察这两种PICC导管内血栓形成的几率有无差异,2005年2月-2005年10月,我们对所有拔出的41例PICC导管进行解剖,取导管近心端管腔内可见的内容物进行镜检。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广州市两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留置PICC肿瘤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置管前一周内血样检查结果、病史资料、置管资料及置管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ICC导管相关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结果:确诊癌症7个月及以上、肿瘤转移、有置管期间放疗史、置管目的为输注脂肪乳/甘露醇等是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OR值及其95%CI分别为1.832(1.092~3.386)、2.358(1.113~4.996)、4.348(1.902~9.941)、3.442(1.044~11.341)。结论: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确诊癌症7个月及以上、肿瘤转移、有置管期间放疗史、置管目的为输注脂肪乳/甘露醇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在减少乳腺癌病人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选取置有PICC导管的116例病人为对照组(品管圈活动前),置有PICC导管的179例病人为观察组(品管圈活动后),将置管后血栓形成发生作为观察指标,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开展"降低PICC置管后血栓形成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结果]血栓形成发生率从活动前的4.30%降至活动后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PICC置管后血栓形成的预防中,降低了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置管位置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收集700例PICC置管病人,分析不同置管位置的血栓发生率。[结果]右侧贵要静脉血栓发生率11%,右侧肘正中静脉血栓发生率21%,右侧头静脉发生率48%,左侧贵要静脉发生率16%,左侧肘正中静脉33%,左侧头静脉发生率59%。[结论]PICC置管病人从右侧置管血栓发生率相对较低,其中右侧贵要静脉血栓发生率最低,是最理想的置管静脉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和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12例肿瘤病人在化疗前采用PICC置管。结果112例置管病人中,1次穿刺置管成功101例,2次穿刺置管成功5例,穿刺成功率94.6%。置管时间5~106天,无一例发生静脉炎及化疗药物外渗。结论PICC置管时间长,并发症少,操作风险小,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从国内外肿瘤病人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影响因素及风险管理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基层医院建立和完善肿瘤病人PICC风险管理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肿瘤病人行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的置管体验,为制定提高PICC带管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0例肿瘤病人进行深度访谈,收集资料,使用现象学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病人PICC置管过程中经历的负性情绪体验有肿瘤诊断相关的压力、对置管术的恐惧感和焦虑、对置管后带管生活的担忧,积极体验有置管的顺利超出预期、获得充足的安全感和人文关爱;病人对信息需求程度不同、看法不一。[结论]肿瘤病人乐意接受PICC置管,但置管前尚存在一些消极情绪,不同个体对于PICC置管相关知识的需求不同,PICC置管肿瘤病人的情绪管理与个体化健康教育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9.
阐述影响肿瘤病人选择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原因及对策。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并对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干预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肿瘤病人留置PICC导管的安全管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建立并实施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安全管理制度。方法2001~2005年对骨肿瘤科300例住院化疗病人进行PICC导管置入术,并实施了PICC导管安全使用的认知、操作、维护、出院教育等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结果留置PICC导管的护理安全管理程序化、专业化。结论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保证了留置PICC导管的安全使用,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沈丹薇  李翠霞  岳海淑  李天一 《护理研究》2008,22(17):1573-1574
近年来,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科化疗中广泛应用,避免了病人反复外周静脉穿刺的痛苦,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低,留置时间长且安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病人治疗的耐受性.尽管PICC优点很多,但是并发症也频频发生,尤其是微血栓的形成,给病人造成很大负担.为了分析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笔者于2006年1月-2007年12月对行PICC的86例恶性肿瘤病人进行临床观察,研究性别、年龄、导管型号、肿瘤类型、凝血指标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测定与血栓形成有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前列地尔对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137例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置管后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还给予前列地尔10ug1次/d,连用3d。2个月后所有患者经血管超声检查确定是否有血栓形成,比较2组患者血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前列地尔组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可以降低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可以作为有效的预防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血栓形成病人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对入住我院38例因PICC致静脉血栓形成的肿瘤病人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干预前及干预后2个月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病人焦虑、抑郁得分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降低 PICC致血栓形成病人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无菌生理盐水与肝素盐水两种不同封管液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血栓形成和导管堵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通过中文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万方数据库全面检索2012年3月之前国内已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选择两种封管液对PICC封管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对照试验数据,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的质量评价标准RevMan 4.2分析软件进行纳入研究数据的分析.[结果]根据纳入标准检索文献5篇共644例,其中无菌生理盐水组279例,肝素盐水组36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OR=7.85,95%CI(4.42,13.97) (P<0.01).[结论]采用肝素盐水封管预防PICC导管血栓形成和堵管发生的效果优于无菌生理盐水封管.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经外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科化疗中广泛应用,避免了病人反复外用静脉穿刺的痛苦,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低,留置时间长且安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病人治疗的耐受性。尽管PICC优点很多,但是并发症也频频发生,尤其是微血栓的形成,给病人造成很大负担。为了分析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笔者于2006年1月~2007年12月对行PICC的86例恶性肿瘤病人进行临床观察,研究性别、年龄、导管型号、肿瘤类型、凝血指标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测定与血栓形成有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患病率、形成原因和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肿瘤病人PICC相关性血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对2013年3月1日—2日所有留置PICC的住院病人进行B超检查,调查血栓患病率。[结果]2013年3月1日—2日肿瘤中心在院留置PICC病人200例,实际调查198例;发生血栓30例,血栓患病率为15.2%;其中无症状血栓24例(80.0%),有症状性血栓6例(20.0%);肿瘤病人血栓发生以胸部肿瘤居首位,占23.21%,构成比为43.33%;其次是消化系肿瘤,占21.74%,构成比为33.33%;肿瘤病人血栓发生时间以置管后1月~3月最为多见,构成比达37.33%。[结论]肿瘤病人留置PICC致无症状血栓形成占80.0%,以胸部肿瘤居首位。及早发现血栓前状态,控制血栓的发生发展,可为PICC相关性血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PICC置管两种封管液对预防静脉血栓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生理盐水与肝素稀释液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将留置PICC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生理盐水与肝素稀释液脉冲式正压封管.[结果]两种封管液对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有差异,生理盐水组血栓形成率高于肝素组(P<0.05).[结论]肝素液封管较生理盐水对静脉血栓预防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三种不同静脉行PICC置管的差别.方法 将12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A贵要静脉组(n=40例)、B肘正中静脉组(n=40例)、C头静脉组(n=40例),分别观察三组患者穿刺置管1次成功率及留置时间情况.结果 三组静脉穿刺置管1次成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5,P<0.05);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6,P<0.05).结论 经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及留置时间均显著高于经头静脉穿刺置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生理盐水与肝素稀释液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将留置PICC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生理盐水与肝素稀释液脉冲式正压封管。[结果]两种封管液对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有差异,生理盐水组血栓形成率高于肝素组(P<0.05)。[结论]肝素液封管较生理盐水对静脉血栓预防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